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三卷)
》
售價:HK$
177.0
《
协和专家大医说:医话肿瘤
》
售價:HK$
109.8
《
潜水指南 全彩图解第4版
》
售價:HK$
132.2
《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从工具到实例
》
售價:HK$
88.5
《
村上春树·旅(一本充满村上元素的旅行指南,带你寻访电影《挪威的森林》拍摄地,全彩印刷;200余幅摄影作品)
》
售價:HK$
66.1
《
智能驾驶硬件在环仿真测试与实践
》
售價:HK$
155.7
《
都铎王朝时期英格兰海事法庭研究
》
售價:HK$
87.4
《
中年成长:突破人生瓶颈的心理自助方案
》
售價:HK$
65.0
|
內容簡介: |
塞班岛是马里亚纳群岛的第二大岛,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日军在其上经营多年,修建有大型机场,及其它较完善的军事设施和防御工事。如果美军攻占它,就可用作B-29超级空中堡垒的基地,从这里出发直接轰炸日本本土,将其化为一片白地,从而大大加速日本的战败。日军也完全明白塞班岛的决定性意义,在岛上有4.3万精锐部队防守。从1944年6月15日开始,美军动用了史上最大规模的舰队,在成功地抢滩登陆后,将三个师的兵力投入战场,与日军血战20余日,在海军重创日本联合舰队主力的有力配合下,终于全歼守军,日军高层将领全部自杀。塞班岛的失守,直接导致了东条内阁的倒台。日本人开始体会全面战略大轰炸的滋味,输掉这场战争的悲观情绪弥漫开来。本书基于丰富的史料,具体而生动地讲述了塞班岛攻防战的全过程。
|
目錄:
|
引子 目标马里亚纳
第一章 决战之前
第二章 登陆塞班岛
第三章 争夺南塞班
第四章 纳夫坦扫荡战
第五章 鏖战中塞班
第六章 攻占中塞班
第七章 最后的战斗
尾声余波与综述
主要参考书目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决战之前 确定目标
美国海军坚持沿中太平洋从海路进攻日本本土,但1943年底开始的一系列攻势展开之前,陆军——确切地说是麦克阿瑟将军指挥的西南太平洋战区陆军就不断质疑海军的计划。
1943年8月11日至24日,美英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在加拿大魁北克召开“四分仪会议”。与会的盟军高级将领做出若干重要决议,关于太平洋战场最重要的一项决议就是西南太平洋战区的部队绕过日军重镇拉包尔不打,而美国海军仍会占领中太平洋的马里亚纳群岛。这一决议是对四个月前华盛顿会议“三叉戟会议”决议的一次重大修改。
麦克阿瑟将军得知魁北克会议的决议后大失所望,这意味着1944年的对日作战将会由海军唱主角,而西南太平洋战区的行动会被限定在新几内亚岛西端的鸟头半岛一线。
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为安抚麦克阿瑟的情绪,特地给他发去一封长信,解释“四分仪会议”的相关决议,告诉他西南太平洋战区的地位并不会因为战略部署的修改而变得无足轻重。
麦克阿瑟明白不能和盟军高层硬顶,于是根据魁北克会议的相关决议和马歇尔的信件,再度修改西南太平洋战区的战略计划,修改完成后的计划被称为“雷诺三号计划”。
最初盟军只是随机选择了马里亚纳群岛这个目标,然而到了1943年秋,这个目标越发得到盟军各级军官重视。9月6日,美军联合战争计划委员会JWPC,简称“联合委员会”主动提出一个名为“占领马里亚纳群岛包括关岛计划纲要”的课题。在联合委员会和参谋长联席会议的第99次报告会上,参谋们告知各陆海军长官,占领马里亚纳的研究课题已经准备完毕,而且极具可行性。参谋们在研究报告中指出,日本海军主力舰队很可能会在马里亚纳与美国海军交战。海军作战部长金上将不由得露出会心一笑,这早在他的意料之中。
太平洋战区司令暨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切斯特·尼米兹海军上将接到魁北克会议决议文件后,便开始制订中太平洋作战计划。
9月30日,他在致参谋长联席会议的一封信中,简述了中太平洋作战计划纲要。尼米兹计划1944年底进攻西加罗林群岛的帕劳群岛和雅普岛。他指出,帕劳群岛是能够替代马里亚纳群岛的一个令人满意的目标。这样一来,盟军在中太平洋将沿吉尔伯特-马绍尔-加罗林-帕劳-菲律宾轴线,或者说从马里亚纳群岛和小笠原群岛北方迂回,进逼日本本土。
西南太平洋战区、华盛顿和太平洋战区三方面的意见并不统一,也就是说盟军对是否入侵马里亚纳群岛还没有形成定论,而陆军航空兵的声音在这个时候响起,对最终确定目标产生了重要影响。原来,期待已久的B-29远程轰炸机终于能够在不久的将来投入实战,这将彻底改变对日战争的蓝图。
早在1942年9月,美军的这种远程轰炸机就进行了首次试飞,但为排除故障,提高性能,以适合大量生产,又花了约1年时间完善。从实施战略轰炸的角度来看,这种四引擎轰炸机的突出特点是载弹4吨能够完成约5630公里的飞行距离。这就意味着,当B-29轰炸机能够批量装备部队后,盟国可以从友军航空基地空袭2800多公里以外的敌军目标,即使考虑安全因素和效率最佳化问题,作战半径也能够达到2400公里。
显而易见,到1943年底,生产下线的B-29轰炸机数量尚不足以在盟军入侵西欧之际扮演重要角色,而且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部署在欧洲战场的B-17轰炸机和B-24轰炸机数量都足以完成战略轰炸任务,那么问题就只是该如何最大限度利用B-29轰炸机对日本作战。在太平洋和远东地区,适合成为B-29轰炸机基地的地方一共有三个:澳大利亚,中国和马里亚纳群岛。
麦克阿瑟得到消息,认为这是一个争夺太平洋战场主导权的好机会。西南太平洋战区航空队司令乔治·肯尼中将闻讯,立即请求将新型远程轰炸机派给他部下的第5航空队。他主张,使用B-29轰炸机对日作战的最佳方式是从澳大利亚的航空基地出发,大举空袭荷属东印度的石油工业设施。然而华盛顿的陆军航空队司令亨利-阿诺德将军和他的参谋人员另有想法,拒绝了肯尼的提议。
阿诺德将军在8月的魁北克会议上就向美英联合参谋长会议提出了他“从空中击败日本的计划”。阿诺德预计到1944年10月,美军会拥有10个各配备28架B-29轰炸机的飞行大队可用于对日作战。他又提出,如果届时盟军没有占领任何距离日本本土主岛本州岛2800公里以内的太平洋岛屿的话,就有必要在中国长沙的北方和南方修建一系列机场,B-29轰炸机从这些机场出发,能够空袭大部分日本军工企业。不过美国陆军航空兵高层并不相信在中国东海岸能够占据一个足以供应大举空袭行动的港口,也不认为届时滇缅公路能够打通,因此在中国修建的所有机场都需要B-24轰炸机从印度飞越“驼峰”航线,提供物流支援。
P3-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