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信托一本通:财富传承的模式、案例与实务(丰富案例+专业解读,讲透10大信托业务功能、法律风险与实操)
》
售價:HK$
107.8
《
AI绘画:技术、创意与商业应用全解析
》
售價:HK$
85.8
《
新民说·经济学家的恶习
》
售價:HK$
46.2
《
阅世奇言:靖康生死局
》
售價:HK$
74.8
《
前浪后浪: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
售價:HK$
96.8
《
八路军史
》
售價:HK$
107.8
《
美味简史
》
售價:HK$
52.8
《
带团队
》
售價:HK$
74.8
|
編輯推薦: |
精英必读
深入一个人物的心灵,破译一个家族的密码,探求一个民族的文化底 蕴。
天下第一奏折——
一个处于大局重新洗牌的特殊时刻的离职大臣,是如何充分利用稍纵 即逝的天赐机遇,借朝廷之力,将事业做大做强,以至于领一时 之风骚,为当世之骄子;
一个执掌兵符的战地统帅,面对同一营垒中的种种疲软散漫、腐败恶 劣,是如何通过引来尚方宝剑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从而赢得军 事上的最后胜利;
一个拥有重权的地方官,是如何借上奏申述的机会,巧与中央政府周 旋,既如愿达到自己的的,又不得罪大老板;
一个想干大事业的方面大员,又是如何通过奏折来提出自己的设想创 意并因此取得朝廷全面赞同的最佳效果。
|
內容簡介: |
晚清时期风云剧变,曾国藩在咸丰十年(1860年)出任两江总督。其
时,两江总督衙门所在地江宁府(今南京)乃对抗朝廷之太平天
国的都城,曾国藩写给皇帝的奏折当时即称天下第一奏折。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奏折》是著名史学作家唐浩明的力作。作者从曾
国藩存世的两千余道奏章中精选出四十七折,并对这些奏折的时
代背景、相关情事以及它在当时的作用、历史上的影响等加以评
点解析。该书在原折之后附有译文,以便读者更好地阅读和理解
原折内容,而在译文之后的作者评点部分则犀利精到,读者从中
可以一窥晚清复杂微妙的官场文化。同时,在评点之后还有写作
简析和要言妙道部分,分析奏折中的写作技巧以及精彩文句,并
指出其于报告类文体写作的可资借鉴之处。
|
關於作者: |
湖南省作协主席、湖南省版协副主席、中国作协名誉全国委员、岳麓 书社首席编审。长期从事近代历史文献的整理出版与历史小说的 创作。所编辑的《曾国藩全集》被美国媒体评为“其重要性完全 可以和中国发射一枚新的导弹或卫星相比拟”。所著的长篇历史 小说《曾国藩》《杨度》《张之洞》多次获国家级文学大奖。所 著读史随笔集“评点曾国藩”系列广受海内外文化界关注。
|
目錄:
|
001 原折:授翰林院侍讲及四川正考官呈请代奏谢恩状
001 译文:授翰林院侍讲及四川乡试正考官请为代奏谢恩状
002 评点:清代奏折的传递
007 原折:应诏陈言疏
010 译文:应谕旨命陈述意见疏
014 评点:人才的激励机制:转移、培养、考察
019 原折:敬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
022 译文:敬呈皇上美德三项并预防所伴之流弊疏
026 评点:这道折子太出格了
029 原折:备陈民间疾苦疏
031 译文:详细陈述民间疾苦疏
035 评点:道光末期中国百姓的三大苦难
040 原折:严办土匪以靖地方折
042 译文:严办土匪以安定社会秩序折
044 评点:不惧恶名重典以锄强暴
048 原折:特参长沙协副将清德折
048 译文:特参长沙协副将清德折
049 评点:参折的最大秘诀——辣
053 原折:移驻衡州折
054 译文:转移驻扎衡州府折
055 评点:移衡的真正原因在折外
058 原折:报东征起程日期折
059 译文:禀报东征起程日期折
060 评点:逼出了嫡系部队——湘军水师
063 原折:留胡林翼黔勇会剿片
063 译文:请将胡林翼及黔勇留在湖南会剿片
064 评点:湘军早期建设的一个极重要决策
066 原折:靖港败溃后未发之遗折
067 译文:靖港失败后未曾发出的遗折
068 评点:出师未捷身欲死
071 原折:缕陈鄂省前任督抚优劣折
073 译文:陈述湖北前任总督巡抚的优劣情形折
076 评点:异于常规的激情报告
080 原折:奏参江西巡抚陈启迈折
083 译文:参劾江西巡抚陈启迈折
088 评点:参倒了现任巡抚
093 原折:报丁父忧折
094 译文:父亲病故请回籍守丧折
097 评点:狼狈回籍守父丧
100 原折:沥陈办事艰难仍吁恳在籍守制折
102 译文:详述办事艰难再次恳求在家守制折
105 评点:不合时宜的讨价还价
110 原折:恭报起程日期折
111 译文:报告起程赴江西救援日期折
112 评点:从大悔大悟到盼望复出
115 原折:谢曾骥云赐封典恩折
115 译文:感谢赐封曾骥云折
116 评点:趋利避害皆为不忘天恩
118 原折:遵旨会筹规剿皖逆折
119 译文:遵旨筹划用兵安徽折
121 评点:胡林翼为曾氏跑官
126 原折:谢署两江总督恩折
126 译文:感谢任命代理两江总督之恩折
127 评点:四顾无人后的实权之授
130 原折:苏常无锡失陷遵旨通筹全局并办理大概情形折
132 译文:苏常无锡陷落之后遵旨通盘筹划全局及如何收复等大致情形折
135 评点:一份绝密军事文件
139 原折:请起用沈葆桢折
139 译文:请起用原道员沈葆桢折
140 评点:以包揽把持控制江南战区
144 原折:奏请带兵北上以靖夷氛折
145 译文:请带兵北上抵御洋兵进犯折
147 评点:一个冷处理的历史例证
151 原折:遵旨复奏借俄兵助剿发逆并代运南漕折
153 译文:遵旨复奏借俄国兵帮助征剿长毛并代为运输南方漕粮折
155 评点:一份揭开洋务运动序幕的重大历史文献
158 原折:克复安庆省城片
158 译文:克复安徽省垣安庆片
159 评点:东南战场强弱转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163 原折:沥陈前湖北抚臣胡林翼忠勤勋绩折
165 译文:沥述前湖北巡抚胡林翼的忠勤勋绩折
167 评点:晚清官场上一个罕见的干员能吏
171 原折:恳辞节制浙省各官及军务等情折
172 译文:恳切请求辞去节制浙江省各级官员及军务等情折
174 评点:不能轻授非常之权
178 原折:参翁同书片
179 译文:参劾翁同书片
180 评点:一道不能不接受的参折
184 原折:查复何桂清退守情形折
185 译文:关于何桂清退守情形的调查回复折
187 评点:总督与部属联手造假案
190 原折:请简亲信大臣会办军务片
191 译文:请简派亲信大臣来江南会办军务片
192 评点:一百四十年前的“非典”式传染病
195 原折:恳辞曾国荃补授浙抚并谢恩折
196 译文:恳辞曾国荃补授浙江巡抚一职并谢恩折
197 评点:从学识入手提高官样文章的档次
201 原折:奏报攻克金陵尽歼全股悍贼并生俘逆酋李秀成洪仁达折
205 译文:奏报攻克金陵全股悍贼一概歼灭并活捉叛逆头领李秀成洪仁达折
210 评点:平生最为重要的一份报告
215 原折:曾国荃因病请开缺回籍调理折
216 译文:曾国荃因患病请求免职回原籍调理折
218 评点:“因病”后面的种种原因
222 原折:江南贡院修复工竣拟即举行乡试请简放考官折
223 译文:江南贡院修复竣工准备立即举行乡试请委派考官折
224 评点:科举考试是如何出题的
228 原折:副将刘世玉复姓归宗片
228 译文:副将刘世玉复姓归宗片
229 评点:既看重宗法又顾及人情
231 原折:再请收回节制三省成命片
231 译文:再次恳请收回节制三省的已发任命片
232 评点:对于捻战的厌弃与恐惧
236 原折:再密陈陈国瑞事状片
236 译文:再次秘密陈述陈国瑞犯事情形片
237 评点:一篇驭下的经典之作
241 原折:曾国荃调补鄂抚并负剿捻新命恭谢天恩折
241 译文:关于曾国荃调任湖北巡抚并肩负剿捻新命的谢恩折
242 评点:老九召集旧部募勇出山
245 原折:剿捻无功请暂注销封爵片
245 译文:剿捻无功请暂时注销所封侯爵片
246 评点:效法古人自贬之义
248 原折:复陈病状艰难请准不回江督本任仍命李鸿章暂行兼署折
249 译文:再次陈述病状艰难请求批准不回江督本任依旧任命李鸿章暂时兼为代理折
251 评点:清廷用人不当
254 原折:兵部右侍郎彭玉麟恳辞奖叙片
254 译文:兵部右侍郎彭玉麟恳切辞谢奖励片
255 评点:古今难见彭玉麟
260 原折:奉旨补授大学士仍留两江总督之任恭谢天恩折
260 译文:奉旨晋升大学士依旧留在两江总督任上恭谢皇恩折
261 评点:什么是人生的最大享受
263 原折:李朝斌毋庸复姓归宗应于李氏别为一宗片
264 译文:李朝斌无须复姓归宗应在李氏中别立一宗片
265 评点:复姓归宗事当以情谊为重
267 原折:遵旨预筹与外国修约事宜密陈愚见以备采择折
269 译文:遵照谕旨预先筹谋与外国修约事宜秘密陈述愚见以备择用折
272 评点:一道被泄露的外事密奏
275 原折:补用副将胡开泰殴妻致死恶迹多端按军令就地正法片
275 译文:补用副将胡开泰殴打妻子致死恶迹多端按军令就地正法片
276 评点:晚清时期保护妇女权益的一个例子
278 原折:谢子纪泽授员外郎恩折
278 译文:感谢儿子纪泽被授予员外郎之恩折
279 评点:封建时代的官场特权
281 原折:密陈津郡教案委曲求全大概情形片
282 译文:秘密陈述天津府教案委曲求全大致情形片
285 评点:委曲求全以保和局
288 原折:复审凶犯行刺马新贻缘由仍照原拟分别定拟折
294 译文:复审凶犯刺杀马新贻的缘由仍旧按照原先所拟分别定案折
302 评点:晚清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马案
308 原折:拟选聪颖子弟赴泰西各国肄业折
310 译文:准备挑选聪颖少年赴西方各国留学折
312 评点:晚年为民族振兴所作的一项大贡献
|
內容試閱:
|
原折
授翰林院侍讲及四川正考官呈请代奏谢恩状
道光二十三年八月初四日
新补翰林院侍讲充四川正考官曾国藩为呈请代奏,恭谢天恩事。
八月初三日,接到知会转准吏部咨称七月十五日奉旨:“曾国藩准其
补授翰林院侍讲。钦此。”窃国藩楚省菲材,山乡下士。西清待
漏,惭四术之多疏;东观校书,尤三长之有忝。本年三月初十日
,廷试翰詹,猥以芜词,上邀藻鉴,列置优等,授翰林院侍讲。
沐殊宠之逾恒,俾迁阶以不次。旋于六月二十二日,奉命充四川
乡试正考官,温纶再捧,寸衷之惶悚弥深;使节初持,万里而驰
驱未已。乃复荷高深之宠,俾真除侍从之班。愧屡沐夫鸿施,曾
无坠露轻尘之报;惟勉勤乎蛾术,益凛临深履薄之思。所有国藩
感激下忱,理合呈请代奏,叩谢天恩。谨呈。
译文
授翰林院侍讲及四川乡试正考官请为代奏谢恩状
新近补授翰林院侍讲充任四川乡试正考官曾国藩,为恭谢天恩之事请
人代为呈递奏章。
八月初三日,接到转来的吏部咨文上说七月十五日奉旨:“曾国藩准
予补授翰林院侍讲。钦此。”暗思国藩不过是湖南省一个平庸之
辈,偏僻山村里的下等士子而已,供职翰林院,惭愧学术疏浅;
协修史书,在众史官中也只是叨陪末席。今年三月初十日,朝廷
考试翰林院与詹事府官员,臣以粗劣的文词,获得皇上的赏识,
列于优等,升翰林院侍讲。沐浴着破格的特殊恩宠,得以不按常
规迁升。接着在六月二十二日,奉命充任四川乡试正考官。谕旨
再次捧到,心中的惶恐更加深重;初次持节出使,此身已做好万
里奔波的准备。又蒙受高厚的宠信,得以正式进入文学侍从序列
。惭愧屡次获得宏大的恩赐,却没有给皇上以露珠尘埃似的报答
;唯有勤奋学习,时时以临深履薄的心态对待职守。所有国藩的
这种感激心情,按理应请人代为具折奏报,借以叩谢天恩。谨呈
。
评点
清代奏折的传递
在评点曾氏这道奏折之前,笔者先来对清代的奏折作点简单介绍。
在清代,官员们给皇帝的报告有两种。一种是报告例行公事,如财政
的收入支出、军营的管理操练等。这种报告叫作题本。先送通政
使司收取,由通政使司报往内阁,由内阁处理后再择要汇报给皇
帝。例行公事之外的公私大事,则用奏折的形式直接向皇帝陈述
。并不是所有的官员都可以向皇帝上奏,它有级别和职责的限制
。清制规定:中央各部院的堂官及科道言官,地方上的文职总督
、巡抚、布政使、按察使,武职将军、都统、提督有权上奏。用
今天的职务来套,即中央各部部长、副部长、监察纪检方面的官
员,文职省长、副省长,武职大军区司令员、省军区司令员都有
上奏折的权利。由省里派出的管理数府州及负责督粮、盐法事务
的高级行政长官道员,遇有要事,也可以专折上奏。此外,负有
特殊使命的人,虽不在这个级别之内,也可以临时授予他单独上
奏的权利。如曾氏后来带湘军出省打仗,他当时是一在籍守制的
人,没有任何职务,但肩负的担子非同一般,他向皇帝请求单独
奏事的权利,皇帝同意了。
这两者之外,遇有非要向皇帝通信息不可的话,则只有请够资格的人
代为呈递了。
题本、奏折分行到光绪二十七年时,朝廷实行“改题为奏”,即将题
本改为奏折,也就是说废除了题本。从那以后,文武大员向皇帝
报告情况,便只有单一的奏折了。
各衙门对呈递奏折一事极为看重,尤其是远离京师的地方大员更是视
为神圣。各省题本,均由驿站按规矩一站一站地送往北京,通常
需要一两个月才能到达通政使司。但奏折不同。它是由发折官员
的侍从武弁专差护送到京,并且限定时刻到达。若是紧要公文,
则用快递。当时的快递分为四百里、五百里、六百里、八百里等
几个等级。若是四百里、五百里则逢站换马;若是六百里、八百
里,则日夜兼行,逢站不但要换马,说不定还要换人。将奏折送
出衙门外,有个专有名词叫作“拜折”。拜折时得举行隆重的仪
式。这天一早,衙门警卫森严,卫兵严执刀枪站在甬道两边,僚
属们则按品级列排于庭院中。大堂上设香案,将一个尺余见方的
木箱供放在香案上,木箱由黄缎包着。一切准备就绪后,奏折的
主衔官员穿戴得整整齐齐地走到庭院中,面对着大堂香案上的木
箱。这时,辕门外放炮三声,随之鼓乐齐奏,主衔官员对着香火
缭绕中的木箱行三跪九叩大礼。礼毕,走进大堂捧起木箱,然后
庄严地交给一旁的送折武弁。折弁接住,将木箱双手捧过头顶,
疾步下堂,通过庭院甬道走出辕门。此刻辕门再放炮三声,以示
恭送。
有趣的是,这个看似神圣的黄缎木箱里其实是空的,奏折并没有放在
这里。要等这个仪式结束,衙门内外完全安静下来后,奏折才由
人包好,从衙门后门交给折弁带走。为什么要这样做?笔者揣测
,可能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热热闹闹中办的是“假的”,“
真的”却是在悄没声息中进行。读者诸君不妨细细地去观察观察
,便可以发现,世间许多事其实都是在这种形式下办成的。
奏折到了北京后,它又是通过怎样的途径到达皇帝的手里呢?原来,
清廷有专门办理此事的机构,名曰奏事处。
奏事处分内外两个部分。外奏事处由御前侍卫大臣兼管,其办事官员
系从军机处、内务府及各部院的中级官员中调充。内奏事处的办
事人员全由太监充当。
徐珂编的《清稗类钞》中有一则关于内廷奏事的记载。这则记载上说
,每天半夜十二点钟时,各部院派人将奏折带到东华门外。没多
久,东华门开,这些人随外奏事官进入大内,来到景运门内的九
卿朝房,将所带之奏折连同本衙门名片一同交给外奏事官。外奏
事官将奏折登录于簿。过一会儿,乾清门打开了,外奏事官捧着
所收的奏折进去,将它们交给内奏事官。内奏事官将奏折全部收
集后,时间不会超过凌晨两点。乾清门外的石栏杆上搁置着一个
白纱灯笼。当这个灯笼从栏杆上移到石阶上时,则表明皇帝对今
天奏折的处置意见快要下达,于是各衙门送折者聚于门外候旨。
不久,内奏事官捧着奏折出来,高呼“接事”。大家静听。内奏
事官叫某衙门的名,该衙门送折者走上前去。内奏事官一边将奏
折递回,一边传达皇帝的旨意,或是“依议”,或是“知道了”
,或是“另有旨”。即便数十上百道奏折,内奏事官的传达都不
会出错。
从这则记载来看,清代皇帝处置国事的效率之高,简直惊人:一道奏
折凌晨递上去,天不亮便有了结果。这样的高效率,倒令人生疑
了:一、皇帝每天半夜两点就得起床看奏折,这可能吗?二、如
果这一天的奏折有一百多道,他在天亮之前能看得完吗?不过,
徐珂是清光绪年间的举人,他虽没亲自去过奏事处,但还是有机
会听到过别人说起这类事的,故而这则记载也不可能是毫无根据
的瞎说。姑录于此,供读者参考。
下面,就来说说这道奏折。
这是现存的曾国藩最早的一道奏折,作于道光二十三年八月。此时曾
氏三十三岁,中进士点翰林已经五年了。在京师翰林院度过三年
勤奋而清苦的岁月后,迎来了他仕宦生涯的第一个幸运期。
这年三月,道光皇帝亲自坐镇正大光明殿考试翰林院和詹事府的官员
。翰、詹两个衙门的官员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即为皇帝做文字方
面的工作,如起草一些朝廷需要的应用文、为皇帝代笔做些诗文
、整理史料档案等,工作清闲,亦无实绩可考,故而翰、詹的迁
升,便主要依仗于诗文的考试。这是曾氏进翰苑后所遇到的第一
次大考。考试的内容为一赋(题为“如石投水赋”)一文(题为
“烹阿封即墨论”)一诗(题为“半窗残月有莺啼”)。曾氏的
成绩为二等第一名。
一等取五名,可知曾氏为此次考试的第六名。赋和诗都已无法找到,
《烹阿封即墨论》这篇文章却被保留了下来,笔者将它附在《唐
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中,此处便不再抄录了。
因为成绩优良,
曾氏得以升级,由翰林院检讨升为翰林院侍讲,品级为从五品,
还是属于低级官员的行列。
过了两个月,好运气又降临到曾氏头上。他在考差之试中获胜,被钦
命为四川省的乡试正考官。京官薪俸薄,全靠年终的养廉费和外
官的进贡而过舒服日子。翰林院事少权轻,养廉费最低,外官又
几乎没有进贡的,故翰林院的官员一般都较清贫。翰林院的外快
主要来自于放差,最好的差使便是做乡试的主考官。做一次乡试
的主考官,朝廷所发的程仪,外加该省再送的程仪及中式举人的
谢银在内,可得一千五六百两至二千五六百两银子的额外收入,
相当于翰苑中小官员四五年的俸禄的总和。四川路远人多,较之
其他省的收入亦更多一些,故此次的乡试正主考,对于经济拮据
的曾氏来说,正是从天而降的一笔大财富。曾氏从心底里感激皇
家的天恩高厚,遂有这道谢恩折。因为官阶不够,得请别人代递
,故有“呈请代奏”字样。
这类折子表达的是一种对皇上的感激之情,并没有实事,其核心乃一
个“谢”字,若要简洁,只需几个字就行了:谢谢您给我升官放
差。但作为一道奏折,便不能这样直白粗放地写,因为那将会显
得没文化、没学问。这类折子最看重的是富有书卷气的典雅味。
要造成这种氛味,主要的功夫便在营造文字上,即锻字炼句。汉
魏南北朝时期,文人们创造了以四六相间为主的文体,十分讲究
对仗、声律和藻饰。文章华美矞丽,读起来,又极富抑扬顿挫之
感。这种文体被称为骈文,又叫四六文,在当时很受人喜欢,发
展到后来,则成为专门在文字上做游戏,于内容反而不顾了,于
是遭到有识之士的反对。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人的古文运动,便
是针对这种骈文而来的。从那以后,骈文被散体文所取代,不再
成为主流文体了。但有些场合上的为文,本就没有多少内容可言
,但又不能写得简短直接,于是这种专在文字上用功夫的骈文便
派上用场了,如祝寿文,如庆贺文,如包括谢恩折在内的各种谢
情的应酬文等等。这种文章要写好也很不容易,它需要肚子里藏
着许多书卷,又需要文字功夫精深老到。
比如“西清待漏,惭四术之多疏;东观校书,尤三长之有忝”便是用
典贴切、对仗工整的典型四六文。西清,是清代宫廷内南书房的
代称。南书房在大内的西南角,为康熙皇帝的读书处。后来康熙
招来一些学问优长的翰林来南书房当值,起草诏令,并为他代笔
诗文。这间房子位置在内宫的西南,房子里的活计清闲高雅,故
又称之为西清。古时以滴水计时,滴水器称之为漏壶。待漏,即
等待时刻的到来,也即待命的意思。“西清待漏”,很贴切地表
示了他的身份和工作性质。四术,指诗、书、礼、乐四种经术。
东观,汉代宫中藏书之处,此处借指翰林院里的国史馆。曾氏在
此之前做过国史馆协修官,即校书之事。“三长”,泛指国史馆
里的官员。这两句骈文,说的是曾氏谦称自己学问不足,是个滥
竽充数的翰林院官员。这个意思经过如此的文字加工,便显得很
文雅,很有档次。下面的“温纶再捧,寸衷之惶悚弥深;使节初
持,万里而驰驱未已”,两句也是典型的四六文。其中的“之”
“而”是虚词,可算一个字,也可不算一个字。
这种四六句式的骈文不可多用,但若在文章中偶尔用上一两句,只要
工整贴切,便会给文章增加不少美感,让本来一篇平平淡淡的散
文顿时闪烁亮光,即使是写给上级看的公文汇报也不例外。这便
是这道谢恩折给今天读者的启示。
这道折子中有“蛾术”两个字,今人文章用得极少,稍微给大家解释
一下。这两个字出自《礼记 学记》:“蛾子时术之。”郑玄对
此有一段注释。意思说,蛾就是蚍蜉,蛾子即蚍蜉之子,是很小
的虫子。这种小虫也跟着蚍蜉时时学习它们的作为,日积月累,
也可以垒起土堆。后人于是以“蛾术”比喻勤奋学习。
写作简析
以贴切之用典、工整之对仗抒格外感激之情,文字华丽而不绮靡。
要言妙道
愧屡沐夫鸿施,曾无坠露轻尘之报;惟勉勤乎蛾术,益凛临深履薄之
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