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传统文化有意思:古代发明了不起
》
售價:HK$
43.8
《
无法从容的人生:路遥传
》
售價:HK$
74.8
《
亚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的兴衰
》
售價:HK$
107.8
《
大处着眼:持久战与《论持久战》
》
售價:HK$
85.8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售價:HK$
96.8
《
未来漫游指南:昨日科技与人类未来
》
售價:HK$
97.9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HK$
173.8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HK$
119.9
|
編輯推薦: |
在中国诗歌界,没有诗人能够让笔下的诗与思想随笔“并驾齐驱”,蒋蓝成为了个案。可以说,蒋蓝的作品实现了文学与思想、思辨与激情的较为完美的结合。
本书是蒋蓝近年的“非虚构人物”散文系列集大成之作,这是一部十一人的断代史,从翼王石达开的凌迟、大儒王闿运的成都宴游,到刘文彩三姨太凌君如的身世揭秘;从国画大师陈子庄的成都岁月、何洁与流沙河的爱情传奇,到对恩师和父亲的追忆。内容精彩纷呈,极具可读性。
|
關於作者: |
蒋蓝,诗人,散文家,思想随笔作家,田野考察者。崇尚独立言路,喜欢特立独行者。人民文学奖、中国西部文学奖、中国新闻奖副刊金奖、布老虎散文奖得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一个晚清提督的踪迹史》(2014,云南人民出版社)、《倒读与反写》(2013,东方出版社)、《爱与欲望》(2012,中国青年出版社)等文学、文化专著。散文、随笔、诗歌、评论入选上百部当代选集。曾任《青年作家》月刊主笔、主编,现供职《成都日报》报业集团。近年在江苏、山西、新疆、吉林、山东以及金沙讲坛、成都故事讲坛等举办过多次文化、学术讲座。
|
目錄:
|
掷出的分币与骰子(代序)
梼杌叙事:一个关于暴乱、缺失、颠踬以及挥霍青春的札记
石达开与脔割之刀:石达开在成都凌迟过程
王闿运与四川:1880年代四川、成都的情色、宴游以及教育
褴褛时代的火焰凌霄:刘文彩三姨太凌君如身世揭秘
伤口的纯光迫使黑暗显形:国画大师陈子庄的成都断代史
在繁体字与方程式的迷宫中:我的老师罗成基先生
人生如蚌,蚌病得珠:何洁与流沙河
何洁眼中的巴金伯伯:三次探望与三十年记
穿过镜头的马群披光而去——朱林与天葬师邱彭
置身蜀籁构筑的历史街头——历史学家王笛侧记
指缝里的白烟——我的父亲逝世记
附录:
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蒋蓝随笔
|
內容試閱:
|
梼杌叙事
——一个关于暴乱、缺失、颠踬以及挥霍青春的札记
梼杌的考古学
伟人的遗传基因并不总是稳定的,杂交水稻也可能出现变异,高粱秆儿也会变成矮冬瓜。黄帝正妃西陵氏女嫘祖,生玄嚣、昌意二子。玄嚣之子蟜极,之孙为五帝之一的帝喾;昌意又娶蜀山氏女为妻,生高阳,继承天下,这就是五帝之一的颛顼,他被封为“北方天帝”。这几个女性,均出自蜀地区域。根据冯广宏先生考证,这是公元前23 世纪前后的事情。颛顼固然是人中之龙,但颛顼的儿子梼杌却剑走偏锋,成为了“人子”的反词。《山海经》说,梼杌为一种人面虎身、凶狠狂暴的猛兽,也被称为“难训”或“傲狠”,还说梼杌喜好在荒野中拔足狂奔,发泄其汹涌的力比多。他是从里到外的极端无政府主义者,没有人能够使其归顺于制度和伦理的麾下。颛顼徒为神仙大帝,可惜的是,他的四个儿子均为邪神,前三个生出后不久就夭折了。第一个死后住在江水中,变做“虐鬼”,散布瘟疫疾病;第二个死后住于若水,叫“魍魉”,以使人生疮害病或者惊吓小孩为使命;第三个死在正月三十,最喜穿破衣喝稀粥,人称“送穷鬼”。只是他们恶的级别不够,比不上恶兽梼杌的名头。
在我看来,这口口相传的历史具有阴谋论和血统论性质。颛顼为黄帝后裔、昌意之子,生于若水(今雅砻江四川境内的雅安一带),有学者指出,“蜀”在古羌语呼复辅音“颛顼”,其义言鱼,高阳氏之鱼王,即蜀王,也就是禹王;颛顼是禹的羌语名。
颛顼二字很奇怪,字书上解释有愚昧、谨貌等义项。颛顼二字均从“页”。《说文》云:“页,头也。”足见颛顼与头有关。《说文》言颛顼是“谨貌”,就是“木头木脑”,川语“木脑壳”是也。所以,它被引申为“愚昧”。如果我们把颛顼与三星堆青铜人头像相联系,那些青铜头像就有些木脑壳意味。这幽暗地昭示后人:有其父,必有其子。
中国古代有所谓四大凶兽——贪得无厌的饕餮、穷凶极恶的浑沌、背信弃义的穷奇和好斗不已的梼杌。梼杌的长相是十足凶恶的,《神异经?西荒经》中有云:“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大,毛长两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扰乱荒中,名梼杌。”我估计这样的造型比起玛丽?雪莱笔下的佛兰肯斯坦,后者难望其项背也。后来梼杌被用来比喻顽固不化态度凶恶之人,《左传?文公十八年》有云:“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梼杌。”
梼杌另有一说是神名,《国语?周语上》:“商之兴也,梼杌次于丕山。”另外有一部战国时的书简名叫《梼杌》,是专门记载楚史的史书。我估计写作者是着眼于断木的木纹,取其年轮与史记的吻合。所谓“纪恶以为戒”,这至少说明,那个时代的梼杌恶名并未闻名遐迩,不然,又何必以此来命名煌煌史书?否则,史书则是记恶之书了。
有学者推测,梼杌可能是指某一支好战的强悍部落。但这个与人伦格格不入的怪兽为什么从木呢?我的推测是,在冶炼青铜尚未出现之前,木器不但是最常见的工具,也应该是武器。《说文解字》:“梼,断木也,从木,寿声。”在《汉语大字典》当中,“杌”字有一个义项是:“砍树剩余的桩子。”因此,“梼”和“杌”放在一起,意思就是:树木横断之后剩下的树桩。焦循1763—1820)在《孟子正义》中解释说:“惟梼杌皆从木,纵破为析,横断为梼杌。断而未折其头则名顽。是梼杌则顽之名,因其顽,假断木之名,以名之为梼杌,亦戒恶之意也。”
四川与梼杌有关的点位,在神、人之外,还有一本怪书。《蜀梼杌》一名《外史梼杌》,是北宋蜀州新津人张唐英早年的著述。《四库全书总目?史部?载记类》称:“其书本《前蜀开国记》、《后蜀实录》,仿荀悦《汉纪》体,编年排次,于王建、孟知祥据蜀事迹,颇为详备。”由于来源于西蜀官方史籍,其立场与北宋官方史籍有异乃至对立。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王晖先生指出,古蜀人用表示圆木桩的“梼杌”(梼梼)来称呼先辈祖先。
“梼杌”(梼梼)应是中性词,是没有褒贬之义的。所谓的恶名应是中原诸侯方国强加给的。这就像“混沌(浑沌、浑敦)”一词,最初也是中性词,所以《庄子?应帝王》中用来称呼“中央之帝”——黄帝及其后人的,显然是褒义性的。因此,《梼杌春秋》其义实际上就是“先祖们的历史”。
我在此引述了一些古事,并非有暗含高标鄙人出身之义,因为我等不过是尘土。只是想说,这梼杌一般的性格,一直就横行在人性的天桥上,稍不留意,他就会冲垮天桥,“秀”都懒得走了,只以血淋淋的断壁残垣来满足内心的嗜血冲动——而不论结局是伤害对手,还是自伤。我的青少年时代,在搏杀之余,偶尔也会阅读家里不多的闲书,也许这个习惯最终改变了我的命运,没能以拳脚为生。记得那时读《世说新语》,王敦和周处卓然独行的故事很是吸引我,以至于我被邻居视为周处时,自己竟然还以
周处后来的除害之举聊以自慰。但这种幻觉终究将彻底消散,以致后来在《水浒全传》里,这种痒意的疮,终于得到了全面爆裂。
所以啊,“金疮迸裂”不一定就是亡命之兆,也有大释放的快意。成年以后,我读明代的禁毁小说《梼杌闲评》,发现其命名颇有深意,既可理解为大恶人魏忠贤评传,又可解释为史事小语。小说确为“大嚼疗饥奸贼脑,横吞解渴残臣血”的泄愤之作,又
岂是清风明月的“闲评”?!哈佛大学王德威教授的《历史与怪兽》一书,围绕现代性和怪兽性的辩证、历史和“再现历史”的两难来展开历史、暴力和叙事之间的互动。梼杌历经了怪兽、魔头、恶人、史书和小说的转变,说明中国文明对历史、暴力和叙事想象之一端,它引发人们思考:历史是对怪兽的暴力记录,还是本身就是暴力体现?王德威指出,“历史只能以负面形式展现其功能,亦即只能以恶为书写前提,借此投射人性向善的憧憬。扬善是历史书写的预设及终点,但填充文本的历史经验却反证了善的有效或可行性。历史的本然存在,甚至吊诡地成为集恶之大成的见证。”这是说的大历史,我想这并不一定包括个人的小历史。但就我而言,却觉得这当中蕴含了难以言传的诡变和危机……
这就是说,善恶固然是有标准的,但历史并不掌握这个标尺。“秉笔直书”的人俨然拥有这个标尺,读史的后人则人人胸怀真理。我难以做到,只是希望在复原往事的过程里,上帝即在细节中。危地马拉作家奥古斯托?蒙特罗索在《黑羊和其他的寓言》
里,借“恶”的口吻独白道:“事实上很难让人们跳出现在的思维模式,恶怎么做都不对,善做什么都有理。”正因为“恶”有这样的想法,“善”又一次幸免于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