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星地融合移动通信系统与关键技术从5G NTN到6G的卫星互联网发展
》
售價:HK$
212.6
《
妈妈,你好吗?(一封写给妈妈的“控诉”信,日本绘本奖作品)
》
售價:HK$
42.6
《
保守主义:为传统而战
》
售價:HK$
154.6
《
不同境遇的36岁:无尽与有限+人生半熟
》
售價:HK$
112.0
《
小时光 油画棒慢绘零基础教程
》
售價:HK$
88.5
《
可控性混乱
》
售價:HK$
66.1
《
篡魏:司马懿和他的夺权同盟
》
售價:HK$
65.0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三卷)
》
售價:HK$
177.0
|
編輯推薦: |
如何建造一只原样大小的暴龙?
如何把汤姆?克鲁斯变形为吸血鬼莱斯塔特?
铁血战士造型背后的创造灵感是什么?
《人工智能》和《晶兵总动员》里那些超级玩具的工作原理又是什么?
在《温斯顿特效》这本书中,斯坦?温斯顿将首次亲自解密那些划时代特效杰作的幕后世界!
★ 千余张从未发表过的高清全彩大图,全部来自工作室内部档案
★ 几百个大银幕经典角色的制作过程,由温斯顿工作室核心人员深度解析
★ 詹姆斯?卡梅隆亲自作序
★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蒂姆?波顿、阿诺?施瓦辛格等传奇大师联袂推荐
★ 精美装帧,精彩图文,极具收藏价值
想要深入了解电影工业特效制作的全过程,想要深入了解温斯顿工作室的成功之道,想要深入了解斯坦?温斯顿其人其事,以及他与詹姆斯?卡梅隆、蒂姆?波顿、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等传奇大师的亲密合作故事,想要深入了解终结者机器人、外星异形皇后、侏罗纪恐龙、剪刀手爱德华、吸血鬼莱斯塔特、铁血战士、大鱼等经典银幕形象的创意来源和实现过程,《温斯顿特效:斯坦?温斯顿工作室的艺术历程》,你绝不可错过!
|
內容簡介: |
自朗·钱尼以来,还没有哪个人像他那样为大银幕创造如此众多的经典形象:从难以阻挡的终结者到《异形》和《铁血战士》中的外星怪兽,从《侏罗纪公园》中开创性的史前大恐龙,到难以模仿的剪刀手爱德华,还有那骇人听闻的南瓜恶灵——奥斯卡奖四度获奖者斯坦·温斯顿,是电影工业中最具创造力、最有成就的特效造型大师。
《温斯顿特效》经独家授权,首次彻底揭秘斯坦·温斯顿特效工作室,完整而系统地呈现电影特效制作的全过程。书中涵盖千余张从未发表过的设计草图、布景效果图、工作照片,全部来自斯坦·温斯顿工作室内部档案,并由斯坦本人和核心创意人员亲自深度解析。
这是一本前所未有的实录,它以独特视角切入特效工业,进入斯坦·温斯顿特效工作室的内部世界,讲述温斯顿其人其事,揭示他作为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詹姆斯·卡梅隆、蒂姆·波顿这些传奇大师的密切合作伙伴,为那些电影史上最为经典的形象所做出的非凡贡献。
|
關於作者: |
乔迪·邓肯(Jody Duncan)是一位记者,二十多年来,他一直关注电影工业的发展,1985年成为电影特效杂志Cinefex的高级主笔,写作、发表了几百篇有关电影技术的文章。自1992年以来,她在Cinefex杂志做编辑。
她还先后出版了记录电影制作过程的多本专著,包括《终结者II》《侏罗纪公园》《龙之心》《刚果惊魂》《X档案》《星球大战前传I:幽灵的威胁》《星球大战前传II:克隆人进攻》等。她现在与丈夫赖瑞一同居住于南加州,女儿凯特琳正在上大学。
|
目錄:
|
序言 詹姆斯·卡梅隆
菲伊·雷
前言
早年生活
奥斯卡来了1972—1981
早期工作
机器人风暴1982—1984
声名鹊起
终身追随者
怪兽大乱斗1985—1991
经典角色
作为导演的斯坦·温斯顿
节日贺卡
恐龙!恐龙!1992—1999
成为明星
斯坦·温斯顿工作室广告
斯坦·温斯顿数码
还不是休息的时候 2000 年以后
继续成长
斯坦·温斯顿工作室
斯坦·温斯顿电影公司
李奥纳多
斯坦·温斯顿怪兽玩具
斯坦·温斯顿艺术
展望未来
译者后记
附录 荣誉与奖项
作品年表
斯坦·温斯顿工作室名录
|
內容試閱:
|
【詹姆斯·卡梅隆 推荐序】
在我的电影生涯中,对我真正产生过影响的人屈指可数,他们不但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更启发并帮助了我,是我的工作伙伴,也是我的对手。斯坦·温斯顿就是其中的一位。
1983 年,与斯坦初次相遇时,我正在到处寻找能为《终结者》(The Terminator,1983)制作特效造型的人选。那时我还是一个年轻的朋克,渴望点燃全世界,身上带着满满一画夹的草图和无数的低成本特效方案。有一位造型师向我推荐斯坦,但他又警告我说斯坦有点“小疯狂”。这一点在我们第一次会面时就得到了印证:斯坦的“疯”完完全全正是我所喜欢的那种,他对自己的工作充满激情,胸怀宽广又风趣无比,永远刺激着你迎接挑战,冲过去玩一把。他浑身上下都有一股子狂热劲儿,像个疯子科学家。他很喜欢我的草图,尽管他自己可以轻而易举地画出来。我们当即开始头脑风暴,设想如何能完成那些前人从未做过的事:创造一个终极机器人角色。我们要的,不是在活人外面套一件机器人的外衣,而是一个由伺服电动和液压传动支撑的高度可信的“内骨骼”存在体。在所有电影机器人中,这是一个“圣杯”式的角色,在前 CG 时代,看起来几乎不可能完成,特别是我们又属于低成本制作。但斯坦的热情被激发了出来,他不但毫无畏惧,反而为可能的前景激动不已。
我立马知道以这家伙的疯狂程度,他一定能承担起重任,创造出我的“终结者”来。后来,这一点也同样得到了证实。
斯坦和他的团队以极其微不足道的预算完成了一项令人惊奇的工作,塑造出一个电影史上经典的幻想人物形象。而我所未曾料到而又最为钦羡的,是在艺术匠心和技术妙想之外,他最为杰出的天赋——团队领导才能。带领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团队,无异于放牧一群野猫,而斯坦的本事在于,他既能激发别人超越自我,拿出他们的最佳表现,又能牢牢地把控住方向。斯坦自己就是个颇有天赋的画家、雕塑家,这是他能给团队带来灵感的关键所在。他能说,也能做。通常,艺术家独有的自负会削弱领导团队的效率,因为他们常常会把下属的创造力变得迟钝。但对斯坦而言,没有人会说他不自负,但他确实既能身体力行地做出表率,又丝毫不会压抑手下员工能力的发挥。相反,他总是十分欣赏并竭力赞誉他们的工作,让每个人都能发出自己独特的光彩,且仍然围绕着影片的大目标,围绕着斯坦·温斯顿工作室。
那些在 1983 年与他一同创造了“终结者”角色的兄弟们最终留了下来,至今依然与他在一起,这就是对他种种能力的高度礼赞。约翰·罗森格兰特、谢恩·马汉都是当年为制作终结者而招来的,他们最后成了斯坦团队的核心。我在1985~1986年间的《异形2》(Aliens,1986)制作中再次与斯坦及其团队合作,然后是《终结者 2:审判日》(The Terminator 2: Judgement Day,1991),然后又是《终结者 2》3D 版(T2-3D: Battle Across Time,1996)。23 年后的今天,在我写这篇文字的时候他们正在与我一起工作,为我的新片《阿凡达》(Avatar,2009)设计角色形象……他们的团队合作、工作动力和艺术创造性令我非常敬佩,在这些方面没有哪个特效造型团队能与之相提并论。与斯坦团队合作永远是愉快的,因为他们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挑战,并把接受这种挑战当作自己的日常工作。
在《终结者》取得成功后的一年,有一天我跟斯坦和他的小伙子们一起去他大楼后面的停车场,那儿有几个特技替身演员正披挂齐全地被一架起重机吊在半空中,我们用黑色的塑料垃圾袋贴满他们全身,再给他们装上一个巨大的吹塑泡沫做成的头,制造出异形皇后的一个剪影。这回我们又大胆地一头扎进了一个从未有人敢涉足的领域,同时我们也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有点傻,因为这是一个非常激进的特效角色设计,使用了前所未有的方式来进行机电模型驱动和人工操控。然而一天的试验下来,我们会心相望,知道这事有把握成功。从此,一次新的冒险旅程又开始了。
《异形》为斯坦赢得了一个当之无愧的奥斯卡奖,几年后的《终结者 2》又让他再次问鼎奥斯卡。能与朋友携手合作并让这种合作为他们带来成功,真是再没什么比这更让人满足了。
《终结者 2》之后,我和斯坦都认识到,CG 特效在创造观众喜闻乐见的幻想角色方面拥有巨大潜力,于是我们共同创立了数字领域公司(Digital Domain),这是第一个全数字的视觉特效机构,在 CG 时代的早期我们共同引领着它。我们野心勃勃,无论遇到什么挫折与挑战,我们的友谊都坚如磐石。我们信任对方的判断,在我们齐心协力之下,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当时我们为拍摄电影搭建了一个巨型列车的布景,我和斯坦想让它派上用场,所以就开始制作 3D 版的《终结者 2》。这是数字领域公司为环球影业公司的一个主题公园制作的 3D 景观,我们联合指导制作了这个 3D 景观的影像软件,甚至还说服了我们共同的朋友阿诺·施瓦辛格来主演这部影片。我们两个人可以说都具有相当强的个性,但是我们的合作却惊人的轻松。我认为斯坦获得巨大成功的关键在于,他有能力扬长避短地驾驭自己艺术家的强烈个性 。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和斯坦依然是最好的朋友,我们在周日清晨一起驾摩托车兜风,一起聊些新奇而又绝妙的怪兽设计。斯坦的眼中依然还闪烁着当年的那种亮光,那是我第一次遇见他时就被其触动过的激情和智慧之光。如今他一如既往地忙碌着,不仅为电影继续创造着极其迷人的幻想角色,还在设计他自己的系列玩具和漫画书。他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每天都在启发着我一定要与内心深处的少年情怀永远为伴,我相信,这种情怀对于任何一个在奇幻、科幻的世界里耕耘的人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这本你即将展开的书籍记载了电影领域中一个最奇妙的艺术家的艺术生涯,同时也是对他所领导的团队的褒扬。如果你是影迷,可以借此一瞥银幕背后当今世界最好的特效造型师、最棒的怪兽制作专家们的创意和技术实施过程,那将令你大开眼界;如果你正在考虑进入这一行业,本书是入门必读。
——詹姆斯·卡梅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