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夏天,19岁的肖像(青鲤文库)岛田庄司两次入围日本通俗文学奖直木奖的作品 ,同名电影由黄子韬主演!
》
售價:HK$
49.5
《
图解机械工程入门
》
售價:HK$
96.8
《
股市长线法宝(第6版)
》
售價:HK$
140.8
《
中文版SOLIDWORKS 2024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实战案例版)
》
售價:HK$
98.9
《
纯数学教程
》
售價:HK$
85.8
《
威尔士史:历史与身份的演进
》
售價:HK$
107.8
《
黄金、石油和牛油果:16件商品中的拉丁美洲发展历程
》
售價:HK$
86.9
《
母亲的选择:看不见的移民保姆与女性工作
》
售價:HK$
74.8
|
編輯推薦: |
爱默生说过,“阅读乃属个人的孤独的行为”。汪涌豪对阅读的理解是:“读书既是进入,也是逸出,方寸中一段佳意,能在此出入中一一得到对应,天下哪里有比这更好的事情。”通过本书,我们能体会到,读书就是进入一种更广大生活的护照,阅读就是阅世,书生活就是真生活。
|
內容簡介: |
《书生言》系汪涌豪的书评结集。全书按类别分为五辑:前四辑为书评,所评论的书籍主要集中在文学、文学史、通俗文化和国学等方面;第五辑为各类著作序跋。作者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其阅读范围和趣味比较自然地集中于人文社科类书籍,是以该书内容以人文为主,时间横跨十年。不同于一般的书评文章,作者依托自己的专业知识背景,从一个学者的角度出发,对每本书阐释了自己独到的思考。
|
關於作者: |
汪涌豪,男,浙江镇海人,1962年6月20日生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为日本九州大学客座教授,神户大学特任教授。主治中国古代文学与美学,兼及古代哲学、史学与文化批评。著作有《中国文学批评范畴及体系》《言说的立场》等14种。
|
目錄:
|
1 阅读就是阅世(代序)
第一辑
3. 隔代的声音 陈旧的人物
10. 木心之于今天的意义
19. 教你识得真英雄
25. 凡经眼处 皆成学问
31. 有真学问,始有真思想
38. 龚鹏程与侠文化研究
47. 看破权力与阴谋的背面
53. 另一种中国记忆
60. 广大的悲悯与深切的体知
第二辑
67. 人学的历史究问
73. 一个时代的普遍体温
81. 阶梯的搭建
87. 一个写得比说得好的人
94. 像吴鲁芹一样了解英美文学
100. 用这样的劳绩,走过半个世纪
107. 倾听来自内心的声音
113. 原来书品系人品
117. 是幻影公众 ,还是精英傲慢
第三辑
127. 对文学史书写历史的省思
132. 底层与边缘的开显
138. 淡定从容的气性 朴实厚重的学问
144. 何谓小说史 ?
155. 思想与学问的相与
161. 什么是善思无疆善辩无畏
168. 古典诗词的比较研究
176. 着眼于范畴的生成
186. 过程史研究的佳范
第四辑
199. 闯入还是介入,这是个问题
208. 复古的诗人
220. 不过是小说官场而已
228. 更多的人为声音沉醉
234. 对文学,也应该非诚勿扰
241. 俗滥不是生活,时尚无关文学
252. 域外的知解与祛魅
266. 是罗列式的复述 还是发覆与解剖
第五辑
299.中国的根柢
300.名言的考究
310. 箴言的拯救
314. 依实出华与曲抵微达
321. 你看你看阴翳的脸
331. 什么时代 如何言说
335. 因为切近 所以陌生
附录:访谈两则
345.古诗文的当代机遇与命运
358.知日者智:今天我们该如何理解日本
369.后 记
|
內容試閱:
|
早前被朋友煽动,说有一本小说读了保管提气,他说的是《驻京办主任》(作家出版社2007年),但因为一直以来忙于他事,就搁下了。后来看到它在各大榜单上久占不去,就起兴花一个白天,总算见识。三年过去,眼见着这类小说越来越多,不但作者本人再接再厉推出了《驻京办主任》第二部,无数跟风者更是由《市长秘书》写到了《领导司机》,由《上位》写到了《换届》,由《官路红颜》写到了《官场桃花运》,并演成“官场小说”的浩大阵仗,有些话就忍不住想说一说。
首先要说明,由于被弄倒了胃口,自己在以后的日子里,再没有完整地读过其他同类之作,哪怕是那部异峰突起的《二号首长》,只知道与网上的点击率或书店的销售量不同,它们的风评不是太好,不仅有专家指其内容不出“拿揭秘当卖点”的常套,即用权力倾轧与权钱交易、情色诱引,来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艺术上也大多流于定式,乏善可陈。这样的判断,大体与自己翻览所得的印象一致。其实,岂止是专家,因为看多了,一般读者的水准见长,由他们列出的“腐败+阴谋+美色”的惯常模式,就已经可以将这些作者的招数拆尽了。
这里要说的是个人读《驻京办主任》的体会,这样的体会或许不能越出大多数人的论说范围。譬如,首先是乏味,因为它从故事的构造到情节的展开,用的差不多是同类小说常用的套路,那种书记与市长的微妙博弈,市长与副市长之间的相互忌惮拆台,还有身边秘书们借主人之威,使气弄权蝇营狗苟的那点臭事,有时与台面上的政治生态并不贴近,反倒与市井间的挟私怀怨眉目相似。其次是可笑,如它只敢写小地方、非一把手的涉贪犯罪与腐化堕落,尽管他们中有的人照例有一个身退心不退、留居北京能量尚在的“某老”做后台,但尽管如此,只要作为“班长”的主管领导带着精神从中央回来,或从党校回来,哪怕是从病院回来,就无一例外地如败兵山倒,束手就擒,并“一阵哽咽,泪如泉涌”。至于省委书记和省长自然最是伟大,在他们主政下,“上千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吃的都是工作餐”。对照现实中太多的活教训,一把手带头腐败的实例,这样的场景,最是滑稽。
再看人物塑造与情景摹状,小说处理得也极简单粗劣。但就是这样对人性浅表的刻画,对情感粗糙的表白,连采信都成问题,居然也吸引人。譬如,小说写东州市唯一称得上为官廉正的副书记李为民(非常无聊的是,这样的人物,往往会被按上这样的名字),在工作中因车祸去世,“李为民的牺牲对东州百姓震动很大,人们无不为失去一位好书记而感到悲痛惋惜。然而,肖鸿林似乎并不以为然,因为在他心中,有更重要的一件事让他火冒三丈,那就是陈富忠斗胆包天居然威胁自己的儿子,恐吓自己的情人”。依作者的设计,肖鸿林固然不是正人君子,但作为一市之长,即使与同事气味不投,也不至于在人家死后不依不饶。事实是,这两者一码归一码,根本放不到一起。原作者本意,或许是想说“肖鸿林似乎不以为意”,而不是“不以为然”,现在这样的用词与折转,显然太过随意;从想取得对比的效果而言,又有些刻意。真正小说家的布线与针脚,断不会粗率如此。至于“李为民的牺牲对东州百姓震动很大,人们无不为失去一位好书记而感到悲痛惋惜”云云,更非小说的语言,社论也不过如此。但遗憾的是,小说通篇各处,就充斥着这样的语言。
再如,小说写驻京办副主任钱学礼给李为民送来两万元钱被喝止,“恨不得赶紧离开李为民办公室,他做梦也没想到世界上竟然有李为民这样的人,一点人情世故也不讲”。事实是,李为民为官清正人人皆知,钱学礼本为图利而行贿,或事起情急,心存侥幸,利益交关之下,一时不计对方的脾性是完全可能的,如写他经喝止后回过神来,急忙退去,才符合人物的身份与处境,现在说他做梦都想不到,不仅不够真实,还失了道理。从来小说写作,人物及其关系的刻画最不能悖情乖理。此处所失虽小,也决非小说家能犯的错误。至于这个李为民更有意思,平日里就满口的高声大腔,书房高挂的是郑板桥的《卧斋听竹》,此时见人走了,“长长地舒了口气,他走到窗前,望着市委大院那个花岗岩制成的大门楼子,越发感到它的朴素、坚定、大气、雄浑厚重”。不说他的地位身份远高于钱学礼,单就两万元戋戋之数,只见得钱学礼的卑琐,断不至于引动他转念之间的天人交战,需要长长的舒气吗?接着望门楼子的描写就更拙劣了,这样浅劣而牵强的比德象征,有几人吃得消!依此例衍推,如果他哪天看了窗外的草长莺飞,是不是就意味着心生浪漫?可书中各章各节,凡收煞结尾处的镜头定格,这样的浅劣与牵强在在多有,让人真有不知今夕何夕之感,并无法准确评价作者的文学素养。
至于偶尔引史用典,类似乾隆、和珅和恭王府之类,浅劣生硬得简直没法说,显然得之清宫戏的普及多,得之案头的学习与史实的寻绎少。有时穿插坊间荤段,又极恶俗,摹形物事情态,更往外透着粗鄙。譬如写常务副市长贾朝轩与属下下完围棋,“深深吸了口烟,惬意地笑了笑,好像做完爱射出去那样享受”,这样的比喻不仅没有起因与来由,也不搭调不衬景,适足见出作者趣味的低俗。又如状“钱学礼腆着像女人乳房一样肉乎乎的胸脯”,“脑形特像勃起的阳具,再加上腮帮子上堆了两堆肉,就像两个睾丸”,岂止是失了形似,简直是恶趣味的恣意放滥与集中爆发。
联系此前翻览过的其他同类小说,个人可以明白的是:它们或许是在写官场,但应该非关小说;它们可以勉强地将自己的作品归为虚构类的报告,但决够不上称文学。至于不太明白的是:为什么如此粗糙浅劣的写作,会吸引来那么多的人掏钱花时间?或许,除了上述猎奇心理之外,官本位社会恶习下纯真简单的人际关系的缺失,权力运作不透明情势下政治人格的普遍萎缩与普遍被污名化,包括看着他起高楼、看着他入班房的草民式的促狭的快意,都是原因吧。
还有就是官场中人了,他们通常拿这样的小说当教材。以前是二月河的清宫小说,把几百年前满汉朝廷的上书房,活脱脱地写成了中央政治局(小说中那个市长正是以此为目的读《雍正皇帝》的),现在就是所谓的“官场小说”或“反腐小说”了,把渐有规范的现代行政运作,硬生生地倒退为黑箱操作与密室政治(小说中那个常务副市长就极善于从《资治通鉴》和《反经》中学得官道,驻京办主任丁学通则通过研读《和珅传》习得一整套官场逢迎的本事)。那种只有同类意识而无是非意识,总以一己之私迫人站队选边,并一朝得罪,终身衔恨,非置人于死地而后快;或为人有场面气,貌恭心狡,才小术多,取浮名有术,干实事则不足,平居道貌愈酷,道心愈微,高喊口号,勤政爱民,结果一兼二顾,为百姓成了兼差,为自己成了本业,然后偏又竭尽粉饰伪装之能事,实际是烂到了彻底。凡此种种,都让有些人感到慧眼点开,茅塞顿开;或知所进退,善自伪饰。当然,也不排斥有人洁身自好,不愿同流合污,但因为曲为弥缝,以求容于世,结果学为周慎,终露马脚,两头不得理,既可与为善,一不小心,竟也为恶。凡此种种,让他们觉得都可以在小说中找到原型;一旦作者没能将这些原型表达到充分,他们会以自己的经验将它补足。阅读即创作的接受理论,居然在此放出光彩,真让人始料不及。
就此意义上,我们或许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所谓官场小说,不过是小说官场而已,它至多写出一些权力的浮表或官场生态的皮毛而已,那真正的官场腐败及其根底,尤望得到更深刻的揭示。如果仅仅流连这类小说浮泛的描写,不仅无益于反腐,反而会在某种意义上滋长草民意识与权力崇拜,甚而滋生腐败。因为它虽然在客观上多少揭开了官场的黑慕,有利于社会正气的发扬,但主观上缺乏认识的高度和道义的担当,又缺乏对人性的洞察、同情与悲悯,结果必然使得这种黑幕揭露不仅无关激浊扬清,并很可能因一味展览罪恶,而流于“欲讽反劝”的窘境。至于有的人,正想用此为卖点,人以为他“欲讽反劝”,其实他正想“以讽为劝”,那离真正的小说就更远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