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清俗纪闻
》
售價:HK$
101.2
《
镜中的星期天
》
售價:HK$
76.2
《
世界前沿技术发展报告2024
》
售價:HK$
193.2
《
可转债——新手理财的极简工具
》
售價:HK$
66.7
《
新加坡教育:神话与现实
》
售價:HK$
98.9
《
“口袋中的世界史”第一辑·冷战中的危机事件
》
售價:HK$
299.0
《
绝美的奥伦堡蕾丝披肩编织
》
售價:HK$
181.7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二卷)
》
售價:HK$
177.0
|
編輯推薦: |
“海豚书馆”由文学大家沈昌文、俞晓群、陆灏总体策划,包含海外文学、文艺拾遗、文学原创、学术原创、学术钩沉、翻译小品等六个系列,并邀请著名学者董桥、陈子善、孙甘露、葛兆光、傅杰、陆谷孙和朱绩崧担任分类主编。
“海豚书馆”集聚海峡两岸三地近现代著名作家、学者作品于其中。作者尽为近现代中国文坛巨匠,既有美女画家周鍊霞,又有“苦僧诗人”周夢蝶;既有被誉为“香江第一健笔”的林行止,又有文笔雄深灵动的董桥;既有以乡土小说而闻名的莫言,又有兼具诗词书法功力于一身的小说家张大春;既有“寻根文学”的代表王安忆,又有学术大师余英时。所涉猎的文章既有供品阅赏读的小说、诗歌、散文、随笔,如《变》、《骄傲的皮匠》、《长江为何如此远》、《玫瑰的岁月》、《离魂》、《刹那》、《墨影呈祥》等,又有供研究文学、历史而用的论文、考证,如《人文?民主?思想》、《汉石经斋文存》、《吴梅村诗丛》、《中国座椅习俗》、《占卜的源流》、《孽海花闲话》等。
海豚书馆-文艺评论集
顾公硕《题跋古今》
郑秉珊《艺苑琐话》
朱英诞《李长吉评传》
倪贻德《艺苑交游记》
严晓星《民国古琴随笔集》
|
內容簡介: |
《李长吉评传》本书是朱英诞晚年三种长篇随笔之一,写成于1978年,后又于1981年作《后记》,1983年作《后序》。本书对李贺诗歌的解读,对李贺生平经历的见解,多持“诗”之观念,不同于学者的考据。每见真知,善发奥思也。
《艺苑琐话》本书收郑秉珊先生论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的文章七篇,全部选自《古今》半月刊,除第一篇论述王维《江山雪霁图》流传始末外,其他都是论述明清时期知名画家和书法家,如董其昌、八大与石涛、恽南田与王石谷、金冬心、赵之谦、李慈铭,最后一篇则论述近代书人的书法成就和师承关系,文中贯穿人物逸事,涉及对画家的评论。通读其文,使读者对于中国明清以来书画艺术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题跋古今》本书是顾公硕先生的工艺美术研究随笔,包括对书画题跋的心得的《题跋古今》,讲述文物的《檀龛宝相》以及介绍年画由来及历史的《苏州年画》,其中着重介绍了桃花坞的年画;讲述泥塑的《摩(日+侯)罗》和刺绣的《顾绣与苏绣》等文章,顾公硕晚年致力于文物古迹保护与工艺美术研究,对桃花坞年画,苏州的刺绣,泥塑,木雕等均有研究,在这些文中,作者不仅把这些工艺的特征和历史讲述的很清楚,而且旁征博引,引用文献典籍,藉以让读者了解这些工艺的历史。
《民国古琴随笔集》本书收录了11篇文章。时间上,除了周作人的文章是写在新中国成立第一年外,其他的10篇文章全部是民国时期。内容上,本书辑录的文章都是围绕古琴展开的零散随笔,关于古琴和琴人的一些故事和趣闻。开头两篇文章是陈西滢和李济关于古琴的论争,从中折射了民国时期知识分子用新眼光反思和梳理传统的文化背景。其中还有关于琴派——虞山派的传承,关于江南四琴社的组织和人物,关于琴谱的描述。
《艺苑交游记》一九三六年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初版,初版即绝版,存世不多。这是首次以全书本来面目完整重印。附录的三篇,一即为《决澜社宣言》,二为《虞山秋游记》,虽已编入《画人行脚》,但文中追忆与决澜社重要成员张弦的画缘,正可与《艺苑交游记?决澜社的一群》对照阅读。第三篇《画室漫步》作于抗战爆发前夕,反映了倪贻德对于中国现代绘画出路的新思考。在序言里,作者就提到了这本书的由来和主要内容,“赵景深先生要我为《青年界》写点画家印象记之类的文章”,“这里所写的,并不是堂堂的艺术批评,也不是严正的作家评传,不过是我个人对于几个画友们的零碎的印象而已。其间也涉及到各人艺术的地方,也只是自己的一点断片的感想”。
|
關於作者: |
郑秉珊,生卒年不详,号拙庐,书画理论家,对元四家颇有研究,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过他的《吴镇》《沈石田》《倪瓒》,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过《石涛研究》,也曾注校过《山静居画论》。《宾虹书简》中收有一通黄宾虹致郑拙庐的信。后世凡是研究元四家,无不参照郑秉珊其书。
朱英诞(1913—1983)本名仁健,字岂梦,笔名有朱石笺、庄损衣、杞人、琯朗、净子等,生于天津。他是朱熹的后裔,他的父亲朱绍谷擅长诗词,少时享有“神童”之誉。1935年秋,朱英诞在林庚的介绍下结识废名,从此在诗坛追随林庚、废名二人。1940年至1941年朱英诞在伪北大担任讲师。在沦陷区的文坛,朱英诞非常活跃,发表大量诗文,曾与沈启无一起编辑《文学集刊》,并编选废名、沈启无的诗合集《水边》。解放后朱英诞在贝满女中教书,直至退休。朱英诞爱好写作,尤爱写诗,但很少出版,曾自费出版诗集《无题之秋》,此系诗人生前唯一一部公开面世的著作。后半生一直坚持“民间地下写作”,留下几千首诗和大量遗文,均未出版问世。
顾公硕(1904-1966),字则象,顾麟士季子,苏州过云楼传人,工书擅画,尤精白描,家学渊源,自小耳濡目染书画艺术,能书善画,尤擅鉴赏古字画,也钟情戏剧、金石、摄影等领域,兄顾公雄。1959年,他参与了苏州博物馆的筹备。他策划组织了《苏州工艺美术陈列》、《灯彩展览》、《扇子展览》、《古今工艺美术展览》等一系列具有苏州地方特色的展览,受到市民和行家的好评。顾公硕十分关心刺绣的发展,先创办刺绣学校,使苏绣从生活品发展成为艺术品。他对刺绣、桃花坞木刻年画等苏州工艺美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严晓星,江苏南通人。现从事报纸副刊编辑工作。近年致力于琴学资料的研究与整理。著有《七弦古意:古琴历史与文献丛考》(将出版),编有《人书俱老》、《〈孙子〉二十讲》、《大家国学?金克木卷》、《徐立孙琴学著作集》(将出版)等,2009年中华书局出版编者的《近世古琴逸话》,受到市场的好评。
倪贻德,笔名尼特,自幼爱好绘画艺术,中学时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1922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留校任教,致力于美术理论和绘画技法的研究,常在校刊《美术》和其他报刊上发表有独特见解的美术理论和作品评论,积极介绍国外先进绘画艺术。1923年参加“创造社”进行文学创作,在文坛上崭露头角,成为后起之秀。受郁达夫的自我抒情小说的影响颇大。1932年秋,他和庞薰琴等组织决澜社,以表现新艺术形式举办三次画展,富有狂风般的激情,向沉寂、庸俗、衰颓的画界冲击,使中国画坛出现新兴气象。抗日战争爆发后,曾跟随郭沫若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一度任郭沫若领导下的第三厅美术科长,后在西南联大、英士大学、国立艺专等校任教。著有小说集《玄武湖之秋》、《东海之滨》、《百合集》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