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救荒史
》
售價:HK$
109.8
《
三十六计绘本(共8册)走为上计+欲擒故纵+以逸待劳+无中生有+金蝉脱壳+浑水摸鱼+打草惊蛇+顺手牵羊 简装
》
售價:HK$
177.4
《
茶之书(日本美学大师冈仓天心传世经典 诗意盎然地展现东方的智慧和美学 收录《卖茶翁茶器图》《茶具十二先生图》《煎茶图式》《历代名瓷图谱》等86幅精美茶室器物图)
》
售價:HK$
65.0
《
云冈:人和石窟的1500年
》
售價:HK$
72.8
《
淡水鱼类营养生理与饲料
》
售價:HK$
333.8
《
人体结构绘画重点
》
售價:HK$
143.4
《
中国妖怪故事(全集·增订版)
》
售價:HK$
221.8
《
于胥斯原 乡族、风水与地方记忆
》
售價:HK$
177.0
|
編輯推薦: |
本书可供从事城市建设、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人员使用,亦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
內容簡介: |
城市综合体是通过多种城市要素的三维有机整合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城市形态,是在空间资源日趋紧张的背景下,城市集约化、有机化、立体化发展趋势的集中体现,也是“紧凑—和谐”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城市综合体问题的系统性研究对于当下我国城市建设具有现实意义。本书通过对城市综合体的思想背景、概念范畴、类型特征、价值意义、设计策略和实现机制的研究,尝试回答了——城市综合体来自何处,什么是当代城市综合体,城市综合体有什么类型,城市综合体有什么价值,如何实现城市综合体的价值,如何推动城市综合体在我国的发展。
|
目錄:
|
总序
前言
0 绪论
0.1 缘起
0.1.1 “紧凑—和谐”型城市环境建设课题亟待研究
0.1.2 城市综合体是热点但是相关概念模糊
0.1.3 一次综合体模式尝试的失败
0.1.4 从日本的城市发展中看到城市综合体在我国的前景
0.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0.2.1 国外与城市综合体相关的主要研究和理论
0.2.2 国内与城市综合体相关的主要研究和理论
0.3 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0.3.1 研究方法
0.3.2 主要内容
0.3.3 本书结构
0.4 研究的意义和创新点
0.4.1 建立起城市综合体的概念体系
0.4.2 归纳出实现城市综合体的规划设计策略
0.4.3 针对我国城市状况对城市综合体的发展提出建议
1 城市综合体思想的来源与背景
1.1 城市发展理念的进步——当代城市综合体产生的观念基础
1.1.1 城市发展理念的变迁
1.1.2 城市综合体思想蕴含的城市发展理念
1.2 “立体城市”构想——当代城市综合体的思想来源
1.2.1 “三维城市性”是“立体城市”的本质特征
1.2.2 早期的山地立体城市雏形
1.2.3 20世纪初美国的现代立体城市萌芽
1.2.4 20世纪上半叶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影响下的立体城市探索
1.2.5 20世纪下半叶丰富多彩的立体城市流派
1.2.6 立体城市的新动向
1.2.7 总结:五种“立体城市”模式
1.3 城市建设实践的发展——城市综合体发展的时代契机
1.3.1 建筑技术的进步
1.3.2 城市交通的发展
1.3.3 地下空间的开发
1.3.4城市中心区空间转型
1.3.5 建筑综合体与“城市—建筑”一体化现象
1.4 本章小结
2 当代城市综合体的概念和特征
2.1 从“立体城市思想”到“当代城市综合体”概念
2.1.1 “城市综合体现象”是当代城市空间发展新趋向的集中体现
2.1.2 对当代“城市综合体现象”的四种解读视角
2.1.3 “立体城市”思想下的当代“城市综合体”概念
2.2 城市综合体的特征
2.2.1 城市综合体特征的内涵
2.2.2 要素多样性特征
2.2.3 结构有机性特征
2.2.4 整合立体性特征
2.2.5 城市开放性特征
2.2.6 形态整体性特征
2.3 本章小结
3 城市综合体的类型
3.1 以主导要素划分城市综合体的类型
3.1.1 综合型城市综合体
3.1.2 交通型城市综合体
3.1.3 商业型城市综合体
3.1.4 景观型城市综合体
3.1.5 地下型城市综合体
3.2 以规模尺度划分城市综合体的类型
3.2.1 微型城市综合体(S)——城市“拥挤文化”的八音盒
3.2.2 中型城市综合体(M)——开放的街区
3.2.3 大型城市综合体(L)——融合的群组
3.2.4 超级城市综合体(XL)——引领未来的城市区域
3.3 城市地产开发视角下的“城市综合体”
3.3.1 走向“城市综合体”的商业地产
3.3.2 当前我国“城市综合体”型商业地产的困境与机遇
3.3.3 万达的“城市综合体”策略
3.3.4 辨析“城市综合体”型商业地产与本研究中的“城市综合体”概念的关系
3.4 本章小结
4 城市综合体的价值
4.1 “紧凑—和谐”的城市观是城市综合体的价值基础
4.1.1 紧凑城市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
4.1.2 紧凑与城市环境
4.1.3 建立“紧凑—和谐”的城市发展观
4.2 城市综合体的价值
4.2.1 城市综合体的经济价值
4.2.2 城市综合体的社会价值
4.2.3 城市综合体的生态价值
4.3 本章小结
5 城市综合体的设计策略
5.1 “要素整合”策略——城市综合体的功能空间结构
5.1.1 以行为联系为基础的功能要素整合
5.1.2 缺少行为联系的要素整合——辅助整合
5.1.3 要素整合的区位把握
5.2 “基面组织”策略——城市综合体的公共空间结构
5.2.1 城市综合体基面的特征和作用
5.2.2 城市综合体基面的类型
5.2.3 城市综合体基面组织方法
5.3 “城市互动”策略——城市综合体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5.3.1 城市综合体的空间生成途径——开放与融合
5.3.2 城市综合体引导城市发展——城市触媒
5.3.3 城市综合体与城市交通的结合与互动
5.4 场所营造策略——城市综合体与使用主体的关系
5.4.1 活力场所营造
5.4.2 宜人场所营造
5.4.3 绿色生态环境营造
5.5 本章小结
6 推动城市综合体的发展
6.1 发展城市综合体的基本条件
6.1.1 加强城市综合体的理论研究
6.1.2 完善有利于城市综合体开发的城市管理制度
6.1.3 运用城市设计工具
6.1.4 鼓励综合开发模式
6.2 推动我国城市综合体的发展
6.2.1 发展现状
6.2.2 存在阻力
6.2.3 发展建议
6.3 本章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表格来源
致谢
|
內容試閱:
|
总序
城市设计是根据城市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技术和美学等发展的需要而建构城市形态与空间环境的设计。城市设计主要对城市的物质要素及其形成的空间进行三维形态整合,创造环境宜人、活力盎然、特色鲜明和社会公正的城市环境。城市设计是创造活动,强调追求个性与遵循共性相结合、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研究相结合。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高速发展,为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城市设计愈来愈得到各方面的重视,正在蓬勃发展。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西方的现代城市设计理论;90年代是城市设计的实践发展期,大量的国际与国内设计师在我国进行了实践;进入21世纪,我国的城市设计迈入总结提高时期,在总结设计实践经验的同时,探索中国城市设计的理论、运作和管理体系。
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与工程设计的桥梁,目前我国的城市设计被纳入城市规划体系,作为城市规划的补充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现代城市设计作为独立的学科,早在20世纪60年代业已形成,它具有自己的研究对象、领域和知识体系。城市设计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每个国家的城市设计都会与自己的城市建设实践密切结合,推进其理论的发展。城市设计的研究对象是城市形态,其理论也必然围绕城市形态展开,包括:理想的城市和城市形态,影响城市形态形成的内在因素,城市形态形成的机制与方法,城市形态的发展趋势等。
研究城市发展的内在因素与城市形态三维的关系,是城市设计理论的重要基础,应首先受到重视。城市发展的内在因素包括城市经济、城市政治、城市社会行为、城市文化、城市生态、城市发展技术和城市美学等,它们都是城市形态形成与变化的深层原因,例如政治因素、权力至上理念与和谐社会理念在市政中心区设计中必然表现出不同的城市形态。城市形态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发展因素与形态关系的研究有利于城市设计的形态思考,更符合城市发展的规律,避免设计仅以美学因素作为原则的误区,也有利于克服设计中由于内因与外显形态关系知识的缺乏,造成“理论一大套,形态老一套”的弊病。
其次,城市设计的方法也是城市设计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方法包括创作方法和运作方法两方面。作为独立的学科必然有自己的特殊方法,特别是创作方法,它既不同于城市规划设计方法,也区别于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方法。城市设计方法体系的形成,有利于当前从事设计的规划师和建筑师们能跳出自己的知识背景和专业方法。
第三,研究新时代城市形态的发展趋势以及趋势的表现和对城市构成的影响。城市的紧凑化、立体化、有机化、绿色化和枢纽化等,都是当代的发展趋势,它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城市的特征。城市交通发展中的公共交通导向型发展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简称TOD理念将改变城市的形态结构,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也是21世纪的趋势,它将把城市公共空间引入地下,促进多层化城市活动基面的形成,从而一定程度地改变传统城市设计的领域和方法。城市形态发展趋势研究有利于促进城市的不断前进,避免设计中墨守成规、盲目照搬所谓的“历史模式”。
最后,还得研究城市设计的本土化,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城市设计体系。我国城市设计发展的背景有其特殊性,表现在:① 土地国有制,为设计提供了相比私有制大得多的权力,能集中、高效、合理地组织城市空间环境;② 我国当前正处在城市化过程与旧城更新过程同时发生、同时推进的发展阶段,不同于西方现代城市设计的发展处在已完成城市化过程的历史阶段;③ 政府主导强有力地推进了城市设计运作,更有利于城市设计的实施。本土化研究既反映在制度、体系方面,也表现在设计创作方面,深入的探索必然会促进城市的特色化发展。
本丛书希望能为当代城市设计的理论研究添砖加瓦,同时考虑到城市设计学科的实践性特性,只有理论与实践互相促进、互相补充才能更好地发展,所以本丛书也将实践创新作为主要的组成部分,愿推进城市设计优秀作品的不断涌现。
卢济威
前言
城市综合体是通过多种城市要素的三维有机整合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城市形态,是在空间资源日趋紧张的背景下,城市集约化、有机化、立体化发展趋势的集中体现,也是“紧凑—和谐”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城市综合体问题的系统性研究对当下我国城市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本书通过对城市综合体的思想背景、概念范畴、类型特征、价值意义、设计策略和实现机制的研究,尝试回答了:城市综合体来自何处?什么是当代城市综合体?城市综合体有什么类型?城市综合体有什么价值?如何实现城市综合体的价值?如何推动城市综合体在我国的发展?
第1章对城市综合体的观念基础、思想来源和现实契机进行了论述,重点剖析了过去一个多世纪中丰富的“立体城市”构想,力图对城市综合体概念的背景性知识进行较为全面的展示。
第2章以案例分析为基础,将城市综合体的特征归纳为要素多样性、结构有机性、整合立体性、城市开放性和形态整体性,通过辨析达到对城市综合体概念内涵的准确认识。
第3章采用分类的方法对城市综合体案例进行进一步的梳理,通过主导要素以及规模尺度两种分类标准来对不同类型的城市综合体所具备的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当下我国“城市综合体”型商业地产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剖析,探讨了“城市综合体”型商业地产和“真正的”城市综合体之间的关系。
第4章以“紧凑—和谐”型城市建设为中介把城市综合体的价值同我国的城市发展连接在一起,从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三个方面展示了城市综合体对当下我国城市建设的意义。
第5章讨论了通过城市综合体的规划设计实现“紧凑—和谐”型城市的四个策略,即要素整合策略、基面组织策略、城市互动策略和场所营造策略。在这四个策略中,要素整合策略和基面组织策略主要讨论了综合体内部有机结构的组织方式,其中要素整合策略从人的行为规律出发偏重于不同的功能要素的组合模式,而基面组织策略则主要从三维角度研究其公共空间的组织方式。城市互动策略着重探讨了城市综合体和外部城市环境的相互关系,场所营造策略则以使用者的主体视角来对如何营建高质量的综合体内部环境进行论述。
第6章通过两个部分讨论了城市综合体的实现机制。首先对发展城市综合体紧密相关的几个条件进行了分析,即理论研究、城市管理、综合开发和城市设计。最后集中讨论了城市综合体发展和我国现实条件的关系,提出了促进我国城市综合体发展的具体建议。
高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