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美学漫步(精装)

書城自編碼: 257157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汉宝德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50248489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2015-05-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40/162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3.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无冕之王:齐桓公与齐国崛起
《 无冕之王:齐桓公与齐国崛起 》

售價:HK$ 63.8
中国涉外法治蓝皮书(2024)
《 中国涉外法治蓝皮书(2024) 》

售價:HK$ 98.0
黄庭经详解(全2册)
《 黄庭经详解(全2册) 》

售價:HK$ 141.6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大系·绘画卷(全十册)
《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大系·绘画卷(全十册) 》

售價:HK$ 9784.0
姑苏繁华图
《 姑苏繁华图 》

售價:HK$ 684.4
人的消逝:从原子弹、互联网到人工智能
《 人的消逝:从原子弹、互联网到人工智能 》

售價:HK$ 103.8
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增订版)
《 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增订版) 》

售價:HK$ 77.3
医学图形图像处理基于Python VTK的实现
《 医学图形图像处理基于Python VTK的实现 》

售價:HK$ 166.9

 

建議一齊購買:

+

HK$ 91.0
《建筑母语》
+

HK$ 117.0
《物象与心境:中国的园林》
+

HK$ 91.0
《收藏的雅趣》
+

HK$ 92.8
《如何欣赏建筑》
+

HK$ 117.4
《汉宝德亚洲建筑散步》
編輯推薦:
台湾著名建筑大师汉宝德对美学以及美育教育的深切感悟

《美学漫步》是国民美育教育经典之作
《美学漫步》最佳美学入门书
跨越中西方文化的艺术之旅
教你从生活中发现美、体会美、感悟美
本次出版的《美学漫步》图文并茂,采用全彩色印刷模式,让读者在精美的文字与插图中全面、直观地感受美学,体会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感
內容簡介:
本书是汉宝德又一部谈美并致力于国民美育的作品,全书分为四辑:
(1)美与生命的体悟。(2)美育出了什么问题。(3)寻找美的途径。(4)美与人文内涵。   
总体来说,本书主要是厘清美感的内涵与外延,辨析美感、人文、艺术等长期以来人们容易混淆或者等同的领域,指出人们在美感、美育等问题的认识上所走入的误区,并指出寻找美的途径和培养美感的正确方向,表达了作者对后现代社会美感缺失的担忧。
關於作者:
汉宝德,著名建筑学者,毕业于台湾省成功大学建筑系。后赴美深造,获美国哈佛大学及普林斯顿大学硕士学位。曾任东海大学建筑系主任、自然科学博物馆馆长、台南艺术学院校长。在建筑、书法、美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于“第二届中国传媒建筑奖”评选中,荣获“杰出成就奖”。著有《明清建筑二论》《中国的建筑文化》《筑人间:汉宝德回忆录》等。
目錄
如何落实美育(代序)
辑一 美与生命的体悟
美感的育成
美与生命的体悟
美与创造力
美不是阶级的产物
外在美与内在美
科学与美感之间
美是科学
美可以代替宗教吗?
辑二 美育出了什么问题
美育出了什么问题?
“公民美学”的落实
美感与快感
美是多元的吗?
美的多元观
美为什么与艺术分家
解构之美
目 录
辑三 寻找美的途径
美的文化观
穷人才需要培养美感
美的范畴之辨
自极简中寻找美
形式美与内容美
自艺术中找美
欣赏质感之美
宗教艺术之美
辑四 美与人文内涵
美与人文内涵
真有人文之美吗?
复杂与矛盾中有美吗?
人文素养的阶梯
感官与心灵之间
跋 为美解惑的努力
內容試閱
辑一 美与生命的体悟
怎么让他们冷静下来呢?一个简单的方法是给他们思考的机会,比如让他们回答问题:你觉得这个展示美吗?为什么?开始思考就会有所批判,开始批判才会养成美的欣赏能力。经过自我形成的判断力,你就会很不客气地讨厌那些幼稚、粗劣的设计,排除丑陋对你的影响。很可惜的是,游乐园式的休闲让你停留在感觉兴奋的层次,不让你有思考的机会,而且还把这种感觉称为美。
美感的生活化
具备了审美判断力,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呢?其目的是得到精神持久的满足。真正的美感素养如同宗教信仰,对于精神的提升是有恒久性的,美不能代替宗教,但有类宗教的力量,具有美感的东西对精神生活有持续的加持作用。一件具有高度美质的艺术品,永远不会看厌,每看到它,都会予人以满足的感觉。在美感的世界里,没有喜新厌旧这回事,凡是好美而又厌旧的人,他所好的美并不是纯正的美,而是新奇,甚或贪欲之心,追求感官刺激之念。
只要看迪士尼式的游乐园就好了,在每一园中都有云霄飞车,是用速度与危险边缘来满足刺激感的昂贵设备。自从发明以来,这种在空中旋转的飞车的速度、高度与长度不断地增加,使追求刺激的人永远可以攀上更高的一层,尖叫似乎是现代人最高的快慰,由于身心的刺激为大家所追求的目标,才使美感沦落,甚至不为学者们所支持。后现代之美失掉了方向,就是在理论上追逐感官主义的缘故。
美感素质最重要的是美的生活化,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建构美的世界。因此美的素养不是休闲时的刺激,而是一种生活方式,这就是一个文明国家的公民必须把美作为素养的基础的理由。
有人说,美是有钱人的专利,这是完全错误的。古代文物与艺术品确实是非常昂贵的,要拥有,非有钱不可。但是拥有这些美的东西并不一定有美的素养,文物的收藏家虽然可能是美的渴求者,也可能只是稀有东西的搜集者,我曾见过家里古物堆积的收藏家而无丝毫审美品位者。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暴发户”心态。搜集是一种癖好,并不是爱美的表现。
美感的养成之道
美的东西不一定特别昂贵。在台湾,有人寻找枯木,有人寻找顽石:他们所寻找的是大自然所创造的美物。大自然并不辨别美否,是搜集者的审美能力在枯木、顽石堆中找到可以置于案头、每日把玩欣赏的东西。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眼光”。
培养成熟的眼光要靠美育,在台湾这样缺乏良好美育环境的地方,美育须靠自我养成。这不是不可能的,如同大多数人并没有接受过音乐教育,但我们都会听好听的歌,甚至欣赏交响乐,那是因为我们常常听美好的音乐,我们听CD,听收音机,听MP3,都是经典性的作品,由著名音乐家演奏的录音,听久了,虽然仍说不出什么名堂,却可以辨别音乐之美。因为欣赏音乐已有了良好的环境,并不一定要去音乐厅欣赏音乐。音乐之美的素养并没有严重问题,视觉之美问题就大了,我们早上醒来,睁开眼睛所看到的,都是缺乏美感的东西。走到街上,是世界上最紊乱的城市,学校的建筑环境也乏善可陈。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切都是杂乱与丑陋,要我们怎样自我养成呢?
视觉美的养成之所以困难,正是因为我们无法把美从丑中独立出来。没有机会常常看到经典的美质,是无法养成审美的习惯的。因为习惯的养成,要多看好东西才成,可是基于这个原则,自我教育,只要有心也并非不可行,只是那些有心人必须非常勤快才成。第二件工作就是要常常拜访博物馆,比如在“故宫”的展出中,以瓷器的美最受肯定,而且容易了解,有意自修审美能力者应多看最简单的宋朝汝窑与官窑器。眼睛看熟了,可以看元、明、清的官窑器,尝试经过专家的指引去欣赏。常去、多看是原则,因为那都是经典性的美物。如果去海外,就到大博物馆的古希腊部门,看他们的文物收藏,因为古希腊是美的经典。眼光有些把握了,再去看后代的东西,如果你想增加眼睛观察力成长的速度,可以买些印刷质量精致的画册,在家闲时常常翻阅,也可以买印有那些文物的月历悬在案头,要点是要常常看,养成吸收美质的眼光。
如果有钱、有闲,就多去海外旅行。要到欧洲的名都大邑,体验人家的城市环境之美。但不要跟旅行团,要有时间在重要的街道上步行,甚至在大街小巷穿行。出去旅行可以有多种理由,有人意在探险,有人意在自然环境,也有人去体验原始生活。可是要想由文明世界的城市美感中养成判断力,只有去西欧文明进步的国家。
人类文明的进步,确实靠喜爱新奇的心理,但是对美的敏感反应却是文明的基石,有文化素养的人可以陶醉在美感中,享受精神的愉快。这是我们需要的基本修养。
美与生命的体悟
美不但是延续生命冲动的触媒,而且是演化的动力。物竞天择是生物演化的基本原则,生物间为求生存而互相竞争,而存活并可繁衍者,大多是“美”的胜利者。
我国古代的哲人,除了道家之外,都不谈美。即使道家谈起美来也是很含蓄的,这是因为古人是把美与善对立起来,而善自然是最受尊崇的价值。也就是因为儒家一直把美与罪恶连在一起,才使得在我国丰富的思想史中没有美的位置。直到最近,哲学家们才开始把道家中的美开发出来,建立起东方特有的美学。
其实西方的哲人对美也怀有戒心,所以柏拉图才有驱逐诗人之说。可是一旦美与真、善结合,那就成为神明了。西方文化是把美视为至高无上的、神明一样的力量,才产生了以美为中心的艺术史。也是因为以真、善为基础,西方的美一直是哲学的一部分。
美的价值自生命中寻求
首先,美是从生命中产生的,它是生命的因子。我曾经不止一次指出,美是天性。为什么上苍赋予人类这样的天性?是为了使人类拥有求生的能力。在求生存的潜能中,以延续生命最为重要。仔细想想,这是多奇妙的设计!上苍设计了“美”,又赋予人类觉察美的能力。
以最原始的味觉来说吧!大自然为我们设计了非常敏感的觉察美味的能力,而又使最有营养、可使我们健壮的食物具有这些美味。在原始时代,假如我们没有辨别美味的能力,我们随时可能被有害的食物毒死。凡不利于我们生存的东西,大体上说,是我们的味觉所不能接受的。只有在生病的时候,为了治病,才会吞食苦口之药。味觉之甜与嗅觉之香就是美味的基础。
延续生命之道除了使自己存活之外,更重要的是把生命传到下一代,因此求偶并传宗接代的功能,是上苍神奇的设计。为了创造生命,大自然设计了精巧的生殖机制,并用美感作为两性相吸的触剂。没有美感的存在,就没有情爱发生,如何因两情相悦而生出下一代?大自然重视生物后代延续的功能甚过于生物本身的存活,因此很多低等动物,完成交配之后,雄性即以身殉。所以殉情是自然赋予生物的行为倾向,而其媒介就是美。中古的骑士为美女殉身,或战死疆场的故事,就是生之戏剧的具体化。
美不但是延续生命冲动的触媒,而且是演化的动力。物竞天择是生物演化的基本原则,生物间为求生存而互相竞争,而存活并可繁衍者,大多是“美”的胜利者。强而有力者获胜,而力与美自古希腊以来,就视为同义语。由于此一竞争的原则,人类的演化乃逐渐向力与美的方向发展,直到人道主义出现。
从这个观点看,美是一种生命的力量,是存活的竞争力。
大自然发明的万紫千红与醉人的馨香,无非是生命传播的工具而已。因此也可以视美为创造的根源。人类进入文明社会,这种力量就被转化为人文精神,居然被视为贵族阶级专有的生活素质,与善行一样,成为富有者,也就是胜利者的点缀。
到了民主、均富的20世纪,情形就改变了。美已成为大众的财富,为众人生命中的必需品。
因为美是人人所需要的,因此现代科技不断地提供美,生产美,使大家的生命更充实,更幸福。
生命因美而充实的时代
在原始时代,美的追求也许是杀伐的起因。经过转化后,人文化的美,脱离了生命之争的第一线,进入精神领域,反而可以减少杀伐的动机。人类文明的进步,最伟大的转折点就是驯服了美,使它成为可以创造出的产品,那就是艺术。经过人文化之后,美是多多益善的,使人类的暴戾之气逐渐消失,爱与和平因而盛行。
我国的古代圣哲是用礼、乐来化育百姓,其中的乐就是美,就是艺术。这与西方人用神庙的建筑、神像的雕刻来化育黎民,其意义是相同的。自社会功能上看,都是最早的社会教育。只是我国的礼乐是为上流社会准备的,不及西方,美育通过今天称之为公共艺术的设置来达成,化育的对象及于一般民众。
据说古代的雅典人,以美的追求为生活的重心。这当然是哲人的理想世界,是否真实,有待查考。但是我们推想,如果一个社会上大部分的民众都有高度的审美能力,都为美的事物所陶醉,而他们建设的城市,自街道、建筑到广场,都合乎美的原则,处处都点缀了美的壁画与雕刻,闲暇时又有凄美的悲剧在上演,人人都可免费欣赏,确实是人间的天堂。美在这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真正爱美的人最接近“不食人间烟火”的状态,用美来充实生命,其他的低级欲望就减少了,世事的烦忧也因而降到最低。雅典也许是一种虚拟的理想状态,可是在我们熟知的凡世上,对于某些人,艺术美化人生,虽不能拯救人的苦难,至少可以排忧解烦、净化心灵。
这正是上流社会艺术的主要功能。美成为生命中的镇静剂,使我们烦躁之心平定下来,恢复正常状态。这不正是宗教的功能吗?人间是充满了苦难的。文明的进步基本上是为了减少苦难,增加幸福,可是幸福苦短,苦难漫长,人类生存在不如意中。因此人文的陶冶之首要功能就是使人类的心灵具备化解苦难感受的力量。接受生命,安然承受生命中的一切,是人生修为的第一步。宗教可以帮助我们走上这一步,宗教之外只有美德。可是美的生命价值只对懂得美、欣赏美、爱美的人发生作用。因此,美育对于人生的价值是很根本的。
对于美有高度修养的人,不但为美感所陶醉,因而更容易接受生命,而且可以乘着美的翅膀,超越凡俗的生命,进入更空灵的世界。那就是自悦耳悦目之美,进入悦心悦意的境界。
这就是我国道家思想对美的看法。
我国古人大多心怀经国济世的大志,也就是必须通过政治的力量,展现自己的才能,以造福人群。但贤能者无法进入治国的团队中,落魄终生是很平常的事。所以中国古代的读书人多因抑郁不得志而纵情艺术。他们依靠诗文、书画以怡情养性,使生命趋于平静,进而提升生命之境界,以优游人生,遂成为士大夫修身的不二法门。
对中国古人来说,美的境界首在自然,其次才是艺术。因为自然之中不但有无尽的美感,而且有生命之理,可供深思体悟。日月晨昏,花开花落,四季周而复始,里面有很多生命的哲理,这是古人常常自道入禅,以寻求生命安顿的缘故。
爱美是对生命价值的肯定
以最接近我们的人生来寻求例子,为美所感动,时常可以为自己的生命找到光明的前景。当我们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信心时,最适当的途径是在生命中寻求可以使自己感动的美。素人画家洪通是一个生命失去方向的老人,有一天他为南鲲鯓的建筑装饰所感动,虽然他不识字,又不会用毛笔,却能勇敢地拾起画笔,创造出风格独特的绘画,至今为人所称道。他依赖这种创造力,度过非常丰富又有成就的晚年。一个素不知诗书的老人尚且可激发出这样的光芒,一般的读书人的力量如能被美所激发,生命的价值必然可以更明确地肯定。素人艺术家尚有多人,其创作历程均可供我们参考。
由于爱美而产生一种生命的执著,是人间最令人感动的事。大部分有成就的艺术家都是如此。19世纪末,高更与梵高的故事,正可以说明这一点。
生命力的发挥不一定在艺术上,我们常看到报道,有些在事业上成功的人,大多起因于对某些事物的感动。有时候,由于某一食物的美而鼓舞起创业的信心,建立起一番事业,造福人群。有时候,在生命低潮的时候,由于对异性美的憧憬,发而为爱的力量,可以使自己振奋起来,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情。这类故事是不胜枚举的。
自此我们可以了解,爱美所激发的生命力,最终会落实到爱心上。这是创意人生的另一个境界。
自美的探求,进而体验生命,可以找到生命在存活之外更崇高的意义。“生命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的生命”是一句生命哲学的体悟,可以做多方面的理解。自根本上看,是爱生命之心的发扬。对生命而言,美是一种力量,它是创造的契机,所以爱美,自积极的意义上看,是生命力的发挥,是对生命价值的肯定。
自从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对于生命就有深刻的理解与感受,而有维护生命的主流思想出现,对于过去人类野蛮地残害生物,甚至使生物断绝的行为有所校正。所以兴起了爱护生物,以多样性为号召,保护濒临灭绝生物的全球性的运动。这一努力方向的底定,是来自对生命之爱惜,而对生命之爱惜,实发源于对生物之美的珍惜。大自然创造万物,均有独特之美感。以野生动物为例,如除去其野性,几全为可爱、美观之宠物。近年来,有不少野生动物之维护者,远征蛮荒,以救援遇难之动物为务,爱之唯恐不及,甚至有驯猛虎与子女共同生活的情形。
这种精神之发扬仍以爱人为基本。自美感开始而有博爱之心,实际上就是结合真、美、善价值的理想状态。自然是完美的,神奇的生命充满了美妙的感觉。而美妙的感觉使我们颂赞生命,因而爱惜生命。爱的人生就是创意人生的极致。我们看人类,看各种不同种族、不同地域所产生的种种不同的文化,都能感觉到生命乐章的可贵。
因此在文明社会中推行美育,实在是丰富人生所不可缺少的一环。美是没有偏见的,它超越文化之间的壁垒, 20世纪以来的美学家把美的原则视为阶级的偏见,因此不愿讨论美育,甚至在学校教育中废除美育的观点,基本上是错误的。他们对于近几十年来青年生命方向感的迷失,多少要负一些责任。
只有使年轻人认识美,热爱美的事物,才能谈到认识生命与充实生命,爱美不会造成社会问题,它只会提高年轻人生活的精神境界,进一步地珍惜生命、欣赏生命,决心过一个美好的人生,当他们有了生命的体会,美就成为创造理想生命的动力了。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