新書推薦:
《
文化模式
》
售價:HK$
96.8
《
TensorFlow自然语言处理及应用
》
售價:HK$
75.9
《
信托法(第五版)
》
售價:HK$
184.8
《
敦煌究竟有多美
》
售價:HK$
97.9
《
我在唐朝穿什么(图解中国传统服饰 服饰搭配 汉服研究 古代服饰)
》
售價:HK$
96.8
《
优化你的2小时 : 基于神经科学和能量流的时间管理方法
》
售價:HK$
54.9
《
经典与经学
》
售價:HK$
85.8
《
颧种植理论与临床
》
售價:HK$
437.8
|
編輯推薦: |
1. 青春期的亲子沟通,影响着孩子的心情,更决定着孩子的一生。聆听孩子的心声,品味专家的解读,做懂孩子的父母
2. 父母叫累、孩子说烦,青春期这些事,看看专家怎么办?
3. 青春期只有一次,不要因为家长的失误,将美好的青春演绎的黯然凄凉
|
內容簡介: |
青春期的女儿诉说十几岁孩子的烦恼,心理学家的妈妈进行疏导和安慰。作为妈妈的作者从心理学的角度,真切而认真的将自己和青春期女儿之间的谈话一一记录下来。并用自己专业的心理学知识为孩子进行调解,帮助孩子平安度过成长痛苦期。
|
關於作者: |
金玹址(女儿)
韩国中央高中学生。
愚京(妈妈)
心理学博士,现任首尔网络大学心理咨询系教授,著作有《控制心态就能容易培养孩子》等。
|
目錄:
|
前言:十几岁,我们的故事◆003
PART 时常感觉像是站在悬崖边上一样
01 青春期和叛逆
妈妈看到的并不是全部的我 和父母之间的矛盾◆009
不想当场立刻就挨训 十几岁的谎言◆013
情感的海啸随时都可能会席卷而来 情感爆发◆017
烟和酒不可以碰吗? 叛逆的诱惑◆020
不文明语言 青春期和脏话◆024
我的朋友——“虚张声势” 优越感和自卑感◆027
为什么总想展示给别人看呢?暴露狂的心理◆032
我也想要被肯定 存在感◆035
PART 想要改变我的样子
02 习惯和欲望
想要打破一成不变的规则 外貌情结◆040
我的三大恶习 矫正习惯◆044
购物天堂和啃老 青少年和购物◆047
焦虑的想要得到关心的你,很可怜 “关心病” ◆051
我想作为夜猫子生活 十几岁孩子和睡眠◆055
追星也只是一段时期而已 追星◆058
因为学习和外貌沦为败者,是一件可悲的事 自尊心◆061
特别喜欢吃东西,怎么办 纠正饮食习惯◆064
妈妈说她的女儿是最怕麻烦的人 无力感◆067
我们也需要增高鞋和化妆 对于外貌的关心◆071
总想拖拖拉拉 惰性◆073
PART 我也想要了解我自己
03 性格
外向型朋友和内向型朋友 天性和性格◆079
善于表达感情,不善于表达感情 自我表现力◆082
三心二意,好像是大脑指示那样做的 注意力不集中◆086
令我无颜面对的“黑历史” 经历和肯定◆089
做不了想做的事,就会很生气 情感调节◆092
PART 就是喜欢,怎么办
04 朋友
隐秘的,痛快的 十几岁孩子背后的闲谈◆093
“新消息”——让我既开心又恐惧 SNS暴力◆100
没有朋友,活不了 十几岁孩子的友情◆104
我的一个极其迷恋男友的朋友 十几岁的爱情◆108
亲密的朋友和孤立我的人 校园暴力◆112
PART 离得越近,伤得越深
05 家人
妈妈是超级唠叨大王 唠叨和心理创伤◆116
偏向妹妹的父母 父母的偏爱◆123
妹妹是我宿命中的敌人 兄弟姐妹间的矛盾◆126
又不是我让你们生我的,为什么说因为我感到很累呢? 父母离异◆202
过度关心,真的很让人头疼 妈妈的执着◆130
妈妈的理论正确,还是爸爸的理论正确?
父母双方养育子女态度的差异◆134
职场妈妈VS全职妈妈 妈妈的职业◆138
爸爸和男人 爸爸和女儿之间的关系◆141
PART 不可能所有人都是第一名
06 学业
考试临近,总想逃跑 因为考试而不安◆146
这是一个学习好的孩子和学习差的孩子共存的世界 因为学习产生的矛盾◆149
我们也有思想 学业压力◆152
文科VS理科?不要以此来区分优劣 方向的选择◆156
妈妈不是也讨厌被拿来与朋友的妈妈比较吗? 被拿来与妈妈朋友的儿子女儿比较◆160
在奴隶学院得到的和失去的 辅导班和家教◆163
关于夜间自主学习的思考 学业和自我管理◆167
上大学后想要做的事情 为20岁所做的准备◆170
编后语 所有的十几岁的女儿◆173
|
內容試閱:
|
ART01时常感觉好像站在悬崖边上一样 青春期和叛逆
妈妈看到的并不是全部的我 和父母之间的矛盾
daughter
女儿
大约是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那时的我刚刚进入青春期,有一天我这样问妈妈:
“妈妈身为心理学者,为什么还这样不懂女儿的心呢?”
“妈妈不懂什么?”妈妈脸上带着疑惑的表情反问道。
“那为什么一句称赞的话都不对女儿讲呢?”
面对我的追问,妈妈回答道:“那你也得有值得称赞的地方才行啊。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总是让我操心。”听到妈妈这么说之后,我便觉得不想再继续说下去了。
妈妈每天都不停地向我重复着要认真学习、做正确的事、多听长辈的话……唠叨之声喋喋不休,就好像想要用言语指导我所有的思想和行为一样。每当听到妈妈的各种唠叨时,我都想大声地向她喊:“妈妈,您所看到的并不是全部的我。”妈妈您总是自认为了解我的一切,但是在我看来这不过是您的错觉罢了。我很小的时候,您和爸爸经常夸赞我,但自从我上了小学之后,称赞变得越来越少,唠叨变得越来越多,事实上我从来也没有犯过什么大的错误。
一天,学院老师问我们:“你们有没有尝试过全身心投入地去做一件事?”这句话一下子触动了我的心。我没有自信回答老师说“是的,我有过”。因为除了考试期间,每一天我都是勉勉强强地完成作业,甚至于装模作样地看书学习。其实,我也想要投入地做某件事情。那个时候,我突然对吉他很感兴趣,却没想到因为买吉他的问题和妈妈争执了很长一段时间。妈妈以我对待任何事物都不能从一而终,总爱半途而废为由,断然拒绝我买吉他的请求。最后,甭说是吉他了,我还被她数落了一顿:
“从法律上来讲,你尚且属于未成年人;从生理上来讲,你的大脑发育还未完全成熟。所以我并不是干涉你,而是站在保护你的立场上,为你设定合理的行为界限。”
然而,在我的软磨硬泡下,最终妈妈还是把将一把吉他交到了我的手上。只不过这是有附加条件的,妈妈提出:“既然买了就要认真练习,而且不要影响学习,该学习的时候仍要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我当时很想争辩,我并不是像她认为的那样没有毅力和责任心,但最终因为沉浸在得到吉他的喜悦中,还是没有开口。
除了妈妈之外,还有一个人也总是强调“青少年脑前额叶没有完全发育成熟”。他就是院长大人,而他所任职的学院被我们冠以“奴隶学院”的外号。我和同学们到学院报到的那天,他站在我们面前这样说道:
“你们知道在你们大脑中,起支配作用的是哪个部分吗?”
我因为总听妈妈说,所以充满自信地回答道:“脑前额叶 。”院长接着说道:“没错,就是脑前额叶。青少年的脑前额叶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很多时候不能预见自己的行为会招致什么结果,因此才会因为急于满足自己一时的欲求而做出某些举动来。如果总是顺着自己的想法做事,是上不了大学的。”关于妈妈和院长所提到的我的大脑还未发育成熟这一点,我是不懂的。只是很多时候明明清楚地知道会有什么结果发生,但为了解决眼前的“危机”,仍忍不住选择去做一些陌生的事情,这种时候连我自己也讨厌自己。
可是这并不是青春期所经历事情的全部。以妈妈为首的长辈们无论怎么看我,但大多数时候我所做的事情的出发点都是好的。在长辈眼里,孩子永远都不懂事。但反过来想,这种结论之所以得出,是不是因为即使长辈看到孩子有做得不错的地方也故意忽视、绝口不提造成的呢?
Mother
妈妈
理解还没有成熟的孩子,耐心等待他们长大
成为成年人就意味着大脑脑前额叶已经发育成熟了。
“了解大脑的发育过程之后,自然而然就能理解青春期的儿子。”
“一转眼,儿子变得比爸爸还要高,但是仍旧很幼稚,很多时候总让我们不由得感到很恼火。但是某天当我听教授讲到‘父母和老师应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到脑前额叶的作用,帮助孩子制定计划和预知结果’之后,我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省。和孩子敞开心扉聊天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找到了一丝头绪。当孩子不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很冲动时,我会告诉他‘妈妈现在就是你的脑前额叶’,他也会尝试着听我的话。无论我,还是儿子为维持家庭和谐的氛围都在努力学着管理自己的情感,克制自己的行为。”
这是我的一位学生听过“青少年精神病理和治疗”的讲义之后在论坛里留下的文字。
这是一所网络大学,学校的学生大多数都是30—40岁的父母。在学习人体脑前额叶发育和青春期关系的过程中,这些父母们纷纷吐露,他们学习后更加理解自己处在青春期的儿子或者女儿了。一旁看着他们的我,用科学的、心理学的知识引导他们,让他们努力蜕变得更像“父母”。
现在就让我正式和大家讲一下关于大脑的事。这是青春期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知道的知识。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看,成为一名成年人,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可以抑制住自己的冲动,有能力为未来制定合理的计划,能够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而这所有的一切,都必须得等到脑前额叶发育成熟才可能办得到。脑前额叶主宰着人的思维和理性,这也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所独具的能力。具体来讲就是,脑前额叶可以让人通过计划、预测、控制等能力达成自己想要的结果。
青少年脑前额叶尚没有发育成熟,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都很弱,因此虽然身体看起来接近成年人,但是很敏感,易冲动;思维和行动不能很好地协调一致。据科学研究表明,一般到了27—28岁,脑前额叶才会完全发育成熟,也就是说那时一个人才能完全拥有计划,判断、排序、调节情感、抑制冲动的能力。所以说长辈如果现在就要求孩子像大人一样思考,并作出成熟的判断,是很无理的要求。在孩子脑前额叶完全发育成熟之前,孩子所不具备的那部分能力应该由负责教育孩子的父母和老师担负起来。
不要强制要求孩子早熟
我们偶尔会遇到一些比实际年龄看起来要成熟的孩子。这是因为,一般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家中父母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或者本人像少男、少女家长一样,过早地承担了家庭的重担。我认识的一个孩子,为了罹患癌症的父母,除了勤工俭学之外,每天放学回到家后,还要强压住想玩的心情照看弟弟妹妹。周边的人们都称赞他比实际年龄要成熟懂事。
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看,却不是值得提倡的事情。像这个孩子一样,很多早熟的孩子都经受了很多的苦难,在他们极力压制自身欲望,表现出超乎年龄的成熟之时,他们的精神状态也会停止在10岁、15岁或者更年幼的年龄。这样的孩子在经历人生的重要时期(例如结婚或者育儿等)时,当初压抑过的欲望会重新活过来,有时甚至会再次陷入到当初不堪回首的往事中。心理上变得忧郁之后,会因为过去没有照顾好自己的需求而感到委屈、冤枉、恐惧……整个人都会被负面情绪包围。父母总希望孩子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当他们不听从自己时就会喋喋不休地唠叨,甚至会觉得很郁闷。但是就算这样,也不能强制要求孩子过早变得成熟。
父母的作用就是为孩子过渡为成人搭一座桥
总的来说,处在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做出一些无知的举动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孩子就要像孩子一样幼稚,青少年就要像青少年一样不成熟,这都是他们在向成人转变、发育过程中极为正常的表现。虽然我已经强调了很多遍,但在这里我还是要说:不要总用成年人的“刻度尺”严格地衡量孩子无知的举动,更不要强制要求孩子表现出超乎年龄的早熟。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也不能预测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引发怎样的后果,经常容易冲动行事。为了更好地理解他们,父母们很有必要学习一些关于青春期孩子发育上的、心理上的知识。
现在脑前额叶还未发育成熟的孩子,随着时间的流逝,从某一个瞬间开始就会像成人一样思考、做事,就如同长辈们常说的那样变得懂事了。我还想再说一点,那就是父母的作用应该是告诉孩子,哪些行为是违反规定,或者违反社会道德规范的,要在孩子心中设立一条不可逾越的界线。此外,父母还应该在孩子的未来规划方面起到辅助作用。但是等到孩子的脑前额叶已经发育成熟时,父母仍然干涉孩子的一举一动是绝对不可以的。在孩子向着大人成长,或者说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过渡时,父母如果能够为他们架起一座桥那就再好不过了。
不想当场立刻就挨训 十几岁的谎言
Daughter
女儿
我不擅长撒谎。只要一说谎,就会耳朵发热,脸部发红,从外表看就可以看出来,分明就是嘴上说着谎言,脸上却写满实情的样子。这大约是在小学三年级发生的事情。那个时候暑假快要结束了,但我却特别讨厌写老师留的作业——读后感,于是我决定略施小计,把二年级寒假写的读后感找出来,照抄一遍。当我抄写得正酣时,不想妈妈却突然走进我的房间里。我不假思索地迅速把读后感塞到了床底下。但是我的举动却没有逃过妈妈的眼睛,她一瞬间就意识到我做了什么。因为我慌张的神情已经说明了一切。妈妈只是简短严厉地对我说了这么一句话:
“要是靠做假完成作业,还不如不写!”
那一刻,我小小的内心不知道感觉有多丢人。
中学的时候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我和住在江原道的朋友一直聊天到凌晨4点钟,彼此还留了住址,但是我却把地址给忘记了。于是我又把我们的聊天记录给调了出来,想写张明信片寄过去。当然这张明信片也没能逃过妈妈的眼睛,于是妈妈开始问这问那。要知道后来的结果是这样,我当时真应该如实地向妈妈全盘托出。但是当时我却胡乱地编造了谎言想要把妈妈搪塞过去,结果很快就被妈妈识破了。那天晚上我听了妈妈好长一段时间的唠叨。 从此以后,我的电脑受到了监视,并且夜里12点之后我被禁止再碰电脑。
但是我之所以会说谎,从某方面来说也是因为妈妈、老师不理解我,总是刨根问底造成的,特别是妈妈。妈妈平时说话比较快,特别是当我犹豫不决、说话吞吞吐吐的时候,她的语速就更快了,而且她还用犀利的目光望着我,给我一种压迫感。于是乎我便慌张了,瞬间我就选择了说谎。理性告诉我应该诚实,但是转眼间谎言就不经意地溜出了口。我第一次化眼妆的时候就是如此。人生中第一次化了眼妆,比起其他同学要淡了很多,但是仍旧没有逃脱妈妈敏锐的眼神。我刚一踏进家门,妈妈便高声喊道:“站住!你是不是化眼妆了?”
我心中的火气一下子就蹿了起来:“没有!那是黑眼圈。”说完我就关上门回自己房间里去了,留下妈妈一个人。妈妈脸上呈现出一种“莫非我看错了”的表情。从那以后,每天我回到家妈妈都要留心观察我眼睛周围,看看我是不是化妆了。因此,我连化妆的念头都不敢有了。
放眼我周围的同学,有很多人把说谎当成家常便饭,而且说谎的时候脸不红心不跳。有时我甚至怀疑他们是不是天生脸皮就要比普通人厚上一厘米,因为他们表面上伪装得实在是太好了。例如他们想要买昂贵的手机或者数码照相机,就会和父母说周围的孩子们人人都有;为了能够整夜玩游戏,他们就说要在图书馆通宵学习……总而言之,谎言真是各种各样。不过像我这样的十多岁的孩子,无论想做的,想看的,想吃的,还是想用的,没有父母的同意很多时候什么都做不了,只能靠谎言解决。这算不算无力的辩解?
Mother
妈妈
所谓父母,就是成年人中拥有健康防御机制的典范
青春期的孩子单纯而容易走极端
有一名18岁的高二女生,上课时玩手机,班主任在制止无果的情况下,把手机没收了。谁知这名女生竟偷偷地打开了老师的抽屉,把手机拿走并逃课了。这名女生从那天开始连续几天都没有回家,一直呆在朋友那里,最后被她妈妈强行拉到了我的咨询室。我问那名女生为什么要那么做,当时是怎么想的。她告诉我说是因为和男朋友失去了联系,很担心他与自己分手,所以那一瞬间只想把手机拿出来,除此之外并没有其他想法。
像这名女生一样,很多十几岁的孩子们在行动前,完全不想自己的行为可能会招致什么样的结果,出现问题后大多也选择回避。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孩子们为了回避眼前面临的危机,很多时候选择说谎,这都是逃避心理在作祟的原因。没有一个孩子天生就擅长说谎,只是因为处在这个时期的孩子们有很多想要隐藏,不想被父母知道的事情,于是问题就出现了。通宵地玩游戏;成绩下滑;背着长辈偷偷化妆……他们把事情缩小化,或者干脆回避问题。随着事情越来越多,撒谎也越来越频繁。父母与孩子心理上的距离越远,撒谎的程度也会越深。
通过和这名女生谈话可以看出,她平时和父母对话的机会并不是很多。特别是她的父亲,即使有时候做错了也绝不承认,并且把错误推给其他家人。在她和爸爸发生争执时,连妈妈也会站在爸爸那边教训她:“因为你,我们家没有一天安生的日子。”因此,女生和父母之间产生了很大的隔阂。一般,当父母指责孩子“都是因为你……”的时候,孩子会觉得“没有一个人了解我的内心”,甚至于在家庭中会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这种情况下,青春期的孩子们很容易做出单纯而极端的选择。
消极的防御机制,积极的防御机制,父母的防御机制
成年人、孩子在不安或者焦虑的情况下会启动防御机制(defense mechanism),保护自己免于受到伤害。防御机制的形态有若干种,有不成熟的防御机制,也有成熟的防御机制。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不成熟的防御机制有:虚张声势,思想和行动不统一,消极攻击(passive-aggressive)态度,躯体化(somatization),投射(projection)。其中“虚张声势”是我国国民特有的防御机制。假装有钱,假装有文化,假装很擅长……过分重视外在,不注重内在,为自己设定过分的目标,做出夸张的举动,以此炫耀自己给别人看。“思想和行动不统一”这一点在女士身上体现颇多。比如有的儿媳妇即使心里很不喜欢婆婆,在其面前仍旧什么都不说,甚至表现出一副贤惠顺从的模样。但一个人的时候,她又会自问:“为什么我要那样?”然后内心愤愤不平,后悔不已。这样的儿媳妇在我国很常见。“消极攻击态度”常常出现在男士身上。心里有不满却不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间接地、消极地反抗。背后搞小动作,使坏心眼就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上司有不满,但是却不能当面指出来,总想着赶紧把事情做完,却把上司的指示抛诸脑后,等到出现问题就想回避或者掩盖。这就是典型的消极攻击态度。“躯体化”的防御机制主要被孩子、主妇、老人使用。当家人间出现争执的时候,会通过自己的身体感觉表现出来。平时一直压抑的情感,在某一个争执发生的瞬间表现为身体疾病(或疼痛),以此来操纵家人。“投射”表现为把一切原因都归咎于别人,自己不喜欢,或者怀有憎恶的情感,于是就冤枉别人。埋怨别人,把别人变成替罪羊都是在投射机制造成的,毫无理由的讨厌某个人的时候,就要反省一下是不是投射机制在作怪。
积极的防御机制有“升华(sublimation)”,“幽默(humor)”等。升华指将攻击等原始冲动通过艺术、文学、宗教、科学等活动发泄出去,是一种健康的、成熟的防御机制。当遭遇挫折的时候,为了克服挫折而选择做有意义的事情来适应的过程就是升华。幽默指的是让周边人感到舒服、快乐,以笑声化解矛盾和不快的防御机制。
父母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的防御机制有“控制(controlling)”,“合理化(rationalization)”,“歪曲(distortion)”。所谓控制,指的是父母为了通过子女实现自己没能实现的梦想或者欲望而操纵孩子的行为。合理化指的是为了使自己的行为或者信念正当化,而进行合理的解释、说明。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们很多时候向父母大声哭诉不满也属于合理化防御机制的一种形态。例如孩子们总是说“爸爸,妈妈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只有我一个人是错的。”来表示他们的不满。歪曲是一种特别不成熟的防御机制,指的是漠视事实,添加自己的感情或者想法,改变事实的本来面目。孩子很多地方做得都很好,只有一个地方做得不对,但父母却指责孩子没有一样做得好,这就是典型的例子。
父母要做健康防御机制的模范
当孩子把问题缩小化、否认,甚至于说谎的时候,不要过分的逼问他或是惩罚他,还不如把这次犯错转化成一个让他学习的机会,或者以此创造一种可以彼此坦白对话的氛围。孩子无论从智力上还是精神上都还不够成熟,因此惯于使用原始的防御机制。如果父母再总是用不成熟的方式否认问题,推卸责任,埋怨他人,歪曲事实的话,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到了青春期会通过这样的话发泄心中的不满:“爸爸妈妈自己都做不到,却整天要求我要做到。”
把错误归咎到别人身上;歪曲事实,带有色眼镜看人;习惯性回避问题等都是最应该被抛弃的防御机制。因为父母怎样做,孩子会跟着做。父母间发生问题总是指责配偶,或者否认、回避问题的话,孩子看到父母这种态度,也会跟着学。相反,父母如果适时调节自己的欲求,保持心理平衡的话,孩子也会照着学。因此,父母如果在孩子面前展现出健康的防御机制的话,对孩子接受现实,保持正直,认识到自己的作用和责任有着很大的帮助。父母在指责孩子之前,一定要再确认一下自己的行为是否成熟,是否启动了原始的防御机制,自己的行为会不会给孩子造成伤害。父母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会有利于孩子通过犯错使自己的防御机制变得成熟,这样一来孩子做出极端选择的几率自然也就降低了很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