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趋势跟踪: 汤姆·巴索的交易谋略
》
售價:HK$
77.3
《
滚滚红尘(《滚滚红尘》电影原著)
》
售價:HK$
54.9
《
罗马之变(法语直译,再现罗马共和国走向罗马帝国的辉煌历史)
》
售價:HK$
109.8
《
自然之争:1600年以来苏格兰和英格兰北部地区的环境史(新史学译丛)
》
售價:HK$
106.4
《
硝烟下的博弈:工业革命与中西方战争
》
售價:HK$
87.4
《
让内的理性主义 发现无意识之旅
》
售價:HK$
66.1
《
知命不惧:从芝诺到马可·奥勒留的生活艺术
》
售價:HK$
110.9
《
Zemax光学设计从基础到实践
》
售價:HK$
132.2
|
編輯推薦: |
☆ 内容选自全球顶尖科普杂志——《科学美国人》
☆ 文章简短,通俗易懂
☆ 围绕最热门话题,提供最通俗阐述
☆ 提供知识链接和拓展阅读,满足入门读者的探索心理
☆ 提供文章援引,打开科学探索之门,引导感兴趣的读者深入探究科学奥秘
|
內容簡介: |
《科学最前沿》系列丛书精选自全球顶尖的科普杂志《科学美国人》,全系列分为7个分册,包括健康篇、环境与能源篇、天文篇、医药篇、数理与化学篇、生物篇及科技篇等,涵盖了现代科技的方方面面。全书选篇力求贴近生活,带领读者饱览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使读者在享受现代科技的同时,了解科技发展背后的探索历程,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
健康篇是7个分册中的一册,共分8个话题,分别是:“懂科学才能会养生”“走进读脑时代”“心理健康从了解开始”“拒绝抑郁症”“如何有效地记忆与学习”“为了下一代的智商和健康”“延缓衰老的科学处方”和“基因密码破译后的人类未来”。
|
關於作者: |
《环球科学》杂志社,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其出版的科普期刊《环球科学》是《科学美国人》独家授权中文版。《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是全球科学家智慧与卓越见解的分享之地,创刊160多年来,超过100位诺贝尔奖得主在此发表文章,传播科学理念及前沿科技领域的发展动态。《科学美国人》也是最常被大众媒体、研究机构和政府报告引用的杂志。在欧洲及美国,国家科技顾问、政策制定者、企业决策者一直把《科学美国人》作为科学和商业决策的重要参考。
外研社科学出版工作室,外研社是一家以外语出版为特色,涵盖科学出版、少儿出版等领域的综合性教育出版集团,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大学出版社、最大的外语出版机构。科学出版工作室是外研社下属专业从事科学教育与科普出版的机构,其编辑出版的《自然百年科学经典》等丛书深受读者与科学人士的喜爱。
|
目錄:
|
谁是没病的健康人
话题一 懂科学才能会养生
做一个美食家容易,做一个会用科学概念指导养生的美食家并不容易。也许你对健康饮食有所了解,但你是否知道脂肪也许是被冤枉的,心脏病发病其实另有真凶?维生素D真的需要补充吗?喝酸奶除了可以减肥之外还有其他作用,糖损坏牙齿却能强健骨骼?本话题中的文章将为你揭开几个不为人所知的饮食诀窍。
也许你很讲究养生,但以往的养生概念总是被新的研究推翻重建。没办法,养生也得与时俱进。
食物掌控基因
糖类化合物:心脏病真凶?
脂肪无罪
维生素D要补充吗?
酸奶增强生育力
给骨骼加点儿糖
打喷嚏有益健康
纤维可以防癌吗?
“三手烟”更致癌
端粒长短预示未来健康
话题二 走进读脑时代
你是否曾梦想过拥有读心术,无需言语即可知道对方的思维和想法,获知对方的记忆和经验?现在,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利用脑部扫描技术实时读取大脑的活动模式,探究大脑的秘密。根据大脑的活动,我们可以推断受试者看见了什么,人是如何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眼认出某个朋友的面孔,为什么我们在气愤的时候能够终止不理智行为,甚至可以以高达97%的准确率测试受试者是否说谎。
让我们跟随科学家的脚步,踏上探索大脑的奇妙旅途,走进读脑时代。
我知道你看见了什么
面孔识别网络
大脑急刹车
美食诱惑的根源
“测谎仪”的尴尬
嘴巴“听”声音
手移植改变用手习惯
灰质让孩子更聪明
小脑的运动秘密
给大脑植入芯片
话题三 心理健康从了解开始
生存空间越来越拥挤,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对自我的要求越来越高,倏忽变幻的生活环境让人类染上了躁动的不良习惯。心理问题的前因后果已成为现代人渴望了解的科学常识。夏日渐近,惊觉身材臃肿,一般人一定会认为因为吃得太多、运动太少,而科学家则给出了另一种推测。天气太热,莫名地想打人?觉得自己长得丑,不愿意见人?人人都想变得乐观,但乐观却有可能是陷阱?科学如此玄妙,请跟随科学家走进心理健康的神秘世界吧!
住得越挤人越胖?
天气越热 报复心越强?
觉得自己丑也是一种病
基因长短决定乐观悲观
乐观是一个陷阱
威胁面前:女人抱团 男人走开
美女是战争的根源?
思维决定信仰
员工心理健康=公司资产
金钱意识让人自私
话题四 拒绝抑郁症
汽车轰鸣,路人拥挤,钢筋混凝土筑起一个冰冷的现代世界,生活在其间的人们无处可逃、无可寄托。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抑郁症,多少年轻而鲜活的生命因此而逝去。也许返回古代那种悠闲生活,人就不会变得那么抑郁了吧!与其回避现实,不如迎头而上。科学家们从来没有放弃对抑郁症的研究,一步步挖掘“小头脑”里的“大世界”,揭示隐匿其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让我们跟随科学家的脚步,一起去捕捉那些时隐时现的意识“泡泡”吧!
意识泡泡
从压力中抽身
威吓的基因变化
挤出的精神疾病
失眠会导致精神失常?
精神分裂源于出生地?
在培养皿中模拟精神病
起搏器治疗抑郁症
话题五 如何有效地记忆与学习
学习用“心”,实则用脑。关于大脑的学习记忆功能,你了解多少?大脑是否越大越好呢?大脑中所有神经元都参与记忆吗?哪部分脑区负责回忆和畅想呢?我们又如何通过大脑的状态来分辨是否将要分心,如何预防分心?更有趣的是,除了各种记忆技巧,还有别的途径能帮助你轻松改善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电击——《电击大脑增强记忆》
睡眠——《睡眠改善记忆》
气味刺激——《增强记忆的芳香美梦》
改变刺激的间隔——《新发现革新学习方式》
大脑是否越大越好
大脑五分之一是记忆
负责回忆和畅想的脑区
预防分心
电击大脑增强记忆
睡眠改善记忆
增强记忆的芳香美梦
新发现革新学习方式
话题六 为了下一代的智商和健康
怀胎十月,一个可爱的生命呱呱坠地,是否如星座所说,婴儿出生的季节和环境对以后的命运有影响?有没有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能检测母体中胎儿的健康状态?无痛分娩会不会影响新生儿的健康?早产对孩子的未来有没有影响?
当父母的,谁不想拥有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然而,为了下一代的智商和健康,除了优生之外还要优育,本话题中的几篇文章能向你揭示科学育儿的细节,精彩不容错过。
寒冬是万恶之源
命运决定在出生前
验妈妈的血 看宝宝的病
无痛分娩存在潜在风险
早产儿更易患严重精神疾病?
喝牛奶易患糖尿病?
睡得越多 体重越轻
学走路前不用爬
越运动越聪明
亲情激素
“虎妈妈”的孩子易抑郁
话题七 延缓衰老的科学处方
“殷末已七百六十七岁,而不衰老。少好恬静,不恤事务,不营名誉,不饰车服,唯以养生活身为事。”这句话出自《神仙传》,描述的是传说中享寿八百的彭祖,他的养生之道也被后人整理传世。
面对延年益寿和长生不老的诱惑,谁能不为之动心?科学家们潜心研究,开出了如下科学处方:乐观、关闭基因、降低体温……在本话题中,我们还将走进记忆衰退、阿尔茨海默病等魔窟,一窥究竟,请跟随科学家的脚步远离甚至永别那些令人不快的衰老迹象。
乐观延长生命
基因改变导致衰老
自由基未必导致衰老
降低体温 延长寿命
无法想象
睾丸激素的隐痛
治疗记忆障碍第一步
令人聪明的长寿基因
阿尔茨海默病“长”什么样
阿尔茨海默病新基因
变异基因抵御痴呆症
话题八 基因密码破译后的人类未来
“基因”在常人眼里是不可捉摸的,仿若披着神秘的面纱;但在科学家眼里,它是可以破译的:只要掌握正确的探秘之道,就可以循迹找到地下宝库。于是,科学家启动了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出了个人基因组图谱,并试图用这个被誉为“人体第二张解剖图”的图谱来进行个性化医疗。然而,接踵而至的医疗事故也让基因治疗蒙上了恐怖的阴影。今天,科学家重拾基因治疗的信心,继续探索神秘莫测的基因谜题,让我们期待他们的好消息吧!
细胞核的建筑学
DNA预测发病率 你能接受吗?
你的基因组可能不完整
《反基因歧视法》通过
DNA时代的犯罪株连
测序比赛带来意外惊喜
试验事故的惨痛教训
基因治疗重装上阵
|
內容試閱:
|
【序】集成再创新的有益尝试
欧阳自远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绕月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
《环球科学》是全球顶尖科普杂志《科学美国人》的中文版,是指引世界科技走向的风向标。我特别喜爱《环球科学》,因为她长期以来向人们展示了全球科学技术丰富多彩的发展动态;生动报道了世界各领域科学家的睿智见解与卓越贡献;鲜活记录着人类探索自然奥秘与规律的艰辛历程;传承和发展了科学精神与科学思想;闪耀着人类文明与进步的灿烂光辉,让我们沉醉于享受科技成就带来的神奇、惊喜之中,对科技进步充满敬仰之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环球科学》拓展了我们的知识,提高了我们的科学文化素养,也净化了我们的灵魂。
《环球科学》的撰稿人都是具有卓越成就的科学大家,而且文笔流畅,所发表的文章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易于理解。我是《环球科学》的忠实读者,每期新刊一到手就迫不及待地翻阅以寻找自己最感兴趣的文章,并会怀着猎奇的心态浏览一些科学最前沿命题的最新动态与发展。对于自己熟悉的领域,总想知道新的发现和新的见解;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总想增长和拓展一些科学知识,了解其他学科的发展前沿,多吸取一些营养,得到启发与激励!
每一期《环球科学》都刊载有很多极有价值的科学成就论述、前沿科学进展与突破的报告以及科技发展前景的展示。但学科门类繁多,就某一学科领域来说,必然分散在多期刊物内,难以整体集中体现;加之每一期《环球科学》只有在一个多月的销售时间里才能与读者见面,过后在市面上就难以寻觅,查阅起来也极不方便。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长期、持续和系统地读到《环球科学》的精品文章,《环球科学》杂志社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合作,将《环球科学》刊登的科学前沿精品文章,按主题分类,汇编成“科学最前沿”系列丛书,再度奉献给读者,让更多的读者特别是年轻的朋友们有机会系统地领略和欣赏众多科学大师的智慧风采和科学的无穷魅力。
“科学最前沿”系列丛书包括七个分册:
1. 天文篇——《太空移民,我们准备好了吗》
2. 医药篇——《现代医学真的进步了吗》
3. 健康篇——《谁是没病的健康人》
4. 环境与能源篇——《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地球》
5. 科技篇——《科技时代,你OUT了吗》
6. 数理与化学篇——《霍金和上帝,谁更牛》
7. 生物篇——《谁是地球的下一个主宰》
当前,我们国家正处于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创新是我们需要大力提倡和弘扬的科学精神。“科学最前沿”系列丛书的出版发行,与国际科技发展的趋势和广大公众对科学知识普及的需求密切结合;是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增强科学判别能力的有力支撑;是实现《环球科学》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和传承科学思想这一宗旨的延伸、深化和发扬。编辑出版“科学最前沿”系列丛书是一种集成再创新的有益尝试,对于提高普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素养具有很大的推动意义,值得大加赞扬和支持,同时也热切希望广大读者喜爱“科学最前沿”系列丛书!
【前言】科学奇迹的见证者
陈宗周 《环球科学》杂志社社长
1845年8月28日,一张名为《科学美国人》的科普小报在美国纽约诞生了。创刊之时,创办者鲁弗斯?波特(Rufus
Porter)就曾豪迈地放言:当其他时政报和大众报被人遗忘时,我们的刊物仍将保持它的优点与价值。
他说对了,当同时或之后创办的大多数美国报刊都消失得无影无踪时,快满170岁的《科学美国人》却青春常驻、风采迷人。
如今,《科学美国人》早已由最初的科普小报变成了印刷精美、内容丰富的月刊,成为全球科普杂志的标杆。到目前为止,它的作者,包括了爱因斯坦、玻尔等148位诺贝尔奖得主——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在成为《科学美国人》的作者之后,再摘取了那顶桂冠。它的读者,从爱迪生到比尔?盖茨,无数人在《科学美国人》这里获得知识与灵感。
从创刊到今天的一个多世纪里,《科学美国人》一直是世界前沿科学的记录者,是一个个科学奇迹的见证者。1877年,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当他带着那个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机器怪物在纽约宣传时,他的第一站便选择了《科学美国人》编辑部。爱迪生径直走进编辑部,把机器放在一张办公桌上,然后留声机开始说话:“编辑先生们,你们伏案工作很辛苦,爱迪生先生托我向你们问好!”正在工作的编辑们惊讶得目瞪口呆,手中的笔停在空中,久久不能落下。这一幕,被《科学美国人》记录下来。1877年12月,《科学美国人》刊文,详细介绍了爱迪生的这一伟大发明,留声机从此载入史册。
留声机,不过是《科学美国人》见证的无数科学奇迹和科学发现中的一个例子。
可以简要看看《科学美国人》报道的历史: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科学美国人》马上跟进,进行了深度报道;莱特兄弟在《科学美国人》编辑的激励下,揭示了他们飞行器的细节,刊物还发表评论并给莱特兄弟颁发银质奖杯,作为对他们飞行距离不断进步的奖励;当“太空时代”开启,《科学美国人》立即浓墨重彩地报道,把人类太空探索的新成果、新思维传播给大众。
今天,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加迅猛,《科学美国人》的报道因此更加精彩纷呈。新能源汽车、私人航天飞行、光伏发电、干细胞医疗、DNA计算机、家用机器人、“上帝粒子”、量子通信……《科学美国人》始终把读者带领到科学最前沿,一起见证科学奇迹。
《科学美国人》追求科学严谨与科学通俗相结合的传统也保持至今,并与时俱进。于是,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科学美国人》及其网站,当之无愧地成为报道世界前沿科学、普及科学知识的最权威科普媒体。
科学是无国界的,《科学美国人》也很快传向了全世界。今天,包括中文版在内,《科学美国人》在全球用15种语言出版国际版本。
《科学美国人》在中国的故事同样传奇。这本科普杂志与中国结缘,是杨振宁先生牵线,并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热心支持。1972年7月1日,在周恩来总理于人民大会堂新疆厅举行的宴请中,杨先生向周总理提出了建议:中国要加强科普工作,《科学美国人》这样的优秀科普刊物,值得引进和翻译。由于中国当时正处于“文革”时期,杨先生的建议6年后才得到落实。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前夕,《科学美国人》杂志中文版开始试刊。1979年,《科学美国人》中文版正式出版。《科学美国人》引入中国,还得到了时任副总理的邓小平以及国家科委主任方毅(后担任副总理)的支持。一本科普刊物在中国受到如此高度的关注,体现了国家对科普工作的重视,同时,也反映出刊物本身的科学魅力。
如今,《科学美国人》在中国的传奇故事仍在续写。作为《科学美国人》在中国的版权合作方,《环球科学》杂志在新时期下,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全新的通信、翻译与编辑手段,让《科学美国人》的中文内容更贴近今天读者的需求,更广泛地接触到普通大众,迅速成为了中国影响力最大的科普期刊之一。
《科学美国人》的特色与风格十分鲜明。它刊出的文章,大多由工作在科学最前沿的科学家撰写,他们在写作过程中会与具有科学敏感性和科普传播经验的科学编辑进行反复讨论。科学家与科学编辑之间充分交流,有时还有科学作家与科学记者加入写作团队,这样的科普创作过程,保证了文章能够真实、准确地报道科学前沿,同时也让读者大众阅读时兴趣盎然,激发起他们对科学的关注与热爱。这种追求科学前沿性、严谨性与科学通俗性、普及性相结合的办刊特色,使《科学美国人》在科学家和大众中都赢得了巨大声誉。
《科学美国人》的风格也很引人注目。以英文版语言风格为例,所刊文章语言规范、严谨,但又生动、活泼,甚至不乏幽默,并且反映了当代英语的发展与变化。由于《科学美国人》反映了最新的科学知识,又反映了规范、新鲜的英语,因而,它的内容常常被美国针对外国留学生的英语水平考试选作试题,近年有时也出现在中国全国性的英语考试试题中。
《环球科学》创刊后,很注意保持《科学美国人》的特色与风格,并根据中国读者的需求有所创新,同样受到了广泛欢迎,有些内容还被选入国家考试的试题。
为了让更多中国读者能了解到世界前沿科学的最新进展与成就,开阔科学视野,提升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环球科学》杂志社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合作,编辑出版了这套“科学最前沿”丛书。
丛书内容从近几年《环球科学》(即《科学美国人》中文版)刊载的文章中精选,按主题划分,结集出版。这些主题汇总起来,构成了今天世界前沿科学的全貌。
丛书的特色与风格也正如《环球科学》和《科学美国人》一样。中国读者不仅能从中了解到科学前沿,还能受到科学大师的思想启迪与精神感染。
在我们正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编辑出版这套“科学最前沿”丛书,无疑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展望未来,我们希望,在“科学最前沿”的读者中,能出现像爱因斯坦那样的科学家、爱迪生那样的发明家、比尔?盖茨那样的科技企业家。我们相信,“科学最前沿”的读者会创造出无数的科学奇迹。
未来中国,一切皆有可能。
【文摘】酸奶增强生育力
撰文:詹姆斯?奥伯格(James E. Oberg)
翻译:王栋
INTRODUCTION
在交配实验中,吃酸奶的雄鼠比对照组雄鼠能更快找到伙伴并完成授精,也能产生更多后代。美国科学家研究了酸奶摄入量与男性精液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到的结果与老鼠实验一致。
2011年夏天,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组研究人员开始研究酸奶对肥胖的影响,这是对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项长期研究项目的后续研
究。之前的那项研究表明,酸奶比其他任何食物都能更有效地防止与年龄有关的体重增加。由肿瘤生物学家苏珊?厄尔德曼(Susan
Erdman)和进化遗传学家埃里克?阿尔姆(Eric
Alm)领导的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小组,计划在老鼠身上重复这项研究。研究人员选取了雌雄各40只老鼠,并将它们分成两组,一组用模拟垃圾食品的高脂肪、低纤维、低营养的食物喂养,而另一组用普通鼠粮喂养。然后,他们给每一组中的一半老鼠添加香草味的酸奶。他们的目标是弄清楚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如何影响肥胖,以及了解癌症等与肥胖有
关的并发症的发病率。“然而,其中最引人入胜的效应却是我们未曾预料到的。”厄尔德曼说。
首先,科学家注意到,食用了酸奶的那些老鼠光彩照人,让人难以置信。利用传统组织学技术和外貌评价标准,研究人员发现,这些老鼠的活跃毛囊密度比同类高十倍,这就意味着它们的毛皮更加茂密、柔滑。
然后,研究人员发现,雄性老鼠表现出一些非常神奇的特征:它们的睾丸向外突出,这使它们可以表现某种“老鼠的招摇”,厄尔德曼说。通过测量雄鼠睾丸的重量,研究人员发现,吃酸奶雄鼠的睾丸比那些只吃普通鼠粮的雄鼠重5%,而比吃垃圾食品的雄鼠重约15%。
更重要的是,这种阳刚之气是能收到回报的。在交配实验中,吃酸奶的雄鼠比对照组雄鼠能更快找到伙伴并完成授精,也能产生更多的后
代。而吃酸奶的雌鼠一窝能产下更多幼鼠,并更容易对幼鼠断奶。研究小组未发表的结果表明,厄尔德曼和阿尔姆认为,酸奶中的益生菌有助于使老鼠变得更精瘦、更健康,间接提高了它们的繁殖率。
这一发现可能对人类生育产生影响。一个由美国哈佛大学营养流行病学家约格?查瓦罗(Jorge
Chavarro)领导的小组,研究了酸奶摄入量与男性精液质量之间的关系。“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初步结果与他们老鼠实验的结果是一致的。”查瓦罗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