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不可能的戏剧:洛尔迦先锋戏剧三种](http://103.6.6.69/upload/mall/productImages/y25/1/9787521768954.jpg)
《
不可能的戏剧:洛尔迦先锋戏剧三种
》
售價:HK$
60.5
![清史馆文人群体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http://103.6.6.69/upload/mall/productImages/y25/1/9787101168518.jpg)
《
清史馆文人群体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售價:HK$
173.8
![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融合:日本社会心理发展史](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2/9787522743806.jpg)
《
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融合:日本社会心理发展史
》
售價:HK$
86.9
![康德希望问题研究](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3/9787030798053.jpg)
《
康德希望问题研究
》
售價:HK$
107.8
![十倍创新:企业十倍增长的底层逻辑](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3/9787121490408.jpg)
《
十倍创新:企业十倍增长的底层逻辑
》
售價:HK$
85.8
![艺术家的调色板](http://103.6.6.69/upload/mall/productImages/y25/1/9787521765878.jpg)
《
艺术家的调色板
》
售價:HK$
184.8
![大数据开发实战](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3/9787111756934.jpg)
《
大数据开发实战
》
售價:HK$
130.9
![中国史纲(张荫麟先生带你学历史!)](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2/9787507559293.jpg)
《
中国史纲(张荫麟先生带你学历史!)
》
售價:HK$
53.9
|
內容簡介: |
《教师职业素养阅读丛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的最大特点是将职业生涯规划的各个要素作为线索,在每个章节加入了大量的“作业”,如一些小测试、小技巧,读者可以通过“做”这些“作业”达到对自我的深层认知,进而帮助澄清很多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遇到的疑惑。读者可以边阅读,边“做作业”,通过每一章节后面的“作业”,完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在《教师职业素养阅读丛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最终完成之际,要特别感谢我的研究生:崔文琴、张麓麓、王敬、苏辉和王海瀛,他们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从寻找原始资料到最后通稿的错别字校对,都付出了巨大努力。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本书难以达到现在的水平。
|
關於作者: |
李海芬,教育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计量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兼教务处副处长。教育部学习科学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主持或参加过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著专著一本《大学本科基础课程研究》,并有20余篇文章在《高等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
赵春鱼,浙江大学教育学博士研究生,讲师,中国计量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人员。主持或参加多项省部级、厅局级课题,多篇文章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参与编写浙江省高校重点教材《大学生就业指导》一书,曾获得“浙江省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设汁大赛”二等奖。
|
目錄:
|
第一章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第一节何为职业生涯规划
第二节教师专业化和身份认同
第二章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职业生涯发展的一般理论
第二节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
第三节案例解读教师生涯发展阶段
第三章我是谁——基于教师身份认同的自我认知
第一节职业价值观
第二节职业人格
第三节职业兴趣
第四节职业能力
第四章我所处的环境——教师的职业环境分析
第一节社会环境
第二节学校环境
第五章我将往何处——教师职业发展方向决策
第一节SWOT分析法
第二节生涯平衡单法
第三节生涯愿景模型法
第四节五“What”法
第五节本章小结
第六章我的规划我做主——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制订的原则和程序
第一节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制订原则
第二节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制订程序
第七章我的成功看行动——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和调节
第一节时间管理——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成功的保障_
第二节职业倦怠——职业生涯规划中不得不说的问题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帕森斯提出的职业选择三要素模式得到了广大学者的认同与推广,并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在实践中逐步形成职业指导过程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评价求职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特性)。通过心理测量及其他测评手段,获得有关求职者的身体状况、能力倾向、兴趣爱好、气质与性格等方面的个人资料,并通过会谈、调查等方法获得有关求职者的家庭背景、学业成绩、工作经历等情况,并对这些资料进行评价。
第二步是分析各种职业对人的要求(因素),并向求职者提供有关的职业信息。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职业的性质、工资待遇、工作条件以及晋升的可能性;二是求职的最低条件,诸如学历要求、所需的专业训练、身体要求、年龄、各种能力以及其他心理特点的要求;三是为准备就业而设置的教育课程计划,以及提供这种训练的教育机构、学习年限、入学资格和费用等;四是就业机会。
第三步是人职匹配。指导人员在了解求职者的特性和职业的各项指标的基础上,帮助求职者进行比较分析,以便选择一种适合其个人特点又有可能得到并能在职业上取得成功的职业。其中人职匹配又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因素匹配(活找人)。例如,需要有专门技术和专业知识的职业与掌握该种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择业者相匹配;或脏、累、苦劳动条件很差的职业,需要有吃苦耐劳、体格健壮的劳动者与之匹配。二是特性匹配(人找活)。例如,具有敏感、易动感情、不守常规、个性强、理想主义等人格特性的人,宜于从事审美性、自我情感表达的艺术创作类型的职业。
威廉姆斯(1939)还认为,职业指导咨询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一是建议,辅导人员直接告诉个体怎样选择合适职业以及对这个选择要采取的计划与行动;二是说服,辅导人员向个体提供各项心理测验的结果,让个体根据辅导人员的诊断和预测作出自己应作出的抉择;三是解释,辅导人员向个体说明各项资料的意义,对每一项选择作出系统化分析、探讨,并依据各自心理测试所显示的结果推测成功的可能性①。
特质因素理论强调个人所具有的特性与职业所需要的素质与技能(因素)之间的协调和匹配。为了对个体的特性进行深入详细的了解与掌握,特质因素理论十分重视人才测评的作用,可以说,因素论进行职业指导是以对人的特性的测评为基本前提。它首先提出了在职业决策中进行人一职匹配的思想。故这一理论奠定了人才测评理论的理论基础,推动了人才测评在职业选拔与指导中的运用和发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