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现代化的迷途
》
售價:HK$
98.6
《
钛经济
》
售價:HK$
77.3
《
甲骨文丛书·无垠之海:世界大洋人类史(全2册)
》
售價:HK$
322.6
《
中国救荒史
》
售價:HK$
109.8
《
三十六计绘本(共8册)走为上计+欲擒故纵+以逸待劳+无中生有+金蝉脱壳+浑水摸鱼+打草惊蛇+顺手牵羊 简装
》
售價:HK$
177.4
《
茶之书(日本美学大师冈仓天心传世经典 诗意盎然地展现东方的智慧和美学 收录《卖茶翁茶器图》《茶具十二先生图》《煎茶图式》《历代名瓷图谱》等86幅精美茶室器物图)
》
售價:HK$
65.0
《
云冈:人和石窟的1500年
》
售價:HK$
72.8
《
淡水鱼类营养生理与饲料
》
售價:HK$
333.8
編輯推薦:
1.新中国成立之初,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是苏联老大哥伸出无私的手,援助中国奠定了国家工业基础。同样还是他们在一夜之间撕毁合同,反目成仇 。——朋友,还是敌人?
2. 一贯仇视新中国,妄图将年轻的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中的中国人民的头号敌人的美帝国主义,却在苏联即将对中国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的关键时刻,选择站在中国一边。——朋友,还是敌人?
3. 曾经并肩作战的美、苏同盟,却在战后形成了台上握手、台下踢脚的冷战冤家 ——朋友,还是敌人?
美国顶尖智库外交史学家协会斯图尔特L.伯纳斯图书奖获奖作品
凭藉多国解密档案,披露高层决策细节,完整呈现国际关系史上一段非常时期的“三国演义”!
敌人?朋友?非敌非友?亦敌亦友?
1949年由乔治凯南负责、美国国务院新成立的政策规划研究室出台的代号“PPS-39”文件是如何看待新中国成立前的国内国际局势的?
所幸无战事,1954—1955年中、美在金门、马祖的对抗,是偶然、运气还是威慑之功?
冷战时期美国政府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精心策划,长期践行”的对中、苏战略中的“心理战”是怎样一步步实施和演化的?
一份绝密的国家安全理
內容簡介:
1949—1972年间美国不承认中国,并且不承认中国独立于苏联之外,与苏联的政策也不同。以往的观点认为“共产主义”国家是铁板一块,中国与苏联没有不同。这种观点一直蒙蔽美国政府。张少书教授利用多国文献(包括中国材料)证明:尽管美国政府从杜鲁门开始到约翰逊时期在公开场合没有承认中苏的分歧,但是大量文献表明,这几任总统不但认识到中苏的不同,而且还利用这种不同和分歧。本书重点分析了冷战时期的复杂问题并对以往的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全书的结构和写作清晰,出色地使用大量原始和多国档案,结论令人信服。
關於作者:
张少书(Gordon H. Chang), 美国斯坦福大学历史系奥利弗?帕尔默人文学科荣誉教授,现任斯坦福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参加斯坦福大学的美国亚裔研究、美国研究、东亚研究、亚太研究中心、国际安全与合作中心等研究工作;同时参与斯坦福大学出版社有关美国亚裔著作的编辑工作。主要研究与教学方向:美国与东亚关系史,中美关系史,亚裔美国人之政治、经济和文化史。
主要代表著作:
独著:《朋友还是敌人?:1948—1972年的美国、中国和苏联》Friends and Enemies: The United States,China,and the Soviet Union,1948-1972,1990
独著:《亚裔美国人和政治:一种探索》(Asian Americans and Politics: An Exploration,2002)
合著:《美籍华人的声音:从淘金潮到当今》Chinese American Voices: From the Gold Rush to the Present,2006
合编:《美国亚裔后裔的艺术史:1850—1970年》(Asian American Art: A History, 1850-1970,2008)
译者简介:
顾宁,女,江苏吴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华美国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美中关系史、美国史、妇女史。主要著作:《美国文化与现代化》等。
刘凡,男,1972年5月生,山东邹平人,毕业于山东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俄罗斯东欧史研究室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东欧史。
李皓,男, 1988年9月生,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 获广告学学士学位,现为北京某4A广告公司高级客户主任。
目錄 :
推荐序一 冷战时代中美苏三角关系的再发现与改写 章百家 1
推荐序二 追忆中国学者与美国史学家在中美关系上首次合作研究的轶事 何迪 3
推荐序三 冷战时期美国对中苏战略中“心理战”的运用 卿斯美 6
中文版序言 过去20年的历史研究 9
前言 1
导论 4
第一章 老朋友和新敌人 1
第二章 联盟被削弱,联盟被铸造 40
第三章 分化的战略 81
第四章 核战的边缘 118
第五章 中国是主要的敌人吗? 145
第六章 走向美苏利益共同体 177
第七章 布尔什维克、孟什维克和帝国主义者 206
第八章 肯尼迪、中国和原子弹 232
第九章 回到起点? 259
结语 290
索引 300
冷战时期中、美、苏三角关系研究的背景、意义、挑战和贡献
——作、译者访谈录 317
译后记 321
內容試閱 :
冷战时代中美苏三角关系的再发现与改写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中美两国的历史学家聚集在一起,开始共同探讨中美对峙的那段历史。我与张少书先生便是那时相识的。当时,他正在撰写博士论文。1990年,他的博士论文《朋友还是敌人?——1948—1972年的美国、中国和苏联》在美国出版。现在,这部书的中译本终于与中国大陆的读者见面了。
无论在中美关系史研究领域还是在冷战史研究领域,张少书先生的这部著作都具有开拓意义。80年代中后期,中美关系史研究发展迅速,但那时绝大多数学者还是从双边关系的角度来审视这段历史的。尽管一些站在前沿的学者们已经注意到苏联在中美双边关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但其作用究竟如何并不清楚。少书先生的书第一次以翔实的史料和细致的分析说明,在美国制定对华政策时,对革命的中国和苏联之间关系的思考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从杜鲁门到尼克松的历届美国政府都千方百计,不是试图破坏两个共产党政权之间的关系,就是试图利用一方去对付另外一方。
少书先生的专著出版后即在美国学术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有评论认为,该书提供的一个重要论点是:中国共产党、苏联和美国之间关系的大国政治是美国亚洲政策的推动力。美国倾向或期望以哪种方式对付中国或苏联,视情况和不同的政策制定者的偏好而定,但在通常情况下,美国会利用或寻求社会主义同盟的分裂。他的专著的最大价值是提供了对中美苏三边关系的全面叙述,并对每一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进行了批判性的评估。见沃尔多?海因里希斯(Waldo Heinrichs),载《美国历史评论》,1991年3月第19卷第1期。对于这一评论,我基本赞同。的确,该书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首开对冷战时代中美苏三角关系的系统梳理,虽然这项工作不可能由一部著作完成。
《朋友还是敌人?》的出版恰逢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之时。此后20多年,由于大量新史料的公开,冷战史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这部书并未因此成为过时之作。一方面,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并没有推翻,而是广泛证明了此书独创的发现和所作的结论;另一方面,对冷战时代中美关系和中苏关系的研究虽不断深入,但把两方面研究很好结合起来的著作仍不多见。同时,这部书所展示的生动丰富的历史画面,在看似僵硬的美国对华政策表象背后,那些复杂的动机和工于心计的算计,对于今天了解和认识美国的政策仍具有启发和教益。
最后,衷心祝愿此书能受到中国学界同仁和广大读者朋友的欢迎。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 章百家
2014年2月1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