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史记全本注译(布面精装,全套9册) 附赠“朕来也”文创扑克牌1副!
》
售價:HK$
715.0
《
ROS 2智能机器人开发实践
》
售價:HK$
140.8
《
心理韧性:你总是能整装待发
》
售價:HK$
65.8
《
大学问·运动场内外:近代江南的女子体育(1895—1937)
》
售價:HK$
97.9
《
无凶之夜
》
售價:HK$
65.8
《
机器人自动化集成系统设计(NX MCD)
》
售價:HK$
61.6
《
原生家庭,一所隐秘的学校
》
售價:HK$
96.8
《
信托一本通:财富传承的模式、案例与实务(丰富案例+专业解读,讲透10大信托业务功能、法律风险与实操)
》
售價:HK$
107.8
|
編輯推薦: |
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现代史学四大家”
为中国通史写作开一新的纪元
一生读书治学的金石之言
阅读季·高端人文知识普及读物
大家之书,有厚重的思想,纯正的知识,宁静的文字,是汨汨流淌的甘泉,绵绵不绝的文脉,有我们心智的滋养之道。
我走进,我聆听,我在读……
“阅读季”丛书精选中外大家的普及类人文著作,这些历经岁月沉淀的好书,为作者苦心孤诣,勤读精思所成,绝非粗制滥造,泥沙俱下之作,实为所涉及领域上乘的作品,有很高的阅读价值,特别适合作为图书馆、单位、家庭的基本藏书。
“阅读季”丛书第一季收入以下八本图书:
邓散木讲书法 邓散木
古汉语入门 蒋绍愚 李新建
古文字四讲 姜亮夫
吕思勉谈读书治学 吕思勉
品唐诗 施蛰存
王阳明生活 王勉三
中国文学小史 赵景深
中国馔馐谭 齐如山
|
內容簡介: |
我想象他一定是一位朴质恬淡、循规蹈矩、不扬露才学,不争取名位的忠厚长者,无才子气,无道学气,也无领导社会的使命感,而是一位人生修养极深,冷静、客观、勤力、谨慎、有责任感的科学工作者。其治史,有理想、有计划,又有高度的耐性,锲而不舍地依照计划,不怕辛苦,不嫌刻板地坚持工作,才能有这些成就。
——严耕望(著名历史学家)
本书是吕思勉关于读书治学的论说集。史学四大家之一吕思勉终身积累了丰富的读书治学经验,并对此问题颇有研究。他关于如何读书,如何选书,如何做学问的不少精辟见解,值得今人学习、借鉴。本书收入吕思勉关于读书治学的文章、演讲稿数十篇,另有钱穆、黄永年、胡嘉、王玉祥等吕氏弟子的回忆文章,力求全面、准确反映反映吕思勉的读书治学观点和方法。
|
關於作者: |
吕思勉,江苏常州人。一位文史底蕴深厚、服膺顾炎武治学精神而又深受西方近代史观影响的史学大师,是史学界公认的旧籍读得最多的一位学者,二十四史通读数遍,为学界同人传为美谈。著名历史学家谭其骧称他“以史学名家而兼通经、子、集三部”。他一生著作等身,在20世纪的史学界,以一人之力几乎写完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迄今,惟此一部,惟此一人。
他不吃自己家养的鸡鸭,是“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他称自己“不善棋而颇好弈”,尝对弈兴浓而忘了办事;在学生眼里,他是“一个年老的先生,夕阳西下,穿着长衫,有点病态”……一位博学古今的大学者,也是一位朴质恬淡的忠厚长者。
|
目錄:
|
一、读书的方法
1.学问在于空间,不在于纸上
2.精读或略读
3.治学的程序
4.先精读后略读,再两者并用
二、青年如何为学和做人
1.青年为学应深通、深入
2.先读科学书,后读古书
3.论青年的修养和教育问题
三、论读经之法
1.经、子不同及先经后子
2.经学变迁
3.治经当从汉人之书入
4.治经当分清今古文家数
5.经学入门书目
6.经、传皆可信
7.治经三法
四、论读子之法
1.诸子的学术源流
2.读子书之方法
3.诸子学的重要性
4.诸子学与中国文学
五、我是如何走上史学研究之路的
1.少时得益于父母师友
2.我学习历史的经过
3.社会科学是史学的根基
4.职业青年的治学环境
六、怎样读中国历史
1.读史与今日之需
2.读中国历史的三大门槛
3.读史三法
4.研究历史的感想
七、学会了解中国的史籍
1.史部的分类与重新估价
2.正史的重要性:全面和直接
3.正史的由来和前四史
4.正史的注释、补和重修
5.治乱兴亡和典章制度
6.关于别史
7.国史简单参考书目
八、读旧史入手的方法
1.初学之书不在多
2.读旧史入手处
3.治古史的前提
4.初读求速不求甚解
九、治史方法谈
1.以前历史的弊病和现代史学的宗旨
2.研究历史的方法
3.作史的方法
十、怎样学习国文
1.国文的复杂性
2.三种国文与基本国文
3.国文的发展流变
4.当前国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正的方法
5.基本的国文应为一般人学习的工具
6.过去选本的毛病及今日选本的准则
7.看、读、作是学好国文的基本功
十一、国文杂谈
1.论文史
2.人工与天籁
3.修习国文之简易法
4.国文教学贡疑
附录一:蠹鱼自讼
附录二:自述
附录三:吕思勉为学拾零
|
內容試閱:
|
人工与天籁
一切事物,最美的总是自然的,人工做出来的,无论如何精巧,总不免矫揉造作,有些斧凿的痕迹,所以论文要以天籁为贵。天籁是文人学士,穷老尽气所不能到的,因为这不是可以用工力的事啊!姑以四首民歌为例。“高田水,低田流。伯母叔母当曙上高楼。高楼上,好望江。望见江心渡丽娘”,在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叙事,然而所适非人之意,已寓乎其中,此即古人之所谓比兴。比兴之所以可贵,乃因其意在此而言在彼,可以避免直接的过分的刺激,而且能引起丰富的想象。此义原非诗人所不知,后世的论诗,也贵寓言情于写景,而不贵直率言情,就是为此。然而文人学士做起来,能如此之自然么?这就是天籁和人籁之别。“头上金钗十八对,脚下花鞋廿四双。金漆笼,银漆箱。青丝带,藕丝裳”,读来觉得非常绮丽,然而极其明白易解,绝不要用什么字眼、古典涂泽,此乃所谓不着色之艳。只有不着色之艳,浓淡能恰到好处。用字眼、古典涂泽,好的也不免失之太浓,有意求声希味淡,又不免失之太淡了,这也是人籁不及天籁之处。“问鸳鸯”以下,音节突然短促。凡是短促的音节,总是含有悲愤凄楚之意的。此调用于此处,恰甚适宜,这也是天籁。有一位化学家对我说:“中国文字的程度低极了,万万不够用的。”我问他:“何以见得?”他说:“即以颜色字论。现在的颜色,奚翅数百千种?中国却只有青、黄、赤、白、黑等几十个字,如何够用呢?”我说:“你怕调查错了古话了罢?要晓得中国的颜色字,共有几个,是不能专据字书的,请你到绸缎铺子里去看看有许多颜色字,单看字书,是不会知道他有颜色的意义的。如妃字湖字即是。”他说:“虽然如此,比外国还少得多。”我说:“这是由于中国的颜色比外国少,不是语言的贫乏。倘使有新的颜色产生,或者输入,中国人自然会替他造出新名词来,用不着你着急。”他的意思,到底不很信。从前有一个人,对一位英国的贵妇人说:“伦敦人头发的总茎数,一定比世界上的总人数为多。”贵妇人虽不能驳他,却总不很相信。这位化学家,也未免有些像这位伦敦的贵妇人了。这些旁文,且不必说它。“藕丝裳”的“藕”字,在古典主义的文学中,就不能用作颜色字。如其用之,那也是参用白话的,决不是严格的古典主义文学。遇到此等情形,自然的口头话,做古典主义文章的人,就不能说;要说,也要遵守许多规律,不能自然地说了;这是天籁、人籁之所由分。第二首中,“咸鱼腊肉不见面,苦珠蚕豆当干粮”,咸鱼、腊肉是两种实物,苦珠却无其物,只是用来形容蚕豆的,两物还只是一物。用文人的格律评论起来,一定要说对得不匀称了。然而读起来绝不觉其不匀称,这亦是天籁的自然之妙。可见得文人学士的格律,有些是自寻窄路的。诗的好处,全在乎怨而不怒。一怒就伧父气了。“长竹枪,枪枪起,枪脱媒婆脚蹯底;短竹枪,枪枪出,枪破媒婆背脊骨”;可谓怨毒之于人甚矣哉;然而读来仍觉其怨而不怒。这是因为竹枪并不是杀人的凶器,而只是小孩的玩具。用竹枪去刺人,根本只是小孩儿无意识的话,听来并不使人精神紧张,而反觉得有些滑稽的意味,就不致有累美感了。这也是言语自然之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