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同与不同:50个中国孤独症孩子的故事
》
售價:HK$
66.1
《
开宝九年
》
售價:HK$
54.9
《
摄影构图法则:让画面从无序到有序
》
售價:HK$
110.9
《
论僭政:色诺芬《希耶罗》义疏(含施特劳斯与科耶夫通信集)
》
售價:HK$
109.8
《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
》
售價:HK$
109.8
《
传播与流动:移民、手机与集装箱(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学术前沿系列)
》
售價:HK$
109.8
《
大唐诡异录
》
售價:HK$
55.8
《
《证券分析》前传:格雷厄姆投资思想与证券分析方法
》
售價:HK$
134.3
|
編輯推薦: |
《佛手老香黄》;《黑不溜秋的名品:鼠□糅》;《潮汕情味:青橄榄》;《大吉大利:潮州柑》;《萝卜,幸福的感觉》;《龙眼情》;《淳朴的乌榄,淳朴的情怀》;《生命的绿茵:青草药》;《最潮味:咸菜》;《菜脯,穷人的本味》;《牛肉丸,化不开的情结》;《会舞蹈的“面猴”》;《老街深处蚝烙香》;《远去的古镇市声》……《舌尖上的潮汕》作者陈坤达是介绍地域美食文化的读物。
|
內容簡介: |
《舌尖上的潮汕》作为介绍地域美食文化的读物 ,从人文的视角来切入,通过展现潮汕人的生存状态 ,如饮食习惯、食材的选用、精神诉求和食礼仪轨等 来折射地域的人文特质。
《舌尖上的潮汕》的作者是陈坤达。
|
關於作者: |
陈坤达,1964年生于汕头市,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汕头市作家协会理事。现任濠江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联主席。
|
目錄:
|
引言:一个特殊群落发动的味觉革命
潮汕人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一生的“潮昧”
一、潮汕菜的第一味:海鲜菜肴
海鲜之奇
海鲜之异
鱼文化
潮昧:还原鱼的本质
大公:海鲜的朋友和敌人
渔港之痛
不可或缺的威:晒海盐
香喷喷的迭濠鱼饭
二、潮汕平原上成长的丰富食材
母土的气息:姜薯
佛手老香黄
黑不溜秋的名品:鼠□糅
潮汕情味:青橄榄
大吉大利:潮州柑
萝卜,幸福的感觉
龙眼情
淳朴的乌榄,淳朴的情怀
生命的绿茵:青草药
三、草根部落菜根香
最潮味:咸菜
菜脯,穷人的本味
牛肉丸,化不开的情结
会舞蹈的“面猴”
老街深处蚝烙香
远去的古镇市声
四、潮汕节俗的味觉标记:祭品
潮汕人过年
七样羹:潮汕的蔬菜节
元宵食甜圆
七月祭孤
悠悠桃□情
古风犹存:“食桌”礼仪
五、关于潮汕菜的传说和源流
护国菜
卤鹅飘香
薄壳传奇
六、功夫茶的味觉境界
功夫茶香
山的味道:凤凰单枞茶
暮色中的老饼铺
附
保护和擦亮潮汕美食老字号品牌
后记
入昧潮汕菜传承的密码
|
內容試閱:
|
这样的地域环境造就了潮汕人的口味取向喜 食海鲜。不同的鱼类,都有不同的烹饪方法,手法奇 特,令外地人赞叹不已,回味无穷。食用的鱼类一般 在百种左右,这些鱼不管它们原来的学名如何,潮汕 人都会给它们取一个很有地方特色的名字,如“巴 浪”、“午苟”、“油甘”、“海犁”、“沙尖”、 “迪仔”、 “狗弥”、“猴水”、“墨斗”、“那哥”。
潮汕菜系十分强调清淡、人味,什么意思呢?就 是重视食材本身的原有滋味。在这里,传统菜肴受到 普遍欢迎,酒楼的招牌菜多为“遵古法制”的大众菜 , 品评者多以是否口味地道为标准,厨师们也为迎合大 众口味而在传统上下功夫。潮汕的菜式以海鲜为主, 尽力保持原汁原味,上到燕翅鲍,中至贝螺蟹,下至 鱼虾蚝,用蒸、焖、炖、炸、烧、爆、煽、煎等精细 加工,相当繁复。
传承传统菜式的重要途径是“做桌”,每逢红白 喜 事、迎神赛会,主事者必延请厨师,大开宴席,菜色 一律是传统菜。客人来了,围坐在被称为“八仙桌” 的方形红桌上,长幼有序,主客有分,按规矩坐定, 先吃小点心,然后上菜,最尊贵的长者唱“开席”, 大 家才可下筷;一般有十二道菜,汤菜交替,最后一道 是压桌菜,不能吃的。此时,桌上老辈便唱“席满” , 大家便纷纷离桌。如是婚宴,规矩更多,新郎母舅必 坐“东一位”主持宴席,一点马虎不得。游神赛会上 , 有一项盛事叫“赛桌”,极尽铺张之能事。一溜儿排 上 几十张相连的八仙桌,上面摆满了各式菜肴、水果、 果棵品、点心、甜品,缀以纸、红锦、碗头花,非常 好看,少说也有近千种,看得人眼花缭乱。这些都是 供奉神明的,完事后做成菜肴,大开宴席,叫“得方 拜得方食”。四乡六里每年都有几次这样的盛事。
潮汕人还喜欢吃自制的腌制品,主要有两类:一 是海鲜类,如“咸薄壳”、“了焦”、“蛴仔”、“ 咸巴 浪”等腌制品,食用时应加醋、蒜泥等调料;二是果 蔬类,如酸咸菜、干腌菜脯、醋姜、豆酱姜、菜头口 、 橄榄菜等,这些统称为杂咸的腌制品,是日常配糜佳 品,很“杀嘴”适口的意思。
潮汕的地方小吃,品种繁多,咸甜皆有,很有特 色,比如砂浦酥糖、达濠米润、达濠蚝烙、墨斗卵□ 、 达濠“怕方”等。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民俗现象:通 过传统节日涵养和保留了地方小吃的制作方法。比如 春节家家户户做“红壳桃”、发棵、煮姜茨甜圆、各 式 斋菜面花,正月初七熬“七样羹”,元宵节则是汤圆 和 “鼠壳□”,清明节制作“松□”上山祭祖,端午节 是 “粽子”,七月半鬼节是“胶论钱落汤钱”,中秋 节 做月饼、“油锥”、煮甜“芋圆”,重阳节食菊 花,冬至食“大圆”,十二月二十四老爷上天做“米 糖”让老爷上天言好事。除夕更是丰富,做“肚兜 棵”、“压龟棵”……可以说,如果不是借助这些传 统 节日的涵养和发扬,很多地方小吃可能会失传。
构成地方饮食习惯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饮茶 , 潮汕人喜嗜功夫茶,可能与居于海滨,常食腥鲜之物 需要清洗肠胃有关。茶,已经汇人了达濠民众的人生 之中,即便是普罗大众,也常常于饭后冲上一泡功夫 茶,三个杯,几个亲友,声声叱“食”,情趣自在茶 盏 中。至于桌席,茶更不可或缺,一般是几道菜间一巡 茶。平日待客必以茶,无客人来一家人也围坐来一泡 , 有的人早上起床,未吃饭先喝茶,称“早茶”。有的 “茶怪”甚至从一杯茶可断定茶叶出于何山,是春茶 还 是秋茶,价格鉴别更是准确,让人叹为观止。茶具有 炉、锅、茶池或茶盘、茶罐、茶杯,民间泡功夫茶 归纳为“高冲低倒拼命滴”,即开水冲入时把锅仔高 提,茶水倒人杯中时茶瓯尽量放低,靠近茶杯,要把 茶水滴得干净。开始像“关公巡城”,最后是“韩信 点 兵”,这样,每杯茶浓度相等,容量相同,才叫“会 冲 茶”。清代和民国时期,机关、学校、馆舍、士绅、 岩 寺、商行皆设功夫茶具,款待宾客,联络感情。20世 纪50年代以后,喝功夫茶渐多,现在则家家户户设 “茶局”矣。吃茶还得有点心,一般叫做“茶配”, 饼 食糕点之类,品种繁多,数不胜数。P7-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