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不完美之美:日本茶陶的审美变
》
售價:HK$
87.4
《
现代化的迷途
》
售價:HK$
98.6
《
钛经济
》
售價:HK$
77.3
《
甲骨文丛书·无垠之海:世界大洋人类史(全2册)
》
售價:HK$
322.6
《
中国救荒史
》
售價:HK$
109.8
《
三十六计绘本(共8册)走为上计+欲擒故纵+以逸待劳+无中生有+金蝉脱壳+浑水摸鱼+打草惊蛇+顺手牵羊 简装
》
售價:HK$
177.4
《
茶之书(日本美学大师冈仓天心传世经典 诗意盎然地展现东方的智慧和美学 收录《卖茶翁茶器图》《茶具十二先生图》《煎茶图式》《历代名瓷图谱》等86幅精美茶室器物图)
》
售價:HK$
65.0
《
云冈:人和石窟的1500年
》
售價:HK$
72.8
|
編輯推薦: |
刘文飞先生将自己鲜活的耶鲁访学经历融入笔端,在一种开放的视野中刻画文章中的人与事,精雕细琢而成一篇篇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随笔,其中的欢愉、忧思、欣慰都与历史、现实和未来紧密契合,异域的人文景观在文中渐次展开,亲切而不陌生。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著名学者、翻译家刘文飞先生作为美国耶鲁大学富布赖特学者在耶鲁大学访学期间对这片校园热土的深情书写。书中既有他的一些见闻感受,又有一脉相承的耶鲁校园文化带给他的思索,还有他与一些同在耶鲁的中外学者的交往故事,以及他对纽黑文市、新英格兰地区,乃至整个美国社会的独到观察。通过本书读者可以对世界一流大学的校园文化、美国学术界及其学术精神、当地社区及市民生活有一个全面而又深入的了解。
|
關於作者: |
刘文飞,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所研究员、俄罗斯文学研究室主任,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翻译家协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长城学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美国耶鲁大学富布赖特学者。主要著作有《二十世纪俄语诗史》《布罗茨基传》《插图本俄国文学史》等十余部,主要译著有《普希金诗选》《俄罗斯文化史》等二十余部,另编有《普希金全集》《诗与思文丛》等十余种套书或文集。
|
目錄:
|
耶鲁和耶鲁大学
《耶鲁报告》和“耶鲁精神”
耶鲁的图书馆
耶鲁斯拉夫系
耶鲁教授托马斯
拜访充和先生
林璎和她的“女生桌”
老校园的三座雕像
东石山
耶鲁毕业典礼
耶鲁与新英格兰
耶鲁和纽黑文
耶鲁与中国
在耶鲁译俄语小说
小镇哈姆登
达特茅斯之行
在波士顿参会
垂钓长河
塞勒姆今昔
列克星敦的战争记忆
总统山和“疯马”像
《布罗茨基传》译后
《布罗茨基传》译者附记
安阿伯的“犯罪地图”
“阿尔迪斯”出版社
被召回的图书
密大的“金苹果”
《美国哥特式》
开曼岛上的图书馆
后记
|
內容試閱:
|
"耶鲁和耶鲁大学
耶鲁大学举世闻名,这所大学也使“耶鲁”这个姓氏流芳百世,尽管人们对这位威尔士商人或许所知不多,远不如他们对那所以他名字命名的大学的熟悉和了解。
伊莱休 耶鲁( Elihu Yale) 1642年出生在波士顿,父亲是来新大陆闯荡的威尔士人,伊莱休三岁时随父母返回英国,在接受了当时英国通行的教育之后,他继承父亲在英国殖民地建功立业的抱负,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英国在东方的殖民地印度。经过一番奋斗,年近四旬的他官至马德拉斯省省长,并掌管东印度公司。他为大英帝国的利益奉献良多,自己在任上也私收官税,投机倒把,积累下大量财富,且对当地的印度原住民十分狠毒。1692年,他终因贪污腐败之名被免职。1699年他返回英国,用他自东方攫取的财富安度晚年,1721年在伦敦去世,享年72岁。他的长眠之地是祖籍威尔士的莱克斯汉姆(Wrexham)。他的墓碑是一块巨大的石头,上面镌刻着这样一首顺口溜似的诗:
生在美洲,长在欧洲,
到过非洲,婚在亚洲,
在亚洲生活很久;殒于伦敦,
好事做得更多;希望
他的灵魂借助仁慈升入天堂,
健在的你们读到此诗,
也该准备注定的离去,
祝福安宁,静默的泥土里
只有鲜花的盛开和芳香。
这则墓志铭既追溯了耶鲁的传奇一生,也总结了他的是非功过,的确是盖棺定论。
自“五月花号”(Mayflower)抵达美洲后,英国移民便开始在这片新大陆上“复制”英国的一切,就像他们把他们新踏足的那片区域称为 “新英格兰 ”( New England),并将许多地名命名为“新伦敦”(New London)、“新约克”(New York,即“纽约”)一样,他们也想在当地创办与牛津和剑桥一样的大学。1636年,他们在波士顿附近一个同样名为“剑桥”(Cambridge)的地方创办了美国的第一所大学,当时名为“新学院”(New College),即后来的哈佛大学。
在这之后不久,一群生活在康涅狄格州的牧师决定在该地也创办一所学院,但迟迟未获“办学许可”。直到1701年,康涅狄格殖民地议会才批准《自由建立大学学院法案》(An Act for Liberty to Erect a Collegiate School),那些牧师终于获得后来所谓的“耶鲁特许状”(Yale Charter)。于是,十位基督教公理会牧师聚集在当今耶鲁校址附近一个叫布兰福德(Branford)的地方(其中一位牧师的家),每人带来自己的藏书,共40本,面对这些知识的象征共同庄严宣告学校的诞生。这所学校起先称“大学学院”(Collegiate School),就设在首任校长家中,学校每年招收的学生仅区区数人,有时甚至招不到学生,举步维艰。恰在此时,哈佛大学第六任校长英克里斯?马瑟(Increase Mather, 16391723)因宗教观不同与校方产生冲突,在他辞职后,他的儿子科顿 ?马瑟( Cotton Mather, 16631728)继任校长的请求也遭拒绝,于是,父子双双转入大学学院。科顿?马瑟是一位大学者,美国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正是科顿?马瑟出面联系伊莱休?耶鲁,让后者慷慨出手相助这座诞生不久、濒临倒闭的学校。
1718年,耶鲁给大学学院寄来九大包货物,校方将这批货物售出,得款562磅12先令,有了这笔钱,学校有了底气,便在当时新英格兰地区最重要的工业中心之一纽黑文( New Haven)盖起校舍。与那些货物同时,耶鲁还捐出417本图书和一幅英王亨利一世的肖像。为了对耶鲁表示感激,经科顿 ?马瑟提议,大学学院正式更名为 “耶鲁学院 ”( Yale Colleg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