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金融科技监管的目标、原则和实践:全球视野下加密货币的监管
》
售價:HK$
110.9
《
城市轨道交通绿色低碳规划设计研究——深圳地铁6号线工程创新与实践
》
售價:HK$
221.8
《
艾尔米塔什国家博物馆 少年游学 人一生一定要看的博物馆
》
售價:HK$
38.1
《
世界四大博物馆4册套装 卢浮宫大英大都会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青少年游学艺术参观科普书
》
售價:HK$
152.3
《
艺术家之路 塑造插画风格
》
售價:HK$
166.8
《
古乐钩沉(中国音乐学院60周年校庆中青年学者文集)
》
售價:HK$
132.2
《
我和抑郁症的3000天
》
售價:HK$
66.1
《
与骸骨交谈:我希望每一个真相都被发现
》
售價:HK$
76.2
|
內容簡介: |
作者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对基础教育教研工作进行定义,并对其类型、基本矛盾、动力机制及运作模式进行了阐述。区域教研体系的建构。采取做中学的方式撰写,全书共设置21个实操任务,覆盖教研的定义、分类、基本矛盾、动力机制及实践模式。本书所指的“教研新界”,是教研概念的新界定、教研内容方式的新世界、教师发展的新境界。本书意在引领教师进入教研之门,帮助教师对教研的理解能更加清晰有序,为信息时代教师发展提供视角、理念与可操作的模式。本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
關於作者: |
张伟春,男,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现服务于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广州市教育系统首批创新学术团队区域教研创新负责人,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学院客座教授,中山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生导师,广东教育学会网络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专家库成员。教过书,做管理,搞研究,发起智支(智力支持)志愿者活动,爱徒步、游泳、健身,跨界之行者。
|
目錄:
|
前言
第一章 教研是什么
一、钻研与教研
(一)钻研
(二)教研
二、研究视角
三、知识管理角度
(一)PCK与TPACK
(二)模型
四、社会学角度
(一)通心力
(二)和而不同
五、心理学角度
(一)再生力
(二)教研有效性
六、小结
(一)基本概念
(二)教研公理与基本推论
(三)基本结论
(四)基本结论与中华文化经典的对应
七、参考书目
第二章 教研的类型
一、教研的分类
(一)实地教研
(二)网络教研
二、教研的分层
(一)校本教研
(二)校际教研
(三)区域教研
三、教研的分元
(一)职业道德教研
(二)教学设计教研
(三)教学实施教研
(四)教学评价教研
(五)课题教研
四、小结
(一)基本类型
(二)主题班会的类型及实践模式
五、参考书目
第三章 教研的基本矛盾
一、合作与竞争
(一)人的发展阶段
(二)合作竞争理论
(三)非零和博弈理论
(四)教研的根本动力
二、教研团队
(一)教研团队的组建与发展
(二)教研团队的类型
(三)教研团队生命周期
(四)教研团队风格
(五)教研团队的成败因素
三、小结
(一)基本概念
(二)基本观点
四、参考书目
第四章 教研发动机
一、评价的范式转变
(一)目的与结果
(二)“对学习”与“为学习”
二、数据、问题与行动
(一)从数据到问题
(二)从问题到行动
三、小结
(一)结论
(二)隐喻
四、参考书目
第五章 教研模式
一、三人行模式
(一)已有模式分析
(二)三人行教研模式
二、小课题模式
(一)为什么做小课题
(二)小课题的名称
(三)文献检索
(四)小课题研究过程
(五)小课题研究模型
三、小结
(一)基本模式
(二)基本结论
(三)为什么要做小课题的理由及属性分析(表.)
四、参考书目
索引
后记
|
內容試閱:
|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孕育了教和学的“双重革命”,基础教育正面临着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从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转变。在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转变过程中,很有必要重新审视我国教研的转型。我在和上海市教研部门的同仁研讨教研体制转型时曾提出一种“倒逼机制”,互联网一代的学生对全新的学习方式有天然的归属感,他们倒逼着教师教育观念和角色的转变,而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一旦转化为教学行为时,又将倒逼教研的转型。张伟春同志长期担任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早在本世纪初叶,他就敏锐地发现教研的转型势在必行,创建了在全国颇俱影响的“天河部落”网络教研社区,身践力行,从多个维度探索教研从观念、体制、方式到行为的转型。他把他十余年来的探索集结成《7天带你做教研:教研新界》,不失为一本基于行动研究的给人启示的好书,值得一读。
什么是教研?本书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深入探讨了教研的“3W”,即教研是什么(why),教研做什么(what)以及怎么做(how),作者认为教研即钻研,并提出“钻研”的实质就是教学研究,这与英国著名学者艾略特提出的“教学和研究是不能分割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本身作出教学上的行为,已属于行动研究的过程。行动研究就是教学,就是运用研究改善教学”是一致的。本书的可贵之处在于用大量亲身实践案例阐述了先钻研后教研和钻研促进教研的推进路线图,这恰恰是当前教研转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以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模式作为教研转型的行动指向符合国际教师专业发展的趋势,问题在于如何转化为教研实践,作者把日本学者提出的知识迁移和内化的SECI模型作为TPACK模式转化为教研实践的理论工具,并提供了有价值的教研案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可操作性的途径。当然结合我国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如何重构教师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和技术知识的框架还有不少工作要做。
教研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群体行为,因此,教研团队建设尤为重要。作者结合创建天河部落网络教研社区的实践,用大量篇幅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社区意义下的教研团队组建的五个要素:目标、规模、角色、规则及信任,读来颇有新意。
教学评价体制的转型无疑是教研转型的关键,以数据分析为工具,研究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效是教学评价转型的一个方向,作者详细地阐述了天河区构建区域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做法与初步成效。教学评价转型刚刚起步,有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例如学生质量标准问题,基于常模的测量评价向基于课程标准转轨的问题,学生能力评价的准则和方法等。
七天只能窥得教研门径,教学研究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事业,厚积才能薄发。引哲人屈原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愿与作者及读者们共勉。
(蒋鸣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