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慢慢变富66招
》
售價:HK$
53.8
《
战国竹书复原综论
》
售價:HK$
98.6
《
走出内心的深渊:快节奏人群心理疾病与健康指南(原书第3版)
》
售價:HK$
77.3
《
趋势跟踪: 汤姆·巴索的交易谋略
》
售價:HK$
77.3
《
滚滚红尘(《滚滚红尘》电影原著)
》
售價:HK$
54.9
《
罗马之变(法语直译,再现罗马共和国走向罗马帝国的辉煌历史)
》
售價:HK$
109.8
《
自然之争:1600年以来苏格兰和英格兰北部地区的环境史(新史学译丛)
》
售價:HK$
106.4
《
硝烟下的博弈:工业革命与中西方战争
》
售價:HK$
87.4
|
編輯推薦: |
本书是研究职业教育的一线学者所撰写的论文集,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具有参考及实践意义。
|
內容簡介: |
《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目录 第一章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理论探讨一、职业教育体系的现代性二、经济社会发展与职业教育体系的互动关系三、世界范围内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类型 第二章 江苏中高职互动与职教体系的演变一、改革开放早期江苏中职教育的大发展二、世纪末中职教育的困境及高职教育的崛起三、新世纪江苏中高职教育的互动 第三章 中高职协调发展的江苏现代职教体系的初步确立一、经济社会发展对江苏职业教育的新要求二、中高职协调发展的江苏现代职教体系的基本特征三、构建中高职协调发展的现代职教体系的“江苏经验” 第四章 江苏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实践及成效分析一、职教改革综合实验区与现代职教体系建设二、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与现代职教体系建设三、职教集团化发展与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四、部分市县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实践 第五章 深化改革背景下江苏现代职教体系的管理机制创新(五、六两部分是对三中全会后职教体系建设的建议)一、深化中高职合理布局,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吻合的财政支持与退出机制二、加强城乡职教统筹管理,建设面向新型城镇化的职教城乡一体发展机制三、推动省内跨地域合作,建设服务全省发展战略的职教区域互动机制四、推进产教融合,建设遵循市场机制的技能型人才供给机制 第六章 深化改革背景下江苏现代职教体系的办学机制创新一、鼓励职业院校多元化办学,打造综合性技能型人才培养平台二、加快专业与课程的标准化建设,形成中高职衔接的内在纽带三、深化人才评价和高校招考方式改革,增强学生自主选择权(学分制) 第七章 结语一、从“中高职协调发展”走向“中高职一体化发展”二、全国现代职教体系坐标中的“江苏经验”
|
關於作者: |
崔景贵,男,中共党员,1968年12月生,江苏海安人,现任江苏理工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心理教育研究所所长,兼任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二级),教育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职业教育心理学。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带头人、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省重点(培育)一级学科教育学学科带头人,省重点建设学科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带头人,莱比锡大学(德国)高级访问学者,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职业教育心理学》主持人。30多项教学、科研成果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省社科应用精品工程优秀成果一等奖,常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省高校精品课程奖、精品教材奖等厅级以上表彰奖励。在《教育研究》、《新华文摘》等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20余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教育学一般课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课题、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10多项。荣获“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江苏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江苏省优秀团干部”、“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等称号。
受聘担任江苏省人民政府督学,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江苏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基地主任、首席专家,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专家等。
夏东民,1956年10月出生,江苏省苏州市人。江苏理工学院党委书记,哲学博士,教授,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江苏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撰写与出版学术专著16部,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等学术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及4项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曾获教育部人文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甘肃省优秀图书一等奖1项,江苏省优秀图书奖精品奖1项。
|
目錄:
|
崔景贵,男,中共党员,1968年12月生,江苏海安人,现任江苏理工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心理教育研究所所长,兼任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二级),教育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职业教育心理学。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带头人、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省重点(培育)一级学科教育学学科带头人,省重点建设学科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带头人,莱比锡大学(德国)高级访问学者,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职业教育心理学》主持人。30多项教学、科研成果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省社科应用精品工程优秀成果一等奖,常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省高校精品课程奖、精品教材奖等厅级以上表彰奖励。在《教育研究》、《新华文摘》等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20余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教育学一般课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课题、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10多项。荣获“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江苏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江苏省优秀团干部”、“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等称号。
受聘担任江苏省人民政府督学,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江苏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基地主任、首席专家,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专家等。
夏东民,1956年10月出生,江苏省苏州市人。江苏理工学院党委书记,哲学博士,教授,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江苏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撰写与出版学术专著16部,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等学术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及4项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曾获教育部人文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甘肃省优秀图书一等奖1项,江苏省优秀图书奖精品奖1项。
|
內容試閱:
|
江苏职业教育始终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努力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1.对接社会人才需求,稳定职业教育规模。坚持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把职业教育作为战略重点,切实加强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发展的统筹,推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我省成立了教育部门为主、人社部门参加的高中阶段教改及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中职和中技的招生。每年严格按照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按照职普招生比例大体相当的要求下达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各地教育部门切实负起统筹管理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的职责,对普通高中招生计划进行严格管理,优化初中毕业生升学渠道,科学引导初中毕业生选择适合的教育。积极拓展招生区域,将职业教育作为援藏、援疆、援川的重要内容,重点做好职业教育东西部合作招生。积极拓展招生对象,引导往届初高中毕业生、农村青年、农民工、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和其他群体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全面接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中等职业教育。2013年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实现招生36万人,略高于普通高中的34.14万人,连续9年保持与普通高中大体相当。
2.对接经济布局调整,加快骨干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市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的总体趋势和要求,江苏职业教育坚持走规模化、集约化、优质化的发展道路,加快骨干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步伐。2008年,省教育厅在多年布局调整的基础上,印发《关于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以市、县为主,整合本地各类职教资源,理顺管理体制,优化资源配置,形成集约发展合力。原则上每30万人口设置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对照《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采取合并、撤销等方式调整、撤并不合格学校。研究制定省级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标准,推动各地优先建设一所起示范作用的标志性职业学校。2000年到2013年,全省职业学校数由880所调减到395所,校均规模由900人提高到3000人。全省建成135所省高水平示范职业学校,校均规模达4000多人、占地面积200多亩、教学仪器2000多万元,其中58所被立项建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教育系统内公办职业学校全部达到国家级重点(三星)标准,国家重点以上职业学校承担了全省职业教育80%的培养任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