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HK$
173.8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HK$
119.9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HK$
85.8
《
送你一匹马(“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看三毛如何拒绝内耗,为自己而活)
》
售價:HK$
64.9
《
秦汉史讲义
》
售價:HK$
151.8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HK$
104.5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HK$
107.8
《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售價:HK$
49.5
|
編輯推薦: |
★国外经典曾国藩传记版本。大量珍贵史料首次披露,体用兼得的为人之道,稳到极致的官场楷模。
★ 清代三百年第一名臣,生动讲述出将入相的非凡人生,深入剖析内圣外王的罕见人格
★ 为什么毛泽东说在近代人中,他唯独佩服曾国藩?
★ 为什么蒋介石以曾氏家书教子,终生奉其为楷模?
★为什么曾国藩有护国之功、问鼎之力,却四拒称帝?
★为什么世人将曾国藩视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
★为什么美国人将曾国藩比作“远东的华盛顿”?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太平天国起义的轨迹和曾国藩的人生走向为主线。两条主线交错展开又紧密联系,不仅详细论述了太平天国起义的兴起、发展、衰落与失败,而且刻画了曾国藩大智大勇、坚毅顽强的性格特征。作者把曾国藩这个清末历史名人有机地融入了近代史众多历史事件中,因此,本书的重大意义,不仅以一种崭新的、颠覆性的观点将曾国藩展现在世人面前,更将风起云涌、动荡不安的中国近代史重新演绎出来。
|
關於作者: |
黑尔,著名历史学家,美国耶鲁大学博士,曾经在中国居住和学习长达二十年之久。1926年,他在长沙雅礼学院担任历史学教授和导师。
|
目錄:
|
导言 远东的华盛顿
第一章 清政府
第二章 拜上帝会
第三章 被抹杀的领导者
第四章 从广西到北方
第五章 太平天国的宗教
第六章 太平天国的军事、政治和社会情况
第七章 曾国藩出山及新军的组建
第八章 湘军出征
第九章 太平天国内讧与清廷的失望
第十章 进军安徽
第十一章 攻克安庆及战争的重组
第十二章 外国人与太平军
第十三章 金陵争夺战及太平军的崩溃
第十四章 两江总督任上与剿捻
第十五章 直隶总督任上和曾国藩的晚年 ?
第十六章 曾国藩的人生哲学
结 语
|
內容試閱:
|
在中国,曾氏家族是六大家族之一,从这个家族里诞生了镇压太平军的主角。曾氏起源于哲学家曾子,这个人是孔子最著名的徒弟之一。曾国藩和他著名的祖先之间隔了70代人,他自己的直系祖先是湖南湘乡县的一个农民。他的家乡离长沙大约有200里。他的家境十分贫寒,但他们凭借优秀的血统跻身于乡绅阶层,他们想要借助学习古代经典去继承先人的哲学传统,以保证他们的文字贵族地位。曾国藩的祖父是十分务实的实干家,这对曾国藩性格的形成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他的父亲学习十分用心,但早年没有能够得到功名,直到长子成了学士的那天,他才得到了相同的地位。或许这并不是什么特别的事,但它能说明中国人多么的热衷于获得学位。?
1811年11月26日,曾国藩出生在这个贫困的乡村之家,他的出生伴随着美梦和吉兆。四岁时他的学业就开始了。在八岁之前,他已学习《五经》,并开始学写作。五年之后,依照中国的旧俗,他和一个姓欧阳的女孩订了婚,当他到了婚嫁年龄就把她娶回家里。
1826年,他第一次考试,得了第七名。这是一种注册入学的考试,通过者便可竞试学士学位。直到1832年,他才开始向学士学位挑战,第一次没能够如愿,但上了光荣榜。这不会令人看轻他的学业,因为获得学位的录取名额是由皇帝给每个省份和地区指定的。在荣誉榜上有名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声望。1833年他中了秀才,其父亲在历经17次挫败之后,这一次和他一样也通过了考试。第二年,他到长沙参加乡试,中了第三十六名举人,相当于获得了硕士学位。同一年他到北京试试运气,去参加会试考进士,进士相当于博士学位,但两次考试他都没有成功。1836年他设法弄到了些钱,游历了江南和浙江地区。虽说他的举人身份带给了他一定的社会声望,但他并不能就此满足。据说他在游历时发现了一套很有价值的书,就借了100两银子把它买了下来。他把这些书带回家,苦读了一年,准备参加第三次考试。?
1838年年初,在进行了一年的应考准备后,他再次准备进京。他缺少路费,只好借了32串钱当路费,这点钱在路上差不多就花光了,到了北京只剩下3串钱。1串就是1000钱,理论上等于1两银子,但其购买力大大超过今天。在当时,这段旅程是很漫长的,需要花费一个月的时间乘船或坐轿子缓慢地前进。通常情况下,路上就需要花费大约40两银子。曾国藩最终通过了考试,获得博士学位会得到高度的奖赏。产生了博士的家庭,通常会在门楣上挂上红匾,上书“进士”二字。直到今天,在一些低矮的乡下房舍门上,还能见到这些明显的证据,所以我们很容易想象当曾国藩考中进士的消息传到家中时,会给家人带来多大的荣耀。没过多久他又通过了中国学者的最高考试,在6月23日进了翰林院。这大致上相当于欧洲国家的国家科学院院士,不同的是,院士资格的获得,在中国是通过公开竞试,而非通过选举。
他得到的这些荣耀,使他有了做官的特权,从此他踏上了仕途。不过考试还没有结束,因为翰林院还有其他等级。因此,曾国藩衣锦还乡的时间很少,很快他就勤奋地投入到了新的岗位,不断上升,并得到在京下级官位的任职。他在这时所写的信件说明,他在文人圈和翰林院的同事之间,过着韵味十足的生活。他们不停地辩论,友好地比赛诗文。他的收入不多,总是不够用,但我们并不知道详细的情况,仅仅知道在1842年他的房租是每月15串钱。他的所有收入,都会慷慨地和家人以及在京城的湖南人分享。在学业上,他不断用功,因为他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因而他能一直上升,终于在1843年,他在圆明园的宫殿中参加了皇帝亲自主持的一次专门考试。当时有123名翰林,曾国藩在其中排名二等第六名。这给了他打开翰林院高级部门的机会。在家书中他告诉父母:在大清朝里他是获得这项荣誉的第三个湖南人。
同一年,他奉命到四川去担任考官。第二年和第三年,他得到了一些头衔还有宫中职务。这些令人鼓舞的升迁并没有在财政上给他带来多少好处,包括他在成都做考官所拿到的1000两银子,也拿去帮助穷困的亲戚了。他每年的开支增加了,到1842时已达到了600两,可能在其他年份也是这样。在四川,曾国藩感到其社交层面的工作让他很烦恼。他抱怨说,不仅要承担考官的职责,还需要做许多接待工作;他还要应邀写一些对联,将湖南和四川做一些华而不实的对比;此外还有不少人跑过来借钱,不管他们借多少,拿到了多少甚至是否拿到,他们总是不停地谈话;除此之外,还有无穷无尽的应酬。其实很久之前,曾国藩就抱怨说京城的社交让他厌烦,但他在北京相对自由,能少做一些自己不愿做的事,可以只去找那些能够帮助他改正缺点的人发展友谊,努力提高生活的质量,而不需要为了争取功名而去拜访显贵。因此,在成都无法摆脱的社会枷锁让他十分头疼,尤其是由于天气的闷热和身体的不适。?
1847年,他通过了最终的考试,进入内阁。自从大清建立以来,没有哪个湖南人在37岁的时候就得到了这一地位,近年来也仅仅有两个其他省份的人在十年之内从翰林升到了内阁。他做了礼部侍郎。每部有两名尚书即部长,一汉一满,还有四名副部长即侍郎。在中国,对于如此年轻的人而言,是一个很高的职位。1849年,皇后去世了,第二年皇帝驾崩了,这两场葬礼使作为礼部官员的曾国藩十分忙碌。此后曾国藩因工作优秀得到赏赐,家中三代都能享受到赐给他的荣誉。?
从礼部开始,他调了一个又一个的部门。最后,在六部中的每个部,他都当了副部长也就是侍郎。1852年,官军失利,太平军从永安突围,这一消息传到北京后,他奉命和刑部官员商讨如何处理乌兰泰和赛尚阿,因为他们需要对官军的失败负责。曾国藩认为军事极为重要,主张施加最严厉的处罚,但皇帝驳回了刑部的决定。在紧要关头,皇帝也许是为了保险起见才这样做的,因为优秀的将领十分稀少,但是从此事我们可以看到,最终注定要重组军队镇压太平军的曾国藩,在精神层面有其严厉的一面。
几年的时间里,曾国藩总想回家省亲,但是贫困和不愿失去升迁的时机,使他不能如愿。尽管几个家人到京城来看了他,曾国荃在京城时还和他同住了一段时期,但他想要在宁静的乡下与亲友聚首。1852年7月,机会总算来了,他得到了江西主考官的职位,还有60天的回家省亲的假期。在从北京到江西的路上,他在7月28日得到了母亲去世的消息。习俗所限,他必须放弃任命立即回家守丧,因此曾国藩立即向湖南进军,想要在家守27个月的丧。在武昌(9月26日),他得到长沙遭到太平军围攻的消息,因此他避开了长沙,在湘阴登陆,穿过宁乡,在10月6日到了家。他的母亲下葬是在当月的25日。曾国藩一直在家里待着,一直等到太平军离开长沙,顺流而下,奔向遥远的金陵。〖ZW〗坡特《中国历史概述》声称曾国藩是湖南巡抚,由于他防守长沙,长沙没有陷落。他忘了在清朝任何人都不能在其家乡所在的省份任巡抚,而且曾国藩那时根本就不在长沙。
我们知道,到目前为止,官军针对太平军的唯一一次胜利是在江忠源的率领下由一支小的乡勇部队取得的。我们也应该记得,现在被革了职并名誉扫地的赛尚阿是第一个意识到需要这种武装力量的官员,他在广西招募了三万乡勇。在长沙被太平军围攻的时候,江忠源率他手下的2000人参战,他们发挥的战力远远超过其他人数相同的部队。太平军刚撤围而去之后,湖南到处都是土匪,巡抚无法对付他们。除江忠源的2000人之外,罗泽南和王还另外组织了1000余人。当江忠源在宝庆成功镇压了一次暴动时,人们明显就期望这些民兵能将土匪剿灭。曾国藩意识到这些乡村志愿兵队伍的价值,并认为这种武装力量完全可以起到维护乡村秩序的作用,但他们能否对付那些已深受太平军教义蒙蔽而抛弃了儒学教义的人,他没有什么把握。
大约年底时,北京发上谕给巡抚,告知他曾国藩正在湘乡的家里,让他把上谕传达给曾国藩,内容是让曾国藩协助团练次省的乡民。在1月22日前后,这份上谕转到了曾国藩手里,但一开始曾国藩并不愿意按旨行事。他觉得自己应守哀,直到期满。然而在社会危机频发的情势下,他应该担负起责任,不应死守着守哀的定例,但如果这样做了,他会陷入很大的困境中,会遭到乡绅阶层的反对,而这些人是他必须求助的。他预见说有二利八弊。但他依旧愿意听从忠告。几位有影响力的友人到他家里,希望他能同意出山。武昌的失守和之后到处动荡不安的局势对曾国藩产生了很强的说服力,他在1月26日从家乡离开,去找巡抚商议。他的想法是利用新军先将土匪剿灭,然后再去对付太平军。
由于他的职责中有了紧急公务的性质,因此他马上就投入工作中。1月31日,他把自己的打算奏报给了北京。他认为湖南受到了太平军的威胁,但能用的防守力量十分不足。因而他建议在长沙建立一个兵团,在所有县都成立募兵处。曾在乡下做过民兵受到过某些训练的勇丁都可应征入伍,再调到长沙接受必要的训练,然后暂时派到湖南各地区镇压土匪。在同一份奏疏里,他再一次向皇帝请求批准他回乡守哀直至期满。
现在,罗泽南领着他训练的三营。兵勇到了长沙,他们成了曾国藩新军的核心力量,从此“湘军”,或者说湖南的军队这一称号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曾国藩定下了一套十分烦琐的制度,让部队严格地遵守。这些纪律确实很严格,因为曾国藩对军纪严格的必要性十分在意,他担心制定出的制度像在正规军中一样变成一纸空文。江忠源的楚勇部队一直为他提供着灵感,就在这时,当浏阳的周国虞带领一万多造反军揭竿而起时,江忠源一战就将其击败。?
曾国藩的新军很快就迎来了考验的机会。3月1日,长沙听到了造反军在耒阳和常宁集结的消息,对嘉禾构成了威胁。八百楚勇和湘军奉命前去镇压,在衡山县将其轻松击败。?
可以想到的是,正规军的将领们对这支新军并没什么兴趣,而那些为维持这支新军付费的文官也只是给予很平淡的支持。但这支军队对北京来说,价值是很明显的,因此总督巡抚都接到上谕,要求他们建立招募处,确保部队的资金来源并扩大这种新生力量。这份上谕在3月12日到达了长沙。?
但是曾国藩面临最严重的问题在另一个方面出现了。受太平军的刺激,到处都有土匪横行,乡里的百姓们对成千上万的湘勇有敌视情绪,因为他们的家乡很需要他们去保卫以免遭抢掠,而他们却有一段时间在外省战斗。土匪们肆无忌惮地横行乡里,假如不把他们完全消灭,就无法劝说官兵们不去保卫乡里而离开湖南去战斗。?
此外,曾国藩也感到压力很大。清政府催他赶紧练兵,把部队派去攻打太平军,因为他们此时是国家的巨大威胁。曾国藩既无法违抗圣旨,又不能无视地方上的情感。他需要找到一个办法,去满足两方面的要求和愿望。3月24日,他在一份奏疏中告诉皇帝说,最明智且必要的办法就是先剿灭湖南的土匪。大部分自称“天地会”的会党都加入了太平军,或者在湖南作为太平天国事业的代表;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名字奇怪的会党,如串子会、红黑会、边钱会和香会。这些会党渐渐形成了大股的武装力量盘踞在山区,是危险的亡命之徒,在湖南东南和西南,这种情况最为严重。虽然当局知道他们的存在,但不敢镇压,因为他们丝毫没有受到阻碍地发展了那么久,已经太过强大了。他们的目的和方式不尽相同,有的信宗教,有的是兄弟结拜,还有的将盗抢作为宗旨。?
这些危险的组织最近又有另一些暴徒加入了,大量的逃兵变成流氓,因为他们没有钱寄到家里,也无军营会收留他们。流浪汉和穷人是取之不尽的资源,自然而然就使最近的暴乱中增加了大量的流动人口。要对付这些动乱的群体,理想办法就是将军队派到每一个县并在当地留下,直到动乱秩序得到恢复,再向另一个县开进。这样,在部队出省时,就能够留下一个安宁的湖南。在这一形势下,曾国藩的应对办法是建立审案局,依据被捕盗匪所犯罪行的严重性,审案并处以必要的处罚。对这份奏疏的批复显示出皇帝完全认可了镇压土匪的必要性。曾国藩的审案局确实审理了大批这样的犯人,剩下的犯人则在当地接受地方当局的惩罚。?
我们必须记得,就在此时,江忠源正率部沿江而下向南昌前行,协助当地的守军把太平军驱逐出湖南的后门。在路上,他抽空给曾国藩写信,坚持他的看法:要打败太平军,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联合江西、湖北、湖南和安徽四省的力量,共同建造上千艘战舰,再从广东和福建调来几千人负责驾驶。等水师平定长江地区以后,就能够攻打金陵、扬州和镇江,迅速地将太平军肃清。这是一个绝妙的建议,假如当初长江上有足够的水师力量,太平军就绝不可能到金陵。而且他们当时对水道利用畅通无阻。但当时的曾国藩对这一建议表现得很冷淡,因为朝廷催得太急了,而建立水师无疑耗费时日。
曾国藩仔细地考虑了这一建议。假如要采纳它,就会产生让他难堪的迟误,但假如它会使远征更为顺利,那他就没有不耽搁一阵的原因,因为准备不足的进军只会导致失败。而且此时他还需要时间去让陆军做好准备,把太平军和土匪从湖南驱逐。当然,预备建立这样一个规模不会太大的舰队,也会延搁一定的时间。在意识到了太平军的力量之后,江忠源在写给曾国藩的另外一些信函中提醒他,千万不要忘记这样一点:在长江上,只要太平军还能自由地来去,那么官军就无法取得长期优势。因此舰队是不可或缺的。江忠源首次提出的建议是,将大型战舰从广东经海上进入长江,在那里和快蟹船以及拖罟船会合。后两种船能够从广东的内河到达梧州,经过短暂的陆地运输后从湘江进入长江。曾国藩联合巡抚一起向皇帝提出了这一建议。
在得到皇帝答复前,曾国藩遇到了可能是不可避开的麻烦:民兵新军和正规军之间发生了摩擦。8月17日,湘军和提督的标兵之间发生了械斗。曾国藩对民兵进行了责罚,但9月7日时,这两支部队间再次发生骚乱,曾国藩要提督以军法处置。但他的要求没有被执行,犯规的正规军部队在两晚之后发兵攻打塔齐布。这个人指挥着曾国藩的部分军队,在标兵的攻势之下,他躲入了屋后的草丛中才好不容易捡回了一条命。那些不法之徒将房屋烧毁,又向曾国藩发难。巡抚听到喧闹后光着脚跑到现场,才将闹事的士兵劝说下去使他们罢手而回。
早在这件事还没发生之前,曾国藩就已考虑到换一个地方去训练自己的军队,或许会更好一些,这个摩擦事件的发生促使他将这一想法付诸实践。他将自己的大营迁往衡州,把自己的新兵部署在了湘东和湘南的边界地区,去镇压土匪,并防止太平军从江西入侵湖南。
曾国藩在9月15日的奏疏中对他的动机进行了解释,他以土匪抢掠为缘由,说他需要将兵力用做有效的治安部队,因此他愿意从长沙转移到距离各动乱地区更近的位置。太平军能够通过四条路径从江西进入湖南:一是经过平江,此地和江西西北部的战略重镇义宁相连;二是通过茶陵、攸县到吉安;三是中路,经浏阳到瑞州;四是经过醴陵到袁州和萍乡。他没有派军队到平江,因为那条路有点绕,但他用自己规模不大的部队尽可能地在其他几条路设了防,这一切在衡州能够办理得更好。在他的奏疏中,没有对正规军和其将领们进行谴责,也未曾说他们发动攻击的事,拥戴他的人说他宽宏大量,但讨厌他的人却说他为人谨慎。?
当时太平天国的势力迅速向北方和长江上游的江西、湖北扩张,致使皇帝接连不停地颁发上谕,要求曾国藩火速出兵。当接到几份上谕后,曾国藩写了一道很长的奏折,说他正在尽最大的努力创立水师。已有几艘船从广东开来,衡州的造船者把它们当作模板,试着建造能装载千斤大炮的战船。
皇帝的回复是一连串的谴责,他催曾国藩尽快进军,朝廷已到生死存亡的时刻,尤其是太平军已越过安徽,溯江而上了。?
由于北京方面十分没有耐心,曾国藩不得不再次写了一份长长的奏章,去说明妨碍他工作速度的几大难题。他陈述的理由共有五个:?
第一,在永兴,因为土匪挡住了通向广东的道路,仅83门火炮运到了湖南;除此以外,制造所需新船以及修补旧船在新年过后的80天才能完成。?
第二,尽管安徽和湖北面临着严峻的局势,但曾国藩也不可能一路沿江而下,需要一边推进肃清太平军,一边巩固住自己的阵地;湖南已经派出了三千士兵交给了江忠源和他的弟弟,还有另一位将领。他们能够按旨意对付紧急情况。
第三,曾国藩已经和巡抚、江忠源和其他的人通信,探讨联合几省力量保卫湖北的可能性。武汉三镇。他和江忠源、骆秉章(巡抚)等人商讨后,制定出这一战略计划。?
第四,湖南遍地都是土匪。衡州、郴州、永州和东南部的桂阳,都受到他们的威胁;很多土匪从江西进入茶陵和安仁;常宁、嘉禾、蓝山和永兴地区也受到土匪的抢劫和掠夺,曾国藩必须将部队派到上述所有的动乱区域。而今他怎么可能将战士们带走,抛下既没有造好也没有武装的船只,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向北出发,然后听任自己的后方一团糟?
第五,战争的财政问题亟须解决。军队使湖南的银库枯竭了,战争经费的问题必须在军队离开该省之前得到解决。
上面简述的这份奏疏,能让我们看到曾国藩的性格,还有他的稳健和明智。在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之前,他不愿意匆匆出发,这是个明智的做法。假如他不那么做,那么像江忠源那种前程无量的事业却突然以悲剧结束的那种命运,就一定会发生在他的头上。能够看到问题的本质是他的一个特质,当高官们甚至内阁大臣们为了减轻眼前的危机而丢掉理智之时,他的这一特质一次又一次展现出来。似乎曾国藩总是比他旁边的人目光更长远。在目前这一问题上,赢得最后战争的胜利才是关键,如若不做更加充分的准备,就不可能达到这个目的。曾国藩洞察问题的眼光加上他突出的耐性,能让他坚持到所有的阻碍都被扫清。他还十分的精明,能够发现最能干的人帮他做事,并依靠他们将问题顺利地解决。试想一下,皇帝提出的要求是无法拒绝的,他还经常没有耐性,作为至尊的天子他不太愿意总是信任一个下属。因此他虽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花费极长时间才有了希望中的结局。?
冬季,正在筹备出征的时候,曾国藩和身边之人的意见发生了分歧,尤其是他跟王的意见不合。为了保卫长沙,王建议组建一支部队,巡抚和布政使都批准了,要王组建起三千人的武装。他的原计划好像还行,但对于曾国藩来说,这些人数和装备远远不够。在此之前,他们在派兵去增援江忠源的问题上也有不合。1854年春,王和一些叛军打了一仗,击毙了约30人。他据此上报说是一次大捷。在联衔拟写军事报告时,曾国藩看草稿后同意了。但在正式发往朝廷的定稿中,左宗棠修改了部分内容,改后就叙述了一个虚假的胜仗。这让曾国藩十分愤怒,因为对这种官员为了一己私利如此谎报军情的积习,他是深恶痛绝的。
曾国藩在衡州的时候,巡抚让罗泽南带着两营的兵力去剿灭匪帮,他在1月5日经过衡州。在这里,他们二人经过商议,定下了组建和指挥新军必须遵循的原则。新军以1个小团为单位,称为营,每营有500名士兵外加180名各司其职的其他人员。1个营分4个连,称为哨,1哨又分8个队(卫队的1哨只分6队)。原则定得很详细,这奠定了一个基础,湖南的其他部队也按照这样的规则组建。?
曾国藩在湘潭另外建了造船厂,这是为了加快速度,以弥补衡州造船厂生产能力的不足。他们建造了三种战船,最大的称为快蟹,中等的称为长龙,最小的是渔船改装的,上面装备了一门小炮。除此以外,又添设了几百艘舢板和一些更小的船只。
到了2月底,曾国藩的准备工作前进了一大步,他能够向皇帝奏报说,想要尽快向湖北前进。由这份奏疏我们可以知道,他的这支完备的舰队包括有一艘拖罟型的大旗舰,360艘其他船只,有四种类型,它们全都能当成炮船使用:?
1?40艘快蟹,每艘载36名桨橹手和6名其他人员。?
2?50艘长龙,每艘载20名桨橹手与6名其他人员。?
3?150艘舢板,每艘承载10人。?
4?120艘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