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双城史
》
售價:HK$
110.9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年轻人谈心,命运解读)
》
售價:HK$
57.3
《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售價:HK$
51.8
《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售價:HK$
88.5
《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售價:HK$
503.7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HK$
112.7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HK$
78.2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HK$
54.9
|
編輯推薦: |
1.一代国学宗师、大隐儒士爱新觉罗·毓鋆沉潜台湾六十余年,书院讲授传统经典精华之作.
2.爱新觉罗·毓鋆,清朝礼亲王代善裔孙,末代皇帝溥仪伴读,跨世纪最后一位经学宗师,师从陈宝琛、王国维、柯劭忞、康有为、梁启超、陈寅恪等国学大家,学生有刘君祖、蒋勋、江丙坤、江宜桦、林义正、孙中兴、温世仁等学界名家、政商名流.
3.毓老师讲授《孙子兵法》, 强调慎始慎终,以全为上,强调《孙子兵法》“全”的观念最为宝贵,是止戈之书,保全人类,停止战争,求得和平,终于仁者用兵,总期无兵.
4. 《毓老师说孙子兵法》析理精当,气势磅礴,振聋发聩.为拨乱反正,时而品评人物,指陈时弊;时而对弟子鸣鼓攻过,令其反躬自省.其峻节睿智,屡见字里行间.
5.毓老师讲述《孙子兵法》,贯通经子,直指人心,使顽夫廉,懦夫有立志,尤着墨于做人处世之道,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因为切身实际,颇能启人神智.
|
內容簡介: |
《毓老师说孙子兵法》系一代大儒爱新觉罗·毓鋆几十年来在台讲授《孙子兵法》的集大成之作.
《毓老师说孙子兵法》重在告诉读者要懂得变局,知晓为人处世之道;要有智慧,遇事要以智取;更强调,凡事要留余地,得势时不可以赶尽杀绝.
《毓老师说孙子兵法》告诉我们,《孙子兵法》最终的目的是使人类和平,天下一家,所有人类都同一尊贵,应同等对待!如能用此一眼光读《孙子》,相信人人皆可用智慧,为自己也为家人谋得一幸福的人生.如果社会因为智者多了,大家遇事能以智取,不作无谓之争,和睦相处,社会、国家也就日趋于安宁.大家共存共荣,互不侵害,最终才能达成天下一家的理想.
|
關於作者: |
爱新觉罗·毓鋆(1906-2011) 清朝礼亲王代善裔孙,外界都敬称他为“毓老”而不名.毓老自幼受宫廷教育,末代皇帝溥仪伴读.师从陈宝琛、罗振玉、柯劭、王国维、康有为、梁启超、陈寅恪等国学大家,习经史子集之学.1947年被蒋介石监管至台湾,在台湾宣扬中华文化六十余年,述而不作,不喜浮世之名,不接受媒体采访,本《易经》以为体,而据《春秋》公羊学以为用,及门第子有上万人之多,遍及海内外与各行业.毓老一生倡经世致用之学并注重对时势之分析,为四书五经、诸子百家注入了真实的生命和生机.2011年3月20日于台北市家中辞世,享寿一百零六岁.
|
目錄:
|
毓老师讲评《孙子兵法》
一代兵圣孙武
壹始计第一
贰作战第二
叁谋攻第三
肆军形第四
伍兵势第五
陆虚实第六
柒军争第七
捌九变第八
玖行军第九
拾地形第十
拾壹九地第十一
拾贰火攻第十二
拾叁用间第十三
后记
|
內容試閱:
|
1.节选自《做战篇第二》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钝,因持久而钝也;挫,因持久而挫也.不知兵者,以此已钝已挫之兵攻人,鲜有不致力屈者.力屈,犹云大败也.
兵法中第一要义即“智”.日本武士道用一个“仇”字训练,太偏激,误解中国文化.读书也得有智慧.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做事,在环境制造一个气氛,让对方没有力量战,但在智慧上亦得求速战速决.
二战留给欧亚多少的祸根!日本的“大东亚战争”,自以为有必胜把握.
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远东和太平洋战场的战争,总称为“大东亚战争”,包含东亚、南洋的日中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其目的在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大东亚共荣圈”,与英国、美国等同盟国势力争夺殖民地,自以为是“为大东亚新秩序建设而进行的战争”.
二战的结果?朝鲜分南北,德国分东西,越南亦分南北.想法好,结果谁也没有好,因为天下没有不动的天平.亚洲人太憨厚,道德观重,故二战后吃亏大.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孙子极言持久之弊,故言巧迟不如拙速;非真谓兵可以拙用.
凡不得已而用战,宁速毋久,宁拙毋巧.拙者巧之至,而人不知也.
速则不拙,拙便不速,久则不巧,巧便不久.孙子以“拙”冠于“速”之上.
关于兵的事,我们所知的,军事贵速,不贵久.
“兵者,诡道也”,诡,非奸诈,乃与拙相对.即使再笨拙,也应速战速决,言用兵速胜之利.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速虽拙,不费财力也;久虽巧,恐生后患也.孙子极言持久之弊,故言巧迟不如拙速,非真谓兵可以拙用.
“速”字是一篇纲领,余皆明速之利,久之害耳.
要保存实力,储备自己,一步皆不许走错,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
要深藏若虚,将来才能用事,即对人要藏己之巧,显己之拙,如曾文正公之养拙、求阙.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其书房名“求阙斋”.与胡林翼并称曾胡,因讨伐太平军时,有大肆屠杀之情事,被称为“曾剃头”.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同治年间封一等毅勇侯,又授世袭罔替,谥文正.
许多失败,皆因自以为巧而久战.事临头了,不能则牢骚多.
有机会读书,必得拼命读,不能扯闲,否则出社会了,想读书也要有心境与环境,一般人不易办到.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尽,一点也没保留.说“用尽了”,即一点都没有了.为什么似是而非?因为缺乏“尽”的功夫.
利害相生!利害攸关,取敌人之利,就是要消耗敌之力.所以必须下真知的功夫,先将利害想周到了再去做事,就能百发百中.读书人知道利弊善恶,但要不助人为恶,宇宙就清平.不要天天闭门造车,以为读完《孙子》就会做事.
读书要读成立体的,如医师之“方脉”(医方与脉象,引申指医术),看社会有什么病,以此诊病.能互相印证,所学才能有所用.临床实验乃通时弊,了解今人的心理.对事情要真认识,了解人的心理.做事失败了,就是因为违背了人性.
说女人有月事污秽,那佛也是父母生的,就是污秽的结晶,何以能成佛?因为不伪为,诚也.不自欺,拿出真心,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亦不远矣!”(《中庸》)以诚治国,不诚无物.现在当政者忽略了为政之大本,以为骗人就可以成功,但“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中庸》).看社会上有多少人开奔驰,却没有职业,其付出与所得不对称,就失大本.做事不可以失大本,否则必败.
岛内环境安详,刺激不足,乃不用脑.我的时代,年轻就必自卫,必得每天不停地用脑.真替你们担心,你们什么都用了,就是没用脑!当什么官不重要,而是这辈子要做什么,对人类必要有所贡献,这就是中国人的精神,不可以如行尸走肉般活着.
2.节选自《用间篇》
我以多年经验提醒你们,你们最大的毛病在于不能守密,则永远不能与知机要.你们不读书还自负,真是“愚者好自用,贱者好自专”(《中庸》)!要有争平等的智慧,其他非分之想就不必了.
“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先立信.连立身之道都没有守住,还谈何其他?旁观者清,不可不察也.共产党还立信,下令“一个萝卜坑放一毛钱”,借针线还了还多给几毛钱,示惠、立信,这就是有术!
就是夫妇之密,也不要彼此窥探对方的秘密,伤感情.“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孟子·离娄上》),何况父子以外乎?夫妻处不来,应该检讨,彼此没有尊严就糟,应相敬如宾,久能敬之,彼此都客客气气的.
“仇可解,不可结”,任何事情发生了,必稳健应对,心要细.人的智慧都差不多,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心惊胆跳,我经历过,体会出,人必要胆大心细,不要怕事躲事.人到没有办法时,必找一个安慰.
学武术,不可以伤人,“止戈为武”(《左传》).懂兵法,还得懂止戈之术、不战之术,因为要全人之国,全人之师.
学《孙子》,得如常山之蛇,击其中则首尾相应,多么灵活!每天都得冷眼旁观,留心时事,不许有半点主观,“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多么客观!
台湾今天有野心者,都往内地跑,都投机,其实都错了,他们忽略在此地有影响力才有作用.你们如有影响力,汉奸就不能得逞,这便是爱国的力量,所以要自问:你在台湾要做什么?若奉元书院代表正义,便是吾人的光荣.所以,凡是有“色彩”的同学,我都不要.
为真正做事,我曾找几个有知识的原住民,成立“原住民研究开发计划委员会”,便可以向外募款来为原住民谋福利,影响力不是白捡的.何以原住民都信天主教?因为以前生活苦,他们有“美援”便捷足先登了!但是一般山地服务社乃是假慈悲、作秀,去了反招惹许多麻烦,当地人都不欢迎.要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深入人心才有作用.做事要会用脑子,用智慧便可以助己助人、活己活人.知识分子要“智周万物,道济天下”,我们是道济,教人使用钓具,不是用钱济天下.
既有不怕死的精神,何不立志当一千古人物?人顶多活百岁,合理事便去做.之所以裹足不前,便是因为怕死.人活着就好好地活一回,不为名为利,本性之所好则事半功倍.做事有目的就坏,失智慧.但性智、情智合而为一难!佛家亦讲性智.
要学智慧.智,知日,日知己所无;学而时习之,月无忘己所能.人的成就低,乃因为每天过得松散.必去掉自己的毛病,去惑、去欲,要下功夫,知行合一.人的才智都相差无几,就看有没有下“精一”的功夫,“惟精惟一,允执厥中”,非不能,是不为也.
“大明终始,时乘六龙以御天”,“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刚,无欲乃刚;健,自强不息;中,保持“喜怒哀乐未发”的本色;正,止于一,一也,元也,“元者,善之长也”,止于至善;纯,纯亦不已;粹,纯而不杂;精,“惟精惟一”,专一不二.
人人都能,“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孟子·滕文公上》),人人都可成为尧舜,但得下精一功夫,贵乎行!皆非文章,必熟才能生巧,巧于成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