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元朝理财记 从成吉思汗的崛起到元朝的衰亡
》
售價:HK$
98.6
《
欧洲史:一本书历览欧洲数千年兴衰起伏,理解欧洲文明何以铸就今日世界
》
售價:HK$
333.8
《
趣学CCNA——路由与交换(第2版)
》
售價:HK$
100.6
《
世界航空地理(世界国别与区域地理研究丛书)
》
售價:HK$
244.2
《
学术的中心:英法德美
》
售價:HK$
87.4
《
为什么要读人类学
》
售價:HK$
77.3
《
井邑无衣冠 : 地方视野下的唐代精英与社会
》
售價:HK$
95.2
《
星地融合移动通信系统与关键技术从5G NTN到6G的卫星互联网发展
》
售價:HK$
212.6
|
編輯推薦: |
更多好书推荐:
《真相》
《互联网的误读》
《新媒体概论 》
《网络传播概论(第三版)》
《新媒体编辑》
《新闻的写法:全媒体实战攻略 》
《当代媒体新闻写作与报道》
《媒介伦理:案例与道德推理(第九版)》
元旦后,《商业网站的高薪是这样拼出来的!》这篇文章在传媒人的微信朋友圈中流传,文章介绍的是搜狐网内部使用的编辑手册。这本小册子正是《超越门户》的前身。春节期间,手册的主编对以往的内容做了较大规模的调整、扩容,在柴静《穹顶之下》刷屏之后,不,紧接着又在李光耀被逝世之后,书终于定稿了。
这本书讲啥呢?其实书名做了很好的诠释——
超越门户网站。这本书凝结着新一代互联网新闻人的光荣与梦想。十年前的《新浪之道》为门户网站树碑立传,《超越门户》则着眼于移动互联时代“做新闻”的种种理念、操作手段及未来可能性。是UGC、H5、APP、PUSH,不是海量信息的被动接受,从根本上说,这是受众(用户)观念的转变。
超越媒体的门户。传统媒体人的新闻理念、业务水准、情怀与新媒体技术手段结合会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此
|
內容簡介: |
《超越门户》凝聚着新一代互联网新闻人的光荣与梦想——本书历时3年写成,作者超过100人,编辑接近30人。此前曾有两个内部版,即《搜狐新闻采编规范》2014版和2015版。
这是一本“立体”读物——本书23章,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新媒体新闻编辑规范,下编为专题解读。全书集结了300多个案例,配有多个视频动画,10多个H5页面及图表。
这是一本可以为互联网新闻行业树立规范的教材。10年前的《新浪之道》代表了PC时代门户网站的报道理念,《超越门户》则传递移动互联时代的全新报道理念。书中内容80%以上与移动互联相关,特别是新闻客户端编辑、全媒体互动直播、最终页编辑、H5设计等章节。
《超越门户》十大看点——十年前看《新浪之道》,今天读《超越门户》
1.【移动互联】
移动互联时代,新闻怎么做?新媒体报道手段怎么用?《超越门户》所选内容,80%以上与移动互联相关。特别本书上编“搜狐新闻编辑规范”的“特别推荐”章节,围绕新闻客户端编辑、全媒体互动直播、最终页编辑、H5设计等,进行了系统阐述。
2.【数百案例】
《超越门户》上编“搜狐新闻编辑规范“共集结了270多个案例,包括80余个标题——如“霾霾霾霾北霾霾霾方霾霾霾霾”、30多个要闻版面、近20个H5,以及10余互动直播产品,是搜狐新闻中心及其它网媒操作中的经典范例。
3. 【深度解析】
本书下编“未曾公开的新闻内幕”中收入的10个深度案例,包括7.21暴雨、中共十八大、公审薄熙来、曼德拉葬礼、穹顶之下等,搜狐新闻人以第一人称还原当时场景,讲述新闻幕后的新闻,把操作手法寓于在精彩故事中。
4.【立体读物】
本书首创“二维码目录页”,配有20多个二维码,扫一扫,可观看7个动画视频,15个H5页面。被业界视为经典的“周永康关系树”、“来自MH370上的一封信”等,均收入其中 。
5. 【媒体融合】
本书中最精彩一章:搜狐网媒体融合内幕。详细解构搜狐网、搜狐新闻“中央厨房生产、不同餐厅分发”的改革理念,一位总编辑自述在变革中的震痛、思考、创新。为方便阅读,本章还配有解释图表。(插图)
6.【重中之重】
本书上编第十二章《重大突发事件处理》,超过1万字,详解了搜狐新闻重大突发事件的分类、分级制度,以及专业处理手法。这是搜狐新闻中心全体人员分析了2002—2014年所有重大突发事件后,得到的精华。本章同样配有解释图表及解析动画。
7.【每日亮点】
本书下编第十章 《值班编辑手记12篇》,是从搜狐新闻中心值班编辑的上千篇工作日报中,精选而出的内容。PC搜狐首页、PC搜狐新闻首页、手机搜狐网首页、新闻客户端首页的操作手法尽在其中;从周永康案到MH370失联,精彩版面无一错过。
8. 【权威推荐】
《超越门户》获得了四大门户总编辑、两大搜索总编辑的联合推荐。资深网络媒体人、新浪网前总编辑陈彤做序。
9. 【网友流泪】
本书前身《搜狐新闻采编规范(2015版)》作为内部读物出版后,被疯狂复印、影印。因内容精彩、实操性强,被业界誉为“移动互联时代的《纽约时报工作手册》”。
一位网友评论称:我看到某些章节时被感动的哭了,你相信吗?那天,我在一个嘈杂的乒乓球室等孩子时读到《重大突发事件处理》那章,或许是想象出了那种面对天灾人祸突发事件时新闻人奋不顾身、撇家远行的场景,或许是作为新闻人感同身受那些艰辛与执着,或许是感动于搜狐新闻人的专业、细致,面临大战役时表现的从容不迫。这样一本书足以激起我们的从业热情,让我们明白努力的方向。
10. 【10年已逝 梦想光荣】
这是新一代互联网新闻人的光荣与梦想——《超越门户》写作历时3年,作者超过100人,编辑接近30人。它的基础素材,来自搜狐网前总编辑、本书主编吴晨光2012—2015年的工作日志。
10年前,《新浪之道》出版,代表了PC时代门户的报道理念;今天的《搜狐新闻采编规范》,则代表了移动互联时代的报道理念。正如《新浪之道》作者、新浪网前总编辑在《超越门户》序言中所写:我们应该超越门户、超越时代。
|
關於作者: |
此书是搜狐新闻中心上百名员工的集体作品。
主编吴晨光1975年生。1998年进入新闻行业,曾在中央电视台、《南方周末》、《中国新闻周刊》等媒体任职。2012年进入搜狐,现任搜狐网执行总编辑。
2008—2010年,连续获得《南方周末》“年度传媒致敬”;2009年获得亚洲杰出出版人金奖。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EMBA媒体班(第六期)学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在读。
中国野盟“野狼战队”成员、突击手,跆拳道黑带初段。
|
目錄:
|
此书是搜狐新闻中心上百名员工的集体作品。
主编吴晨光1975年生。1998年进入新闻行业,曾在中央电视台、《南方周末》、《中国新闻周刊》等媒体任职。2012年进入搜狐,现任搜狐网执行总编辑。
2008—2010年,连续获得《南方周末》“年度传媒致敬”;2009年获得亚洲杰出出版人金奖。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EMBA媒体班(第六期)学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在读。
中国野盟“野狼战队”成员、突击手,跆拳道黑带初段。
|
內容試閱:
|
引子 激情燃烧的日记
文 吴晨光
1
那份厚厚的工作日记,静静躺在我电脑的某一个角落里。日记首页,是一个关于新闻标题的讨论——是“中国第一钻井平台在南海开钻”,还是“南海开钻中国第一钻井平台”?责任编辑选的是前者,而我认为是后者——当时,南海局势紧张,所以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做标题时,应该把最吸引人的东西放到最前面。
这篇日记写于2012年5月8日,我来搜狐工作第5天。
从这一天到2013年10月末,除了周末之外,我每天一记,风雨无阻。5号字外加上千截屏,以及它们所要表达的2000多个案例,塞满了115页word文档。每个下午三点——搜狐新闻中心的例会上,我会结合这些案例进行分析点评。
这份日记,最终成了本书的“基石”。
2
初到搜狐的日子里,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除了快速与海量之外,门户新闻是否还有其它标签?(当时,移动互联新闻刚刚起步不久,各大网站的主战场依然在PC门户上。)当然,我指的是优质的标签,标题党、无逻辑之类的不在此列。另一个核心的问题是:为什么互联网新闻从业者只能做“搬砖工”,而不能成为建筑设计师?
我向很多同学(搜狐内部互称“同学”)提出了这两个问题,他们的回答都是“习惯”。但创新应该是一个新闻人——无论是传统媒体人还是网络媒体人——最基本的素养。“需要改变它”,我想。另一个重要的背景是,我当时的主管领导——搜狐网前总编辑刘春是一位有着强烈栏目意识的新闻人,他在凤凰卫视创办的诸多栏目脍炙人口。而我在央视、南方周末、中国新闻周刊12年的工作经历,也让我决定从最擅长的原创、策划抓起。
所以,在这本日记的诸多篇幅里,可以检索到如何做策划、如何做原创的讨论——按照“内容做减法、信息做增量”的原则,原有的十多个栏目被优化成“点击今日”、“数字之道”、“新闻当事人”等四五个。而“发现黑天鹅”——对于切入角度的把握,成为搜狐新闻策划、原创、评论最重要的原则。
那真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每天上午十点,各部门的负责人都会带着自己的选题来开策划会。而在此前,大家都是私下里碰碰,形不成讨论的氛围。在原来的办公区域——搜狐网络大厦里,会议室并不像新办公楼那么充裕。订不到会议室,就在演播室甚至走廊里见缝插针。而每天下午开完值班例会之后,我会召集某一个小组开会,每周确定一个栏目的定位及核心竞争力。大量冷峻的文字背后,是无数思想的碰撞。
我就是在那时候养成了在七天酒店住宿的习惯,周一到周五。不是我想住,而是不想把时间、也没有时间耗费在每天来往3个小时的道路上。每天下班,我会沿着尘土飞扬的双清路走到七天;每天清晨,我同样会沿着尘土飞扬的双清路走到办公室。从2012年的春天走到2013年春天,单程27分钟,很多思考和总结也来自这条毕生难忘的马路。
3
我慢慢融入到互联网之中。越来越强烈的感觉是,混乱的逻辑、依靠“标题党”换眼球并非是网络的特质。互联网同样可以有逻辑、有思想、有价值观,高品质的新闻与高流量并不矛盾。但是除了优质策划和原创之外,我需要一场战争来进一步证明自己的理论。“美国总统在战时的权力是最大的,”搜狐网原总编辑刘春(我们习惯叫他春台)说,“但你需要把握好战机,并指挥好团队。”
2012年7月21日,北京一场暴雨,冲垮了人们对这个大都市的信任。搜狐新闻开始尝试使用“标签”来完成对要闻区的整合包装,包括先现场、后细节、后背景、后评论的排列逻辑,包括将我们自己的策划、原创、评论“勇敢”地插入要闻区——此前,虽然同属于搜狐,但策划和要闻区甚至达到了“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而大专题的主题、提要、导航条、头图设计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
一系列优秀的标题也在当时诞生。“北京:人在‘游泳池’
车陷‘积水潭’”,给了编辑们一个不错的示范。另外,在浩如烟海的信息里,我找到了一条“救灾狗”的报道。记者部的同仁很艰难地挖掘到了这条义犬,《房山金毛犬救援记事:吃狗粮 干人事》的特稿被纳入“新闻当事人”栏目。
重灾之后,我也开始反思,正如这个城市反思它的排水系统。在搜狐这样一个已经非常“标准化”的媒体公司里,一方面是对日常工作细节的不断追求——这成为我们之后强调的“亮点”;另一方面就是对重要报道的追求——这就是我们强调的“重点”。如果说亮点是常规战争,重点更像一场核战争,它决定着一家媒体的终极影响力。
但当时搜狐新闻对于重大突发事件的总结,只有一页纸。我很奇怪,之前的十多年我们都积累了什么。“正如同国家的应急制度一样,我们应该对重大突发新闻有个分类、分级的处理制度。”我在例会上说。
数十名执著而敬业的搜狐新闻人,开始全心投入到重大突发事件的调研和分级探索中。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事故、食品安全问题、群体性事件最先被列入4个重点。2013年雾霾来袭,环境污染被列为第五个重点。自然灾害又被细分为地震、台风、洪水、海啸等。按照死亡人数、事发地点、波及范围等参数,每类突发事件又被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每级有不同的操作模式。这后来被称为搜狐新闻的“大战手册”——此后的雾霾、马航MH370失踪,均按照这个规则进行了操作。若干个专业处理小组,也在搜狐新闻中心内部成立,我给他们的代号是“拥有狼群精神的小狐狸群”。
在自然界,狼群是最可怕的。它们狡诈、坚毅、分工明确、配合默契,能连续数百里追踪猎物,纵然是老虎和棕熊,看到它们也要退避三舍。我希望我的团队能够靠着这样的精神,在每一场围猎中战胜比自己强大很多的对手。
4
日记越写越厚,转眼到了2013年8月。一场审判被全球瞩目,中共中央原政治局委员薄熙来坐到了被告席上。在一年后周永康面临与薄同样的命运时,我开始反思:薄与周倒台,究竟哪一个价值更大?
从表面上看,周是政治局常委,而薄只是委员,当然是周更重要。但从更深层次考虑——薄的事发,被很多人认为是影响了中国未来政治的走向,而周在目前来看是涉及贪腐、雇凶杀人,并不能影响中国的走向。决定一个社会新闻的重要程度,首先看它影响人数的多少;决定一个财经新闻的重要程度,首先看它影响财富流动的多少;而决定一个时政新闻的重要程度,在于它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一个国家的走向。
作为一个在市场经济中崛起的互联网公司,搜狐有着非常明确的价值观——改革、市场、法治、竞争等。而薄熙来在重庆倡导的“打黑唱红”,恰恰是要让中国回到计划经济乃至“文革”时代。所以,我们连发若干篇独家网论,比如《重庆模式:反对市场经济只能是死路一条》、《公审薄熙来
点燃依法治国新希望》,来阐明搜狐新闻对待此事的态度。
缺乏价值观,是门户网站的又一个问题——正因为信息海量,所以我们的“态度”往往被淹没其中。但对于一个媒体而言,价值观是最重要的。如同一个人的灵魂,缺失之后便是行尸走肉。
报道公审薄熙来的那4天时间,正逢内容部全体管理层外出开会,留在公司的我临危受命,代替总编辑指挥了这场大战。我借此第一次认识到了双屏战略——PC端+移动端,第一次调配了视频资源,此前,我对互联网新闻的尝试也只限于图文。
我写了大约5000字的业务笔记,总结薄案报道。里面提到了底线、提到了格局。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两个月之后,我开始站在更高格局上看待新闻,并面对自己即将跌宕起伏的人生。
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公审薄熙来那4天的场景。早班的同学来了,我在;中班的同学来了,我在;夜班的同学来了,我还在。薄的每一个动作、表情,他陈述的每一句话,都在心中被无数次推演——背后的解读应该怎么做?与法治进程和中国方向的关系在哪里?
那一段,是我半生中最激情燃烧的岁月。陪伴我的,依然是七天酒店狭小的房间,但成就和快乐早已经驱散了孤独。
5
2013年10月,那册115页的日记——也包括我平时数十万字的业务总结,终于集结成册,成为搜狐网历史上第一本采编规范。从新闻遴选到重大突发事件处理,共12章。大家戏称之为“蓝宝书”,因为封面被设计成深蓝色。我把其中的一本送给春台作为分别的礼物,此时的他已离开搜狐,他的职务由我接任。
日记从此变换了形式,诸如《2014年年度规划》、《头尾战略》、《最终页的重要性》——更多是针对一些全新理念的理解、执行和阐释。因为改革开始了。
在搜狐历史上,这是一次非常关键的战略转型。它也是“媒体融合”的一次重要尝试——其实在2014年8月习近平提出这个概念时,搜狐新闻已经完成了实践。早在3年前,当我刚刚进入搜狐时,这个“中心厨房生产、不同餐厅分发”的模式,就已经被拥有多媒体平台的搜狐提出。只是我没想到,这最关键的一步,是由我来执行。
就我分管的新闻、财经、军事等领域而言,改革前是按照传播渠道划分部门。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PC端编辑生产的内容,只在PC上发布;而移动端生产的内容,只在移动端上发布。这样不仅导致了资源的浪费——比如移动端有自己的策划部门,PC端也有;更重要的是,在重大新闻事件的判断乃至价值观上并不统一,甚至出现了在同一新闻事件上,一个端口支持《环球时报》,而另一个端口支持《南方周末》。
改革则是把这种以传播渠道划分部门的方式,变成以内容方向划分。以新闻方向为例,原PC新闻中心和原移动新闻中心合并为新的机构。这个机构下又分为新闻生产中心和新闻分发中心。作为“中央厨房”,新闻生产中心负责“做菜”,并把半成品输送至搜狐PC端首页、PC新闻首页、PC弹窗首页,以及手机搜狐网首页和新闻客户端首页——我们称之为“五大哨所”。五大哨所的编辑根据各自餐厅的特性,进行进一步加工,呈现在网友面前。
最终页、全媒体直播等新的表现手法也在这次改革中被一再强调。所以,新出版的2015版采编规范比2014版有了质的飞跃。还有一些过时的手法被淡化了,例如专题制作——二级页比一级页要减少80%的用户。在很多时候,做大专题费力不讨好。
最终确定的小册子约8万字,共14章,包括300多个案例。在付印之前,我把一些关于移动互联的章节进行了强化——其中包括新闻客户端编辑、最终页编辑、H5页面的制作等操作手段。门户已经渐渐衰落,移动互联代表着新闻的未来。
6
在我的日记里,有一封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写给大家的一封信,它成型于2014年9月1日——
……2014年3月22日——暮春的一个下午,在媒体大厦18层会议室,Charles对搜狐新闻提出了新的方向和目标。半年过去,大厦前的树叶从青到绿;昨日的一场秋雨之后,已有点点泛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作为改革的先锋,我想每个人都应该有所收获——或是薪酬的提升、职务的进阶,或是格局与能力的长进,或是破茧成蝶后继续前行的力量和信心。
从公司层面而言,改革的最大收获在于减少冗员,更在于流程的理顺。29个月前我入职搜狐时,关于“中央厨房、多餐厅分发”的种子就已经在心中植入。而在Charles的战略部署下,我们终于完成了这个跨越——生产流程和分发流程的建立、“五大哨所”及“最终页”概念的实现,正如修好了一条通向未来的高速公路。
而在改革的第二季,核心问题是解决在高速路上跑什么车。再优质的渠道,如果缺少了优质内容,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舵之船。作为“头”,搜狐新闻、搜狐财经、搜狐军事、搜狐文化,一定是传播优秀报道之所在,传递主流价值观之所在。
何为“主流”?如果把主流理解为“官方”则大错。从宏观而言,主流更是一个时代的方向——是改革开放,是市场经济,是法治社会,是普世价值观的传递。从微观而言,主流是选择什么样的新闻做报道,是选择哪个新闻点做纵深,不能王顾左右而言他。正是我们的一条条新闻、一组组报道,积水成渊、积土成山,搜狐新闻的独到气质便从中凸显。
曼德拉逝世时,如果放弃了一个伟人给世界带来的自由、平等、博爱,而把目光集中在他的花边新闻上,就是旁门左道;全民狂欢“打老虎”时,如果忽视了法治和程序正义,搞媒体鞭尸,亦不能苟同。当大佬们拿起冰桶往自己头上浇水时,我们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不反对快乐公益,但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最终的目标是那些罕见病患者是否得到了救助,而非追逐明星湿了几次身。
搜狐新闻每天要发出大约2万条内容,我们的初选环节每天要选出1000条稿子,精选200条,精编30条。正如Charles所说,这30条内容,应该是搜狐对世界的一种表达,甚至是一种表态。我希望各位在表达之时,能进行多维度思考——速度、角度、高度、深度,特别是态度与价值观,所谓“小编辑写事,大编辑写势”。
作为走在时代前沿的媒体人,我们总要给这个社会留下点东西,给互联网留下点东西,也给我们自己留下点东西。责任也好、使命也好,但更多是对得起自己,不负青春。我希望各位能把追求优质新闻作为一种习惯,把追求卓越作为一种人生态度。继续加油,在媒体蓝海中奋勇前行!
7
这封激情洋溢的信的背后,则是无数的艰辛、泪水和痛苦。改革之前的一个半月,我的父亲突发脑出血,昏迷5个月,最终在2014年6月30日辞世。作为家中的独子,医院、公司、家成了我每天的“三点一线”,而ICU病房巨大的花费成为一家巨大的负担。
“中央厨房”说起来简单,但其实是对此前延续多年生产模式的颠覆性变革。这不仅仅包括着思维模式的改变,包括着组织构架的变化,并延伸出诸多的人的利益冲撞。在我最艰难之时,我每天都在读孙皓晖先生所著的《大秦帝国》,于是更理解了商鞅的艰难:改革需要多少勇气,改革需要多少代价!
但在那段日子里,我从没失望过,也从未退缩。因为根本我没有退路。每个黄昏,我都会坐在办公室里,望着窗外的天渐渐变暗,静静思考。我习惯把一些关键词写到纸上,从中寻找它们之间的逻辑,并试图总结出“论”和“道”的东西。我逐渐让自己的思维回归本源——为什么要建立五大哨所?为什么要强调最终页?为什么要改革?
我突然仰天大笑——那一刻,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究竟什么为王?内容?渠道?产品?技术?都不是。它们充其量都是个“一”,而四个“一”加起来就是“王”字。而用户就是“王”上面的“点”——拥有用户,你就可以“主”宰天下。而五大哨所也好、最终页也好、改革也好,终极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用户认可搜狐新闻!
多年的“格物穷理”终于有所收获。这一刻,我从一个媒体人转变成一个互联网人。
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个仰天大笑的场景,但在此之后,我再没有这样开心过。
在2014年10月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互联网论坛”上,我做了名为《从“六脉神剑”到“五大哨所”》的主题发言,阐述了搜狐新闻的媒体融合变革,也谈到了“主”字的意义。如果把搜狐的PC端视为传统媒体,把新闻客户端视为新媒体,“融合”就是如此。
12月初,我偶遇小米CEO雷军。“大家都说小米创造了一个互联网神话,5年内做到700亿人民币的销售额。”他说,“事实上,我们用的是传统企业的思维做事情。”
小米用同仁堂的思维做产品。“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在这家百年老店的门口,悬挂着这样的对联。雷军说,在小米手机选择代工工厂时,绝不用深圳的那些山寨厂子。为了让类似富士康这样的工厂为小米干活儿,他几乎磨破了嘴皮子。
小米也用了海底捞的思维做服务——永远超出用户预期。雷军现场拿出一个手环展示,说这个可以待机60天。而在我们的概念中,一个手环的待机时间不过三五天。
“在任何时候,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总会受到欢迎。”雷军解释,“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
“在任何时候,优质的报道总会受到欢迎。”我在随后的总监例会上分享了对雷军观点的思考,“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
这让我对媒体融合的理解更精进一层。此前对报道精益求精的要求、对价值观的注入也找到了更多理论依据。互联网新闻必须从传统媒体那里学习报道最基本的规则——诸如一个1500字的稿子需要有3个互不干预的信源相互印证,这样才能避免谣言滋生;而传统媒体需要学会使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传播,这就如同新希望董事长刘永好谈“如何使用大数据养猪”一样。
8
我把这些想法,一字字敲入PC,放进日记夹里。它记录着我的成长轨迹,并给另外那些渴望成长的人一些参考。但有很多东西,无法写入这本日记——我只能默默把它们刻在心里。
进入搜狐这3年,特别是出任总编辑这一年多,我经历了很多人一生都难以经历的事情。生离死别、功名利禄,乃至因为“泄密”险些遭遇的牢狱之灾……就这样过去了。搜狐新闻不再是之前的搜狐新闻,而我也不再是原来的我,并且永远回不到当初。
在这个北风吹起的冬日,我拿起吉他,一边追忆往事,一边轻轻弹起那首宋冬野的《安和桥北》:
我知道 那些夏天
就像青春一样回不来
代替梦想的也只能是勉为其难
我知道 吹过的牛逼
也会随青春一笑了之
让我困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