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AI时代:弯道超车新思维
》
售價:HK$
76.8
《
香事渊略
》
售價:HK$
108.9
《
这就是山海经
》
售價:HK$
107.8
《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4)
》
售價:HK$
261.8
《
文明等级论与近代中国
》
售價:HK$
76.8
《
门阀士族:琅邪王氏文化传家
》
售價:HK$
86.9
《
有机农业
》
售價:HK$
29.5
《
穿搭也有公式:100个不过时的搭配
》
售價:HK$
47.2
|
編輯推薦: |
布干维尔战役是美军在南太平洋反攻中的主要岛屿战役,以包括美、澳、新西兰在内的盟军展开大规模的反攻开始,到日军投降为止,盟军大获全胜,在南京大屠杀中犯下累累罪行的日军第6师团覆灭。本书对比参考参战双方的史料记载,以专业的态度、独到的视角,还原一场精彩的海岛战役。
|
內容簡介: |
随着蒙达战役的结束,横亘在美军面前的最后一个屏障就是布干维尔和拉包尔。为了突破这对拦路虎,美军先后调上陆战3师、陆军第37步兵师和“亚美利加”师,拿下了布干维尔的托罗基纳角,建立了进攻拉包尔的良好跳板。为了反扑,日军集中第6师团进行两次坚决总攻击,结果均告失败。战役的结果确立了美军在南太平洋的霸主地位,也宣告了离俾斯麦屏障的攻破不远矣。
|
關於作者: |
胡烨:男,祖籍湖南,生于广西南宁。爱好军事翻译领域,精通英语、日语和越南语,并在国内多家杂志刊载过文章,包括《浴血绿色丛林》《东所罗门群岛海战》《闪击新加坡》和《SS12希特勒青年团装甲师诺曼底战史》等长篇连载,译有《“帝国”师官方战史》及《苏芬战争(1939-1940)》,著有《武装党卫军第5“维京”装甲师官方战史》《死亡之星:党卫军第3"髑髅"师战史》《党卫军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师战史》《太平洋战争:蒙达之战》《神话、谎言和奇迹:溪山血战》以及《血沃索姆河》等。擅长研究德军和越南、太平洋、欧洲战场,对战史研究有一定的造诣。
|
目錄:
|
第一章 决战的序幕
美军的攻击计划
收集情报
准备
第17军的战备
第二章 托罗基纳登陆战
D日——托罗基纳!
“虎之子”出动
胎死腹中的第一次反登陆作战
布干维尔岛海战
第三章 第一次总攻击
浜之上支队出鞘
巩固防线
皮瓦战斗
栗田舰队进驻拉包尔
11月5日大轰炸
第一次布干维尔岛航空战
“波”号作战
血搏库洛姆基纳环礁湖
第二次布干维尔岛空战
樱花凋落
第四章 相持阶段
第37步兵师进驻
椰树林
皮瓦河曲
第37步兵师的举动
纳博伊歼灭战
挺进侦察
地狱岭
600A高地
艰难的补给形势
功成身退
第五章 第二次总攻击
第17军的准备
作战部署
决战兵力的展开
第14军的防御组织
炮火急袭
700高地之战
血搏260高地
主攻
调整部署,决一死战
惨败
第六章 续战
袋鼠凶猛
努玛努玛之败
塔里纳之战
第七章 日落布干维尔
马瓦莱卡之战
莫辛戈塔之战
大血战
哈里河之战
败战
|
內容試閱:
|
1943年6月,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麦克阿瑟上将在新几内亚东部指挥所发起莱城—萨拉莫阿战役的同时,就曾指示哈尔西中将随时根据他的紧急命令进攻布干维尔南部。当时,哈尔西中将计划以第25步兵师和陆战3师进攻布干维尔,陆战2师和新西兰陆军第3步兵师进攻拉包尔。但计划赶不上变化。第25步兵师参加了新乔治亚群岛战役,虽无大的伤亡,可战役结束后已成疲惫之师,难以参加布干维尔战役。陆战2师也奉调北上,参加中部太平洋的吉尔伯特群岛战役。
7月中旬,哈尔西中将指示时任陆战1军军长的范德格里夫特中将(9月16日卸任,巴雷特少将接任)担任布干维尔战役总指挥,任务是夺取布干维尔南部的布因、卡希利和托诺雷,以及布干维尔海峡的各个要地——肖特兰、法辛和巴拉尔。当时情报显示上述地区守敌不过2000人,所以哈尔西和范德格里夫特都对进攻计划信心满满。
7月底,蒙达机场血战的经验教训让哈尔西有所醒悟,他认为强攻布干维尔本岛与第6师团硬碰硬必将是另一场蒙达式的血腥战役。如果只是夺取肖特兰和巴拉尔两岛,这样既能获得进攻拉包尔的机场和海军基地的跳板,又可以在两地部署炮兵,压制封锁布干维尔南部,尤其是卡希利机场。对哈尔西中将的新提案,麦克阿瑟照准所请。
1943年8月5日,南太平洋战区首次修改了布干维尔作战计划,决定放弃夺占全岛,集中兵力攻取肖特兰、巴拉尔和法辛岛,利用这些岛屿的机场群作为进攻拉包尔的基地,把战役进攻范围限制在肖特兰群岛。
然而,维拉拉维拉岛战斗的结果表明,美军完全可以利用自己强大的机械化作业能力,夺取适合兴建机场的冲击平原,快速修建起大型机场,而不必非要付出高昂代价从日军手里夺取现成机场。在这种新思维的指导下,哈尔西中将9月6日再度修改布干维尔作战计划,取消了肖特兰进攻。新的计划分成四步走:
第一步:完成对蒙达和维拉拉维拉机场的整建。
第二步:继续通过空袭压制布干维尔南部和布干维尔岛北面的布卡周围机场群。
第三步:D日前夺占宝藏群岛(Treasury,日军称为莫诺岛)和舒瓦瑟尔,在两地修建大型远程雷达,并在合适的地点修建机场和鱼雷艇、登陆艇泊地,支援布干维尔登陆战。
第四步:空袭继续压制布卡周围机场群。
简单地说,摆在哈尔西面前的是两条进攻路线,一是舒瓦瑟尔—吉列塔,二是宝藏群岛—奥古斯塔皇后湾。
然而,仅仅过了一天,形势又变了。美军巩固了维拉拉维拉岛,日军东南支队全线退守科隆班加拉岛。这个结果让美军意识到未来的进攻战可以以此为进攻跳板,节省船舶运力,集中用于对布干维尔的进攻。
除开船舶运力不足外,南太平洋战区还认为进占舒瓦瑟尔岛再对布干维尔岛北部的吉列塔和中部的努玛努玛之间的特内考湾地区发起攻击,对所罗门群岛整体战略并无裨益。另外,从航空角度来看,舒瓦瑟尔岛距拉包尔较远,战斗机难以有效掩护轰炸机进袭拉包尔。因此,南太平洋战区战役计划者们建议绕过日军重兵固守的肖特兰和布干维尔南部,把拳头直接打在布干维尔西海岸的托罗基纳。于是,计划进行了第三次修改。
然而,重新审视计划,哈尔西却认为跳过布干维尔南部可以,可北部的布卡机场群却必须进行压制,为此应该在布干维尔战役爆发前在舒瓦瑟尔岛北部或宝藏群岛,抑或两地都建立小型机场,压制布干维尔南北机场群,确保布干维尔登陆战顺利进行。但这个战役决心在上报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部时,最初却遭到麦克阿瑟上将的反对。麦帅认为舒瓦瑟尔岛和宝藏群岛两地的机场离拉包尔距离较远,从空袭压制拉包尔的角度,占领这两岛毫无意义。
为了说服麦克阿瑟,南太平洋战区参谋长卡尼少将和作战计划负责人威廉雷尼上校代表哈尔西亲赴布里斯班商议。麦帅表示:“请转告哈尔西将军,占领舒瓦瑟尔岛和宝藏群岛并不符合联合参谋长会议指令。我会选择一处合适的地点,既能对布干维尔进行航空压制,又能兼顾(西南太平洋战区)在俾斯麦海展开的后续作战行动。”
事实上,麦帅希望南太平洋战区能尽快在布干维尔周围夺占机场,组织起对拉包尔有效的战略轰炸,并支援格洛斯特角登陆战。麦帅恳切地告诉卡尼少将和雷尼上校,拉包尔攻略战将在12月1日以后展开,他估计大约在1943年12月25日到1944年1月1日之间实施格洛斯特角登陆战,因此急需南太平洋战区在布干维尔本岛登陆,建立机场,对格罗斯特登陆战进行有效支援。
尽管麦帅反对,但卡尼和雷尼据理力争,并说明不会影响布干维尔本岛作战,麦帅才勉强同意。接着,卡尼少将和雷尼上校礼节性地询问主攻点究竟该选布干维尔东海岸还是西海岸的时候,麦帅表现出了对哈尔西的极大尊重:“不要问我,一切听哈尔西将军的决定。他的决定就是我的意见。”
在会议中,雷尼发现麦帅也对日军重兵固守的布干维尔南部极不感冒,而是对把兵力薄弱的西海岸选做战役突破点感到十分满意。
和麦帅统一意见后,哈尔西中将于9月22日下达作战指令:
第一阶段夺占宝藏群岛和布干维尔岛西部的奥古斯塔皇后湾沿岸地区,并在周围修建机场群,或是夺取宝藏群岛和舒瓦瑟尔岛,并修建雷达和鱼雷艇、登陆艇泊地,以及在舒瓦瑟尔湾修建机场;第二阶段是在1943年12月于布干维尔的特内考(Tenekau)湾实施登陆作战,确保一个机场。
在这个新的计划中,美军放弃了两个主要目标——布卡和卡希利。前者距蒙达机场和维拉拉维拉的巴拉库玛机场太远,战斗机无法有效涵盖,卡希利机场也因日军重兵云集而放弃了。肖特兰放弃的原因不仅是守敌兵力强大,而且滩头不适合展开登陆作战。吉列塔和努玛努玛虽然最初列入了进攻计划,但随着守敌兵力不断增强和机场的新建,加上美军船舶运力不足,最终将两地从战役目标中勾销。此外,对舒瓦瑟尔的进攻,虽然看起来比较浪费兵力和船舶,但从战略角度来看却是一个不错的战役佯动,有利于把布干维尔守军的注意力吸引到东部和南部,掩护主攻点西海岸。
奥古斯塔皇后湾虽然多为低洼湿地,但却有适合兴建大型机场的冲击平原,而且连接内陆地形比较复杂,不利于大兵团展开,可有效确保机场安全。更为重要的是,这里的日军兵力薄弱,对登陆作战威胁甚小。对这个地区的情况搜集,除了空中侦察,潜伏在当地的澳大利亚皇家海军海岸瞭望员早在5月就组织当地土著巡逻队将周围的地形和敌情状况摸得一清二楚。另外,美国海军潜艇“卫士鱼”号还运载一支陆军侦察队登上布干维尔岛,在当地土著的协助下,确认了奥古斯塔皇后湾的冲击平原适合兴建大型机场,并确定托罗基纳角适合登陆。
与此同时,日军也开始大力加强布干维尔防务,重点是布因—肖特兰—布干维尔南部,具体表现为:1.迅速补充飞机损失;2.大力增兵并完善防御体系;3.不顾船舶损失,不惜代价往布干维尔运输粮秣弹药;4.继续扩建现有航空基地,并发展新基地。
然而,在美军航空兵持续不断的打击下,日军开始对在布干维尔南部保持航空基地的信心日益下降。虽然布卡机场群的战机数量稳步增长,但巴拉尔、卡拉和卡希利机场的飞机数量却在不断减少。毫无疑问,这正是盟军日益增长的海空优势的完美体现。另一方面,日军作战完全处于被动态势,只能大力挖掘工事,构筑完善的防炮防空防御体系,准备应对美军的主攻。
陆战1军情报部发现,日军自新乔治亚战役失败后开始总结美军的蛙跳和侧击战术,那就是除了在布干维尔所有适合登陆的地区修筑大片坚固的海岸工事群外,还抽调精锐部队组成机动兵团,对美军在薄弱点的登陆实施反击。
10月底,情报显示日军开始加强托罗基纳地区的防务。航拍照片显示,日军在托罗基纳增设了几个高射炮位、20个山炮炮位,多修了一条狭长的战壕和部分小型工事群。虽然并没有迹象显示日军向这一方向增兵,但这些工事的修筑明白无误地说明日军已经意识到危险将至。
9月27日,陆战1军军长查尔斯巴雷特少将命令指示陆战3师师长艾伦特内奇少将负责布干维尔登陆作战。
第31特混舰队司令西奥多威尔金森少将奉哈尔西中将之命,担任布干维尔战役总指挥,并开始草拟战役协同计划。1943年10月12日,战役计划最终定型,D日定为11月1日。同时,哈尔西中将指示威尔金森少将务必在10月27日夺取宝藏群岛。
和蒙达战役一样,布干维尔登陆战同样强调三军协同,南太平洋战区航空部队司令威廉米切尔少将命令在航渡和登陆阶段继续为船队和陆战3师提供空中掩护,以及近距离航空火力支援。太平洋舰队的快速航母编队则在弗雷德里克谢尔曼少将指挥下,压制布卡和布因机场群,待托罗基纳航空基地修建完毕后在第一时间快速进驻。登陆前夜(10月31日夜),斯坦顿梅林少将指挥美国海军巡洋舰和驱逐舰群对布卡、布因基地以及肖特兰岛实施佯动舰炮射击。同时,第72特混舰队的潜艇群一边加大对拉包尔周围海域的破交力度,一边展开潜艇警戒线,监视拉包尔出援布干维尔的各条水道和海峡,确保第一时间发现日本海军水面舰艇出航。西南太平洋战区航空部队通过加大对拉包尔的战略轰炸,配合布干维尔登陆战。
接到命令,威尔金森少将进行了仔细的研究,他发现宝藏群岛和布干维尔西海岸几乎是轴线相连,作为先期战役行动,美军攻取宝藏群岛势必引起日军警惕,增兵布干维尔西海岸,必然会暴露美军主攻点。
对此,陆战1军秘书处长詹姆斯穆雷少校提议在计划中保留对舒瓦瑟尔岛进攻的条款,理由是将此做为战役佯动。舒瓦瑟尔岛是布干维尔的东大门,美军一旦在这里登陆,布干维尔的日军肯定会根据伦多瓦—蒙达的战役经验,判断美军主攻点选在东海岸,会向这里拼命增兵,这样就能有效掩护西海岸的主攻点。穆雷强调,对舒瓦瑟尔的佯攻不是为了夺取岛屿,甚至连一角都不必占领,只是一个障眼法,待战役展开后即将部队全部撤回。巴雷特少将照准所请。
10月15日,陆战1军向所属各部正式下达布干维尔战役命令:
新西兰皇家陆军第3步兵师8旅于10月27日登陆宝藏群岛,歼灭守敌并建立远程雷达和鱼雷艇基地、登陆艇泊地。陆战3师于11月1日在托罗基纳角和拉鲁玛河之间以及普鲁阿塔和托罗基纳岛登陆,歼灭守敌,修建机场、远程雷达站和登陆艇泊地,建立拉包尔进攻作战跳板。战役开始前,南太平洋战区和西南太平洋战区海空部队照例展开海空阶段性火力准备。
最初,战役计划中只提到托罗基纳东部的椰树种植园适合兴建机场,但随后第71海军工兵营奉命在尽可能安全的情况下扩大勘测范围,选点再建一个机场。
随着作战命令的下达,美军也全面展开了后勤准备工作。
驻鲁塞尔的海军第四军需部不仅储备了可供2个月作战的弹药粮秣,甚至还准备好了大批坦克登陆艇,以备在坦克登陆舰短缺的情况下,军需物资也能通过坦克登陆艇及时送往战地,保障作战期间供给不间断。
除了瓜岛和鲁塞尔这两个大后方,维拉拉维拉岛也行动起来。虽然鹤屋部队仍在维拉拉维拉岛苟延残喘,但并不妨碍美军的战役准备。在对东西两岸进行勘察后,工兵队报告巴拉库玛周围适合兴建大型仓库区和战地医院。
巴雷特少将没有怠慢,立即派出部队在巴拉库玛兴建大型仓库区和战地医院。在新西兰皇家陆军第3步兵师的配合下,仓库区终于在战役开始前投入使用,为布干维尔乃至日后的新不列颠格洛斯特角登陆战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1943年6月,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麦克阿瑟上将在新几内亚东部指挥所发起莱城—萨拉莫阿战役的同时,就曾指示哈尔西中将随时根据他的紧急命令进攻布干维尔南部。当时,哈尔西中将计划以第25步兵师和陆战3师进攻布干维尔,陆战2师和新西兰陆军第3步兵师进攻拉包尔。但计划赶不上变化。第25步兵师参加了新乔治亚群岛战役,虽无大的伤亡,可战役结束后已成疲惫之师,难以参加布干维尔战役。陆战2师也奉调北上,参加中部太平洋的吉尔伯特群岛战役。
7月中旬,哈尔西中将指示时任陆战1军军长的范德格里夫特中将(9月16日卸任,巴雷特少将接任)担任布干维尔战役总指挥,任务是夺取布干维尔南部的布因、卡希利和托诺雷,以及布干维尔海峡的各个要地——肖特兰、法辛和巴拉尔。当时情报显示上述地区守敌不过2000人,所以哈尔西和范德格里夫特都对进攻计划信心满满。
7月底,蒙达机场血战的经验教训让哈尔西有所醒悟,他认为强攻布干维尔本岛与第6师团硬碰硬必将是另一场蒙达式的血腥战役。如果只是夺取肖特兰和巴拉尔两岛,这样既能获得进攻拉包尔的机场和海军基地的跳板,又可以在两地部署炮兵,压制封锁布干维尔南部,尤其是卡希利机场。对哈尔西中将的新提案,麦克阿瑟照准所请。
1943年8月5日,南太平洋战区首次修改了布干维尔作战计划,决定放弃夺占全岛,集中兵力攻取肖特兰、巴拉尔和法辛岛,利用这些岛屿的机场群作为进攻拉包尔的基地,把战役进攻范围限制在肖特兰群岛。
然而,维拉拉维拉岛战斗的结果表明,美军完全可以利用自己强大的机械化作业能力,夺取适合兴建机场的冲击平原,快速修建起大型机场,而不必非要付出高昂代价从日军手里夺取现成机场。在这种新思维的指导下,哈尔西中将9月6日再度修改布干维尔作战计划,取消了肖特兰进攻。新的计划分成四步走:
第一步:完成对蒙达和维拉拉维拉机场的整建。
第二步:继续通过空袭压制布干维尔南部和布干维尔岛北面的布卡周围机场群。
第三步:D日前夺占宝藏群岛(Treasury,日军称为莫诺岛)和舒瓦瑟尔,在两地修建大型远程雷达,并在合适的地点修建机场和鱼雷艇、登陆艇泊地,支援布干维尔登陆战。
第四步:空袭继续压制布卡周围机场群。
简单地说,摆在哈尔西面前的是两条进攻路线,一是舒瓦瑟尔—吉列塔,二是宝藏群岛—奥古斯塔皇后湾。
然而,仅仅过了一天,形势又变了。美军巩固了维拉拉维拉岛,日军东南支队全线退守科隆班加拉岛。这个结果让美军意识到未来的进攻战可以以此为进攻跳板,节省船舶运力,集中用于对布干维尔的进攻。
除开船舶运力不足外,南太平洋战区还认为进占舒瓦瑟尔岛再对布干维尔岛北部的吉列塔和中部的努玛努玛之间的特内考湾地区发起攻击,对所罗门群岛整体战略并无裨益。另外,从航空角度来看,舒瓦瑟尔岛距拉包尔较远,战斗机难以有效掩护轰炸机进袭拉包尔。因此,南太平洋战区战役计划者们建议绕过日军重兵固守的肖特兰和布干维尔南部,把拳头直接打在布干维尔西海岸的托罗基纳。于是,计划进行了第三次修改。
然而,重新审视计划,哈尔西却认为跳过布干维尔南部可以,可北部的布卡机场群却必须进行压制,为此应该在布干维尔战役爆发前在舒瓦瑟尔岛北部或宝藏群岛,抑或两地都建立小型机场,压制布干维尔南北机场群,确保布干维尔登陆战顺利进行。但这个战役决心在上报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部时,最初却遭到麦克阿瑟上将的反对。麦帅认为舒瓦瑟尔岛和宝藏群岛两地的机场离拉包尔距离较远,从空袭压制拉包尔的角度,占领这两岛毫无意义。
为了说服麦克阿瑟,南太平洋战区参谋长卡尼少将和作战计划负责人威廉雷尼上校代表哈尔西亲赴布里斯班商议。麦帅表示:“请转告哈尔西将军,占领舒瓦瑟尔岛和宝藏群岛并不符合联合参谋长会议指令。我会选择一处合适的地点,既能对布干维尔进行航空压制,又能兼顾(西南太平洋战区)在俾斯麦海展开的后续作战行动。”
事实上,麦帅希望南太平洋战区能尽快在布干维尔周围夺占机场,组织起对拉包尔有效的战略轰炸,并支援格洛斯特角登陆战。麦帅恳切地告诉卡尼少将和雷尼上校,拉包尔攻略战将在12月1日以后展开,他估计大约在1943年12月25日到1944年1月1日之间实施格洛斯特角登陆战,因此急需南太平洋战区在布干维尔本岛登陆,建立机场,对格罗斯特登陆战进行有效支援。
尽管麦帅反对,但卡尼和雷尼据理力争,并说明不会影响布干维尔本岛作战,麦帅才勉强同意。接着,卡尼少将和雷尼上校礼节性地询问主攻点究竟该选布干维尔东海岸还是西海岸的时候,麦帅表现出了对哈尔西的极大尊重:“不要问我,一切听哈尔西将军的决定。他的决定就是我的意见。”
在会议中,雷尼发现麦帅也对日军重兵固守的布干维尔南部极不感冒,而是对把兵力薄弱的西海岸选做战役突破点感到十分满意。
和麦帅统一意见后,哈尔西中将于9月22日下达作战指令:
第一阶段夺占宝藏群岛和布干维尔岛西部的奥古斯塔皇后湾沿岸地区,并在周围修建机场群,或是夺取宝藏群岛和舒瓦瑟尔岛,并修建雷达和鱼雷艇、登陆艇泊地,以及在舒瓦瑟尔湾修建机场;第二阶段是在1943年12月于布干维尔的特内考(Tenekau)湾实施登陆作战,确保一个机场。
在这个新的计划中,美军放弃了两个主要目标——布卡和卡希利。前者距蒙达机场和维拉拉维拉的巴拉库玛机场太远,战斗机无法有效涵盖,卡希利机场也因日军重兵云集而放弃了。肖特兰放弃的原因不仅是守敌兵力强大,而且滩头不适合展开登陆作战。吉列塔和努玛努玛虽然最初列入了进攻计划,但随着守敌兵力不断增强和机场的新建,加上美军船舶运力不足,最终将两地从战役目标中勾销。此外,对舒瓦瑟尔的进攻,虽然看起来比较浪费兵力和船舶,但从战略角度来看却是一个不错的战役佯动,有利于把布干维尔守军的注意力吸引到东部和南部,掩护主攻点西海岸。
奥古斯塔皇后湾虽然多为低洼湿地,但却有适合兴建大型机场的冲击平原,而且连接内陆地形比较复杂,不利于大兵团展开,可有效确保机场安全。更为重要的是,这里的日军兵力薄弱,对登陆作战威胁甚小。对这个地区的情况搜集,除了空中侦察,潜伏在当地的澳大利亚皇家海军海岸瞭望员早在5月就组织当地土著巡逻队将周围的地形和敌情状况摸得一清二楚。另外,美国海军潜艇“卫士鱼”号还运载一支陆军侦察队登上布干维尔岛,在当地土著的协助下,确认了奥古斯塔皇后湾的冲击平原适合兴建大型机场,并确定托罗基纳角适合登陆。
与此同时,日军也开始大力加强布干维尔防务,重点是布因—肖特兰—布干维尔南部,具体表现为:1.迅速补充飞机损失;2.大力增兵并完善防御体系;3.不顾船舶损失,不惜代价往布干维尔运输粮秣弹药;4.继续扩建现有航空基地,并发展新基地。
然而,在美军航空兵持续不断的打击下,日军开始对在布干维尔南部保持航空基地的信心日益下降。虽然布卡机场群的战机数量稳步增长,但巴拉尔、卡拉和卡希利机场的飞机数量却在不断减少。毫无疑问,这正是盟军日益增长的海空优势的完美体现。另一方面,日军作战完全处于被动态势,只能大力挖掘工事,构筑完善的防炮防空防御体系,准备应对美军的主攻。
陆战1军情报部发现,日军自新乔治亚战役失败后开始总结美军的蛙跳和侧击战术,那就是除了在布干维尔所有适合登陆的地区修筑大片坚固的海岸工事群外,还抽调精锐部队组成机动兵团,对美军在薄弱点的登陆实施反击。
10月底,情报显示日军开始加强托罗基纳地区的防务。航拍照片显示,日军在托罗基纳增设了几个高射炮位、20个山炮炮位,多修了一条狭长的战壕和部分小型工事群。虽然并没有迹象显示日军向这一方向增兵,但这些工事的修筑明白无误地说明日军已经意识到危险将至。
9月27日,陆战1军军长查尔斯巴雷特少将命令指示陆战3师师长艾伦特内奇少将负责布干维尔登陆作战。
第31特混舰队司令西奥多威尔金森少将奉哈尔西中将之命,担任布干维尔战役总指挥,并开始草拟战役协同计划。1943年10月12日,战役计划最终定型,D日定为11月1日。同时,哈尔西中将指示威尔金森少将务必在10月27日夺取宝藏群岛。
和蒙达战役一样,布干维尔登陆战同样强调三军协同,南太平洋战区航空部队司令威廉米切尔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