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现代化的迷途
》
售價:HK$
98.6
《
钛经济
》
售價:HK$
77.3
《
甲骨文丛书·无垠之海:世界大洋人类史(全2册)
》
售價:HK$
322.6
《
中国救荒史
》
售價:HK$
109.8
《
三十六计绘本(共8册)走为上计+欲擒故纵+以逸待劳+无中生有+金蝉脱壳+浑水摸鱼+打草惊蛇+顺手牵羊 简装
》
售價:HK$
177.4
《
茶之书(日本美学大师冈仓天心传世经典 诗意盎然地展现东方的智慧和美学 收录《卖茶翁茶器图》《茶具十二先生图》《煎茶图式》《历代名瓷图谱》等86幅精美茶室器物图)
》
售價:HK$
65.0
《
云冈:人和石窟的1500年
》
售價:HK$
72.8
《
淡水鱼类营养生理与饲料
》
售價:HK$
333.8
|
編輯推薦: |
鲁迅对中国现当代版画的发展无疑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本书是子鲁迅逝世后第一本以文字加木刻版画形式纪念鲁迅的图书。
本书表达的观点是一代人对鲁迅精神的理解,无论是普通读者还是专业研究者都能从其中获得启发。
作为专业艺术创作者,作者的作品屡获奖项且被许多知名艺术机构收藏,此书中的版画耗时三年精心制作,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本书附有牛皮纸书签、画片各一张,装帧设计精美,令人眼前一亮,内文亦使用全牛皮纸印刷,呈现版画本身的质感,用料足,物超所值。
|
內容簡介: |
我不是鲁迅研究专家,
不知道《一件小事》是何年何月何日写的,
也不知道他的身高,
他有多少缺点,
帮助过少人,得罪过多少人,
但这些都丝毫不影响我喜欢十六卷《鲁迅全集》,
尤其那些剧毒的杂文……
私下里我常常读他、画他、刻他、写他、琢磨他。
——刘春杰
本书以文字结合版画的形式,回顾了鲁迅波澜起伏的一生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同时也展现了一个普通人与鲁迅相遇的心路历程。书中文字由数十篇短文连缀而成,介绍鲁迅时往往从身边小事起兴,多为随想式的记述,带有草根的野气。书中并收入了作者近两年《思想鲁迅》系列木刻版画创作的全部成果,表达了作者对鲁迅的感念和对鲁迅思想的理解。作者希望能用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来纪念鲁迅对中国当代精神文化史,对中国当代木刻版画发展的卓越贡献。
|
關於作者: |
刘春杰,画家,曾获“鲁迅版画奖”。
作品曾被大英图书馆、牛津大学博物馆、英国伯明翰博物馆、英国杜伦大学东方博物馆、美国芝加哥艺术馆、美国特尔沁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已出版图书《私想者》、《私想者》(中英文版)、《私想着》、《新私想》、《灵感?酷隆司堡》、《私想者?刘言飞语》、《丹青记》和小说《猴票》。
|
目錄:
|
他还不是鲁迅
-愚昧的年代
-他还不是鲁迅
-他有背景
-从百草园到乏味书屋
-瞬间的改变
-寻路
他已经是鲁迅了
-他已经是鲁迅了
-怀疑主义
-两情相悦
-手足失和
-文豪的跨界
-爱美的男人
-他也有闲
-千古知己
-敬仰与不齿
-成功的推手
-共沐风雨
-开明的家长
-偏见
-高贵的面容
-孤独
-拭目以待
-希望中的失望
-常识
他已经不是真正的鲁迅了
-幸运
-哥仨
-野草
-无法替代的疼
-医生
-有她小老头幸甚
-无计可施
-智者该富
-谁该对她负责
-笑的权利
-一千年以后
-安全安全再安全
-村村都有鲁迅
-我们需要明灯
-无话可说
-一个都不宽恕
-勇气
-小老头儿与大头哥谁合法
-精神的高度有多高
-真话是金
-感谢论敌
-鲁迅与齐白石
-百姓讲坛
-脱不了干系
-隔代相望
-回访故居
-镜子的光照
-不盲的人也摸象
-倘若他还活着
-鲁迅与唐吉诃德
-他也是傀儡
-高天厚土
后记 这些年,我的事儿
图录
我的木刻经
|
內容試閱:
|
从百草园到乏味书屋
很多人都会说这样一句话:“淘小子出好的。”意思是说特别淘气的孩子有胆量与活力,聪明伶俐,长大了会有出息。这可不是传说,许多有作为的人都对此点头称是。
少年豫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寻断砖下的蜈蚣,往邻居家抛砖头,从石井栏上跳下去……他知道淘气会招惹家长的处置,所以当被送到三味书屋读书时,便想到这是自己以往行为招致的惩罚。但因为所做“坏事”太多,他分不清究竟是哪件事儿导致自己离开百草园的。左手拎着一箩筐先生的大道理,右肩挎着一书包家长的励志故事,但只要有一点点好玩的事儿,豫才就把那些唠叨抛到九霄云外,玩得极其刻苦,甚至逃课也在所不惜。
一张刻有“早”字的书桌至今还陈列在绍兴的三味书屋,讲解员绘声绘色地一如既往地讲述着那个美丽的励志故事:小豫才因为迟到受到先生批评,于是用小刀在课桌上刻下“早”,从此风雨不误。我们姑且不说在课桌上随意刻划对不对,就算一个孩子为了提醒自己真的刻下了那个“早”字,难道就真的能做到从此不再迟到?小孩子下决心保证做到什么但还是改不掉那些毛病的大有人在,正所谓“虚心接受,屡教不改”
。小小的豫才就一定能说到做到?所以,那个“早”字更像编的故事。
豫才不仅淘气,还很有经商意识,上课的时候经常偷偷画画。“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积成了厚厚一大本,为了搞点零花钱,豫才就近“下海”,把它卖给了同班同学。这是他挣的人生第一桶金。
家长本指望着孩子长大就懂事了,就不再淘气,但事与愿违。到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他已经17
岁,因为厌恶态度傲慢的老师,就给他起了外号。这还了得,他获记过处分一次,差点被开除学籍。
我的同事周君是鲁迅的粉丝,对少年豫才卖画一事他心生遗憾,总念叨:“唉,如果鲁迅的同学要留着那一大本厚厚的作品到今天,那将是不得了的事儿。而且,它们一定是国家一级文物,
在博物馆让今人看,当然那些画也看今人,多有趣。”
最近周君给刚上一年级的儿子买了一个拉杆箱,每当看到孩子放学后低着头拖着一箱子书的样子,便忐忑不安,但又无可奈何。因为“我们每个孩子都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如今的孩子从幼儿园出来就直接进了“乏味书屋”,先生们也不比小豫才的先生,他们再也无心与孩子们一起摇头晃脑地读书,毕竟升学率逼人呀。
周君说:“真是羡慕小豫才,嬉戏与玩耍,好奇和想象的翅膀在百草园、三味书屋飞翔,轻松地学习,淘气中成长,聪慧的火花得以点燃。顽皮淘气才是健康的孩子呀!”
爱美的男人
鲁迅喜欢古董、拓片、观画展、看戏剧电影,也爱照相。无论上学、转学、旅行、写作、编书、与朋友会面、儿子百天,就连大病初愈,他也要拍一张“写真”留作纪念。谈及照相,不要说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是七八十年代,走进照相馆拍张照片,对于普通人来说都还是件奢侈的事情,更不要说请摄影家专门拍照了。然而我们从鲁迅留下的大量照片可以判断,他是极爱拍照的,一贯节俭的鲁迅在这方面的开销一定不菲。他拍照,并不太讲究背景,更少有风水宝地的衬托。在寓所前照相,背景便是残墙破砖,几扇旧窗,实在不能算什么风景,但被拍的主体是一贯的讲究,整洁的对襟布衣,梳理后一头直立的硬发,尤其是那抹标志性美髯,绝对是认真修饰过一番的。不笑,亦不冷峻,嘴角略往上翘一点点,似笑非笑。多数时,眼睛稍稍斜视,似冷眼非冷眼,好像在沉思。造型摆布,含而不露,绝不随意。于是,他便成了一道风景,这类单人写真,几乎张张出彩。
不知是不是低调的缘故,他与朋友、学生、友人合影,几乎不会出现在主要位置,或角落或后排,加之矮小文弱,与单人照片效果迥异。有一张鲁迅急速行走的照片,是在去北大演讲的路上被人抓拍的,正侧面,平视角度。因为图像中没有任何景或物的遮挡,身躯占据整个画面。他紧锁眉头赶路,头发与布衫均在飘动中,逆光,图像略模糊,效果欠佳,没有显现出被拍者的风采。
此类图像的存在,更加说明鲁迅是极注重仪表的,且非常重视拍照。否则,也就不会留下那么多丰富的个人影像资料了。从这些图片构图的讲究、光线的把控、黑白灰的巧妙利用,都可以看出拍摄者极专业、颇具造诣。而唯有拍者的专业与被拍者的形象巧妙结合,才能产生出优秀的作品。
多数时候,我们用刚毅、坚强、勇敢无畏、壮烈来颂扬英雄,称他们为民族的脊梁,但绝不说他们的美,因为美似乎与战士的称谓相去甚远。“文革”中人们不敢美,也不能美,因此姑娘们不仅把胸束平,而且要把脸晒黑,个个扮成“铁姑娘”的模样。然而赵一曼、秋瑾等人不仅是钢铁战士,她们还是美女,爱生活、爱美、爱亲人。
也许因了鲁迅那一头桀骜不驯的头发,也许是那一抹胡须,也许缘于他的尖锐,许多关于鲁迅的描述都说他衣着破旧随意、甚不讲究。
人们盛赞他的骨头最硬,是民族英雄。其实生活中的鲁迅还爱照相、爱美术……是一位极爱美的男人。
鲁迅与堂吉诃德
一位编辑朋友来访,看到画室满墙的有关鲁迅的木刻,就认真地读每一幅,十几分钟沉默无语。我递给他一杯茶,问:“有何高见?”
“鲁迅,有点像唐吉诃德!”他答道。
原来,他一直在思考的并非木刻作品。原来,这就是鲁迅留给他的印象。其实,哪个理想主义者、英雄主义者的身上没有堂吉诃德的情结和色彩?成者王侯败者寇,扳倒了那个风车,你就是英雄,你就是理想主义者;没有扳倒它,你就是唐吉诃德,或者“精神病”!
年轻的豫才有严重的英雄主义色彩,但那时候他骑着比他还瘦的马,根本没有能力去颠覆眼前巨大而古老的“风车”。经过几十年的历练,豫才变成了小老头儿,用他倾力打造的利器——《狂人日记》、《孔乙己》、《祝福》,尤其是那些巨毒的杂文,终于动摇了古老而又庞大的“风车”的根基。
他敢讲真话、有担当、思想独立、观念先进、敏感睿智、嫉恶如仇;他有血有肉、有爱有恨、黑白分明、铮铮铁骨。哪怕身高只有一米四,甚至更矮,他都是一个伟男人、大丈夫。
我不是鲁迅研究专家,不知道《一件小事》是哪年哪月哪日所写,也不知道他的身高,他有多少优缺点,曾帮助过多少人得罪过多少人,但这些都丝毫不影响我对这位老人的敬意。因为尖锐、敏感,甚至偏激,他当然也讲过过激的话,得罪过许多人,甚至曾误伤好人。但就像我的爷爷,不管他曾经是否与别人发生矛盾,也不论他曾经打过我多少次,都丝毫不影响我对老人深深的爱。
无论有多少既得利益者拼命拽住陈规旧习,但是旧的时代终将过去。那些专横跋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的军阀头子,那些像走马灯一般轮番登场的大总统副总统们早已灰飞烟灭;那些曾谩骂过鲁迅的论敌几近消失殆尽。在读书人也没有多少能记得他们是何许人的今天,鲁迅尚存。
仔细想来,鲁迅确实说过很多人的“坏话”
,在发表的文章里,在公开的谈话中。郁达夫曾评说鲁迅的杂文:“简练的像一把匕首,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所以,他活着的时候,有人怕他的尖锐与深刻,恐惧他的无情揭露,就把他的文章从教科书中删除;今天仍有人不喜欢鲁迅,尽管自己私下常常讲着他人的坏话,却呼吁删除教科书中鲁迅的文章。可见,鲁迅说的“坏话”仍然具有杀伤力,他的精神对当代仍极具现实意义。
他真的死了,然而他确实还活着。我为他的早逝而遗憾,但也被他留下的作品所折服。人的生命虽然短暂,智者的思想却永驻人间。
我私下想:在物质为上的今天,人们变得更实际,自然不会在乎精神上的纬度。可我仍不死心,曾经就此问题向几位熟人发问:“倘使给你两个选择,其一,可以成就你为鲁迅,但也只给你五十六年时间;第二种选择,做一个普通的人,虽无作为但可以百岁,请你选择。”大家几乎都不假思索地选择了前者。
如同刚刚旅游归来的熟人对我们说,某偏远地区虽交通不便,但环境优雅、空气清新、滋养身心,村庄里有许多长寿老人,那里仙境一般令人神往,适合居住。可当你问对方,是否会去定居?他又会生出无数只能一游,不能长居的理由。其实,长寿既需要好的遗传基因打底子,更需要外部环境作保证,比如远离繁华尘世。问题是,有多少人可以为了长寿而放弃俗世?这或可说明,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哪个时代,活得长短屏障不了生命的质量与高度,多数人更愿意活得精彩。
那天与编辑朋友分手时,他笑了笑说:“确实,每个想做事的人都有唐吉诃德情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