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让内的理性主义 发现无意识之旅
》
售價:HK$
66.1
《
苏美尔文明(方尖碑)
》
售價:HK$
132.2
《
知命不惧:从芝诺到马可·奥勒留的生活艺术
》
售價:HK$
110.9
《
Zemax光学设计从基础到实践
》
售價:HK$
132.2
《
全球化的黎明:亚洲大航海时代
》
售價:HK$
109.8
《
危局
》
售價:HK$
84.0
《
穿裙子的士:叶嘉莹传
》
售價:HK$
53.8
《
肌肤会说话 : 听懂自己肌肤的语言,呵护肌肤
》
售價:HK$
98.6
|
內容簡介: |
公诉制度是随着人类社会对起诉功能与目的之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入而逐渐形成的。对犯罪行为的追诉由初始的自诉制度向近现代公诉制度的演变,表明了国家在司法领域的社会调控能力的增强,是国家履行保障社会安全和个人权益义务的一种体现,代表了法制的进步。在现代刑事诉讼中,公诉作为行使国家刑事犯罪追诉权的最主要方式和侦查程序与审判程序之间的桥梁,其制度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惩罚犯罪、保障人权的刑事诉讼目的能否实现和整个刑事诉讼制度能否有效运作。因此世界各国普遍都重视对公诉制度的构建、完善,对公诉相关理论的研究和探讨。
作为公诉制度构建和程序运作的基本理论,公诉权理论贯穿于公诉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全部内容,使各个分散的、具体的相关程序联成一体,以统一的思路和理念加以整合从而形成完整、独立的公诉制度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国公诉制度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公诉权的认识和看法。在现代社会中,公诉权充任的角色日臻强大,在某一层面上甚至已经超出了程序性诉权的方式,而呈现出多元的目标追求,发挥着更加广泛和深层的作用。因此,对公诉权进行理论性的研究,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从总体上把握公诉的特征和需求,更能够使我们深入地对现行的公诉制度进行梳理和反思,并针对其不足之处进行探讨和改进。出于挣脱具体片断程序窠臼对公诉权权力本身进行研究的目的,笔者选取了公诉权领域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重点剖析。
|
關於作者: |
胡子君,女,1980年2月出生,河北省保定市人。2005年毕业于河北大学诉讼法学专业,获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刑事诉讼法学。毕业后,在河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从事教学工作,致力于公诉制度和农村法制的研究。近年来,先后在《理论与改革》、《农业经济》等国家核心期刊和其他重点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河北省科技厅课题《河北省农村法律援助制度研究》、河北省民政厅课题《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研究——以河北省为研究视域》、河北省保定市社科联课题《我市农村基层法律援助现状及对策研究》等课题多项。
|
內容試閱:
|
本书共由六章组成:
第一章主要论述公诉权的演化历程。在该部分中,作者在查阅相关历史文件的基础上,以中外公诉权的不同发展脉络为线索,介绍了公诉权的历史发展情况以及中外公诉权的不同发展形态。这将为后续我国公诉权立法与运行状况的论述打下历史基础。
第二章对公诉权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公诉权问题在目前我国学者在相关研究中虽然广有涉及,但并没有形成一种严谨的概念。这就使得公诉权这一概念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领域甚至不同的学者眼中有着不同的含义,这也是导致实践当中理解和运用混乱的原因之一。在本部分中,作者将对理论界现存的公诉权概念进行逐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按照广义和狭义的方式提出科学、合理的公诉权概念。
第三章对公诉权的权力属性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和论证。公诉权的属性,决定了公诉权在一国国家权力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和归属,更决定了公诉权理论研究的基本定位和方向。正是因为其重要性,学界对于公诉权的属性这一问题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形成了不少观点。在总结这些观点的基础上,作者将公诉权的属性归结为:行政性、程序性和公益性,并结合中国国情进行了论述和说明。
第四章主要研究公诉权的深层功能。公诉权作为诉讼领域的基本权力,其功能是复合型的。一般来说,其功能是启动司法审判程序,保证国家刑罚权的实现。然而这只是它的表面功能,除此之外,公诉权还有其更深层次的功能,虽然这些功能并不直接作用于具体的诉讼程序,然而却对诉讼结构的形成、诉讼程序的依法顺利进行起着重要的约束和平衡作用。在本文的这个部分,将着重研究公诉权较深层次的功能——制衡功能、分解功能和保护功能。
第五章是关于公诉权的运行原则的研究。公诉权的运行原则,是指公诉主体必须遵循的、贯穿于公诉行为全过程的,对公诉权相关立法及实际运行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规范作用的行为准则。就公诉机关而言,该原则实际上具有守法准则和执法准则的双重功能。在此部分,作者将围绕着公诉权的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公正性原则和制衡性原则展开论述。
第六部分主要探讨公诉自由裁量权及其制约。这也是本书论述的重点内容。在这一部分中,将对公诉自由裁量权的理论基础、公诉自由裁量权的权力范围、公诉自由裁量权的制约机制以及我国公诉自由裁量权的法律和实践状况进行详尽而深入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国情提出改革建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