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协和专家大医说:医话肿瘤
》
售價:HK$
109.8
《
潜水指南 全彩图解第4版
》
售價:HK$
132.2
《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从工具到实例
》
售價:HK$
88.5
《
村上春树·旅(一本充满村上元素的旅行指南,带你寻访电影《挪威的森林》拍摄地,全彩印刷;200余幅摄影作品)
》
售價:HK$
66.1
《
智能驾驶硬件在环仿真测试与实践
》
售價:HK$
155.7
《
都铎王朝时期英格兰海事法庭研究
》
售價:HK$
87.4
《
中年成长:突破人生瓶颈的心理自助方案
》
售價:HK$
65.0
《
维奥莱塔:一个女人的一生
》
售價:HK$
76.2
|
內容簡介: |
东莞,可能是承受最多偏见的中国城市。各种段子在坊间流传:香港人画只龟,龟壳上写着“独自去偷欢,漏夜上东莞”;内地边陲小镇,高挂着横幅,声称“正宗按摩,来自东莞”;坑蒙拐骗,外省人“哇,又是东莞”。这些暧昧、故弄玄虚、挤眉弄眼的说法,让东莞人哭笑不得。无论东莞再怎么努力,都很难洗去这些偏见。东莞活在世人的传闻中,东莞这个城市几乎承受了全中国最多的偏见。
东莞究竟什么样?
本书将带领大众揭开层层面纱,深入认识不一样的东莞——偏见最深的城市。
以口述激活民间记忆,用客观保持最大民间立场。
中山大学中文系师生历时数月,在对东莞各行业、各年龄层人士进行深入访谈后,整理而成了这本有关东莞历史与现状的口述实录。书中涵盖了莞城城区建设及变迁的集体记忆,介绍了仍具有生命力的民间传统,还囊括了莞城人独特而富有家乡情怀的个人记忆。我们既能从个体的私家记忆中回眸东莞历史的光影,解答东莞人为何“升了富了不变形”的疑惑;又能从大时代的背景下,看到构成东莞过去、塑造东莞现在与开创东莞未来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
目錄:
|
前 言 坚守岭南传统,为什么是东莞?(胡传吉)001
第一辑 集体记忆001
打捞集体记忆,就是不忘本——勇于创新,但决不忘本。打捞旧生
活就是对文化传统的感恩,感恩就是救赎。
远去的城市背影003
——杨宝霖(东莞文史专家)
天字码头,雷管当枕头016
——邝耀水(东莞原水利局副局长)
140天的开运河奇迹023
—— 黎浩权(曾任东莞大围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主任)
为建运河,测量了东莞每一亩土地033
—— 钟钦明(东莞原水利局科长)
冠军徐致祥白手打造游泳之乡043
—— 李永康(东莞市政协原副主席)
80年代的泳坛辉煌054
——廖横眉(莞城体校退休老师)
莞城中心小学:没挂校牌,但无人不知060
——梁惠权(莞城中心小学校长)
要了解东莞的党史,必须了解莞中的历史072
——邓显宗、温应昌(东莞中学退休教师)
莞城图书馆:“艺修身,史为鉴”086
——王玥(莞城图书馆馆长)
莞城美术馆:用精品展普及“艺术”095
—— 谢钧(莞城美术馆馆长)
张炎燊、徐骄(莞城美术馆办公室工作人员)
博厦社区:逐渐消失的“学圃”和古民居105
——杜志青(博厦社区工作者)
北隅老区:拆建两难中111
—— 何鋈堦(北隅社区原书记)
罗沙社区:“复活”古老的翟氏宗祠123
——翟普权(罗沙社区翟氏宗祠负责人)
第二辑 个人生活133
个性让城市更具魅力,更具包容性。无论是为“大我”的生活还是
为“小我”的生活奋斗,他们都视东莞为安身之所,他们对东莞,从无
二心。
记录莞城的最佳拍档135
—— 醉红颜(李翠薇,室内设计师)
巨野子木(李培军,中学语文老师)
乡情乡风的教育要加强148
——卢晓羽(东莞莞城作协秘书长)
在莞城的幸福文化生活156
——叶瑞芬(《文化周末》报主编)
东莞文化传播,我是第一家168
—— 傅娟(东莞东湖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
从卖咸鱼起家的慈善老板178
——梁锦枝(东莞鸿福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诚信务实的莞城风格184
——袁斌(广东宏达工贸集团董事长)
适者生存,不进则退194
——潘雄伟(东莞市联丰实业发展总公司经理)
古建筑是对城市的美化206
——罗锐和(自由画家)
社区工作者的文学之路216
——叶宴珍(社区工作者、文学爱好者)
莞城的文化还有优势224
——许焕雄(《莞城志》编者之一)
白话民歌很有本土特色233
——吴志滔(《东莞民间歌曲集成》收集人)
爱心启航,我们感动了很多人238
——曹建卫(东莞爱心启航公益服务中心干事)
立足本土的“大众”社工服务243
——王志伟(大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
“东莞妈妈”与新莞人艺术团251
—— 陈丽芬(凤凰之约新莞人金韵台艺术团创始人、团长)
第三辑 民间传统261
木鱼书、千角灯、字画、碑石、粤曲、祠堂,这些,都是祖宗留给
后人的“信物”,我们与祖宗之间的亲密感,就靠这些基因密码暗示。
木鱼书:东莞最重要的文学财富263
——张铁文(民俗学家)
千角灯的文化与传承困境268
——张树祺(千角灯传承人)
点灯:文化或陋习的拷问276
——张森、严鋈觐、刘定邦(西隅社区老居民)
“南记花灯”二十年284
——陈炳南(“南记花灯”开创者)
打麒麟:舞动万家祝福291
—— 李满基(兴塘社区委员、兴塘社区李屋村前村长)
李灿南、李灿林(当地老居民)
小门洞开启的粤剧世界297
——翟铭芬(社区粤剧私伙局成员)
老时光里的小欢喜303
—— 李莲心、钟委欢(翟氏宗祠随访阿婆)
坤叔:盲人算命佬“讲古”311
——陈汝坤(西隅社区老居民)
志亮牛杂:20年的口耳相传324
—— 钟醒开(志亮牛杂店老板)
陈秋玉(志亮牛杂店员工)
朝阳大包:用传统手艺打造美味329
——张树贤(朝阳大包店老板)
李枝记:只用一种鱼做鱼丸334
—— 李贵枝(李枝记老板)
曾肖然(李枝记老板娘)
中山餐馆:两代单传的烧鹅濑粉338
—— 凌建成(中山餐馆老板)
采访者手记343
她的运河是有故事的运河,她的老街是有故事的老街,从不起眼的
角落到早已不复存在的建筑,从平凡的百姓到行业的精英,一寸寸土
地,一个个人,都在用心写故事,用心做文化。
邂逅四分之一个故乡(丘梓娴)345
一座城市的关键词(黄怡辛)348
有责任去挖掘东莞的文化(吴海敏)350
对这片土地愈加浓烈的热爱(文淑贤)352
一切还得从“随缘哥”说起(谢冠琦)35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