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交易撮合者:私募股权的经验与教训(泰丰资本创始人葛涵思投资秘籍!)
》
售價:HK$
86.9
《
最美世界名画(顾爷十三年匠心之作。超大开本;精美刷边;4米长海报,限定藏书票)
》
售價:HK$
734.8
《
神医嫡女·2
》
售價:HK$
54.8
《
近世闻人掌故
》
售價:HK$
74.8
《
余华长篇小说全集(共6册)
》
售價:HK$
385.0
《
非线性定价
》
售價:HK$
162.8
《
艰难时代
》
售價:HK$
96.8
《
深入浅出人工智能
》
售價:HK$
75.9
|
編輯推薦: |
《张居正讲评大学·中庸皇家读本》是明代万历年间大学士(宰相)张居正协同翰林院的讲官给万历皇帝讲解“四书”的讲章,经修改后进呈给皇帝在宫内阅读的稿本。此书虽为皇帝读书而编写,但编成后,流传宫外,成为当时通行的《四书》读本之一。到了清代,此书颇受康熙皇帝的称赞。此次整理根据南开大学馆藏清代前期刻本,很有文献价值。本书有原文、今译、张居正讲评、注释、今评等部分。重点是张居正讲评,采用明代白话文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注释部分对难懂的字、词和典故进行解释。今译部分因张居正直解的自己独到之处,所以我们也尽量采取和张居正一致的提法,以保持语言的原汁原味。
|
內容簡介: |
《大学》是小戴《札记》的第42篇,同《礼记》中的大部分文字不同,《大学》讨论的是儒学的根本问题,对儒家的政治伦理学说做了贯通性的叙述,在于阐发儒家内圣外王的政治思想。《大学》分为“经”一章,“传”十章。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就是说,“经”是孔子的话,曾子记录下来;“传”是曾子解释“经”的话,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中国儒家的经典之一, 是儒家阐述“中庸之道”,并提出人性修养的教育理论著作。
《大学》、《中庸》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 “四书”中的代表性作品,自秦汉以后为士子常读和必读之书,尤其是宋元以后,为科举考试的必考科目。《张居正讲评大学·中庸皇家读本》是明代万历年间大学士(宰相)张居正协同翰林院的讲官给万历皇帝讲解“四书”的讲章,经修改后进呈给皇帝在宫内阅读的稿本。原书是以最通俗的明代白话文写成,加上编注者除了对全文进行新式标点外,另有注释、今译等,更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很好的入门国学读本。
|
關於作者: |
陈生玺,1932年生,陕西乾县人,南开大学历史学教授。著有《明清易代史独见》、《〈沧桑艳〉笺释》、《清史研究概说》(合著)、《帝国暮色——张居正与万历新政》,纂辑丛书《政书集成》(十卷本),主编《张居正讲评〈资治通鉴〉皇家读本》等,发表论文《清兵入关与吴三桂降清问题》、《陈圆圆事迹考》、《明清之际的历史选择》、《秦始皇缘何焚书坑儒》等数十篇。
|
內容試閱:
|
《大学》开篇即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根本道理,在于彰明人自身的光明德性,使之除旧布新而成为新人,以达到完美至善的境地。这就是大学的三纲。儒家认为人的本性中有一种纯洁而光明的德性,即明德,由于后天受社会习染而产生各种不良的欲念,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人们认识恢复自身的这种德性,革除一切不良的污染,而成为新人,从思想品德和行为上达到最完美至善的境地。怎样才能达到“明明德”、“在新民”、“止于至善“呢?有八项步骤,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项条目中则以修身为中心。他说:“古之欲明明德於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成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就是说,要彰明自身的光明德性,必须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必须先整齐自己的家庭,要整齐自己的家庭,必先修养自身的品德,要修养自身的品德,必先端正自己的心志,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必先意念真诚,要意念真诚,必先有明确的认识,认识明确在于明达事物的道理。他接着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明达事物的道理之后认识就明确了,认识明确后意念就真诚了,意念真诚后心志就端正了。心志端正后就能修养好自身的品德,修养好自己的品德后,就能整齐自己的家庭,家庭整齐后就能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国家治理好以后才能平定天下。从天子直到平民百姓,都要以修养自身的品德作为根本。只有完成这八项步骤才能达到完美至善的境地。这里的国家是指诸侯封国,天下指周王朝所统御下包括各诸侯的全中国。
中庸》开宗明义就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上天赋与人的就是性,遵循这种性行事就是道,按照这种道进行修养就是教,教包括教育和教化。这乃是全书的纲领。《中庸》的作者和《大学》相同,都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中庸》全书阐明人应该怎样发挥自己的善良本性,遵循这种本性的天道而进行自我修养。他认为人有喜怒哀乐,人的本性即表现在喜怒哀乐之中。他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喜怒哀乐没有发生的时候叫做中,发生出来合乎节度叫做和,中是天下的大根本,和是天下通行的大道,人们达到中和,天地就会各在其位,万物就会成长发育。这就是说人在喜怒哀乐未发时,心情处于一种自然的平衡状态,这就是中,它包含着人的本性,发生之后要合乎人们认同的常规常理,没有过,也没有不及,这就是和。人类社会和外在世界只有在这种和的状态中才能很好的生存和发展。所以他认为中庸是一种很高的道德,但是自春秋战国以来,诸侯纷争,礼崩乐坏,已经很少有人能实行了,他引用孔子的话说:“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中庸是一种最高的道理,但是老百姓已经很久不能做到了。为什么,他说:“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焉;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是因为聪明的人行为往往超过,愚笨的人则不及。中庸之道不能彰明的原因,是因为贤能的人认为自己高明,不值得学习,愚笨无能的人则不知道应该学习,这都是因为没有认识到中庸之道对人的切身意义,好比人人都要吃饭,但很少有人能够品尝出其中的味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