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青铜之美 国宝里的中式美学
》
售價:HK$
177.0
《
海外中国研究·朱熹的思维世界(增订版)
》
售價:HK$
143.4
《
甲骨文丛书·沙漠之王:英美在中东的霸权之争
》
售價:HK$
110.9
《
汗青堂丛书147·光明时代:中世纪新史
》
售價:HK$
85.1
《
能成事的团队
》
售價:HK$
111.9
《
现代无人机鉴赏(珍藏版)
》
售價:HK$
78.2
《
汗青堂丛书·晚清风云(4册套装):帝国的切口 清朝与中华传统文化 太平天国运动史 冲击与回应
》
售價:HK$
427.8
《
穿在身上的历史:世界服饰图鉴(增订珍藏版)
》
售價:HK$
557.8
|
內容簡介: |
全书通过对李赛美教授临床医案的整理、挖掘与梳理,结合《伤寒论》进行阐述,展现《伤寒论》当今临床运用思路与方法。该书以原文为依据,重点解读《伤寒论》理法方药,即诊病辨证、治法用方、调养预后。该书紧密结合临床,案例真实,语言通俗,可读性强,可供中医临床工作者、中医院校师生及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
關於作者: |
作者李赛美: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教授,伤寒论教研室主任,第一临床医学院经典临床研究所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方药量效关系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首届杰出女中医师、全国首届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称号。主持的“全国经方班”享誉海内外。
|
目錄:
|
第一讲 《伤寒论》与临床医案
第一节 太阳病篇与临床医案
第二节 阳明病篇与临床医案
第三节 少阳病篇与临床医案
第四节 太阴病篇与临床医案
第五节 少阴病篇与临床医案
第六节 厥阴病篇与临床医案
第二讲 《伤寒论》与诊病辨证
第一节 诊病篇
第二节 辨证篇
一、辨方证
二、辨症状
第三讲 《伤寒论》与治法用方
第一节 八法在《伤寒论》的应用
一、汗法
二、吐法
三、下法
四、和法
五、温法
六、清法
七、消法
八、补法
第二节 《伤寒论》的组方特色
一、立法组方遵“方证相应”之宗旨
二、谨守病机,一方多用
三、组方用药注重七情和合
四、加减灵活,功效卓著
第三节 《伤寒论》用药特色
第四讲 《伤寒论》与调养预后
第一节 调养
一、桂枝汤
二、大青龙汤
三、附子泻心汤
四、十枣汤
五、三物白散
第二节 预后
一、重视阳气
二、顾护胃气
三、不忘护津
第五讲 经方与临床
案例一 脉静,身凉,汗出,热退
案例二 神奇的“退热药”
案例三 再遇大黄
案例四 出汗也是种痛苦
案例五 产后体虚,汗出不止
案例六 喷射状的痔疮出血
案例七 养血固冲的胶艾四物汤
案例八 那些“止痛”的经方
案例九 满面愁容的产妇
案例十 那年掉进冰水后……
案例十一 痤疮未必皆是热毒
案例十二 方证对应疗愈脓疱疮
案例十三 爆炸样的头痛
案例十四 年轻化的失眠
案例十五 “纠结”的腰痛
案例十六 年轻人也会长骨刺
案例十七 原来您也学“伤寒”
案例十八 原来这是少阳病
案例十九 难得一见的蛔厥证
案例二十 传说中的奔豚病
案例二十一 合用经方治顽疾
案例二十二 中医的铁杆粉丝
案例二十三 寒温融合,共退心包积液
案例二十四 中医能逆转颈动脉硬化
案例二十五 逐渐消失的盆腔包块
案例二十六 中药巧治“张飞眼”
案例二十七 击退乙肝靠正气
案例二十八 经方退黄效堪夸
案例二十九 中西医结合降血糖效更佳
案例三十 巧辨六经治血糖
|
內容試閱:
|
中医植根于人民大众之中,数千年来口授心传,像养生、煲汤、太极、推拿按摩……普通百姓一般都会有几招中医把势。而将中医基本知识系统地推向广大的中医药爱好者,甚至是普通大众,则是一件利国、利民、利中医的大好事,作为中医专业的执业者、授业者,理当成为其中的一分子。
《伤寒论》作为中医精粹、精华的中医经典著作,文字艰涩,医理深奥,学术性强,属中医学习之“高山”,爬坡有难度啊!本人从事中医经典教学与临床多年,并担任过国家规划教材《伤寒论》本科版、研究生版的主编,从“学究型”转到“大众型”,不是“由难转易”吗?其实不然,更有难度,若写出来中医药爱好者看不懂,太深奥,则难以实现编写者初衷。这与做一场学术报告和讲一堂养生保健还真不是一回事!多年的专业术语化习惯了,要改成普及口语化、通俗化还真不容易,就当是一场挑战吧!
正是怀着这样的忐忑心情,开始了本书稿的撰写。
《伤寒论》作者张仲景,生于汉代,约公元150年,至今已是1863岁了!张仲景约50岁开始撰写《伤寒论》,故《伤寒论》成书距今已超过1800年。全书共10卷22篇,近5万字,载113方,92味中药,其中最重要的原文398条(现今高校中医教材《伤寒论》必选)。历来研究《伤寒论》者众多,有医家逾700人,产生专著1700多部,发表论文逾3万篇。从源到流,从本到末,从内涵到外延,一直是中医学术界研究重点,并成为中医界研究、学习的范本。我曾提出过“世界中国热,中国中医热,中医经典热,经典伤寒更热!”
为何《伤寒论》一直“高热不减”呢?
首先,《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现存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医学经典。它创立了六经辨证体系,制定了中医辨证论治原则与方法,保留和创制了大量疗效卓著的方药,被称为“万法之宗,群方之祖”。张仲景被尊为“医圣”,仲景之方被奉为“经方”。自唐朝以来,《伤寒论》一直是医师必考科目,也是中医高校必修课程;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形象大使”,对日本、韩国、朝鲜等国医学产生了重要影响,现今已在东南亚,乃至全世界得到广泛流传和运用。中医是中国原创,被誉为“世界第五大发明”,最具民族性,也最具世界性!
其次,在中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五个里程碑式的标志:《内经》的诞生代表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完成;《伤寒论》则是继《内经》之后第二个里程碑,标志中医由医理到医治的飞跃;金元四大家的出现,形成了中医学术大争鸣,也是中医发展辉煌时期;明清时代温病学的崛起,标志着中医外感病辨证体系的建立;时至今日,中医学又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历史久远,积淀深厚,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医以其天人合一,心身合一,以人为本,注重体质,个性化治疗,融养生、预防、治疗、康复于一体的整体观,动态观,药物天然,较少不良反应等特色与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尤其在当今后工业化时代,城镇化、全球化、信息化,给人类生存与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和挑战:高速发展、信息爆炸,躯体越来越懒惰,头脑越来越亢奋,整天在封闭的环境中虚拟化。缺乏运动,缺乏阳光,缺乏面对面的交流,昼夜颠倒……。
在人类与社会发展进程中,其自身也在不断寻找应对、修正当今困境的方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宜“和谐”“有度”。有学者调侃:人类最合适的生存环境可能要回到“石器时候”。出言有些偏颇,但值得深思。当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困境时,人们转向了传统、转向了中医寻找答案。沉淀的是历史,传承的是经典!不错,中医宝藏就在经典里!中医经典不但保留了前人智慧,同时在不断实践运用中,经典又得到进一步弘扬和提升。中医经典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是宝贵的物质与精神财富。如果后人不去分享,我们岂不变成了大傻瓜?!
作为普及版,我们尝试着讲故事,和大家分享《伤寒论》要旨、精华、亮点。重在培养兴趣,引大家先入门,有“缝中窥月”之妙。而要进入“井中望月”,甚至“泰山赏月”,则又只待时日进一步修炼了。由于经典著作中精彩、亮点甚多,故将《伤寒论》分“学”与“用”两个分册,两者可以对刊互用。“学”的部分,重在介绍《伤寒论》本体概貌,各章节精彩要点;而“用”的部分,旨在通过我本人临床案例,突出《伤寒论》临床运用的思路与方法,展示《伤寒论》当今临床指导价值。不求面面俱到,但求精彩不断。尽管《伤寒论》成书年代离我们很遥远,但古人的记载、经验确实可以在当今再现和应验。《伤寒论》“活”在当代!“活”在我们心中!
参与本书编写的都是我的研究生。他们熟悉《伤寒论》,也是《伤寒论》真实的粉丝和践行者。书中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他们都是见证与应验者。
借此书付梓之际,由衷地感谢我的团队!是书凝聚着集体的智慧。他们读研期间,在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的同时,短时间内兼顾书稿的撰写。是他们的热忱、执着和坚持,打动和鼓舞着我。尤其感谢学生笋晶、超男!在编撰、组织与统稿方面,她俩付出了更多的心血。
祈望同道们提出宝贵建议,并不断奉献给大家营养丰富的中医大餐!
祝福大家!祝福中医!感谢仲景!《伤寒》不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