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茶之书(日本美学大师冈仓天心传世经典 诗意盎然地展现东方的智慧和美学 收录《卖茶翁茶器图》《茶具十二先生图》《煎茶图式》《历代名瓷图谱》等86幅精美茶室器物图)
》
售價:HK$
65.0
《
云冈:人和石窟的1500年
》
售價:HK$
72.8
《
淡水鱼类营养生理与饲料
》
售價:HK$
333.8
《
人体结构绘画重点
》
售價:HK$
143.4
《
中国妖怪故事(全集·增订版)
》
售價:HK$
221.8
《
于胥斯原 乡族、风水与地方记忆
》
售價:HK$
177.0
《
以经治国与汉代社会
》
售價:HK$
98.6
《
我真正想要什么?:智慧瑜伽答问/正念系列
》
售價:HK$
58.2
|
編輯推薦: |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中国当代杂文精品大系(1949—2013)
本书系精心选编新中国成立以来优秀杂文作家的精品文章,以时间为经,以代表性作者为纬,突出思想性、文学性、史料性,全面展示建国后特别是新时期杂文创作的整体风貌,有高度、有广度、有深度,可为后人留下一份可资信任和检索的翔实资料。
本书系由著名杂文家朱铁志先生主编。
朱铁志先生从事杂文创作将近三十年,曾获鲁迅文学奖,多次获中国新闻奖以及中国报纸副刊年度金奖,多次获北京杂文奖,上海笔会文学奖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杂文奖,被誉为当代中国中青年杂文家的领军人物。
本项目得到邵燕祥、舒展、陈四益、王春瑜、蒋子龙、李国文等诸多杂文大家的支持和肯定,基本囊括当代有影响的重量级杂文家,被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作者队伍:何满子、章明、牧惠、邵燕祥、王春瑜、吴有恒、严秀、周修睦、李克因、朱正、黄一龙、朱昌平、王学泰、流沙河、蒋子龙、李国文、舒展、陈四益、王乾荣、鄢烈山、瓜田、叶延滨、吴非、陆春祥、符号、张心阳、刘齐、朱铁志、李乔、梅桑榆、杨学武、
|
關於作者: |
何满子(1919—2009),浙江富阳人。解放前从业新闻,曾任记者、编辑、总编辑。新中国成立后,任书店总编辑、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社编审。先生著述甚丰。早期从事美学与文艺理论研究,后治中国古代小说,兼治思想史、民俗学等学科,已出版的学术专著有《艺术形式论》《论〈儒林外史〉》《文学呈臆编》《汲古说林》《何满子学术论文集》(三卷)等;杂文随笔集有《画虎十年》《五杂侃》《绿色呐喊》《虫草文辑》《人间风习碎片》《见闻偶拾》等,总计约40 余种。
|
目錄:
|
写在前面的话朱铁志“一阔脸就变”古今谈
语言的魔法的衰变
“样板戏”感旧
七十古稀今不稀
超级风派阮大铖之死
曹操的脸谱
戏改臆说(上)
戏改臆说(下)
精练的愚蠢
在市场经济面前
不知从何说起
“由他去吧!”
呼唤独立思考
精神空虚和艺术的两极分化
说悲剧人物
绸缪身后名说
变色龙赞有序
风赋并序
鹦鹉无罪
意识流交代
人间风习碎片
共青城谒耀邦陵园
大家马儿大家骑
中西格物之异
如果我是我
棍铭并序
乌鸦赶走夜莺
不如意的如意果
罪魁是不公平竞争
懦夫不认错
宽容骑士
立此存照
万俟卨与犹大
建议写一部告密史
想起了《假如我是真的》
上帝服输
读石西民书忆往
动物寓言三则
见闻偶拾
从《乱翻书》谈杂文的用古
自作多情
读《老人的胡闹》
读一则文讯
文场风习抉髓
谈批评不景气
圈儿的魔力
我是共和国的晴雨表
“还我头来”二十年
官本位和权力挪用
世情短文四篇
原罪加原贱
宜粗不宜细
吟味“透明”
自从“五四”到如今
鲁迅拒绝造神
“荡荡莫能名”
“舆论一律”的沉痛教训
一个影响深巨的事件的五十周年
闲话“杂文死了”
“提出问题”
法治与民主
香港人士的激将法
傲慢与无知
为农民一辩
皇帝与文人
也发点“亲小人”的历史感慨
扭曲心灵的记录
也谈“杂文的式微”
淘金者眼中的肥鸡和
司机眼中的本·拉登
六亿一人
也谈“今天文学的命运”
“不以人废言”和“知人论世”
读关于舒芜的两篇文章
荒唐的比拟
杂议二则
这不是反了么?
议“明星化”
编后记吴仲华
|
內容試閱:
|
写在前面的话
朱铁志选编一套全面反映当代中国杂文创作概貌的大型丛书,是我一段时间以来的愿望。
现代意义的杂文创作,肇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鲁迅先生为代表。新中国成立后,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分水岭,经历了前后两个三十年的不同阶段。从建国初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三十年,由于“反右”、“文革”等政治运动的影响,杂文创作就整体而言比较萧条,只有前后三个阶段短暂的“繁荣”期,出现了《“三家村”札记》、《燕山夜话》、《长短录》等代表性作品,就时间而言,累计不超过两年。
杂文真正的繁荣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1976年打倒“四人帮”为标志,伴随着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新时期文学开启了狂飙突进的新时代。在文学大军浩荡前行的队伍里,杂文与小说、诗歌一道,成为引领思想解放的光荣一翼。它以睿智的眼光、坚韧的意志、不屈的姿态,傲然挺立在新时期乍暖还寒的土地上。仿佛报晓的雄鸡,又像滚动的春雷,将蛰伏的生灵唤醒,把冰冻的土地融化。于是,无数思索的目光透过“花边文学”窥见时代风云变幻,无数焦渴的灵魂在震撼中开始寻找失落的尊严。由鲁迅先生开启的“社会批评”、“文明批评”的杂文传统,在这一刻焕发出特殊的力量,启发群伦,激励民众,推动社会变革。如果说新时期以思想解放为发端,那么完全可以说,新时期文学的苏醒、奋起、繁荣,既有以“天安门诗抄”为代表的诗歌的功绩,有以《伤痕》、《班主任》为代表的“伤痕文学”的贡献,同时也有以《鬣狗的风格》、《江东子弟今犹在》、《东方红这首歌》、《切不可巴望好皇帝》、《华表的沧桑》、《语录考》、《万岁考》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杂文的贡献。思想解放运动作为新时期的发动机,是杂文复兴最重要的思想基础和推动力量;新时期杂文的繁荣是思想解放运动的必然结果和逻辑延伸。作为时代精神的特殊反映,新时期杂文以最敏感的神经感应世事变迁,以最锋利的武器对腐朽势力发起有效进攻。时代进步有它的助力,社会发展有它的功绩。作为思想解放的先驱、历史进步的先声,新时期杂文以其宏大的创作群体、优异的创作实绩、广泛的社会影响,彪炳文学史,笑对时代潮,成为杂文家足堪自豪的美好记忆。这当中,有以严秀、秦牧、何满子、章明、林放、牧惠、邵燕祥、王春瑜等为代表的前辈作家,有以陈四益、陈泽群、符号、李下、鄢烈山、王乾荣、李乔、甲乙等为代表的中年作家,有以张心阳、陆春祥、潘多拉、杨学武、杨庆春、刘洪波等为代表的青年作家。1989年《人民日报》“风华杯”杂文征文标志着新时期杂文创作的顶峰,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思想深度、艺术魅力和社会影响力,是新时期杂文创作的标志性事件。
集中反映新时期杂文创作成就的文集数量庞大,规模不等,目前被普遍关注的主要有七种,一是曾彦修(严秀)、秦牧、陶白主编的《中国新文艺大系杂文集(1976—1982)》,1987年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二是严秀、牧惠主编的《中国当代杂文选粹》,四辑共40本,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三是张华、蓝翎、姚春树、牧惠、朱铁志主编的《中国杂文大观》,1989年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四是刘成信主编《中国当代杂文八大家》,1997年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五是朱大路主编的《杂文300篇》和《世纪末杂文200篇》,分别于2000年和2001年由文汇出版社出版;六是刘成信主编《中国杂文》(百部),2013年起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七是朱铁志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杂文卷(1976—2000)》,2009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在协助牧惠先生主编《中国杂文大观》第四卷过程中,我比较系统地阅读了新时期以来的杂文作品,搜集了大量杂文集和其他杂文资料。2006年,承蒙王蒙、王元化二位先生的邀请,由王充闾先生和我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杂文卷(1976—2000)》(王充闾先生后因健康原因退出),再次比较系统地阅读了新时期的杂文作品。两次经历使我突出感到,新时期杂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环境最为宽松、创作最为活跃、成果最为丰厚的时期。两个大型选本虽然以时间为序,各自选编了五六十万字的杂文佳作,但限于篇幅,远不能全面反映这一时期杂文创作的全貌,迫切需要在适当时候以杂文家为线索,选编一套全景式展现新时期杂文创作整体水平的大型丛书。
《中国当代杂文精品大系(1949—2013)》就是这个设想的产物。我们拟在原来工作的基础上,选编一个更加全面、更加权威、更加开放、更大规模的选本。该丛书以时间为经,以代表性作者为纬,每人精选一本本人迄今为止全部创作的代表性作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史料性,力争为后人留下一份基本能够反映当代杂文创作水平、可资信赖和检索的翔实资料。选本的时间跨度为1949年至2013年,但其重点如其所述,毫无疑问是新时期以来的杂文创作。选本不存门户之见,不论名气大小,不搞亲疏远近,不做成封闭体系,力争客观、公允、理性、包容。人选数量将从创作实际出发随时增减。 近年来,随着时间的流逝,何满子、冯英子、黄秋耘、老烈、牧惠、谢云、舒展、蓝翎、李汝伦、陈泽群、王大海等杂文宿将先后离我们而去。严秀、方成、章明、刘征、虞丹、周修睦、邵燕祥、黄一龙等前辈年逾耄耋之年;而依然活跃在创作一线的王春瑜、陈四益、李下、鄢烈山、王乾荣、李乔、阮直等,也已跨越退休年龄;即便是安立志、杨学武、张心阳、陆春祥等中坚力量,也过了知天命之年;年轻如刘洪波、徐迅雷、杨庆春、潘多拉诸位,其实也已年逾“不惑”。由此看来,杂文实实在在面临一个“传”与“承”的问题。“传”,是把前辈优秀的作品整理出来,传之后世;“承”,是通过我们的选编出版,让后人特别是今天的年轻人知道中国还有杂文这样一种古已有之并由鲁迅先生完善的独特文体,还有一群为之殚精竭力、焚膏继晷的辛勤作者,还有生生不息、佳作迭出的杂文作品。杂文之火不灭,乃是思想解放的灯塔不灭,“社会批评”、“文明批评”的优良传统不灭,中国知识分子的良知不灭。从这个意义上讲,选编这套丛书无论怎样繁难艰苦,都是值得的。
感谢金城出版社以足够的远见卓识和人文关怀接受并全力支持本丛书出版。说老实话,在这个把“物”与“利”作为万物尺度的世界上,并不是随便哪个出版家都有这样的眼光,都愿意为此承担可能的风险。不过我相信,本书即便不能成为出版商所期盼的“畅销书”,也完全有可能成为具有一定价值的“长销书”;本书的编者和出版者很快都会退出历史舞台,但这套丛书一定会留在时间深处,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离不开实实在在的“小事”。毋宁说,“大发展大繁荣”恰恰有赖于“小作为”,选编这套丛书,庶几近之。
感谢所有入选本丛书的杂文作者,没有他们多年来的辛勤耕耘,中国的文化园地无疑会缺少一种冷静、理性的声音。他们是“雅典的牛虻”,是“中国的良心”,是值得关注和记住的一群。
2014年惊蛰于北京沙滩
文摘:
“一阔脸就变”古今谈
史载,春秋时用美人计让吴王夫差在西施怀里发昏,使越国得以报仇雪耻的大夫范蠡,因为看穿了越王勾践“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共安乐”,就功成、名遂、身退,溜之乎焉,改名换姓做生意去了。一说是他和西施谈恋爱,双双私奔,泛舟五湖去了。
后一说不见经传,多半是好事之徒的罗曼蒂克的编造。对照同范蠡一样为勾践立下大功的大夫文种之不免一死,可知范蠡确有知人之明,走得很明智。勾践大概正如范蠡所云,是“不可以共安乐”的人,颇近于鲁迅所说的那种“一阔脸就变”的人物。
“四人帮”横行时期,用“民主派=走资派”的公式,把大批老干部打进了牛棚,和小人物拴在一起。不少地位很高的人物,纡尊降贵地和小人物同挨斗,同请罪,同吃苦,同休戚;患难之中,彼此心灵相通,有的是共同语言。那时,彼此倾诉心曲,相呴相濡,大家都了解、同情对方的冤情。有些小伙子,不仅因为同病相怜,而且出于对老一辈人的敬仰和体贴,在劳动上和生活上照顾得无微不至,那情景是十分动人的。
苦尽甘来,“四人帮”粉碎了,拨乱反正,落实政策,很多老干部重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他们身受到极“左”路线的残害,恍然大悟挨整挨斗的滋味原来如此不好受。于是,对冤、假、错案的牺牲者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同情;在待人处世的态度和作风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样的人,即使在做人的品格上说,也是值得称颂的。
但也有一些“一阔脸就变”式的人物,在患难中,和小人物相处无间,而且约以如果有朝一日重见天日,一定彼此照顾,信誓旦旦,十分感人。但到了自己超脱苦海,青云得意,哪里还把旧日的情意放在心上!有的小人物,人微言轻,奔走无门,偏偏有些事情还正是他们昔日的“难友”掌管着,按政策也该解决的;但当小人物找上门去时,客气的还接见一两次,虚与委蛇一番;不客气的就干脆面都不照,碰见时也记忆力突然失灵,视同路人。这样的情况也并不少见,近两年来的文学作品里就反映得颇不少。
当然也还有极少数以怨报德的人,那就更恶劣,更不在话下了。
身处安乐而立即忘了患难之交的现象,是古今共有而且古今同慨的。偶然翻阅南宋无名氏撰的《朝野遗记》就读到如下一则:
(南宋与金)和议成,显仁后(高宗赵构生母韦氏)将还。钦庙(宋钦宗赵桓)挽其轮曰:“第与吾归,但得为大乙宫主足矣!无他望于九哥(赵构行九)也。”后不能却,为之誓曰:“吾先归,苟不迎若,有瞽吾目!”乃升车。既至,则是间所见大异。不久,后失明,募医疗者莫能效。有道士应募,导之入官。金针一拨左翳,脱然复明。太后大喜曰:“吾目久盲,得师复明,更烦终治其右,报当不贳!”道士笑曰:“后以一目视足矣,以一目存誓可也。”后惕然……
韦后是徽宗的妃子,钦宗的庶母;高宗更是钦宗的兄弟。母子兄弟之称,为了怕赵桓回来可能争夺皇座,忍心让他蒙尘于异邦而老死。自己享受安富尊荣就行了,管别人什么死活!南宋人民对这种“缺德”的行为是不满的。特别对于韦后那样在敌人的凌辱下度过了十多年苦难的人,一旦重享安乐,就把患难中的亲属忘记得一干二净,更是鄙恨万分。但对这样的人,有什么办法呢?对于编造出这样一个能知过去未来的神通广大的道士,来抢白她一番出出气。这种舒愤懑的办法,终究也只是精神胜利法而已。
但是,此外又有什么办法呢?这是古今同慨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