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汗青堂丛书·晚清风云(4册套装):帝国的切口 清朝与中华传统文化 太平天国运动史 冲击与回应
》
售價:HK$
427.8
《
穿在身上的历史:世界服饰图鉴(增订珍藏版)
》
售價:HK$
557.8
《
历史的严妆:解读道学阴影下的南宋史学(中华学术·有道)
》
售價:HK$
109.8
《
海外中国研究·江南:中国文雅的源流
》
售價:HK$
76.2
《
迟缓的巨人:“大而不能倒”的反思与人性化转向
》
售價:HK$
77.3
《
我们去往何方:身体、身份和个人价值
》
售價:HK$
67.0
《
大学问·批判的武器:罗莎·卢森堡与同时代思想者的论争
》
售價:HK$
98.6
《
低薪困境:剖析日本经济低迷的根本原因
》
售價:HK$
66.1
|
編輯推薦: |
本书在学理上,主要以中国社科院创新工程“信息化测评的理论与方法”为基础,主要学术贡献是以内生品种的范围经济理论,发展了新经济增长理论。
本书通篇采取对话形式,将深奥的经济理论,与现实前沿紧密联系起来,希望打通人们对GDP心结的任督二脉。
|
內容簡介: |
本书聚焦当前经济最热点问题,给出有冲击力的回答。
中国经济经历了30年超高速增长后, GDP降速将成为新常态。
在新常态中,GDP增速多少为好?关系着人们的就业、住房、各种福利和中国梦的实现,牵动人心。
本书以3%的GDP增速隐喻,回答符合道的自然率应该由什么决定的问题,包括:第一个问题:什么情况下,7%以上不好?(当物质投资驱动,象通货膨胀那样,损害民生时,超高增长是不可取的);第二个问题:什么情况下,5%比7%好?(当质量所得大于速度所失时)第三个问题:什么情况下,3%比5%好?(当发展所得大于增长所失时)本书提出3%这个增长率,不是一个严格的测算,而是一个隐喻,隐喻的是自然率。从注重物质增长与人的发展相平衡的价值观出发,3%的增长率是人类正常的增长率。对于习惯于两位数增长的赶超型国家来说,认识到这一点,面对GDP增速不断下降,学者、政府和社会才能“心安”而不致“气燥”。
|
關於作者: |
姜奇平,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信息化与网络经济室主任,研究员。《互联网周刊》主编。著有《新文明论概略》(上下卷)、《后现代经济——网络时代的个性化与多元化》、《体验经济》、《长尾战略》、《数字时代的人与商业》、《数字财富》、《新商业模型》、《21世纪网络生存术》等,翻译美国商务部《浮现中的数字经济》。2006年获中国信息协会中国信息化论文一等奖,2008年获中国信息经济学会论文一等奖。2009年获中国电子商务十年发展特殊贡献奖,2009年当选中国互联网10位启蒙人物之一。2011年著作入选中国信息协会中国信息化十大专著。
高邦仁,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光学专业本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企业管理系数量统计专业硕士。互联网周刊出版人,硅谷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CEO。第三届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理事,第九届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第十届全国青联常委。互联网时代,其“全世界各行各业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会实现”的理念传播甚广。主编有《流动的世界》等。
|
目錄:
|
绪论
序篇
第一章 经济学与科学、人学的关系
第二章 以新的价值观重新界定财富
第三章 价值观与经济相互作用
上篇论增长率
第四章 增长所贯注的价值观
4.1反映不同价值取向的增长观
4.2我们倾向的价值组合
4.3成长的价值观
4.4中国增长的路径与选择
第五章 增长与就业
5.1均衡
5.2投资与储蓄
5.3工资与就业
第六章 货币
6.1货币理论
6.2投资主导与强制储蓄
6.3网络有效性命题
第七章 多少为好
7.1增长多快为好
7.2繁荣的标准
中篇论内生增长
第八章 经济增长质量问题
8.1什么是增长质量问题
8.2增长质量的质是指什么
第九章 垄断竞争的微观经济学
9.1作为共同基础的垄断竞争理论
9.2物质驱动与创新驱动
9.3异质完全竞争问题
第十章 垄断竞争的宏观经济学
10.1内生质量的增长自然率
10.2货币与金融创新
10.3自然失业率与包容性就业
第十一章 范围经济的经济学
11.1内生增长理论突破方向
11.2异质完全竞争模型
11.3范围经济的宏观选择
下篇论发展
第十二章 生活质量
12.1生活质量与人的发展
12.2与GDP同等重要的指标
12.3幸福指数与范围经济
第十三章 发展结构
13.1当代发展结构是否合理
13.2包容性发展
13.3实现增长与发展基于自然率的统一
第十四章 GDP之外的未观测经济
14.1微观的"未观测经济"
14.2宏观的"未观测经济"
第十五章 非经济的经济价值
15.1作为意义与正当的正义
15.2作为个人参与和分配平等的正义
第十六章 论美好生活
16.1一国大繁荣的活力之源
16.2更好的是更趋近本心的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一、本书的主旨和总体思路
本书讨论“多高的增长率,更加符合平衡的价值观”,以增长率为切入点,剖析从高度物化的价值观到注重物质与精神平衡的价值观的转变,使人们接受从超高速度增长到低得多的自然率增长的转变。
包括东西方在内的整个经济世界,一直存在着物质与文化之间的价值冲突。本书试图调和这种冲突,将价值观建立在物质与文化之间的中点上。弥合物质与文化的二元冲突,需要将科学、人学注入经济学,使经济学中的物的因素与人的因素,达到充分的平衡。
本书是依据这种新的价值观所讨论的经济学。这样的经济学,不是实证经济学,而是规范经济学。它的主旨,一是究天人之际,形成经济学的中庸价值观,将对宇宙与人类社会真理的求索,贯注于现实的经济解释中;二是通古今之变,在现代经济学基础上,融入未来科技(信息科技)、传统人学(中国传统文化)基因,将世界和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经济学上打通为一体,形成超越东西方对峙的全球化的逻辑;三是成一家之言,以自然率为承载新价值观的经济主线,重塑经济学之道。
在自然率这个主题下,依据侧重物质增长与侧重人的发展的不同,可以把经济学分为增长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本书用上篇和中篇讨论前者,而用下篇讨论后者。
在增长经济学内部,依照注重物质因素驱动与人的因素驱动的不同,分别以凯恩斯经济学与熊彼特创新理论为代表进行辨析。
本书上篇侧重讨论追求数量增长(认为增长越快越好)的理论中,比较物质资本投入驱动学说与创新驱动学说的不同,以原教旨的凯恩斯经济学与原教旨的熊彼特理论为参照系,提出和解决“增长率的决定因素到底是物质还是人”的问题,为自然率讨论提供动力学基础。
中篇侧重比较追求数量增长(认为增长越快越好)与质量提高(认为增长不是越快越好)两种增长理论,以内生增长理论内部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与熊彼特内生增长理论为参照系统,提出和解决“如果增长不是越快越好的话,应该以何为好”的问题,为不断接近自然率的GDP降速提供新的经济学宏观理论解释。
下篇侧重发展经济学的讨论。通过对文化因素的讨论,提出和解决“接近零增长的人的发展是否值得追求”的问题,为最终低至3%的自然率提供经济理论思想基础。
本书提出3%这个增长率,不是一个严格的测算,而是一个隐喻,隐喻的是自然率。从注重物质增长与人的发展相平衡的价值观出发,3%的增长率是人类正常的增长率。对于习惯于两位数增长的赶超型国家来说,只有认识到这一点,面对GDP增速不断下降,学者、政府和社会才能“心安”而不致“气躁”。
在符合自然率的增长与发展中,经济体无需为就业焦虑,不至于被货币政策扰动,更应关心的是人的发展。3%代表的是一种理想,是把人作为目的时经济的正常状态。把人当作目的,对于经济学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罗宾斯在《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中认为“经济学则根本不关心目的本身”罗宾斯.
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31.。但不关注人的目的,增长就会陷入盲目性。因此把经济学“根本不关心”的东西重置于研究的中心,这种创新需要甘冒学术上可能的风险。
二、本书的知识架构〖1〗
(一)前提假设与研究领域
本书的经济学讨论不是以实证为主,而是以价值论为主。新的价值观隐含着的新范式,核心是异质性,它来源于熊彼特的“创新”和张伯仑的“差异化”理论,构成关于质的经济学的前提假设;与之相对的同质性,则是斯密和凯恩斯为代表的关于量的经济学的基础,它为单纯追求GDP数量增长提供着理论支持。
本书的讨论缘起于GDP增长率问题。增长问题属于典型的宏观经济问题,由此决定了本书讨论的专业领域是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三大主题是就业、增长和货币(对应凯恩斯《通论》中的就业、利息和货币)。其中,就业是增长快与慢的主要约束条件,而货币同时改变二者的条件,因此需要把三者联系在一起讨论。
本书从增长、就业和货币三个方面,通过让物化经济以外的未观测经济(Non
observed
economy)充分显现出来,纳入财富计量,让人们从GDP增长速度下降引致财富损失的不安中解脱出来,复归经济本然状态。
(二)核心构成〖*2〗
1核心构成之一:新财富观和新要素观
新财富观的特点是从中间价值(工具理性价值)财富观,转向最终价值(目的意义价值)财富观。
以往粗放增长背后对财富的理解仅限于物化财富。在新的财富论中,将包容那些属于财富,但未包含在GDP中的价值。包括技术进步、创新、自主劳动创造的异质价值(如质量、个性化价值及幸福、自由、正义与正当等非增长价值)。
新的财富观,在自然率理论上对应的,是从增长的观点(单纯GDP的观点),转向增长与发展并重的观点将增长与发展区别开,参见费景汉,拉尼斯.
增长和发展:演进观点[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在方法上,需要整合增长经济学增长经济学的框架,可以参见阿格因,豪伊特. 增长经济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胡乃武,金碚. 国外经济增长理论比较研究[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与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的代表性著作,除了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外,推荐日本速水佑次郎,神门善久的.
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第三版)[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贾根良. 发展经济学[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王爱君.
发展经济学流派与方法比较[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从中可以看出发展经济学用于修正唯GDP论的主要理论维度。,把3%视为面向中间价值(工具价值)的财富创造与面向最终价值(目的价值)的财富创造的综合。
新要素论将建立关于资本、劳动和技术的新要素理论。新的生产函数不同于现有内生增长理论,将原有的资本、劳动和技术(余值)进行同质与异质区分,建立“同质—异质”二元生产函数。其中,异质的生产子函数,将包含异质的资本K(企业家精神、社会资本、文化资本、默会知识需要对作为资本的知识进行重新分类讨论,将知识产权类的资本仍归入同质资本,异质资本主要包括过程知识等,而将波兰尼讨论的个人知识列入自主劳动范畴。此外,还要考虑CRM、C2B、创客、产消者等形态的(以最终用户为核心的)新知识。等)、异质的劳动L(创造性劳动原有的同质的劳动,定义为劳动力(仅以工资为收入的人)。、个人知识、参与等)和异质的技术A(特指可产生范围报酬递增效果的技术将产生规模报酬效果的技术仍归入同质化技术。)。
进行“同质—异质”生产要素区分,意图是解决“索洛悖论”无法计量异质性投入产出的问题,从而在计量上显现那些不计入GDP但却创造上述定义中属于异质价值的财富的产出(如品种、质量)。从而解释GDP增速下降有时(比如在服务业比重上升时)为什么是“好”的(因为增进了异质价值的财富,如迈上更高的质量阶梯)。
2核心构成之二:新“通论”
新观点沿着熊彼特对凯恩斯的颠覆路线继续深化,分别从增长、就业和货币三个方面,将创新体系注入物化体系,达成人的观点与物的观点之间的平衡。
(1)
新增长论。
从改进后的内生增长理论和发展经济学角度,检讨GDP导向增长,以最终价值为导向,树立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增长观。
通过理论创新,支撑实现新财富观承诺的几个理论目标:一是说明特定技术对增长的特定贡献;二是说明技术对发展的贡献(非GDP的差异化、个性化、生活质量等的贡献);三是说明技术对社会的贡献(非经济贡献)。
分两个理论层次说明问题:上篇在报酬递减和不变的条件下,讨论物质驱动与创新驱动的区别;中篇在报酬递增的条件下,进一步讨论物质驱动与创新驱动的区别,以及创新驱动内部不同技术条件(规模与范围)和不同制度条件(精英创新与大众创新)下的区别。
上述讨论并不能说明GDP为何要从超高增长转入低速增长,但可以说明同样速度的增长在物质驱动与人的因素驱动之间的区别。
在此基础上,从人的因素(包括技术、精神、文化等因素)的投入产出分析中,我们分析出导致GDP由高速转入低速,而财富继续成长的真正逻辑。
(2)
新就业论。
区分服务于增长的就业与服务于发展的就业,从技术和制度角度,论证人的全面发展所要求的参与机会平等、一次分配平等的问题。讨论“非GDP”就业(工作机会)问题。
它导向的结论为:不是通过提高GDP来解决就业,而是在GDP增速下降条件下提高就业。
(3)新货币论
。
针对“为什么超高的GDP增长是不合理的?”的问题,分析中国高增长的货币本质推荐张磊. 中国经济高增长中的信贷扩张与金融扭曲[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丁重. 政府干预与中国创造性破坏缺乏:理论和实证研究[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指出凯恩斯《通论》中的货币论与中国高增长中信贷扩张、金融扭曲的内在联系,指出其强制储蓄的机理推荐殷剑峰,王增武.
影子银行与银行的影子——中国理财产品市场发展与评价2010-2012[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指出这种政策下超高的GDP对于创新和民生的伤害。
剖析传统理论问题所在,凯恩斯货币理论存在的问题如熊彼特所指,是抑制创新的物化的货币理论。分析熊彼特以创新为导向的货币内生理论和非正常信用理论。探讨如何通过创新,将货币由物的资本变为创新的资本,最终通过创造差异化而实现区隔化的超额利润风险投资与分享型经济具有同样的性质。。
在货币经济学的新范式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扩展费雪方程,建立基于新国民收入(新定义财富)的信息市场与货币市场之间的平衡理论。
三、本书的经济学创新点
本书是对熊彼特、张伯仑、阿玛蒂亚·森和斯蒂格里茨的经济学思想(创新、差异化、发展和信息的经济学)的新综合,是对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新批判,对支持GDP越高越好的经济学进行系统纠偏。
本书在经济学上的创新,是在增长、就业和货币三个主题上,以未观测到的异质性财富贡献,修正已观测到的同质性财富关于GDP问题,与我们思路最接近的著作,推荐斯蒂格里茨,阿马蒂亚森.
对我们生活的误测:为什么GDP增长不等于社会进步[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具体说,未观测到的经济的增量来源,从实体看,是异质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它导致范围报酬递增。)下,异质资本(如企业家精神)与异质劳动(创造性参与)缔造的创新的结果;从中介看,是信息内生这种内生的动力来自网络的对等性质。从而导致货币内生这种内生克服了建立在信息不对称基础上的凯恩斯经济学的货币外生论。的过程。
1对经济增长理论的创新:范围报酬递增
新观点强调以范围经济为报酬递增的重心,是对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
新经济增长理论(又称新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以报酬递增假设区别于新古典经济学。目前的主流是规模经济理论,即规模报酬递增理论(它基本上仍然是为同质化的GDP高速增长服务的)。我们的突破,主要是发展了范围经济理论(它强调信息技术创新带来的差异化的报酬递增)。把教科书普遍忽略的范围报酬递增,作为主要理论支柱。
在技术经济学基础理论上,我们将首次提出两种技术的观点,区分带来规模报酬递增的技术与带来范围报酬递增的技术。把它们区分为降低规模化成本的技术(规模报酬);降低差异化生产成本的技术(范围报酬)。在这点上,发展了区别“生产物质的技术”与“生产知识的技术”的观点(阿吉翁的观点阿吉翁.
内生增长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37.)。此外,将创意纳入创新经济学琼斯. 经济增长导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第4章“创意经济学”。此前,人们将创新仅仅理解为技术,进而窄化为RD,而排斥了人文的创新,如创意。本书将讨论苹果研发经费与创新能力成反比的反例。,并进一步向个性化、多样性、差异化经济的方向创新。
2货币理论的新观点:从货币内生到信息内生
进行信息对称的货币论与信息不对称的货币论之间的对比,创新地提出联接两个市场的扩展费雪方程。揭示创新、信息与信贷与熊彼特说的非正常信贷(相当于风投)的内在联系,借鉴美国信用学派替代货币学派的理论主张,以信息为核心改造传统货币理论,提出作为货币内生论替代方案的信息内生论。
在政策结论上,强调信息使货币由短期的非中性(粘性)向长期的对等透明的中性复归。主张以信息对称化解金融风险,借助信息的力量,使货币政策从中间利益向民生的最终利益复归。逐步从根源上削弱货币政策在物质驱动导向下膨胀中间物化利益而导致增长偏离自然率超高增长的不合理现象。
3就业理论的新观点:工作机会而非就业
新观点在就业问题上与传统理论差异较大。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传统就业理论是建立在劳动力这个概念基础上的,但我们讨论的将是创造性的劳动。前者是物化劳动,后者讨论的是自主劳动(创新主体的草根化)。
新观点对应“就业”的是“参与”,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机会意义上的参与,即劳动者对投入品(生产资料)进行分享这种参与,在云计算背景下,讨论电子商务中网民免费获得网店、开发者免费获得开发工具等现象;二是分配意义上的参与,即劳动者对产出品的分享,不光是获得工资,而且会根据创新和创造性劳动的情况,获得收入甚至利润,充分实现自我。
我与二位作者相识多年。几年前就听他们说要写一本书,反映他们对经济学的思考,今天得见书稿《3%》。作者要我为他们的书作序,我有幸成为它的第一读者。我对经济学的了解和兴趣限于科学史相关的经济思想,这书的思想恰与我的兴趣相合,真是天赐的缘分。
按我的理解,本书的核心概念是在书中被反复强调的
“道”,贯穿全书的“自然率”是“道”的载体,并具体化为“3%”隐喻。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本书讲的是“经济学之道”。这是中国“道器之辨”的传统说法,若按西方的学术传统,则应该称之为经济学的哲学问题。这就是本书的思想深度之所在。
二位作者心怀伟大的理想,“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是两千年前历史学家司马迁(前145135—前86)终生的追求和梦想。“究天人之际”这一永恒的难题,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寻“道”者,继往圣“天人合一”的绝学。本书作者所倡导的“经济学之道”,就是以“天人合一”这一伟大结论为背景的“中庸之道”,即增长的中庸之道、发展的中庸之道。
当代科学正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作为社会科学的经济学也不例外。战争的残酷、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贫富的不均,乃至一切不尽人意之处,都归罪于科学。这一切都根源于“科学不能至善”。科学理性的三大要素,逻辑、数学和实验,旨在提高知识的条理性、精确性和可靠性,而不能保证其造福于人类。科学必须引进“价值”作为科学规范和科学论证的要素。本书作者提出经济学的价值观选择问题,看似“一家之言”,却蕴含了新科学革命的方向。
董光璧
2014年11月8日
于北京名流花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