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震撼世界的中国民间智慧

書城自編碼: 257981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民俗学/民俗文化
作者: 李大伟 编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05999794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7-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59/20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59.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能成事的团队
《 能成事的团队 》

售價:HK$ 111.9
现代无人机鉴赏(珍藏版)
《 现代无人机鉴赏(珍藏版) 》

售價:HK$ 78.2
汗青堂丛书·晚清风云(4册套装):帝国的切口 清朝与中华传统文化 太平天国运动史 冲击与回应
《 汗青堂丛书·晚清风云(4册套装):帝国的切口 清朝与中华传统文化 太平天国运动史 冲击与回应 》

售價:HK$ 427.8
穿在身上的历史:世界服饰图鉴(增订珍藏版)
《 穿在身上的历史:世界服饰图鉴(增订珍藏版) 》

售價:HK$ 557.8
历史的严妆:解读道学阴影下的南宋史学(中华学术·有道)
《 历史的严妆:解读道学阴影下的南宋史学(中华学术·有道) 》

售價:HK$ 109.8
海外中国研究·江南:中国文雅的源流
《 海外中国研究·江南:中国文雅的源流 》

售價:HK$ 76.2
迟缓的巨人:“大而不能倒”的反思与人性化转向
《 迟缓的巨人:“大而不能倒”的反思与人性化转向 》

售價:HK$ 77.3
我们去往何方:身体、身份和个人价值
《 我们去往何方:身体、身份和个人价值 》

售價:HK$ 67.0

 

建議一齊購買:

+

HK$ 70.3
《战国:一部改革史》
+

HK$ 107.3
《从晚清到民国》
編輯推薦:
阅读民俗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100则不可不知的民间智慧
谚语、节日、节气、杂技、工艺……
民间世代相传的智慧,街边手艺人的绝活儿,爷爷奶奶随口而出的典故,我们究竟了解多少?
藏在这世间最美好的民俗文化,只有传承下去,才能真正震撼世界!
內容簡介:
本书从谚语、饮食、日常生活、传统手工技艺等多个方面,展示了蕴含在民间文化中的集体智慧,可供想要了解民俗的读者阅读。
书中既有生动有趣的传说故事,也有翔实严谨的史料考证,对于学习和研究民间文化的读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關於作者:
李大伟,资深撰稿人,毕业于某知名重点大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曾在北京某图书出版公司任职,历任社科编辑、编辑室副主任等职,参与策划并编纂撰写了十余个系列、数十本作品、百余万字,代表作品有《人要有点信仰》等。
目錄
第一章 民谚篇
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
半部《论语》治天下
有眼不识泰山
此地无银三百两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枪打出头鸟
清官难断家务事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宰相肚里能撑船
死马当活马医
大水冲了龙王庙
家有一老,犹如一宝
有钱能使鬼推磨
第二章 节日篇
春节的由来与传说
春节为什么贴春联和门神
立春为什么要打春牛
大年三十晚上为啥叫除夕
除夕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为什么破五要迎财神
元宵节的来历与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
清明节是寒食节吗
屈原与端午节
立夏为什么吃鸡蛋
中秋节与嫦娥奔月
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
冬至吃饺子有何寓意
为什么腊八节要喝腊八粥
腊月二十三为什么叫作“小年”
第三章 美食篇
女儿红和状元红的来历
国酒茅台的由来传说
杜康造酒醉刘伶
东坡肉与苏东坡
涮羊肉起源的三种传说
过桥米线是怎么来的
李世民和慈禧都爱河南烩面
臭豆腐曾经是“贡品”
年糕的由来和历史
狮子头原来不叫“狮子头”
馒头与孔明南伐
皮蛋是怎么来的
第四章 生活篇
扫帚是谁发明的
锁最初是用来吓人的
牙刷的款式——从柳枝到电动牙刷
伞的两个有趣传说
筷子的历史与典故
锯是鲁班发明的吗
梳篦最初是鱼刺
睡觉为什么要用枕头
为什么称治病为看病
钱为何又叫“阿堵物”
蚊帐的起源
第五章 民俗篇
新婚夜为什么要闹洞房
“囍”字与王安石
新娘回门的由来
长寿面与汉武帝
“福”字为什么要倒着贴
牛郎织女与七夕节
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来的
十二生肖的起源和传说
百家姓中为何赵姓第一钱姓第二
满周岁为什么要“抓周儿”
祭亡灵为什么要烧纸钱
赶庙会的起源
第六章 戏曲篇
木偶戏是起源于春秋时期吗
汉武帝与皮影戏
京剧脸谱起源
地域戏曲之首——河南豫剧
川剧变脸的来历
黄梅戏的起源
越剧的由来与传说
百戏之祖——陕西秦腔
秧歌的由来和传说
孔雀舞是如何诞生的
黄土高原上的奇葩——安塞腰鼓
戏曲演员为什么又叫梨园弟子
第七章 竞技运动篇
舞狮起源于何时
杂技的千年春秋
踩高跷的历史由来
历史悠久的体育运动——射箭
中国传统的竞技运动——赛马
中国古代的足球运动——蹴鞠
中国民间的传统体育——拔河
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风筝
老少咸宜的传统竞技运动——跳绳
生命的蝴蝶——踢毽子
半仙之戏——荡秋千
民间传统游戏项目——斗蟋蟀
第八章 工艺篇
热气球的始祖——孔明灯
中国结的由来
扇子的经典与传奇
民间剪纸的前世今生
手掌之间的老手艺——吹糖人
民间节令玩具兔儿爷
最理想的饮茶器具──紫砂壶
刺绣历史起源
历史悠久的手工染印工艺品——蜡染
“泥人张”的古今传奇
北方的童话——冰灯
中华陶器艺术瑰宝——唐三彩
后记
內容試閱
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
在我国,自古就有“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之说,并且这种说法在社会上一直流传很广,就连清初著名文学家、文学批评家金圣叹也曾这样说。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这句谚语中所说的“三国”和“水浒”分别指的是《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其中,《三国演义》是我国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全书始于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展现了公元184年到公元280年间的历史风云;《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人民大众而不以帝王将相作为英雄的长篇小说。它们与《西游记》、《红楼梦》一起被誉为我国文学史上的“四大名著”。作为“四大名著”,它们以其独特的思想和艺术吸引着一代又一代读者。
既然是称为“四大名著”的小说,为什么又有“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之说呢?
首先,我们先说“少不看水浒”——
《水浒传》讲述的是农民起义的故事,书里的各路英雄豪杰大多是以一副侠肝义胆的面目出现,弘扬的是一种反叛精神,即所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该出手时就出手!这和传统的儒家提倡的中庸思想显然是格格不入的。此外,英雄豪杰“路见不平一声吼”的豪爽虽然让人觉得痛快大气,倒在好汉们刀下的贪官污吏和恶霸地痞固然不少,可是细读之下不难发现,好汉们滥杀无辜的场面也不少见。例如,在“血溅鸳鸯楼”一节,武松在盛怒之下杀掉了那几个要谋害他的仇家,又捎带着杀了好几个无辜的人,在杀了人之后,还蘸着鲜血在墙上写下了七个血淋淋的大字:杀人者打虎武松。也许,在那个年代里,作为豪杰不杀几个人就显不出英雄好汉的底气,但如果像武松这样杀人杀到了不分青红皂白的地步,的确让人不寒而栗!
明代有一个文人叫左懋第,他就认为《水浒传》是一部教人做强盗、造反的坏书,如果不禁毁的话,对于世风的影响是不堪设想的,于是他上书朝廷请求禁毁《水浒传》。其实,左懋第很爱读书,自己就是个“水浒迷”,那他为什么会突然这样做呢?
这事还得从崇祯年间的一场农民起义说起。当时,有个叫李青山的人,出身贫苦,以屠宰为业,平时爱打架,跟一些强盗、作奸犯科的人交往甚密。1641年,因连续三年的旱灾,全国闹起了饥荒,很多人都被饿死了,各地都爆发了农民起义。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就是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有一天,李青山在买粮时与官员发生冲突杀了人,被迫无奈也举起了反抗的大旗,靠抢劫漕运壮大自己的实力。之后,以李青山为首的这股起义军经历了招安与再起义,几经波折,才最终被明朝政府派出的重兵镇压下去。
当时,担任刑科右给事中的左懋第得知李青山的事之后,马上想到了之前经历的几场小型起义,他们大多都有《水浒传》的影子:杀人放火、上山为寇、破城劫狱、希望招安为官。于是,左懋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世之多盗,弊全坐此,皆水浒一书为之祟也。”明朝政府出于政治需求和统治的需要,决不允许任何危险因素存在,所以就批准了他禁毁《水浒传》的奏折。从此,《水浒》在明朝就被视为禁书了。
通常情况下,青少年的性格都比较单纯,并且年轻气盛,往往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对于父母来说,有谁希望自己的孩子形成叛逆的性格,从而惹是生非、招致祸端呢?因此,人们不赞成青少年看《水浒传》就不难理解了。此外,《水浒传》里面的那些好汉固然豪气冲天,但最终依然摆脱不了被招安、被屠杀的厄运。因此,从这个层面来看,“少不看水浒”表达了普通老百姓和读者们一种热切而又感伤的愿望:希望青少年们能够安安稳稳、踏踏实实地过日子,不要去学那些好汉们的各种叛逆之举,不要搞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接着,我们再说“老不看三国”——
至于“老不看三国”,这个说法就引人深思了。首先,《三国演义》里面的故事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故事。其次,这些故事不但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而且在世界其他地区也被奉为经典。例如,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研发的三国系列游戏,风靡全世界。
《三国演义》不仅是一部是汉朝军阀混战和各种人物智慧进行较量的争斗史,而且其中的各种故事就是中国式智慧的一种集中浓缩。例如,魏、蜀、吴等各个军事集团的结盟与冲突,各种权谋、计策的谋划与制定,人才的发现、招揽与运用,地盘的管理和抢占,等等。说穿了,《三国演义》通篇都充斥着“计谋”,无处不在讲“谋略”。这些“计谋”和“谋略”是什么呢?说白了就是设个圈套,引诱对方来钻,从而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例如“捉曹放曹”、“蒋干盗书”、“周瑜打黄盖”、“长坂坡救阿斗”等,无处不在斗智用计、尔虞我诈。因此,鲁迅先生曾评三国说:三国写刘备的忠厚近“伪”,诸葛亮的机智近“妖”。
一般来说,一个人岁数大了,生活的阅历比较丰富,经验积累也比较多,为人一般都老于世故,处理问题也表现得老成持重,这样的老年人当然会得到人们的尊敬和倚重。相反,如果一个经验丰富的老人再去读《三国演义》,并且从中吸取“营养”,遇事过多地讲究谋略,最终很可能会变得老奸巨猾,那可就为人所不齿了。这大概就是以前人们认为“老不看三国”的原因所在吧。
有个叫石昌渝的老先生讲得更有意思:因为古人的寿命比较短,所谓“老不看三国”,是指30岁以上成年人、有政治头脑的人,不让读三国。为什么?怕你推翻他的统治。
相对来说,杂文家高旅先生的说法则较为平和折中。他认为“老不读三国”是:“犹言年纪到了这地步,经历颇多,不宜再看三国——看到各种图人的计谋,不免缅怀自己的遭遇,吃了别人不少亏,猛然觉醒,突然愤恨而已;或因学习了那一套,用以对人,甚至进行报复,都非美事,所以认为不如废卷。”
其实,以上所说的“少不看水浒”也好,“老不看三国”也罢,实际上都把问题看得绝对化了。事实真有那么严重吗?未必。虽然我们现在无法计算到底有多少人因熟读三国,采用故事中的谋略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也无法计算到底有多少人跳进了别人按照三国故事设置的圈套里,而被置于绝地。但我们在何处看见过有哪一位忠厚的长者因为看了《三国演义》就变得老奸巨猾了,又在何时听说过有哪一个失足的少年是因为看了《水浒传》才变坏的?因此,“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这种说法,只是在一些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一种偏见。事实上,这两部巨著不论是创作手法还是思想内涵,都达到了世人所公认的极高水平。所以,它们是当之无愧的老少咸宜的好作品,绝不应该受什么年龄段的制约。
半部《论语》治天下
说起“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我们就不能不提起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赵普。正是因为赵普这个人,才让这句话传遍了天下。说起它的由来,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呢。
赵普出身于小吏世家,虽然读书不多,但是智谋过人。公元956年,后周为了争夺淮南江北地区,大将赵匡胤率领大军与南唐的守军在滁州打了一场恶仗。在赵普的帮助下,赵匡胤打败了南唐的守军,从此,赵普便开始跟随赵匡胤南征北战,东征西讨,为他出谋划策。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取代后周,自己做了皇帝,将国号改为宋,史称宋太祖。宋朝建立后,赵普参与制定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又辅助宋太祖赵匡胤统一了南中国。于是,在公元964年赵普被任命为宰相。
公元967年,当时是宋太祖的乾德五年。赵匡胤与几个大臣谈起了年号,尤其对“乾德”这个年号相当得意。这时,赵普就在一旁列举了开国几年来的不少好事,然后归功于赵匡胤改的这个年号。旁边站着一个名叫卢多逊的翰林学士,极有学问,平时就看不上赵普。等赵普使劲地拍完皇帝的马屁后,他不动声色地说了一句:“可惜,乾德是前蜀用过的年号。”赵匡胤大吃一惊,马上命人去查核,结果,“乾德”还真是前蜀的年号,而且是亡国的年号。这让赵匡胤异常恼怒:赵普你这厮身为当朝宰相,却不读书不看报,让我在天下臣民面前出了这么大的一个洋相,真是可恶至极。赵匡胤越想越生气,实在压不住心头怒火,就拿起御笔蘸饱了黑墨,在赵普脸上一阵狂写乱画。赵匡胤一边涂还一边骂:“你不学无术,怎么比得上卢多逊?”
赵普身为大宋宰相,蒙受如此奇耻大辱,从此开始发愤读书。他有一个书箱,不许别人动,人们只是看到他每天从里面拿出一本书来读,整天手不释卷,但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书。赵匡胤死后,他的弟弟赵光义继位当了皇帝,史称宋太宗。赵普仍然担任宰相。有人认为赵普一生只读《论语》,不学无术,当宰相不恰当。赵光义不相信,就问赵普:“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回答说:“臣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这部书。我只是将这本《论语》从头到尾都读熟、读透。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使天下太平。”赵普死后,家人打开他的书箱,发现里面只有半部《论语》。就这样,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就流传了下来。
事实上,赵普不仅胸怀韬略,智谋过人,而且也确实拥有辅佐宋太祖定天下、辅佐宋太宗治天下的功绩。至于“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一说法为何广为流传,无外乎以下原因:两宋时期正是儒家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时期,当时出现了一大批颇负盛名的儒者,如程颐、程颢、朱熹等人,他们继承并大兴儒学,把《论语》奉为“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之一,定为儒家必读的经典。《论语》被理学家们抬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由此,在儒家学派的精心杜撰和极力宣扬下,把“半部”《论语》的故事附会到三度为相的赵普身上,那自然是最合适的了。显然,这是理学家们为了抬高儒家学说而夸大出来的故事。
总之,“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一说法的真相是什么,并没有可信的史实和相关史料来佐证,还有待历史学家和学者们去考证;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却历经千年流传,几成定论。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