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心灵哲学
》
售價:HK$
140.8
《
世界体系论与中国(修订本)(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HK$
140.8
《
丰田精益生产方式 图解版
》
售價:HK$
87.8
《
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第五版)
》
售價:HK$
195.8
《
儿童自驱型成长训练手册
》
售價:HK$
54.8
《
分布式系统实战派——从简单系统到复杂系统
》
售價:HK$
118.8
《
贝克欧洲史08·帝国暴力和民族动员:1914~1945年的欧洲
》
售價:HK$
75.9
《
美国百所大学都在上的商学课(第五版)
》
售價:HK$
173.8
|
編輯推薦: |
在复杂网络中部署QoS的唯一指南;针对富媒体以及云计算、数据中心网络进行全面升级;
本书涵盖了如下内容:
掌握业已证明的步骤式最佳做法来成功部署QoS;
实施与新应用相关且经过Cisco验证过的设计;
为分类、标记、限速、整形、降级和拥塞管理避免应用最佳做法;
应用新的Cisco应用可见性和控制特性集来执行数据包深度检测,以识别1000种以上的不同应用;
使用特定于QoS配置、监控和控制的媒体网络架构元素;
在富媒体园区网络中使用Cisco Catalyst 3750、Catalyst 4500和Catatlyst 6500来优化QoS;
使用Cisco集中或汇聚接入WLAN来设计支持语音和视频的无线网络;
在GE10GE40GE100GE数据中心网络中实现零丢包;
使用Cisco Nexus 100V实施QoS虚拟访问数据中心设计;
在企业用户边缘优化QoS;
在服务提供商边缘网络实施高级别的QoS控制;
使用新的行业标准和QoS技术,其中包括IETF RFC 4594、IEEE 802.1Q-2005、HQF和NBAR2。
本书是使用Cisco技术来部署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Tim与Christina继第一版《端到端QoS网络设计》之后的又一重磅之作。这一次,Tim响应新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力邀无线技术专家Kenneth和自己的挚友,数据中心专家Robert和加盟本书的创作,补充了上一作中数据中心和无线网络领域的空白。
本书从QoS的基本理念与基础理论入手,以QoS在不同环境中的配置与应用方法为纲,搭配各类环境中的案例分析,再辅以在各类环境中部署不同QoS策略的注意事项及建议,由浅入深,由小及大,层层深入地向读者展开了QoS世界的巨幅画卷。
鉴于这本书涉及领域甚广,当今又鲜有网络敢言弃用QoS技术,因此这本书完全可以充当各个层次、各个领域网络技术从业者的工具书,而准备考取高级网络技术认证(如CCIE)的人员则可以将本书作为QoS技术的自学教材,各类人员各取所需,网络初学者和在校生可以参详其中的基本理论与设计原则,网络设计师和售前工程师可以参考其中的设计方案与案例研究、售后技术人员和网络运维人员可以参照这本书中的配置方法与思路。
|
關於作者: |
Tim Szigeti,CCIE #9794,是Cisco公司系统设计部(Systems Design Unit)的高级技术主管,主要负责针对企业移动解决方案设计网络架构。在过去的15年中,他一直专注于QoS技术,并撰写了许多技术论文和设计指南,现已通过Cisco Press出版两本著作,即End-to-End QoS Network Design(第1版)和Cisco TelePresence Fundamentals。前者已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引进并出版。
Robert Barton,CCIE #6660,现与妻子和两个孩子生活在温哥华。他毕业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拥有工程物理学学位,也是一名注册的职业工程师。Rob持有路由交换和安全的双料CCIE认证,也是加拿大的第一位CCDE。Rob在入职Cisco前曾供职于ArrowPoint,是ArrowPoint的数据中心专家,为许多大型的加拿大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自ArrowPoint被Cisco收购后,Rob就一直担任公共部门的系统工程师,主要从事无线与安全架构的工作。现在,Rob主要负责研究智能电网技术,包括从事智能电表及智能变电站设计工作。
Christina Hattingh在Cisco Systems企业网络路由组(前身为服务路由技术组,或称SRTG)担任统一通信(UC)方向的资深技术人员达13年。SRTG产品主要包括2900、3900、2800、3800系列ISR路由器以及它们的前身,SRTGde产品是第一个通过TDM网关接口、WAN接口、呼叫控制以及QoS功能,在IP网络中统一传输语音、数据、视频流量并提供网络服务的Cisco平台。ISR系列路由器经常应用于小型的远程办公网络,在WAN边缘,对于QoS服务的需求是最为敏感的。担任这一职务期间,Christina曾经在Cisco Live会议(Cisco在线会议)中发表过演讲,对Cisco的销售人员和二级经销商的雇员提供过技术培训(内容是路由器上的UC技术),也曾经与Cisco Press合作撰写过多部作品,就UC网络的部署与设计方案向客户提供过咨询意见(包括QoS的设计方案),并帮助客户实现了从TDM到SIP trunk的转换。、
Kenneth Briley, Jr.,CCIE #9754,是Cisco Systems网络操作系统技术组(Network Operating Systems Technology Group)的技术主管。在超过10年的时间里,他一直专注于QoS的设计和应用、QoS的特性和功能和使用QoS技术的新产品营销。在此期间,他在Cisco Live(思科在线)中撰写了多部部署指南和白皮书。最近,他正在从事的工作,是将有线与无线网络中的QoS策略进行融合。
|
目錄:
|
第1部分 QoS设计概述
第1章 QoS与QoE的介绍及回顾
1.1 历史与演变
1.1.1 曾经
1.1.2 现在
1.1.3 QoS的演变
1.2 QoS基础及概念
1.2.1 用户期望:QoS、QoE和QoX
1.2.2 QoS模型:集成服务和差分服务
1.2.3 QoS基础概念和工具集
1.2.4 数据包头
1.2.5 简化QoS
1.3 标准化与一致性
1.4 小结
1.5 扩展阅读
1.5.1 通用内容
1.5.2 IntServ(集成服务)
1.5.3 DiffServ(差分服务)
第2章 基于IOS的QoS体系框架和语法结构
2.1 部署QoS的原则
2.2 QoS体系框架
2.2.1 QoS行为模型
2.2.2 QoS特性排序
2.3 模块化QoS命令行模型
2.3.1 MQC语法
2.3.2 默认行为
2.3.3 流量分类(class map)
2.3.4 定义策略(policy map)
2.3.5 为流量应用策略(service policy)
2.3.6 层级式QoS和HQF
2.3.7 传统的QoS CLI不再使用
2.4 AutoQoS
2.5 小结
2.6 扩展阅读
2.6.1 通用内容
2.6.2 AutoQoS
第3章 分类与标记
3.1 分类和标记
3.1.1 分类和标记的术语
3.1.2 安全与QoS
3.1.3 视频和无线流量带来的分类挑战
3.1.4 不同技术的标记字段
3.1.5 QoS标记的映射
3.2 分类工具
3.2.1 基于类的分类(class map)
3.2.2 基于网络的应用识别
3.3 标记工具
3.3.1 基于类的标记(class map)
3.3.2 标记(或重标记)与限速联用
3.3.3 AutoQoS标记
3.4 建议与指导
3.5 小结
3.6 扩展阅读
3.6.1 分类和标记
3.6.2 NBAR
3.6.3 视频QoS
3.6.4 无线QoS
3.6.5 RFC
第4章 限速、整形和降级工具
4.1 限速和整形
4.1.1 限速与整形的术语
4.1.2 令牌桶算法
4.1.3 限速器类型
4.1.4 安全和QoS
4.2 限速工具
4.2.1 以限速器作为标记器
4.2.2 基于类的限速(policy map)
4.2.3 控制层面的限速
4.2.4 无条件数据包丢弃
4.3 流量整形工具
4.3.1 基于类的整形(class map)
4.3.2 传统整形工具
4.4 建议与指导
4.5 小结
4.6 扩展阅读
4.6.1 通用内容
4.6.2 差分服务限速标准
4.6.3 限速
4.6.4 整形
第5章 拥塞管理和拥塞避免工具
5.1 拥塞管理和避免
5.1.1 拥塞管理和拥塞避免的术语
5.1.2 拥塞管理和拥塞避免
5.1.3 调度机制算法
5.1.4 网络中各层的队列
5.2 队列和调度机制的工具
5.2.1 基于类的队列(policy map)
5.2.2 三层以下的队列技术:Tx-Ring的工作方式
5.3 拥塞避免工具
5.3.1 随机早期检测(RED)
5.3.2 加权随机早期检测(WRED)
5.4 建议与指导
5.5 小结
5.6 扩展阅读
5.6.1 队列技术
5.6.2 拥塞避免技术
第6章 带宽预留工具
6.1 准入控制工具
6.2 资源预留协议
6.2.1 RSVP概述
6.2.2 RSVP代理
6.2.3 RSVP部署模型
6.2.4 RSVP和LLQ
6.3 建议和指导
6.4 小结
6.5 扩展阅读
6.5.1 媒体网络中的RSVP
6.5.2 RSVP技术
第7章 IPv6网络中的QoS
7.1 IPv6和QoS概述
7.2 适用于IPv6的QoS工具
7.2.1 支持IPv6的QoS特性
7.2.2 数据包头部、分类和标记
7.2.3 限速和整形
7.3 建议和指导
7.4 小结
7.5 扩展阅读
第8章 媒体网络
8.1 介绍媒体网络
8.2 媒体网络的架构与框架
8.3 媒体网络的特性和能力
8.3.1 自动配置
8.3.2 媒体监测
8.3.3 媒体可感知
8.4 小结
8.5 扩展阅读
8.5.1 概述
8.5.2 设计文档
8.5.3 配置指南和命令说明
8.5.4 资源和服务
第9章 应用可视性控制
9.1 AVC使用案例
9.2 AVC的工作原理
9.3 AVC的构成
9.3.1 构成部分1:NBAR2
9.3.2 构成部分2:Flexible NetFlow
9.3.3 构成部分3:AVC的管理和报告
9.3.4 构成部分4:AVC的QoS控制
9.4 使用AVC的性能考量
9.5 小结
9.6 扩展阅读
第2部分 QoS设计战略
第10章 商业和应用的QoS需求
10.1 网络互联的全球发展趋势
10.2 视频应用的变革
10.3 媒体激增
10.4 社会网络互联现象
10.5 需求:自备设备
10.6 出现自下而上的应用
10.7 多媒体应用中融合了多种类型的媒体
10.8 迈向高清媒体时代
10.9 各个应用类别的QoS需求与推荐方案
10.9.1 语音应用
10.9.2 视频应用
10.9.3 多媒体应用
10.9.4 数据应用
10.9.5 控制层流量
10.10 Cisco(基于RFC 4594)为不同应用类别推荐的QoS策略
10.11 QoS标准的发展
10.11.1 RFC 2597, Clarification
10.11.2 RFC 5865, Proposed Standard
10.11.3 RFC 4594, Update Draft
10.12 小结
10.13 扩展阅读
第11章 QoS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11.1 QoS最佳做法的设计原则
11.1.1 硬件与软件QoS最佳方案
11.1.2 分类和标记最佳方案
11.1.3 限速及降级的最佳做法
11.1.4 队列及丢弃的最佳做法
11.2 QoS的设计原则
11.2.1 4类模型QoS战略
11.2.2 8类模型QoS战略
11.2.3 12类模型QoS战略
11.2.4 应用类扩展QoS战略
11.2.5 用于安全策略的QoS
11.3 小结
11.4 扩展阅读
第12章 战略性QoS设计的案例研究
12.1 Tifosi Software公司:公司概况
12.2 原始(4类)QoS模型
12.3 重新设计QoS的业务催化剂
12.4 8类QoS模型提议
12.5 “第8层”挑战
12.6 小结
12.7 扩展阅读
第3部分 园区网QoS设计
第4部分 无线LANdQos设计
第5部分 数据中心QoS设计
第6部分 WAN和分支QoS设计
第7部分 MPLS VPN QoS设计
第8部分 IPSecQoS设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