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智慧宫丛书028·神工智能 诸神与古代世界的神奇造物
》
售價:HK$
87.4
《
街头健身训练指南
》
售價:HK$
266.6
《
留学早规划
》
售價:HK$
76.2
《
文化的演化:民众动机正在重塑世界
》
售價:HK$
88.5
《
布鲁克林有棵树(孩子喜欢的阅读经典读本 基于真实生活的全球经典成长小说 走出成长困境 追逐梦想 人生励志 自我塑造小说)
》
售價:HK$
76.2
《
构建未来教育图景: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模式
》
售價:HK$
87.4
《
技术统治(未来哲学系列)
》
售價:HK$
53.8
《
中考热点作家孙道荣2024年散文精选集三册
》
售價:HK$
127.7
|
編輯推薦: |
★看美国如何借战争这把双刃剑称霸世界!
★美国二战海报大集锦!该领域资深研究者鼎力之作,众多军事作家联袂推荐!
★堆山积海的作战物资,盈千累万的战争债券,隆隆作响的民主兵工厂……用数以千计的战时海报描绘那条被遗忘的战线
★海报里的战争:没有硝烟的第二战场,无有杀戮的敌我较量
★同仇敌忾的全民总动员:讲述美国在二战中怎样从熟视无睹的旁观者转变为力挽狂澜的主战者
★20万文字+上千幅彩色图片:以独特的二战宣传海报为视觉窗口,深度展示二战美国大后方的点点滴滴与社会变迁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上千张精美的二战美国战时海报为主要切入点,首次向读者详细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后方社会发展中的点点滴滴。全书共由12章组成,涵盖了当时美国国内战争动员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战事宣传、资助盟友、招募征兵、促进生产、物资供给、战争债券、民间援助、反敌反特、疾控预防等多个方面,让读者从另一个不为人知的侧面认识到,整个美国是如何从一个漠不关心的中立者转变成一个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而竭尽全力的主战者。本书不仅是对国内相关领域的一个有益补充,同时亦是一部介绍美国二战期间社会进程的简明断代史。
|
關於作者: |
陆乐,男,上海人,一九八六年出生。二〇〇八年自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一大型国有企业担任管理计划工作。出于对军事和历史等题材的兴趣爱好,其本人已完成了多部图书的出版,包括翻译了战争回忆录《尖叫的死神——汉斯-乌尔里希?鲁德尔全传》,同时还完成了《苏俄海军驱逐舰全史图鉴》(上、中、下三册)的编著工作。
|
目錄:
|
第一章 鼓舞士气
第二章 敌我分明
第三章 厉兵秣马
第四章 加速生产
第五章 军需补给
第六章 军工安全
第七章 战争债券
第八章 定额配给
第九章 后方支持
第十章 巾帼英雄
第十一章 谨言慎行
第十二章 疾控预防
后记
|
內容試閱:
|
第46任财政部部长威廉?麦卡杜(William McAdoo)在数十年后重新审视前辈的各种工作后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蔡斯并未将债券和民众内心的爱国意识结合起来,而这恰恰是债券推行工作未能圆满成功的重要因素。麦卡杜在日后笔录回想中曾认为:“蔡斯先生显然没把握住当时民众的一种情绪,这种情绪显然触手可及但却未曾被加以利用。”而麦卡杜的这种观点也就此为美国推行战争债券提供了一个崇高而神圣的等价转换:爱国行为。实际上,梅明格在推出南方地区的首期债券前也曾小规模地进行了所谓“爱国”宣传,只不过他们宣扬的这种爱国更多地只是从维护农奴主和资本家的立场来考虑的。但在麦卡杜看来,无论是何种方法,一旦民众的爱国情绪被带动出来,那么只要再提供一个环境合适的温床,战争债券的销售量便会节节攀升,同时,这种运作也会因其冠以“爱国”的头衔而显得无可厚非。
美国于1917年宣布加入一战后,麦卡杜就按照这种思路重新构建了战争债券的推行模式:他将自由、 独立、正义等褒义观点与爱国意识强行绑定起来,并从1917年4月24日起前后推出了4期战争债券,名为“自由债券”(Liberty Bond),另外在战后还单独推出了1期“胜利债券”(Victory Bond)。此外,麦卡杜还首次提出了“战争储蓄印花”(war savings stamp)的概念。通过和美国邮政部的合作,麦卡杜对外宣布,民众同样可以通过购买战争储蓄印花来表达爱国意愿。单张战争储蓄印花面值5美元,以年复利率4%计算,偿还期5年,换句话说,单张印花税票售价只有4.12美元。为防止几人合伙购买所产生的负面效果,这些印花税票被要求统一放在一个印有购买者名字的收集册中,购买者只有凭着这张被称为“储蓄凭证”的收集册以及印花税票才能在偿还到期后最终兑换成功。
不过根据第一期债券发售结束后美国财政部的统计显示,麦卡杜的这一尝试显然并未奏效,只有约550万名美国人购买了这期债券,筹到的资金也只有20多亿美元,远低于50亿美元的预设目标。为了刺激更多的人购买债券,麦卡杜决定将债券利率由原先的3.5%提至4%,后又宣布自1918年2月1日起将印花税票面值每月上调1美分,同时强调任何购买者都可无条件退还该种储蓄印花。不过麦卡杜公开的自愿准则并非表里如一:他开始针对一些大型企业和公司强行划定债券购买的最低数量,然而此举在无形中悖离了麦卡杜之前提出的所谓“自由”原则,也为后来几期债券推行计划的最终失败早早地埋下了伏笔。
除了尝试这些经济措施以外,颇具洞察力的麦卡杜还通过公众信息委员会(Committee on Public Information)的宣传力量向民众刻意灌输一种购买债券和爱国相等价的观念。这个于1917年4月由威尔逊总统亲自下令成立并委派自由派记者乔治?克里尔(George Creel)担任主席的宣传机构很快便和财政部达成了一致意见。为了确保债券销售工作的顺利展开,克里尔的手下开始通过报纸、杂志、海报等多种媒体形式向美国民众极力兜售这一思想,其整体设计思路和麦卡杜的逻辑简直是如出一辙。以随后开始的第二期和第三期债券为统计,这个委员会为债券印刷的海报数量不下1400万张,橱窗布告超过900万份,另有各类纽扣宣传徽章达850余万枚。如此血本的投入按照历史学家史蒂芬?沃恩(Stephen Vaughn)数十年后的说法,就是“几乎任何一张宣传战争债券的一战海报无外乎皆出自公众信息委员会之手”;或者更为严格地说来,当时除去一些军队征兵海报以外,公众信息委员会及其受雇画家与文字工作者几乎大包大揽地为这个国家创作了大部分海报。
另外,经威尔逊总统的允许,公众信息委员会分支又特别成立了一个由威廉?布莱尔(William Blair)任总负责人的“四分钟演说处”(Four Minute Men),派专人在电影院、剧场和商店内进行四分钟左右的演说。由于布莱尔本人也是债券计划的积极支持者,于是在他的授意下,很多演说的主旨除去煽动美国民众的反德情绪之外,更多的便是推销债券。按照克里尔的说法,这个演说处和整个公众信息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似乎都在和民众的思想进行战斗。除去这个带有志愿性质的宣传机构以外,克里尔还邀请了众多文娱界头牌明星为政府的债券推行工作摇旗呐喊,甚至像喜剧大师卓别林都在1918年自掏腰包为公共信息委员会拍摄了一部11分钟的宣传片《债券》以向民众介绍自由债券的各种优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