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 第3版
》
售價:HK$
110.9
《
8秒按压告别疼痛
》
售價:HK$
87.4
《
津巴多时间心理学:挣脱束缚、改写命运的6种时间观
》
售價:HK$
77.3
《
大英博物馆东南亚简史
》
售價:HK$
177.0
《
纯粹·我只要少许
》
售價:HK$
80.6
《
投机苦旅:一位投机客的凤凰涅槃
》
售價:HK$
88.5
《
重返马赛渔场:社会规范与私人治理的局限
》
售價:HK$
69.4
《
日子慢慢向前,事事慢慢如愿
》
售價:HK$
55.8
|
編輯推薦: |
《五洲红楼》集合了海内外喜欢曹雪芹和《红楼梦》的一众学者,各家各抒己见,共同为“红楼”解梦,纪念曹雪芹逝世250周年。
|
內容簡介: |
《五洲红楼》集合了海内外喜欢曹雪芹和《红楼梦》的一众学者,各家各抒己见,共同为“红楼”解梦,纪念曹雪芹逝世250周年。由于专业和各自喜好的不同,本书文章各具风格,自成角度。内容丰富,可谓精彩纷呈。
|
關於作者: |
周汝昌,1918年生于天津,本字禹言、号敏庵,后改字玉言,别署解味道人,曾用笔名念述、苍禹、雪羲、顾研、玉工、石武、玉青、师言、茶客等。我国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书法家,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集大成者,堪为一代红学大师。有七十多部学术著作问世,其代表作《红楼梦新证》是红学史上具有开创和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著作,奠定了现当代红学研究的坚实基础。2012年5月31日凌晨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杨先让,1930年生于山东省牟平。著名画家。195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和创作员、文化部研究室研究员、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主任、教授。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间美术学会常务副会长。
|
目錄:
|
序言周汝昌
从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之得失谈《红楼梦》之文学成就及贾宝玉之感情心态 叶嘉莹
世界文学原野上的一棵神树
从现代欧美文艺思潮一些发展走向印证《红楼梦》小说美学的预见性与前瞻性 痖弦
李泽厚与刘再复对话:《红楼梦》与“乐感文化” 李泽厚 刘再复
刘再复与刘剑梅对话:“红楼”真、俗二谛的互补结构 刘再复 刘剑梅
曹雪芹“写人”的二纲八目与痴、常二谛、三象合一 梁归智
妙玉:十二金钗第一人
妙玉探秘 丁羲元
丁羲元《妙玉探秘》读后 周汝昌
雕曹雪芹像的过程 钱绍武
俞平伯晚年红学研究中的自我否定 兰华
金启先生的《红楼梦》研究 金适
舞动《红楼梦》 蒋勋
《红楼》今咏(七言绝句十一首)
为纪念曹公逝世250年而作 周正光
以红解红的杂学例证
文学基因检验后四十回之真伪 王乃骥
由休斯敦一场讲座而引起的 杨先让
从《红楼梦》到《石头记》,从“红学”到“石学”的转变
纪念曹公逝世250周年 霍国玲
漫议《石头记》是一部“隐史”奇书
兼谈其“版本学”的发展 霍纪平
浅谈《石头记》的正(小说)、反(历史)两面 刘士魁
《红楼梦》里的“真事隐”及红学的“进路” 陈景河
师大本早于北大本
新世纪海峡两岸中青年学者《红楼梦》学术研讨会大会发言整理稿 乔福锦
浅议长春宫壁画《红楼梦》
中国最后一件宫廷壁画 李化吉
易代风气下的《红楼梦》 白斯木
《废艺斋集稿》曹著论 樊志斌
一部失落了的宝书
访孔祥泽先生谈《废艺斋集稿》 古兆申
据《废艺斋集稿》为曹雪芹画像 严宽
读《红楼梦》两篇 李兆阳
何止花气袭人 张纯瑛
昨夜朱楼梦(节选) 马瑞琦
读《红楼梦》有感 叶蕾蕾
谈《石头记》的“雷同”现象 刘振兴
道阻且长
《红楼梦》英译史的几点思考[美]葛锐 著 李晶 译
|
內容試閱:
|
妙玉:十二金钗第一人
妙玉探秘丁羲元
妙玉是《红楼梦》中最重要的人物 之一,尤其在后半部书,其趋势所展开的,更是如此。在八十回后的佚书中,可以说妙玉更是主角和全局的收拾者。在曹雪芹的书中,妙玉之出场,如云中一龙,时隐
时现,故其居处原为“玄墓”,曰“蟠香寺”,一“玄”一“蟠”,可以思之。
一、妙玉构局之布势
不妨看其总体的布势安排。
1 第五回,宝玉于太虚幻境所见《金陵十二钗正册》中妙玉排次第六位。后《红楼梦十二支》中有《世
难容》一支,总叙其生世判词。
2 第十七回,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回末,由林之孝回明王夫人,由其口为妙玉立传。
3 第四十一回,“品茶栊翠庵”,贾母领刘姥姥等过访,妙玉正式出场烹茶迎客。
4 第五十回,芦雪庭咏诗联句,又作“红梅花”诗,宝玉去栊翠庵向妙玉乞红梅并赋诗。
5 第六十三回,妙玉送红笺向宝玉祝寿芳辰,宝玉不解“槛外人”之出典,巧遇邢岫烟,说妙玉身世性情。
6 第七十六回,大观园中秋联句,黛玉湘云深夜联句得二十二韵,妙玉出面止住,邀入栊翠庵吃茶,并续补完十三韵,而收转全局。前八十回中,妙玉总共涉文有六回,而正式出场只两回(第四十一回、第七十六回),而其余处皆为侧面烘写,由林之孝而邢岫烟层层点染,赋色添彩,人物已极其分明传神。妙玉之出场在存世的《红楼梦》八十回中已过其半,在四十一回正式露面。但此后有了加速的趋势。特别注意的是,《红楼》共有四玉:黛玉、宝玉、妙玉、红玉。《金陵十二钗》正册中有其二,黛玉与妙玉。但真正的“美玉”是妙玉。观其册中图示,黛玉画的是“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是“玉带”,而妙玉却是画的“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却是“美玉”。这可谓点醒之笔,容易为人所忽。在十二支曲中,题为“世难容”,其结局是“无瑕美玉遭泥陷”,也是“美玉”。可知妙玉是玉中之玉,奇贵无比,重要也无比。
妙玉的标题也最沉重,是“世难容”。她一个弱女子,姑娘家,为什么会“世难容”?自十八回(诸本有置于十七回末)林之孝回王夫人问答,叙及妙玉身世,有几点极为点眼,深藏不露的。(1)她不同于小尼姑、小道姑,是“带发修行的”。(2)她本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生儿皆不中用,足的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3)“因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像并贝叶遗文”,去岁随师父上来,(4)师父入都中同年冬即圆寂了,妙玉遵师父遗言,“说他衣食起居不宜还乡,在此净居,后来自然有你的结果”,所以她“竟未回去”。(5)妙玉在都中“净居”,“请他,他说,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6)但王夫人命林之孝“下请帖请妙玉,次日遣人备车轿去接等后话暂且搁过,此时不能表白”。其中烟云横隔,妙不可言。妙玉并非真的入了空门,为尼念经,而是“带发修行”,而且从小多病又真的好了。她说“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为何次日就欣然应请,从西门外牟尼院,搬入大观园?其中隐秘,作者出面直言,“此时不能表白”。因此种种均可深入推敲。
关于妙玉身世,直到六十三回,才由宝玉与岫烟在沁芳亭边巧遇的对话中,由岫烟进而点染,方知岫烟与妙玉交深,曾作过十年邻居,连所认字都是妙玉所授。原来妙玉在“蟠香寺修炼”,后来“因我们投亲去了,闻得他因不合时宜,权势不容,竟投到这里来了”。想不到竟又聚汇于大观园,“天缘凑合”,“承他青目,更胜当日”。宝玉听邢岫烟说:“恍如听了焦雷一般”,可见其深有所触。这“不合时宜,权势不容”,其中有多少波澜蕴藏,惜作者并不急于“表白”。终因后半书迷失,而无下落。这八个字,挑明了“十二支曲”的曲名,“世难容”。想想看,一个“官宦小姐”,被逼到“入了空门”,“带发修行”,还是“不合时宜,权势不容”,其中有多少丘壑隐秘,应须深入探寻了?
二、曹雪芹书名《金陵十二钗》与妙玉
红学研究中有一个普遍的疏忽,就是在大谈《脂砚斋评石头记》和《红楼梦》时,忘记了曹雪芹原来的书名是《金陵十二钗》。这对追寻书的主旨至关重要。
在书前“凡例”中,开言便说“是书题名极多”,“红楼梦是总其全书之名也。”“又曰《风月宝鉴》”。“又曰《石头记》”,“名曰《红楼梦十二支》”。此则《红楼梦》之点睛。“然此书又名曰《金陵十二钗》”。凡例中,先以解题四个书名,已播布得烟云缭绕。但至第一回中,回前再论书名,由《石头记》来历,至空空道人改名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又增加了《情僧录》一名。而吴玉峰,孔梅溪,看似真名,但实无其人,也不过如空空道人一样,“吴”或即“无”,“孔”亦为“空”而已。但紧接此句后,却赫然有云:
“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
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
将作者真名写于书端,不管是曹雪芹本人,还是脂砚斋所为,都极为重要。在真假之间终于独留真名,又于五个书名中,曹雪芹独取《金陵十二钗》。
这正是曹雪芹的“作者本意”,是要为闺阁立传,要写“脂粉英雄”,是其“提纲正义”,同时也正是由“金陵十二钗”来转移迷惑视线,“原为记述当年闺友闺情,并非怨世骂时之书矣”。这样就非常巧妙,而含蕴丘壑莫测。
而从“金陵十二钗”观之,则曹雪芹笔下最重要也是隐藏最深的却是妙玉。
何从得见?试看十二钗中皆有名有姓,自林黛玉、薛宝钗而下,贾氏四姐妹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史湘云、王熙凤、李纨、巧姐、秦可卿、唯独妙玉不知其真名姓。妙玉为其法号,也可看成名,但其姓则隐藏极深,并无人透露。这是为什么?
妙玉之重要性,在十二金钗排序中,她位居第六,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在薛林元探史之次,而在凤姐秦可卿之前。十二居中,这种顺序绝非偶然。而且如前所述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妙玉画的是“一块美玉”,判词中赞为“金玉质”。在“红楼梦十二支”中,曲名“世难容”,较“终身误”(宝钗)、“枉凝眉(黛玉)”、“恨无常”(元春)、“分骨肉”(探春)“乐中悲”(史湘云)、“喜冤家”(迎春)、“虚花悟”(惜春)、“聪明累”(凤姐)、“留余庆”(巧姐)、“晚韶华”(李纨)、“好事终”(秦可卿),显然妙玉的曲名,所蕴含的社会内容,其中分量,更胜于诸人。曹雪芹标榜的真事隐,显然,他于妙玉所隐的最为深重。
由此观之,我多年来读《红楼梦》,一直将妙玉作为最重要的人物,探寻其间隐秘,可以毫无遗憾地说,妙玉是曹雪芹书中金陵十二钗之第一人。
三、玄墓、蟠香寺与妙玉
因为妙玉隐藏最深,又直到四十一回才正式出场,因此研究家多不注意。加上高鹗伪续后回,将妙玉结局写得不成样子,掩失了妙玉非常的光辉,倒真的是如美玉落入污泥中,不堪复睹。其实妙玉真是全部《红楼梦》书的隐线,更是后部迷失书稿的主角,且须慢慢道来。
妙玉出生官宦之家“文墨也极通”,“模样儿又极好”,不知何故为“世难容”,与权势对立?说是“自小多病”,“入了空门”,才好了,不过是一种巧妙的说法。妙玉并不用学经文,又是“带发修行”,因此她并不真的“入了空门”。妙玉入大观园时十八岁,而邢岫烟与她修行的“蟠香寺”,一墙之
隔而居,作了十年邻居。则其时妙玉才八岁至十岁间,总之不足十岁。“红楼梦”中的年月、岁记多不必深考,因为这是曹雪芹故意的烟云迷离之阵,不想让人注目处。更何况邢岫烟的识字还是妙玉所教,有“半师之分”,又是何其有趣。
说起蟠香寺,人皆并不注意。蟠香寺何处寻?邢岫烟并不明说。倒是妙玉在四十一回“品茶栊翠庵”中自己透露过“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轻描淡写,一笔带过。
最淡的一笔,却最带玄机。“玄墓蟠香寺”,却是实有其地,与书中葫芦庙、牟尼院、铁槛寺诸名迥然有别,曹雪芹妙于在真真假假之中按迹寻踪。
“玄墓”,只是一次在偶然的看似漫不经心的谈笑之间轻轻提及,但此二字却足以掀开《红楼梦》的百回波澜。
玄墓是一座山名,地在苏州光福太湖之滨,在烟波缥缈处。综合多种地方志、山志、可知:
玄墓山在邓尉山东南六里,相连不断,本一山也。北称邓尉而南称
玄墓也。相传东晋青州刺史郁泰玄葬此,故名。明初万峰和尚居之,又
名万峰山。袁游记,吴之山,唯玄墓最僻,亦最奇,面湖而险奥,丹
崖翠阁,望之如屏,背邓尉而来(一作“东”)。法华障其前,铜井、青
芝迤逦其右,游龙界其左,尤奇在绝顶一登,则洞庭诸山悉陷伏于湖,
而湖波混茫,荡为一色。[1]
玄墓在湖山佳丽地,山川形胜,其地极为幽僻,当时甚有风光,虽非一般人行踪所至,但在康乾盛世,康熙、乾隆下江南都曾亲游其地。
至于蟠香寺,在诸县志中并未寻得,闻说另有一《玄墓志》,因犹未寓目,所以我并不确知真有如此寺名。玄墓山之名,现在很少有人知晓,但玄墓其地,因与邓尉山相连,附近有著名的观梅胜地“香雪海”。而且玄墓一带山中,到处有梅花,历代诗文吟咏甚多。如元代金问《登玄墓山》,称“鹿眠过午花荫合”。明王樨登《看梅玄墓山中》更盛赞:“桥外花开日,分明雪作图。不将他树杂,未有一家无。多处半青嶂,香时过太湖。”清沈德《游渔洋山记》,叙其从“元墓山还元阁”纵望,下山“一路在梅花园中,花光湖影,弥漫相接,烟云往来其间,欲动欲定”,归途时“遥望梅花林,如残雪满山,而斜阳一抹,晃漾其际,倍觉冷艳可爱”。王士《自米堆山下行至上阳村钱家望湖中渔洋法华诸山》亦有“疏篱照梅蕊,寥落重湖浜”之佳吟。如此诸作,已和盘托出玄墓山之梅花胜境,令人神往。
由此方知,蟠香寺之名,其艳若此,原来玄墓、邓尉诸山,相接不断,宛如蟠龙,而满山梅花,香雪似海,直觉清气浮动,“蟠香”之名,原来如此,其诗意境界岂不妙绝。
妙玉在如此幽僻绝胜的环境背景氛围中,在玄墓蟠香寺因避“权势不容”,“带发修行”了十年,试想是何等景象,其间又有多少故事,令人悬想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