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战略预警视野下的战略情报工作:边缘理论与历史实践的解析

書城自編碼: 247331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政治/軍事政治
作者: 刘强
國際書號(ISBN): 9787802327535
出版社: 时事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10-10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73/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87.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胡适留学日记》汇校本(全四册)
《 《胡适留学日记》汇校本(全四册) 》

售價:HK$ 748.0
特大型电网企业网络安全从业指南 Java代码审计与分析
《 特大型电网企业网络安全从业指南 Java代码审计与分析 》

售價:HK$ 173.8
心灵哲学
《 心灵哲学 》

售價:HK$ 140.8
世界体系论与中国(修订本)(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世界体系论与中国(修订本)(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HK$ 140.8
丰田精益生产方式 图解版
《 丰田精益生产方式 图解版 》

售價:HK$ 87.8
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第五版)
《 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第五版) 》

售價:HK$ 195.8
儿童自驱型成长训练手册
《 儿童自驱型成长训练手册 》

售價:HK$ 54.8
分布式系统实战派——从简单系统到复杂系统
《 分布式系统实战派——从简单系统到复杂系统 》

售價:HK$ 118.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85.8
《俄罗斯对外情报分析力量发展研究/军事情报学博士文库》
+

HK$ 74.0
《战略欺骗》
+

HK$ 92.5
《情报分析心理学(情报与反情报丛书005)》
+

HK$ 181.3
《情报:从秘密到政策(世界知名高校必修课,情报学基础普及读本;》
+

HK$ 384.8
《情报工作与国家生存发展:基于西方主要国家的历史考察与思考》
+

HK$ 150.8
《情报术(中文全译本首次面世;中情局任期最长局长、美国现代情报》
編輯推薦:
本书是一种对战略情报本源功能认知的重新审视,研究内容和方法在国内可谓是首次,以期为维护中国国家安全在理论与实践上探索一条道路。
內容簡介:
战略情报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柱。战略情报的核心任务和功能,就是为战略决策特别是战略预警提供保障和支撑。但是,从战略情报到预警情报最终形成预警决策是个缜密的科学运筹过程,不仅需要研判者对战略情报进行科学的综合分析后生成精准的预警情报,还需要让决策者信服其精准性,从而接纳之并以此为依据进行预警决策及适时发出预警警报。无论是战略情报还是预警情报的生成都不仅涉及技术问题,还涉及心理问题等,预警决策同样如此。因此,战略情报不仅与战略预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确认识并处理其相互关系也是一门科学。本书综合运用军事情报学、战略学、国际关系学、历史学和预测学等诸多学科理论,将战略情报与战略预警联系起来综合研究,在对一些相关概念进行学理辨析的基础上,对战略情报的获取与研判进行了系统分析,对战略预警情报的生成与预警实施进行了理论与实践探讨,最后对时代特色下的战略情报与战略预警工作进行了理论阐述和路径构建。总之,本书是一种对战略情报本源功能认知的重新审视,研究内容和方法在国内可谓是首次,以期为维护中国国家安全在理论与实践上探索一条道路。
關於作者:
刘强,1961年生,军事学博士。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原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现任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战略与安全研究所执行所长,兼任国际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反恐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大校军衔。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一类)获得者。曾任联合国伊拉克-科威特观察团军事观察员(少校),驻伊朗使馆陆、海、空军正团职副武官(上校),联合国民主刚果特派团军事观察员管理部主任(上校)。长期从事国际安全和外交问题研究与教学工作。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近年来出版学术著作8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为《伊朗国际战略地位论——一种全球多视角的解析》(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2月)和《国际军事安全论》(时事出版社,2010年10月)。在重要学术期刊和报刊发表论文、国际时事评论130余篇,其中多篇被全文转载。主持并参与国家、军队、省部级社科课题多项,多项教学和科研成果获国家、军队和省部级奖项。
目錄
绪论
一、问题的缘起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三、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预期创新
第一部分基于历史实践的概念辨析
第一章战略·情报·战略情报
第一节“战略”的本源内涵与现代寓意
一、“战略”概念的出现与领域归属
二、“战略”泛化的表征与原因
三、“战略”的本源内涵与现代寓意
第二节情报、军事情报的定义纠偏
一、“信息”和“信息”与“情报”的关系
二、“情报”的内涵与外延
三、“军事情报”的内涵和外延
四、“情报”与“军事情报”的基本属性
五、“情报”与“军事情报”的重新定义
第三节“战略情报”的基本内涵与外延
一、过往“战略情报”定义的基本分析
二、“大战略”的出现与“战略情报”内涵的扩展
三、大战略视野下的战略情报定义
第二章战略情报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第一节“国家安全”的概念界定
一、“国家安全”概念的出现与发展
二、不同认知下的“国家安全”概念
三、正确理解“国家安全”的必要性
第二节战略情报是支撑国家安全的关键要素
一、情报活动功效催生人们对情报与国家安全
关系的认知
二、战略情报支撑国家安全的主要体现
第三节国家安全牵引战略情报发展
一、国家安全状况和战略情报支撑并影响国家安全
战略选择
二、国家安全战略需求影响情报体制变化
三、安全环境变化和利益追求是推动战略情报工作的
原动力
第四节国家安全与战略情报相互依存
一、国家安全需要战略情报支撑
二、战略情报工作被国家安全需求推动
第三章战略预警与预警情报
第一节预警概念的提出
一、预警是基于预测理念的发展
二、战略预警的内涵
第二节预警情报的概念与扩展
一、预警情报概念的提出
二、新安全认知下的预警情报定义
第三节战略预警与战略预警系统
一、战略预警源自对远程武器攻击的恐惧
二、战略预警系统的构建
三、战略预警及系统的开放释义
第四节预警情报作为战略情报的预警作用
一、动向情报是重要的预警情报
二、预警情报的预警功效
三、未被采纳的预警情报不是成功的预警情报
第二部分战略情报的获取与研判
第四章战略情报获取
第一节战略情报源的确立与拓展
一、情报源是战略情报的源头活水
二、战略情报源是战略情报工作的逻辑起点
第二节战略情报获取途径和手段的活用与协调
一、主要情报侦察手段和情报获取途径
二、各种情报侦察途径和手段的活用与战略
情报的获取
第三节战略情报成果的积累效用
一、原始情报的积累是战略情报生成的基础
二、战略情报成果积累是重大战略情报形成的依据
第四节战略情报搜集机制的建立
一、建立统一的战略情报搜集管理和协调机构
二、深入挖掘和扩宽战略情报源
三、协调各种途径和手段的运用
第五章战略情报研判
第一节战略情报研判的目的
一、原始情报需要实证事实和综合研判
二、战略情报关系重大必须进行研判
三、战略情报研判是生成战略情报成果的途径
第二节战略情报的研判思维与方法
一、一般性情报研判的思维与方法
二、战略情报研判的思维与方法
第三节战略情报研判的复杂性
一、原始战略情报的真伪鉴别
二、研判过程中的认知偏见
三、研判方法和方式的选择
四、干预因素的影响
五、提高研判质量
六、最终结论的决定
第四节影响战略情报研判的主要因素
一、获取情报的手段和能力
二、情报本身的完整性
三、分析人员的业务和心理素质
四、科技装备水平
五、研判方法的选定
六、决策者的行政干预
第三部分战略预警情报的生成与预警实施
第六章战略预警征候解读
第一节征候的指标要素与综合表象
一、战略预警征候的指标要素
二、战略预警征候的综合表象
第二节欺骗性征候与实际性征候
一、欺骗性征候的外在表征是正常的“信号”
二、认清欺骗性征候背后的实际性征候需要精准的
情报支撑
第三节战略情报积累与威胁征候认知
一、战略情报积累对威胁征候认知的作用与意义
二、威胁征候认知对战略情报积累的要求
三、战略情报积累与威胁征候认知的问题
第七章从战略情报处理到战略预警实施
第一节预警情报与情报预警
一、预警情报的根本属性决定了其为“情报预警”
二、预警情报是人类智慧与情报结合的产物
第二节预警情报的生成程序、途径与关键
一、预警情报生成的基本程序
二、预警情报的生成途径和方法
三、预警情报生成的关键
第三节战略情报如何转化为战略预警
一、战略情报转化为战略预警是复杂的战略运筹
二、战略情报转化为战略预警的基本路径
第四节影响战略预警决策或导致失误的因素
一、情报搜集能力的缺失和弱化
二、分析人员未能生成高质量的预警情报
三、决策机制导致决策本身存在缺陷
四、决策者的认知和直觉偏差
五、情报分析判断上的失误是导致预警决策失败的
首要大敌
第五节如何使决策者相信你的战略研判
一、证据确凿的情报是关键
二、缜密的逻辑推理是最好的说服力
三、与决策者良好的关系是获得采纳的基础
四、与决策者良好的沟通是获得采纳的途径
第八章时代特色下的战略情报与战略预警工作
第一节时代特色与战略情报和战略预警工作的关系
一、时代特色决定战略情报与战略预警工作的
关注方向
二、时代特色决定战略情报与战略预警的内容
三、时代特色影响战略情报与战略预警的方式
第二节国际环境变化与战略情报和预警
一、国际环境是战略情报研判和预警的外部环境
二、国际环境变化给战略情报研判和预警提出
新的命题
三、国际环境变化之快给战略情报研判和预警提出了
新挑战
第三节安全威胁变化与战略情报研判和预警
一、安全威胁牵引战略情报研判和预警主要方向
二、安全威胁决定战略情报研判和预警主要内容
三、安全威胁影响战略情报研判和预警程序
第四节科学技术发展与战略情报研判和预警
一、科学技术发展给战略情报研判和预警带来的机遇
二、信息化时代对战略情报研判和预警提出的挑战
三、信息化时代战略情报研判和预警的基本路径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一、中文著作
二、中文译著
三、外文文献
四、论文、评论、演讲稿等
后记 绪论
00战略预警视野下的战略情报工作
00绪论
內容試閱
战略预警视野下的战略情报工作
0第一章战略·情报·
战略情报战略概念是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出现的,随着时代变迁,其内涵也不断发生着变化。战略情报作为情报分类中的重要一种,一直被各级决策者特别是高层决策者所重视。但是,到底何为战略,何为情报,何为战略情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一直也无世界公认的绝对权威定义或概念,而仅就“战略”而言,甚至有研究机构称“当今世界几乎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战略定义”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战略学》,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版,第10页。。因此,本章以此入手,对这些概念进行梳理,以为后文研究奠定逻辑起点。第一节“战略”的本源内涵与现代寓意本节的主旨内容以《战略的本源内涵与现代寓意》为题发表于宋德星主编:《战略与外交》,时事出版社,2012年4月版,第141—153页。“战略”一词古已有之,其概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大量使用与与之最初理念不同的领域,已成泛化趋势,已从原有的军事领域扩展至众多领域。这其中,既有滥用之嫌,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所致。一、“战略”概念的出现与领域归属一般认为,现代意义的“战略”(Strategy)一词源于西方,绝大部分西方语言中“战略”一词的词根均来自于希腊语的“stratos”(军队)。其后衍生出的很多与此相关的词汇,也都没有脱离“军”的理念,诸如“将道”、“诡计”、“将军的知识”和“将军的智慧”等。显然,“战略”从本质上讲所指涉的是与战争相关的问题,是在战争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是个标准的军事术语。因此,有学者指出,“战略所思考的范畴仅限于战争,与战争无关的问题则不包括在内,这也是当年翻译‘strategy’这个词的人在‘略’字前面加一个‘战’字的理由”钮先钟著:《西方战略思想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版,第4页。。同时,这种译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且早已成为我国通用的军事术语和名词。详见钮先钟著:《战略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第6页。但是也有研究者认为,“无论是战略指导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还是战略概念的产生,中国都早于西方,至少是在两大不同的文明体系的沃土中并蒂成长起来的两棵战略之树。那种认为‘战略’一词是‘外来语’,是‘19世纪末才传入中国’的说法不免妄自菲薄,是没有根据的”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战略学》,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版,第8页。。孰是孰非,笔者不想在此妄加评述,但至少有一点是清晰的,那就是,在考察历史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应该运用现代眼光看历史,同时也应以历史的眼光看历史,具体到解读“战略”概念时同样如此。对于“战略”一词的起源问题的不同观点,也恰好反映出人们在理解某些事物时不同的历史和学术视角。但是,“战略”一词最早专属于军事,中外该莫如是,此点并无争议。在古代中国,军事理论随战争实践不断发展,出现了以孙武所著《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享誉世界的军事理论力作。在众多中国古典军事理论著述中,尚未明确地把战略从传统兵学中分离出来,在谈到战略时通常泛称为“谋”、“计”、“画”、“策”、“筹”、“算”、“韬”、“略”、“术”,如“庙算”、“庙策”、“庙战”、“运筹”、“方略”、“兵略”、“武略”、“将略”、“韬略”等,但在理论上已大体涉及战略领域的各主要层面。带有东方战略思维特色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先计后战”、“谋定后动”、“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伐交伐谋”、“远交近攻”、“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审备慎战”、“居安思危”、“出奇制胜”、“以奇用兵”、“足食强兵”、“因粮于敌”、“我专敌分”、“批亢捣虚”等,都是最为明确的军事战略。参见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战略学》,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版,第5页。也许正因如此,“战略”一词甚至被认为是“法定军事术语”钮先钟著:《战略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第6页。。二、“战略”泛化的表征与原因然而,随着时代的演进并进入现代后,特别是随着战略研究对象、战略研究领域、战略研究视野、战略研究方法的不断扩展,战略研究逐渐从军事领域扩展到后来的总体战略、国家战略、区域战略和全球战略等。参见孙相东:《“战略”与“大战略”——战略决策思想的演变》,载《中国软科学》,2005年第9期,第37—43页。这尚属于国家政治或国际政治领域的范畴,与军事领域密不可分,与“战略”的根本属性并无太大差距。其中,一些学者甚至已经将其中的一些内容和领域作为一种专门学问加以研究,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李少军研究员撰写的《国际战略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6月版)。但是,当今社会的众多领域已经与“战略”结缘,并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战略”,笔者运用“百度”搜索引擎在国际互联网上搜索“战略”一词,结果得到近一亿条相关信息搜索时间为2011年2月21日。,即便排除重复者,数量仍相当可观。这充分反映出当代社会对于“战略”一词的偏爱,其使用的广泛性表露无疑。然而,如果仔细观察,从表述内容看,除了传统的与军事、政治相关的内容外,一些“战略”更多的是涉及经济和社会领域。例如:战略管理、战略规划、企业战略、营销战略、品牌推广战略、市场开发战略、产品开发战略、竞争战略、强国战略、强省战略、动植物保护战略、发展战略、新兴战略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知识产权战略、绿色战略、紧缩战略、质量战略,甚至还有职能战略、财务战略、人力资源战略、生产运作战略、产品差异化战略等等,这些显然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军事和政治领域,具有明显的泛化现象。甚至出现言必谈战略高度、战略全局、战略眼光、战略意识的现象。这种现象,既反映了“战略”本身的价值所在,也反映了人们应因形势变化,将“战略”活用的积极意识,因此才会有学者称,“战略不是军事的专利,也不是企业的专利,各行各业,都需要战略”原中央党校副校长杨春贵教授语。见李玉海著:《战略》·序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版,第1页。。事实上,“战略”的泛化并非始于中国而是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的西方,中国则是在其50年后的80年代才开始“盛行”。但是,中国人似乎对“战略”情有独钟,呈后来居上之势,泛化的速度和广度均远超西方。对此,有专家认为这是“社会各行各业各取所需,不断赋予战略以新的定语和定义”的结果,“反映了社会借用军事斗争智慧的价值自觉”,然而“这种引申、修订带来的概念泛化,及其附带而来的模糊化和庸俗化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战略本源意义的认识”,“但这并不代表战略内涵的稳定性发生了变化”。参见姚有志:《战略概念的学术再思考》,载《新时代国防》,2008年第11期,第1—2页。也就是说,尽管人们普遍借用了“战略”的本源内涵,但根据不同的需求,将其外延进行了扩展,赋予其新的寓意。客观地说,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这是语言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从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看,这是国际政治、经济迅猛发展和人们在应对其变化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发展的规律。诚然,从军事领域看,“战略”泛化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其概念既有与其本源内涵分离的现象,也有与其本源内涵趋同之处,造成了“战略”内涵的模糊性。但是,只要把握“战略”的本质内涵和特殊规律,泛化和模糊化并不一定“冲击战争指导和军队建设实践”姚有志:《战略概念的学术再思考》,载《新时代国防》,2008年第11期,第1页。。首先,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分工细化,但相互联系却更加密切。社会分工是人类社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生产模式,而分工的细化则是现代化工业发展后的产物,并逐渐形成了各行业间更趋紧密的联系与合作关系,发展理念也在联系与合作中不断接近。其中,军事尽管属于特殊的行业,但其在现代发展过程中并非孤立存在,需要在众多领域与其他专业领域进行联系与合作。其次,各专业间相互借鉴传统和经验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人类智慧是社会的共同财富,自古人们就在社会实践中汲取各种有益的经验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头脑,以使自己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即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因此,作为竞争的极端形式——战争或武装冲突,始终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并在实践中形成了各种理论体系和实践原则,其中,“战略”就是最具代表性的统揽全局的最高智慧结晶,是全人类的思想遗产。人们在学习和实践中,借鉴战争艺术中的“战略”基本内涵,并赋予具有行业属性的内涵和外延,不仅丰富了“战略”的本源内涵,也使其焕发出勃勃生机。第三,专业细化要求从业者既要更熟悉并精通本行业知识,也应具备宽阔的全局视野。当今社会的发展致使每个行业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从理念、思维到技术、理论都出现了质的飞跃,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对其行业加强钻研,把握前沿、占领高地。但是,信息化时代的序幕已经拉开,海量信息的冲击使得各行业间的知识变得更加透明,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使获取知识的手段变得更加便捷,加之竞争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和严峻,没有宽阔的全局视野,很难抢得先机,知识和智慧的融汇作为一种传统惯性在此刻也必然得到加速。总之,“战略”概念由传统的军事领域泛化至其他领域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现象和必然产物,但它的确给研究和使用其本源概念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加以认真研究和对待。同时,必须强调的是,相对严肃的泛化与不严肃的滥用具有本质上的区别,必须进行鉴别,特别是防止这一人类智慧遗产在传承过程中的庸俗化,致使其在使用中丧失本源内涵而造成学理上的混乱和实践中的误读及偏差。三、“战略”的本源内涵与现代寓意事实上,之所以会出现“战略”概念的泛化,与人们对其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与定义的不完全统一有直接关系,即依据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利益需求,人们对此问题的表述各有不同,即便是对于传统概念上的战略即“军事战略”的表述也千差万别。这就有必要厘清“战略”的本源内涵到底有哪些基本属性,同时也应了解战略的现代寓意,以便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歧义。(一)“战略”的本源内涵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编写的《战略学》一书中,从现代军事战略概念的视角例举了有关“战略”概念的多种不同表述,并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表述归纳为四种:一是英国军事理论家李德·哈特(BHLiddell Hart)对战略所下的定义;二是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1997年版)就战略所下的定义;三是苏联军方对战略所下的定义;四是美国军方关于战略下的定义。详见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战略学》,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版,第10—13页。究其原因,该书认为主要是“由于各个国家、各个政治集团、各种战略学派所处的战略环境、战略地位以及战略利益不同,因而对战略概念的理解和表述也不尽相同”,并最终得出了“当今世界几乎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战略定义”的结论。同上书,第10页。从以上四种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军事战略的理解再向前推,作为经典传承至今的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中,将“战略”定义为:“使用会战来作为达到战争目的的手段。”同时,“战略为使用会战以求达到战争的目的,所以它必须对全部军事行动给予目的,而那又必须与战争目的相符合;换言之,战略形成战争的计划,而为了这个目的,它也就把导致最后决定的一系列行动连接成为一体,那也就是说,它对于个别战役制定计划并节制每个战役中的战斗。”\[德\]克劳塞维茨著,钮先钟译:《战争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版,第50页。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克氏的定义过于宽泛,甚至不像严谨的定义。但从其解释性的语言中我们还是能够看到“战略”的本意,即作为一种“使用会战来作为达到战争目的的手段”,“它必须对全部军事行动给予目的”。而另一位几乎与克氏齐名的西方军事家约米尼则更为简约地将“战略”定义为“地图上进行战争的艺术,并且包括整个战区在内”\[瑞士\]约米尼著,钮先钟译:《战争艺术》,麦田出版公司,1996年版,第72页。转引自钮先钟著:《战略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第7页。。约氏的定义的关键点有两个:一个是“战略”,是一种“战争艺术”;另一个是“战略”的涵盖范围是“整个战区”。从上述两者的定义中不难看出,克氏的“全部军事斗争”和约氏的“整个战区”都限定了“战略”的特殊属性,即“全局观”。因此,后人虽对“战略”的内涵和外延表述不同,但却都认为战略具有统领全局的基本属性,这也许就是当今战略概念形成的根源。但是,后人并未拘泥于前人理念的束缚,他们结合自身的实践,赋予“战略”更为丰富的内涵,并据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战略概念。其中,毛泽东定义的亮点反映在从哲学的思辨角度指出了“战略”具有内在规律性,即“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性的东西”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载《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52年7月版,第168页。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