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学医七年

書城自編碼: 257274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醫學中医
作者: 陈腾飞
國際書號(ISBN): 9787513220316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6-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221页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53.7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8秒按压告别疼痛
《 8秒按压告别疼痛 》

售價:HK$ 87.4
津巴多时间心理学:挣脱束缚、改写命运的6种时间观
《 津巴多时间心理学:挣脱束缚、改写命运的6种时间观 》

售價:HK$ 77.3
大英博物馆东南亚简史
《 大英博物馆东南亚简史 》

售價:HK$ 177.0
纯粹·我只要少许
《 纯粹·我只要少许 》

售價:HK$ 80.6
经济史的趣味(全新增订版)(经济史与思想史丛书)
《 经济史的趣味(全新增订版)(经济史与思想史丛书) 》

售價:HK$ 84.0
中国古代鬼神录
《 中国古代鬼神录 》

售價:HK$ 190.2
投机苦旅:一位投机客的凤凰涅槃
《 投机苦旅:一位投机客的凤凰涅槃 》

售價:HK$ 88.5
重返马赛渔场:社会规范与私人治理的局限
《 重返马赛渔场:社会规范与私人治理的局限 》

售價:HK$ 69.4

 

建議一齊購買:

+

HK$ 42.0
《名师讲中药四十年临床心悟》
+

HK$ 64.5
《孙曼之中医讲演录1》
+

HK$ 63.0
《遇见最美的本草--一位临床医生的中药札记》
+

HK$ 42.0
《医屐残痕》
+

HK$ 60.0
《中医学子早成明医的捷径》
內容簡介:
《学医七年》由以下四部分组成:“学医心语”记述了学医过程中的所感所思,事无巨细,凡有感而发者皆笔录成文。“读书随想”是以书为主题展开的思考,多是自己的体会和发挥。“治病甘苦”详细记录了治病经过及误治的反思,这是医学生成长必须要走过的历程。书中的病案都是在诸多医师前辈指导下完成。“学医之余”意在反映对生活和自然的点滴感悟,虽以“学医之余”命名,但学医之心无处不在。
目錄
医学心语


求学琐谈


我与导师的缘

研古渐深

读研一年

读书随想

书的梦

我与《内经》的缘

趣释《伤寒论》第29~30条

我读《金匮要略》第18~25篇

《蒲辅周医案》为何被奉为经典

我谈奇经八脉

治病甘苦

针药并治急性阑尾炎

初用重剂起沉疴

初用毒药治癫痫

再用重剂起沉疴

疝气嵌顿,针刺救急

温药及大剂灸法治疗水饮病

从阴火论治舌下腺囊肿

小儿脑部结节性硬化症治验

急乳蛾误治之反思

义诊随笔

红榆医话

假药之害

病案简记二十一则

学医之余

核桃熟了

柿子

酸枣

说莲

蚱蝉

沙棘杏仁羹

解暑话豆汁

熬制膏方记

后河行迹

诗词十三则
內容試閱
高中我学理科,其中的化学、生物成绩极为优秀,但骨子里还是喜欢文科。之所以没有选修文科,是因为教材太枯燥,要背许多不感兴趣的历史事件、会议精神等。临近高考时,我反省了一段时间,考虑大学要选择的专业。如果成绩够好,也许会选择北京师范大学,那里的人文气息很吸引我,尤其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可是我的成绩一般,只好换个别的学校,既能在北京上学,又能学习传统文化的,就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了。

很幸运,恰好考上,分数只超过录取线5分。收到通知书时很兴奋,虽然只是那么小的一片纸,可是“勤求博采,厚德济生”的校训深深感染了我。此时,我对中医学已经有了感情。暑假买了三本书,对中医有了初步了解。

从高考后的填报志愿,到收到录取通知书,甚至到现在,家人都在反对,说学习中医没有前途。不过我很执著,也就是很倔强了,不怎么听劝告。收到通知书那天有点诗性,写了首《行医》以明志:

谁言行医世世庸,自古救难几从容。

阴阳所赖五味谷,五行何免七情伤?

青衿有念杏林入,鹤发无悔悬壶出。

但为尽心中华事,几度贫寒亦自如!

按照南怀瑾的说法,这叫“诗谶”,可能是预言一生的。

大一第一学期。初入学,上课听得很入神,尤其是《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国医学史》。第一学期结束时,教《中医基础理论》的老师说她下午专门在七教答疑解惑,有疑问者可以去。我看空空的教室只有老师一人,兴奋极了,可以向老师好好请教了。首先向老师声明,今天不问课本上的问题,老师欣然答应。我问了许许多多初学中医者常有的问题,比如中医能不能治癌症、能不能治急性病,以及刘力红《思考中医》中提到的比较神奇的事情。老师的解答中,我至今记忆犹新的有两点:一是我们这些在学校接受系统教育的学生,应该先打好理论基础,然后再学那些一技之长,否则便沦为游医了;二是对我的鼓励,老师说要好好学,以后争取做个名医。当时的廊坊大学城,信息闭塞,小小阅览室里只有一些很旧的书,不能解答心灵的困惑,有了这一次师生问难之后,我高兴极了。

我的父亲有胃病,当我查书看到秦伯未用黄芪建中汤治疗胃溃疡,便抄了原方,拿回家打算给父亲治病。因为买药不便,父亲没有吃成。这是我第一次照书开药。

大一第二学期。我在高三暑假就翻过《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读《四气调神大论》,觉得讲得很好;读《热论篇》热病传变时发现其和《伤寒论》六经非常相似,觉得张仲景应该是从这里发展的。入学之后,也努力地翻阅古书,但没有任何感觉,甚至有些绝望,怀疑自己是否能学好中医。某次翻阅《景岳全书》时,我发现了其引用的《内经》经文,还清楚地记得是“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我当时震撼了,在我印象中杂乱无章、不知所云的《内经》竟然有如此精辟的文句!这一下点燃了我对《内经》的兴趣,开始用那个残缺本学习。当时我特地从校本部借来了《黄帝内经素问译释》,看了几天之后,兴趣逐渐减弱了。在学习《中药学》时,佩兰条下有“兰草汤”,说是出自《素问·奇病论》,能治疗口甜。《内经》中竟然还提到今天仍然使用的药物!这又再次引起我对《内经》的兴趣。我对《内经》的兴趣就是这样被不断引起的,可以说完全归功于后世医家对《内经》经文的转引。

可是,当我回来查我的《黄帝内经》时,怎么也找不到《奇病论》,更勿论兰草汤了。于是,我就拿阅览室的书对比,原来整整少了八十一篇,许多很经典的篇章都没有。我特意请老师从北京帮我买一本完整版的。又读了几天,觉得参考书不好用,就借了教《中医基础理论》的老师给大家推荐的《素问注释汇粹》(程士德、王洪图编),边读边在书上标注,画得满满的。读了一段时间,觉得《素问注释汇粹》过于繁琐,用起来费时费力,不如直接读原文。这时我已经不再专门读《内经》了,只是闲暇时随意翻读一篇。

在这个时候,有个同学中了湿邪,嘴里总觉得黏黏的,没有胃口,舌体胖大,苔白腻而润。我想试试兰草汤,就让他在小药店里买了佩兰10g,分次泡水喝。微微有点效果,但无奇效。这是我治疗的第一个病人,几乎都不能算病。用的方子只有一味药,但因其出自《内经》,所以倍觉自豪。同时,我也发邮件请教教《中医诊断学》的老师,老师说用佩兰可以,但力量太微小,用三仁汤加减。我去阅览室查三仁汤的主症,看了吴鞠通那段精辟的论述:“世医不知其为湿温,见其头痛恶寒,身重疼痛也,以为伤寒而汗之,汗伤心阳,湿随辛温发表之药蒸腾上逆,内蒙心窍则神昏,上蒙清窍则耳聋、目暝不言;见其中满不饥,以为停滞而大下之,误下伤阴,而重抑脾阳之升,脾气转陷,湿邪乘势内渍,故洞泄。见其午后身热,以为阴伤而用柔药润之,湿为胶滞阴邪,再加柔润阴药,二阴相合,同气相求,遂有锢结而不可解之势。惟一三仁汤清开上焦肺气,气化则湿亦化也。”看完之后只觉得中满不饥有点像,其余都不符合,况且也没有煎药的地方,所以没有继续使用三仁汤。

自从信手翻读《内经》之后,我对《内经》的喜爱竟然一发不可收拾了,里面有太多有趣的东西了!比如“阴虚则内热”,其含义和《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引用的完全不一样,发现教材中的一个错误之后,想找到更多的错,这成了继续阅读《内经》的动力之一。

继续翻阅下去,遇到更多有趣的东西,比如为什么有的人在吃饭的时候脸上会出很多汗,为什么酒能壮胆,为什么女人不长胡子,为什么有的人在哭却不流眼泪……太有趣了。

这时我的第二个病人出现了。一位管理学院的同学感冒之后咳嗽咽干,夜眠发热有汗。针推专业七年制的一位同学和我一起看的,他认为夜间出汗是我们学的盗汗,想用养血之法,建议吃阿胶和枣之类。我认为是感冒还没好,有余热,所以才这样的。此人脉数,偏细,不算浮,口干喜饮水,舌苔薄而少,舌尖红,小便黄,大便两天没解,症状大概是这样。当时我还不会辨证选方,所以把能搜集到的症状都用短信发给了教《中医诊断学》的老师。老师回复:可用桑菊饮加减。遂去阅览室查桑菊饮的剂量,当时已经能背桑菊饮的方歌了。又根据症状酌情加减了药物,买药的时候好像缺了薄荷,也忘了当时是用什么替代的了,先抓一剂药,在小药店里代煎。那位生病的同学吃了之后貌似好了一点,还有咳嗽,有点痰,痰中还带点血丝。听到“血”有点担心,下课后赶快问教《中医诊断学》的老师是不是治坏了,老师说是燥伤肺络,可以加点瓜蒌之类偏润的清热化痰药物。听老师一解释,我又有信心了,按老师的指示加减后,又让患者吃了一剂药,这次吃完后,痰中血丝消失了。不过,还有一些症状没有缓解,任其自然痊愈的。这个病人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看的,虽然只治好了几个症状,但我还是很兴奋。

《内经》还在继续读。第二个学期快结束时,我遇到了第三个病人。舍友踢足球时不慎踝关节崴伤,肿得很明显,先问了骨伤专业的班主任,老师说用凉水泡脚,睡觉时双脚垫高。因为刚办完中药饮片展览,我手头有一些剩余的中药,便选了活血化瘀的药物——土鳖虫、苏木、丹参,用哑铃碾碎,加点二锅头酒给他敷上。这种做法在理论上讲应该是不对的,因为还没有止血就活血了,但是有的活血药小剂量也可以用来止血的。第二天,看到肿好像下去了一点,现在想想,其实是肿势由局部变成周围组织漫肿了。当时误认为用药见效了,很高兴。下午老师带着患者一起去了医院,拍片是骨折。很小很小的一点,几乎辨认不出来。

打石膏的医生得知我们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以下简称“北中医”)的学生,有意问我们中医如何治疗。比如:“用凉水泡脚是为了止血,再用活血化瘀药岂不是又要加重出血?”我们哑口,老师也不说话。我觉得很受打击,很耻辱。回来之后,我就思考,并且开始用理论联系实际,想到了《阴阳应象大论》中的话:“气伤痛,形伤肿。是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扭伤都是先痛才肿的,应该属于“气伤形”,但明明是由于形体的损伤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为什么不是“形伤气”呢?用凉水泡和用活血化瘀药敷是矛盾的,中医如何处理呢?又如何解释?这种问题相对偏于理论,所以就问教《中医基础理论》的老师了。老师回复说,可以认为是气滞然后血不行,所以是“气伤形”;凉水泡脚止血是“急则治其标”,活血化瘀是“缓则治其本”。收到回复后我很兴奋,既得到了满意的答案,又加深了对一些中医理论的理解。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