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茶经(彩色畅销版)(最完整最全面的介绍茶文化,最实用的识茶、泡茶、品茶知识,一本彻底让您明白喝茶门道,轻松谈茶论道的实用经典!穿越时空,与茶圣陆羽共享一杯好茶!)

書城自編碼: 247472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烹飪/美食茶.酒.饮料
作者: 陆羽
國際書號(ISBN): 9787538877960
出版社: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11-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4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93.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从地中海到黄河——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全6册 刷边函套版)
《 从地中海到黄河——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全6册 刷边函套版) 》

售價:HK$ 1097.8
西方的智慧(诺奖得主罗素写给每个有识青年的哲思启蒙之书,全彩插图版,翻译家张卜天权威译本)
《 西方的智慧(诺奖得主罗素写给每个有识青年的哲思启蒙之书,全彩插图版,翻译家张卜天权威译本) 》

售價:HK$ 107.8
康熙大帝(全四册)(二月河长篇历史小说典藏版)
《 康熙大帝(全四册)(二月河长篇历史小说典藏版) 》

售價:HK$ 217.8
国际法与国际秩序--张乃根国际法文集(全二册)
《 国际法与国际秩序--张乃根国际法文集(全二册) 》

售價:HK$ 327.8
纽约客故事集
《 纽约客故事集 》

售價:HK$ 110.0
电影导演安东尼奥尼:一位有远见的诗人
《 电影导演安东尼奥尼:一位有远见的诗人 》

售價:HK$ 96.8
殷墟甲骨:从安阳走向世界的中国名片
《 殷墟甲骨:从安阳走向世界的中国名片 》

售價:HK$ 49.5
斫琴法
《 斫琴法 》

售價:HK$ 127.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12.1
《茶道入门三篇:制茶、识茶、泡茶》
+

HK$ 95.4
《茶味的初相:台湾著名茶人李曙韵茶事美学首部曲,用茶人的第三只》
+

HK$ 584.1
《茶道·茶经:礼品装家庭必读书(全六册)》
+

HK$ 106.2
《茶经(彩色珍藏版)(精确全面的原文,唯美唯幻的插图,妙处横生》
+

HK$ 44.3
《茶之书》
關於作者:
陆羽(733—804)字鸿渐,号桑学翁,唐代中叶生于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一说湖北钟祥),一生淡泊名利,隐逸山林,闭户写书,不愿做官。但是他酷爱饮茶,曾广游天下名山大川,品尝各地所产茶叶和水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个人心得体会,撰写出有关茶叶和茶事的专著《茶经》三卷。这本书内容丰富,比较系统,便于操作,深得人们的喜爱和重视,对饮茶习俗的普及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中国茶文化的研究和发展起了积极促进作用。陆羽因此也被人们尊称为茶圣,受到焚香礼拜。
目錄
源远流长之茶史 001

·茶之根在中国002

·茶起源的传说006

·秦汉时期:茶文化启蒙008

·魏晋南北朝:茶文化萌芽010

·唐朝:茶文化形成012

·宋朝:茶文化兴盛015

·明朝:茶文化普及018

·清朝:茶文化发展020

·现代茶文化022

·中国茶道与茶艺025

形形色色之茶具 029

·茶具的发展历史030

·茶具的分类033

陶茶具类033

瓷茶具类038

玉石茶具类042

漆器茶具类043

竹木茶具类044

金银茶具类045

锡茶具类047

铜茶具类049

玻璃茶具类051

·陆羽二十四茶器053

·现代主茶具和辅茶具055

·常用茶具的保养措施061


匠心独运之茶艺 065


·古代制茶工艺066

·现代制茶工艺071

·现代制茶“三把火”074

·煮茶选水的标准076

·煮茶选水看名泉078

趵突泉078

惠山泉080

观音泉082

虎跑泉082

龙井泉084

中冷泉086

金沙泉087

黄山温泉089

谷帘泉091


名品荟萃之茶类 095


·茶叶的分类096

·形美清新的绿茶097

·色艳味醇的红茶104

·浓淡相宜的乌龙茶107

色泽如银的白茶110

色橙味浓的黄茶113

醇柔稠滑的黑茶115

·中国十大茶中尤物119

馥郁味甘的西湖龙井119

清香优雅的洞庭碧螺春120

香气如兰的黄山毛峰121

风味独特的庐山云雾123

营养最佳的六安瓜片124

三起三落的君山银针125

香高味浓的信阳毛尖126

清香甘醇的武夷岩茶127

七泡留香的安溪铁观音128

芳香味厚的祁门红茶129

·其他名茶131

云南普洱茶131

苏州茉莉花茶133

冻顶乌龙茶133

平水珠茶134

滇红136

巴山雀舌137

南京雨花茶137

九曲红梅138

恩施玉露138




祛病强身之茶疗 141


·茶的养生保健作用详解142

·各种保健茶疗方148

日常保健茶疗方148

解暑清热茶疗方151

感冒、头痛茶疗方153

五官科茶疗方160

外科茶疗方162

皮肤科茶疗方164

儿科、妇科茶疗方165

益肝解毒茶疗方166

利尿茶疗方167

理胃消食茶168

润肺止咳茶疗方170

心脑血管疾病茶疗方173

防癌茶疗方175

·茶的食品178

·茶膳180

·饮茶禁忌183




妙趣横生之茶事 187


·名人与茶188

陆羽188

白居易190

皎然192

毛文锡193

皮陆194

卢仝195

蔡襄196

范仲淹197

黄庭坚198

苏轼199

鲁迅妙论茶202

郭沫若与茶203

老舍与茶205

林语堂的“三泡”说208

品茶行家秦牧209

·茶的传说211

十八棵御茶211

碧螺姑娘213

茶姑画眉214

御茶园遗址217

曹雪芹辨泉219

蒙顶玉叶221

·名茶画赏析225

《斗茶图卷》225

《惠山茶会图》227

《品茗图》228

《茶具梅花图》229
內容試閱
如欲窥见中国制茶技术演进的全貌,从历代的茶书探索,即可得一完整的概念。唐朝以前因无专论的茶书,关于茶的林林总总,约只限于文人的吟咏,而对其基本认识则文献很少,故难以考证汉、魏、六朝制法究为如何?不过由《茶经》第七章茶的逸事中,摘录北魏张揖所著广雅一文曰:“荆巴之间,采茶叶为饼状……”由此可得知唐以前即有做成饼状的团茶,这应是不会错的。至《茶经》出,即将制茶的器具及方法著书立论,承先启后,公诸社会,后人欲研究茶史、茶事,均首推《茶经》,原因即在此。

对于唐代制茶过程及使用器具,陆羽在《茶经》中,把团茶的制造方法分为“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这七步概括可谓精当。

采茶

茶叶的采摘在二三月间,若遇雨天或晴时多云的阴天都不采,一定等到晴天才可摘采,茶芽的选择,以茶树上端长得挺拔的嫩叶为佳。好质量的茶树多野生于奇岩峭壁上,为了采得佳茗,经常要跋山涉水,承受体力的劳累。那时又无采茶工人,茶师通常是自己背着茶笼上山采茶,《神异记》中曾记载茶人虞洪入山采茶,遇到仙人丹丘子指引佳茗产地,并求以茶祀之的故事。

蒸茶

采回鲜叶放在木制或瓦制的甑(蒸笼)中,甑又放在釜上,釜中加水置于鼍上,蒸笼内摆放一层竹皮做成的箄,茶菁平摊其上,蒸熟后将箄取出即可。

捣茶

茶菁既已蒸熟,趁其未凉前,尽速放入杵臼中捣烂,捣得愈细愈好,之后将茶泥倒入茶模,模一般为铁制,木模则较不常用,模子有圆、方或花形,因此团茶的形状有很多种。

拍茶

茶模下置檐布(檐是褶文很细,表面光滑的绸布),檐下放石承(受台),承一半埋入土中,使模固定而不滑动。茶泥倾入模后须加以拍击,使其结构紧密坚实不留有缝隙,等茶完全凝固,拉起檐布即可轻易取出,然后更换下一批凝固的团茶,水分并未干燥,先置庄莉(竹篓)上透干。

焙茶

团茶水分若未干,易发霉败坏,难以存藏故须焙干以利收藏。掠干后的团茶,先用棨(锥刀)挖洞,再用竹扑将已干的茶穴打通,最后用一根细竹棒将一块块的团茶串起来,放在棚(木架)上焙干。焙炉掘地二尺深,宽二尺半,长一丈,上有低墙。焙茶的木架高一尺,分上、下二棚,半干的团茶放在下棚,全干燥后则移到上棚。

穿茶

焙干的团茶分斤两贯串,如中国古代的铜钱中有圆孔或方孔,可用线贯穿成串,以便贮存或携带,团茶因中间有孔穴,故可穿成一串,较利于运销。江东削竹穿茶,陜西则缝合榖皮来穿茶。江东将一斤的团茶穿成一串为“上穿”,半斤为“中穿”,四五两为“小穿”,陜西则以一百二十片团茶为“上穿”,八十片为“中穿”,五十片为“小穿”。

藏茶

团茶的贮藏是件重要的工作,若收藏不当则茶味将大受影响。育器是用来贮茶的工具,它以竹片编成,四周并糊上纸,中间设有埋藏热灰的装置,可常保温热,在梅雨季节时可燃烧加温,防止湿气霉坏团茶。

制茶工艺到了宋代,人们对茶的质量更为讲究,宋帝皆嗜茶饮。尤其是宋徽宗赵佶,他不仅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对茶也有深刻的研究,手着《大观茶论》谈论茶事,更不惜出重金以寻新品种的贡茶,因此团茶种类不断翻新。据宣和北苑贡茶录所记,贡茶在极盛时,有四十余种品类,且在制茶技术更有一大步的进展。

据北宋赵汝砺《北苑别录》记载的团茶制法,较陆羽的制法又更精细,品质也更为提高,宋团茶制法是采、拣芽、榨、研、造、过黄等七个步骤。

采茶

由于贡茶的大量需求,得训练一批采茶工担任采茶的工作。采茶要在天明前开工,至旭日东升后便不适宜再采,因为天明之前未受日照,茶芽肥厚滋润,如果受日照,则茶芽膏腴会被消耗,茶汤亦无鲜明的色泽。因此每于五更天方露白,则击鼓集合工人于茶山上至辰时(约七点)收工,这是为控制茶叶质量,怕有人为增斤两,摘取不合格的茶芽。采茶宜用指尖折断,若用手掌搓揉,茶芽易于受损。由此亦可见其制作态度的认真。

拣芽

茶工摘的茶芽质量并不十分齐一,故须挑拣,如茶芽有小芽、中芽、紫芽、白合、乌带等五种分别。形如小鹰爪者为“小芽”,芽先蒸熟,浸于水盆中只挑如针细的小蕊制茶者为“水芽”,水芽是芽中精品,小芽次之,中芽又次,紫芽、白合、乌带多不用。如能精选茶芽,茶之色、味必佳,因此拣芽对茶质量之高低有很大的影响,宋代对质量的注重更在唐人之上。

蒸茶

茶芽多少沾有灰尘,最好先用水洗涤清洁等蒸笼的水滚沸,将茶芽置于甑中蒸。蒸茶须把握得宜,过热则色黄味淡,不熟则包青且易沉淀,又略带青草味。如何才能中庸适当,这大概和茶师的制茶经验与技术有很大的关系。

榨茶

蒸熟的茶芽谓“茶黄”,茶黄得淋水数次令其冷却,先置小榨床上榨去水分,再放大榨床上榨去油膏,榨膏前最好用布包裹起来放在榨床下挤压,半夜时取出搓揉,再放回榨床,这是翻榨。如此彻夜反复,必完全干透为止,如此茶味才能久远,滋味浓厚。其动作类似今之团揉,也许散茶的团揉即由此蜕变也未可知。

研茶

研茶的工具,用柯木为杵,以瓦盆为日,茶经挤榨的过程,已干透没有水分了,因此研茶时每个团茶都得加水研磨,水是一杯一杯的加,同时也有一定的数量,质量愈高者加水愈多杯,如胜雪、白茶等加十六杯水,每杯水都要等水干茶熟才可研磨,研磨愈多次茶质愈细,因此宋代可用茶末直接烹黠,茶末可连同汤一起引用。除了小龙凤加水四杯,大龙凤二杯外,其他均加十二杯水,研茶的工作得选择腕力强劲之人来做,但加十二杯水以上的团茶,一天也只能研一团而已,可见其制作的费时及费事了,然其质量的精细也是唐代团茶所望尘莫及的。

造茶

研过的茶,最好手指戳荡看看,一定要全部研得均匀,揉起来觉得光滑,没有粗块才放入模中定型,模有方的、圆的、花形、大龙、小龙等,种类很多,达四十余种之多,入模后随即平铺竹席上,等“过黄”最后这道手续了。

过黄

所谓“过黄“是干燥的意思,其程序是将团茶先用烈火烘焙,再从滚烫的沸水撂过,如此反复三次,最后再用温火烟焙一次,焙好又过汤出色,随即放在密闭的房中,以扇快速搧动,如此茶色才能光润,做完这个步骤,团茶的制作就完成了。

从上面的制造过程看来,宋代较唐朝的团茶更为细致,而其种类也不断翻新,技术上也有突破的发展。

宋朝末年发明散茶制法,于是制茶法由团茶发展到散茶,使得茶的制法和古法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到元朝团茶渐次淘汰,散茶则大为发展,末年时又由“蒸菁法”改为“炒菁法”,明朝时团茶已不再流行,炒菁散茶则大为流行。许次纾《茶疏》所载者,即为炒菁制茶法,一直到现在还是使用炒菁法,只是技术上和作业上更科学化、更创新,发展至今,速溶茶(茶精)的问世,对平日饮茶解渴与保健,确是相当便利。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