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战国竹书复原综论
》
售價:HK$
98.6
《
走出内心的深渊:快节奏人群心理疾病与健康指南(原书第3版)
》
售價:HK$
77.3
《
如何成为一家千亿公司
》
售價:HK$
76.2
《
趋势跟踪: 汤姆·巴索的交易谋略
》
售價:HK$
77.3
《
滚滚红尘(《滚滚红尘》电影原著)
》
售價:HK$
54.9
《
罗马之变(法语直译,再现罗马共和国走向罗马帝国的辉煌历史)
》
售價:HK$
109.8
《
自然之争:1600年以来苏格兰和英格兰北部地区的环境史(新史学译丛)
》
售價:HK$
106.4
《
硝烟下的博弈:工业革命与中西方战争
》
售價:HK$
87.4
|
編輯推薦: |
经典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其精神上的感染力,能够引领人们向着人性的光辉殿堂进发。虽然那些伟大的先哲们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但是他们的精神足迹却深深地镌刻在了历史的长廊中。读一读经典的名作,就等同于和这些先贤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让大师的感悟洗涤我们的心灵。希望读者能够通过本书走进知识和艺术的殿堂,管中窥豹中领略世界上知名的大师们的散文,见贤思齐,提升个人的艺术修养、审美品位、文学素质、鉴赏能力以及人生感悟。
|
內容簡介: |
《最美的散文(世界卷)》集合了世界上知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最美的散文,共70余篇,囊括了各国优秀作品,其中很多作家都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选录的作品则兼顾思想性、艺术性,且译文都是国内的名家译制,能够原汁原味地保留原作品的风格和韵味,让读者能够领略到最原生态的国际大师的著作。在形式上,除了作品原文之外,本书还对每一位作者的生平以及背景作了简洁详细的介绍,并在每一篇散文之后都附有对文章的赏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和品位这些闻名于世的经典作品。
|
關於作者: |
【英国】培根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文家、哲学家。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而且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主要作品有哲学著作《新工具》、《论说随笔文集》,史学著作《亨利七世本纪》等。
论求知
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当你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够办理个别性的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惟有掌握知识方能办到。
求知太慢会弛惰,为装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完全照书本条条办事会变成偏执的书呆子。
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实习尝试则可检验修正知识本身的真伪。
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惟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这是一门技艺,不经实验就不能学到。不可专为挑剔辩驳去读书,但也不可轻易相信书本。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有的知识只须浅尝,有的知识只要粗知。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揣摩。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有的书可以请人代读,然后看他的笔记摘要就行了。但这只限于质量粗劣的书。否则一本好书将像已被蒸馏过的水,变得淡而无味了!
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辨是非,作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
因此,如果一个人不愿做笔记,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如果一个人只愿孤独探索,他的头脑就必须格外锐利。如果有人不读书又想冒充博学多知,他就必定很狡黠,才能掩饰他的无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来改善一样。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肾,射箭可扩胸利肺,散步则有助于消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等等。同样,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习数学,因为数学稍不仔细就会出错。缺乏分析判断力的人,他可以研习经院哲学,因为这门学问最讲究繁琐辩证。不善于推理的人,可以研习法律学,如此等等。这种种头脑上的缺陷,可都以通过求知来疗治。
何新 译
【赏析】
这篇散文是培根散文集《论人生》中的名篇之一,文中主要论述的就是如何科学、正确地求知。作者从三个方面来议论关于求知的内容,第一,他从求知的意义和知识的重要性入手,开篇就讲了知识所带来的好处,并表明了作者对于求知的态度,他认为“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第二,他从如何更好地获得知识讲起,告诉人们怎样才能科学严谨地求知,提到了做笔记和讨论的重要性。第三,他以知识的实际应用以及知识的力量为主题,认为人精神方面的缺陷可以用知识来补充和完善,“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全文层次分明,语言凝练,逻辑清晰严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也运用得当,整体生动具体,充满哲理。
|
目錄:
|
【法国】蒙田
热爱生命
要生活得写意
【法国】布封
马
【法国】卢梭
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
【法国】夏多布里昂
密西西比河风光
美洲之夜
【法国】乔治·桑
冬天之美
【法国】雨果
悼念乔治桑
【法国】马拉美
秋
【法国】法朗士
罗歇尔的种马
塞纳河岸的早晨
【法国】纪德
沙漠
【法国】科莱特
松鼠
【法国】蓬热
贝壳小记
蜗牛
【法国】加缪
蒂巴萨的婚礼
重返蒂巴萨
【英国】培根
论求知
【英国】兰姆
梦中的孩子
【英国】赫德逊
林鸟
【英国】萧伯纳
贝多芬百年祭
【英国】高尔斯华绥
远处的青山
【英国】罗素
论老之将至
【英国】丘吉尔
我与绘画的缘分
【英国】伍尔芙
果园里
【英国】大卫劳伦斯
鸟啼
【英国】普里斯特利
论无所事事
【英国】奥威尔
射象
【德国】黑塞
农舍
树木
童年轶事
【德国】伯尔
懒惰哲学趣话
【意大利】邓南遮
夜莺之歌
【意大利】莫拉维亚
阿克拉人的服饰
【波兰】显克微支
二草原
【波兰】伊瓦什凯维奇
草莓
【挪威】温赛特
挪威的欢乐时光
【丹麦】安徒生
光荣的荆棘路
【丹麦】布兰代斯
人生
【南斯拉夫】沃兰茨
铃兰花
【苏联】高尔基
海燕
鹰之歌
【苏联】蒲宁
静
秋
【苏联】普里什文
林中小溪
【俄罗斯】拉斯普京
贝加尔湖啊,贝加尔湖……
【印度】泰戈尔
自由
金色花·雨天·告别·榕树
孟加拉风光·西来达
【日本】德富芦花
我家的财富
【日本】川端康成
我的伊豆
花未眠
【日本】壶井荣
蒲公英
【日本】井上靖
春将至
【日本】东山魁夷
一片树叶
听泉
【以色列】大卫格罗斯曼
人像一根麦秸
【黎巴嫩】纪伯伦
浪之歌
贪心的紫罗兰
【美国】梭罗(美)
寂寞
【美国】海伦·凯勒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美国】怀特(美)
再到湖上
【美国】斯坦贝克
巨人树
【美国】马丁·路德·金
我有一个梦想
【美国】布莱德伯里
奶奶
【加拿大】里柯克
怎样发大财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一个家庭成员的自述
【墨西哥】帕斯
窗外
【尼加拉瓜】达里奥
笑声
【哥伦比亚】马尔克斯
拉丁美洲的孤独
【澳大利亚】帕特里克·怀特
回头的浪子
|
內容試閱:
|
【英国】培根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文家、哲学家。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而且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主要作品有哲学著作《新工具》、《论说随笔文集》,史学著作《亨利七世本纪》等。
论求知
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当你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够办理个别性的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惟有掌握知识方能办到。
求知太慢会弛惰,为装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完全照书本条条办事会变成偏执的书呆子。
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实习尝试则可检验修正知识本身的真伪。
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惟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这是一门技艺,不经实验就不能学到。不可专为挑剔辩驳去读书,但也不可轻易相信书本。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有的知识只须浅尝,有的知识只要粗知。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揣摩。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有的书可以请人代读,然后看他的笔记摘要就行了。但这只限于质量粗劣的书。否则一本好书将像已被蒸馏过的水,变得淡而无味了!
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辨是非,作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
因此,如果一个人不愿做笔记,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如果一个人只愿孤独探索,他的头脑就必须格外锐利。如果有人不读书又想冒充博学多知,他就必定很狡黠,才能掩饰他的无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来改善一样。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肾,射箭可扩胸利肺,散步则有助于消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等等。同样,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习数学,因为数学稍不仔细就会出错。缺乏分析判断力的人,他可以研习经院哲学,因为这门学问最讲究繁琐辩证。不善于推理的人,可以研习法律学,如此等等。这种种头脑上的缺陷,可都以通过求知来疗治。
何新 译
【赏析】
这篇散文是培根散文集《论人生》中的名篇之一,文中主要论述的就是如何科学、正确地求知。作者从三个方面来议论关于求知的内容,第一,他从求知的意义和知识的重要性入手,开篇就讲了知识所带来的好处,并表明了作者对于求知的态度,他认为“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第二,他从如何更好地获得知识讲起,告诉人们怎样才能科学严谨地求知,提到了做笔记和讨论的重要性。第三,他以知识的实际应用以及知识的力量为主题,认为人精神方面的缺陷可以用知识来补充和完善,“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全文层次分明,语言凝练,逻辑清晰严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也运用得当,整体生动具体,充满哲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