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纯数学教程
》
售價:HK$
85.8
《
威尔士史:历史与身份的演进
》
售價:HK$
107.8
《
黄金、石油和牛油果:16件商品中的拉丁美洲发展历程
》
售價:HK$
86.9
《
母亲的选择:看不见的移民保姆与女性工作
》
售價:HK$
74.8
《
城邦政治与灵魂政治——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政治哲学研究
》
售價:HK$
129.8
《
3分钟漫画墨菲定律:十万个为什么科普百科思维方式心理学 胜天半子人定胜天做事与成事的权衡博弈之道
》
售價:HK$
54.8
《
1911:危亡警告与救亡呼吁
》
售價:HK$
76.8
《
旷野人生: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售價:HK$
75.9
|
編輯推薦: |
教育应以人的“生命”发展为第一价值,教育是点化人之生命发展的重要“实践”。
叶澜教授开创的“生命·实践”教育学派让我们认识教育实践对于学生、教师的生命发展价值,重新认识理论与实践丰富、复杂的关系,体悟教育研究之实践本身的变革,对于研究者的生命发展价值。
丛书展示了中国教育学人系统重建当代中国教育学的历程。
|
內容簡介: |
《文化传统:“生命·实践”教育学命脉之系》通过宏观的文化传承和微观的日常生活,阐释中国文化传统的延传理路,聚焦于文化传统在“生命·实践”教育学理论发展与实践变革中的具体呈现方式,阐释“生命·实践”教育学生成逻辑中的中国文化传统因素,剖解“新基础教育”研究中的中国实践、中国问题,论证“生命·实践”教育学实践变革所形成的中国经验的独特性与合理性。
全书分别从文化传统的本质特征、中国文化传统的独特延传路径、“生命·实践”教育学面对的具体的文化传统等三个方面展开,在展开过程中,聚焦当代中国学校生活中儿童的现实生存状态,以儿童视角和教育学视角透视文化现象:坚持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围绕儿童一般的生活半径思考文化传统的存在方式与独特性,以儿童活泼的生活为基调;把思考重心集中于文化传统对于儿童的发展价值,思考文化传统在现实学校生活中发展、转化的可能性与可能路径,融会了“生命·实践”教育学理论思考与实践改革经验,力图具体体现“生命·实践”教育学发展历程中的文化态度和文化选择:在传承中创新的学术追求,认同前提下的批判性建构的现实主义态度,回归本土与放眼世界的学术情怀。
|
關於作者: |
袁德润,教育学博士,杭州师范大学教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现从事教师教育工作。
|
目錄:
|
前言:在承续与超越中创生1
第一部分 中国文化的衍传理路
第一章 文化传统与中国教育学百年
第一节 历史钩沉:踟蹰中前行
第二节 概念辨析: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一、 传统文化
二、 文化传统
第三节 现实走向:文化传统与中国教育学发展
第二章 文化传统的浸漫性存在方式
第一节 文化传统的结构与浸漫
一、 文化传统的层次性
二、 文化传统的载体
三、 文化传统的动与静
第二节 文化传统的特征与浸漫
一、 内源性
二、 稳定性
三、 更新性
第三章 中国文化传统的社会绵延
第一节 语言与中国文化传统
第二节 科举与中国文化传统
一、 科举与社会流动
二、 科举与学校
三、 科举制度的文化意义
第三节 士人理想与中国文化传统
一、 文化与教化:“士”与“师”的关联
二、 “道”与“势”:“士”、“官”、“绅”与“师”的转换
三、 “家”与“国”:宗族与文化的契合
第四章 中国文化传统在个体生命中的衍传
第一节 从无到有:生命之初的文化图式
一、 文化图式的形成
二、 “缘”:影响中国儿童文化图式形成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 教与化:家庭影响中的文化传统
第三节 学校生活与文化传统
一、 课程:文化传统传承的重要渠道
二、 学校规训:传统的栖身之地
第二部分 “生命?实践”教育学的“传统”生境
第五章 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构成及其当代价值
第一节 群:中国文化传统独特的凝聚性
第二节 责:中国文化传统的自成性
第三节 韧:中国文化的草根性
第六章 关系?面子?学生
第一节 中国文化中的“关系”与“面子”
第二节 亲子关系与儿童学业
第三节 基础教育中的“关系”与“面子”
一、 严过于亲:师生关系的中国特征
二、 学生群体中的“关系”与“面子”
三、 班级生活中的“层次”
第七章 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新传统
第一节 五四的“反传统”传统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传统
第三节 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引进传统
第三部分 文化传统:贯通“生命?实践”教育学的血脉
第八章 中国教育学:时代生境与现实追求
第一节 背景:社会转型与文化重建
第二节 追求:打通学术研究的文化血脉
一、 认识基础:传承中更新
二、 策略选择:认同中创生
三、 理论建构:回归本土文化
第九章 生命自觉的独特追求
第一节 何为:中国文化中的“自觉”
一、 生命自觉的文化基础
二、 生命自觉的认识基础
三、 “育生命自觉”的实践基础
第二节 为何:教育生活中的“非自觉”
第三节 何以:生命自觉的追求与实践
一、 生命自觉:理想新人的核心能力
二、 实践变革:生命自觉的生成路径
结语 创新是文化传承的核心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