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剑桥意大利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HK$
162.8
《
教育何用:重估教育的价值
》
售價:HK$
65.8
《
理想城市:环境与诗性
》
售價:HK$
85.8
《
大模型推荐系统:算法原理、代码实战与案例分析
》
售價:HK$
97.9
《
逆风翻盘 危机时代的亿万赢家 在充满危机与风险的世界里,学会与之共舞并找到致富与生存之道
》
售價:HK$
137.5
《
工业互联网导论
》
售價:HK$
97.9
《
木偶的恨意(法国悬念大师米歇尔普西悬疑新作)
》
售價:HK$
64.9
《
孤独传:一种现代情感的历史
》
售價:HK$
85.8
|
編輯推薦: |
美国科罗拉多州杰弗森郡开明学校是一所与众不同的学校,在这所学校里,没有考试,没有学分,但学生学习的热情非常高涨,学生毕业后也可以拥有成功的事业、幸福的人生。
在这本书中,没有繁琐的统计数据,也没有晦涩的理论。作者只是向我们分享了校友们的故事,通过阅读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我们会了解开明学校基于实践经验、学生自主设计课程的教育模式,领会其“全人教育”的理念。本书展现了美国“另类教育”的成功实践经验,再次证明中国要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理想不但必要,而且可行,但需要的是勇气和激情。本书对一切关注孩子教育的人大有裨益。
|
內容簡介: |
在本书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美国科罗拉多州杰弗森郡开明学校这所与众不同的公立学校,在这所学校里,没有考试,没有学分,提倡自主学习,学生被鼓励去追求他们热衷的事情,而不仅仅为了规范化标准考试做准备。学校的基本理念是帮助学生在个人素养、社会交往和智能学识方面得到成长,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有能力的、富有同情心的人。
这样一所非主流学校能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呢?在2002—2006年,作者瑞克?波斯纳用质性研究方法对这所学校的431位校友进行了追踪调研。作者认真倾听每个校友的心声,与我们分享了校友们的故事以及他们对自己与众不同的教育经历的真诚体会,让我们看到一所从不考试的公立学校如何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展现另类教育的魅力。希望这本书让我们反思现今标准化而非个性化的教育体制,唤醒更多人参与到对教育本质的思索中来。
|
關於作者: |
瑞克·玻斯纳在开明学校工作三十余年,从第一线的校车司机和后勤管理员做起,在做了老师、顾问等工作后,担任了这所学校的领导。他于1989年获取了博士学位,成为自主学习和现代帕式(rites-of-passage课程方面的专家。目前,他虽已退休,但仍不遗余力地为世界各地的学校改革而奔波。他认为在学校的工作经历也让他自己得益颇丰,不仅使他个人成为积极的终身学习者,而且还让他的家人真正感受到了幸福。
|
目錄:
|
前言
导论--educare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这是一所怎么奇异的学校?
宗旨:发展完整的人
一所开明学校的教育元素
开明学校坚实:轻松度日的学校,快乐嬉皮士的高潮及其他人造神话
七十年代:美好时光
八十年代:徒步而行
九十年代:融合
二十世纪
人际关系:生活的技艺
基奠石:辅导师和辅导生的关系
一所培育多种健康关系的学校
对为人父母的影响力:我们接力传递
对婚姻和长久关系的影响
家庭在学校中所担当的角色
社区和无畏--由Ruby Gibson撰稿
对与社会、环境和世界的关系所产生的影响:我们全都置身其中
成功故事:全都在家庭中 (1978届学生Heidi McCallister)
小结与展望
但是,他们是否进入高校呢?
录取无成绩单的学生:棘手之事
他们在高校里学得如何?
开明学校经历对高校生活经历的影响力
事情的反面
成功故事:仅仅是前进道路上的另一步(1984届学生Andrea Keyser)
小结与展望
工作和生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里
真实生活的经验:他们早有了实践经验
允许他们追逐自己的梦想:他们知道如何去探求
内在的动力:他们是主动做事的人
人际技巧:他们深谙同事相处之道
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把工作做圆满了
领导力:他们起着主导作用
创造力:他们自信地对工作流程进行创新
工作满意度:他们热爱本职工作
成功故事:万事皆有可能 (1978届学生Russell Bowman)
小结与展望
让学习的热情燃烧
他们寻觅快乐源泉
他们自由地探索
无所畏惧:他们感受有益身心的挑战所带来的乐趣
个人的力量:他们对自我感觉很好
把它来传递:他们想要分享他们的快乐
终生学习:他们成长的脚步将永不停歇
他们是否发展了热衷之事?是否还在做帕式项目?
成功故事:让你的远见成为你的向导 (1994届学生Joey Slowik)
小结与展望
这都是些什么?使你寻觅你生活中的意义
值得优先考虑的事情:寻觅对这些学生很重要
学校组织的旅行与意义的寻觅
寻觅的一部分:善用时机来学习
真正的理解:他们知道如何将其归纳
三大领域和五项目标:他们生活指南针
他们在寻觅中继续质询
勇气:他们并不害怕无休止的寻寻觅觅
成功故事:与生活接轨的探索者 (1993届学生JohannesWirth)
小结与展望
真实的世界:适应时下社会
自知自明:他们明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角色和潜能
对现实世界的清醒认识:他们知道如何评价不同的观点
生活能力:他们知道如何应对这个现实世界
成功故事:世界已准备拥抱你 (1981届学生John Mattox)
小结与展望
千变万化: 迎候或然社会
他们对未来毫不生畏
感知度:他们对变化敏捷调整
想象力:创造性地迎候未来
生活技能:他们掌握着应对变化的武器
成功故事:面向未来,学校不过是一个试验场 (1979届学生Abby Ruskey)
小结与展望
成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创建合理社会
认识自己:出发点
愿景:合乎情理的社会
他们有信心和能力来创造变革
行动力:他们响应、参与
新意识:他们以深刻的洞察力对自己的经历进行评价并重新努力
成功故事:城市开明学校之母 (1991届学生 Kristen Nelson)
小结与展望
做正确之事:我们是否强调了那些重要的事呢?
有何遗漏吗?
把它都带回家
对未来有所期许?让校友们指点迷津
希望常规学校体系有所革新
希望非主流学校有所改变
后记
附件
帕式项目规范
开明学校所经历的旅行
毕业要求项
校友所升造的高等院校名录
校友所获取的学位种类和研究专业名录
校友工作职业名录
校友在社会活动中的工作案例
原引注释列表
|
內容試閱:
|
致中国读者:
廿一世纪新时代的来临之际:可满足未来需求的学校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中国古代哲人言
欢迎你们,中国读者!能与中国公众分享此书,我们心怀感谢。
在美国,我们把中国看成是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中转变和改革的某种“原爆点”。世界在经历雷鸣电闪般的快速变革,而中国尤其如此。在这样的一个时期,家长、孩子和教育工作者很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重新评估教育的目标,以便快速适应时代的需求。
当滚滚信息浪潮向我们的孩子袭来之时,我们如何帮着他们准备好去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呢?在迎接廿一世纪的挑战中我们又将要求我们的学生能做些什么呢?
本书的出版恰逢其时,因为它提供给我们教育孩子的另一种方式方法。而且这种方式方法真的是行之有效的。这本书是有关一群校友们的故事,他们毕业于一所公立学校,这座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贯彻着一个关乎于未来的教育计划。
像阿尔文·托夫勒等的未来学家,早在廿世纪七十年代就警告我们,世界变革以及其所产生的后果将会多么强烈,创立开明学校的家长和成员们,早已为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打好了基础。
开明学校设立的五项目标不仅为叙述学校的故事提供了舞台,而且为本书提供了一个框架。这五项目标是:
重新发现学习的乐趣;
寻觅生活的意义;
适应时下社会;
迎候或然社会;
创建合理社会。
当我们进入廿一世纪第二个十年时,这些目标依然震聋发聩。因为,世界各地都面临着四十多年前开明学校的创始人所面临的同样的问题:面对那些与现代社会的现实似乎格格不入的大一统、一刀切的教育体系,如何提供其他一些可以选择的教育?
二〇〇七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有关劳动力准备的工作报告,为我们清晰地指出了,当今社会对青年迈入劳动力大军的门槛要求。这也是雇主们所表示的,他们在从刚走出校门成为新鲜的人力资源中,正在寻找的人才标准。请各位注意,这其中没有任何硬性的、正规的学术方面的技能:
自主学习者,能够学习如何学习的方式方法;
能够思辨的独立思想者,具备过滤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有魄力做决定的人并且是能解决问题的能手;
能自发挑头的积极主动的人;
是由自我内在因素激励的工作者;
体验式学习者,具备在现实生活情景的工作中进行学习的能力;
创造型思考者,对使用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变革的能力具有信心;
自省者,对自己的进步有评价的能力;
适应型学习者,有能力灵活而敏捷地处理变化的工作者;
高情商学习者,具备处理自己以及他人情绪的能力;
具备人际交往的技能和积极心态的学习者,能与不同类型的人一同工作;
具备组织能力并能善用资源的学习者;
对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具备一个愿景,并有能力与他人分享其想法的领导者。
能看到开明学校四十二年前所制定的目标与近期的儿童基金会报告之间的相同之处,是件极有趣的事情。这再一次表明,创建学校的家长具有何等的先见之明,在我们为了迎接未来发展新的教育战略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不忘过去积累的经验呀!
事实上,从中美两国文化的根基中,我们都可以汲取营养,在新世纪之初的这个信息时代里,找到方法来帮助我们的学生成长为自我调整良好、富有建设性的人。
首先,让我们向古老而源远流长的中国哲学基础致敬,它可以有助于我们为迎接廿一世纪的挑战构建起一座平台。
孔子曾说,根据自己的心性去发展,才是自我价值实现之道。作为大导师的孔子,实际上相当地非正规、也不讲究系统结构。他根本就没有什么严格的系统课程以及考试。他为他的学生们,根据他们各自生活的处境和需求,量身定做了他的教诲。他还高度强调体验式的学习。
教育作家姚新中认为,现代教育可以从孔子的思想中学到很多。个性成长、人格的发展、学以致用是孔子教育思想的关键性特征。姚先生指出,孔子式的学习,采用了“广泛的实践拓展”,让学生对自我、家庭、社区和世界进行整体理解。正如老子所言,“自知者明也”。所以说,寻找意义和认识自己身处的世界,一直就是富有意义的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不仅仅局限在文化知识的传授,它更为丰富。发展个人修养与社会交往能力也都是头等重要的事情。成为圣贤,是教育所希望的结果。孔子甚至谈及到内圣(内在的修为)和外王(流露在外的善良和同情心)。这么来看,开明学校全人式的教学模式似乎并非新创,它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让我们也不要忘记富有创造性的、辩证思想的发展吧!很多中国古老的智慧都注重创造过程的“源头”,“万物归道”(老子)的思想。
中国道家还强调一种“并非对信息的追逐”(内格尔,1994年),而是本质上更具有灵活性和体验性的学习。很明显,机械地接受信息再反馈信息这样一种过程,不仅远不能满足今天的需要,也远离了传统的模式。对信息进行过滤、处理和质疑的这一模式是属于中国古老传统的模式。
由孔子来看,学习不只是种体验,更是某种高度个性化的心理进程。任何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学习都具备喜悦感和醒悟后的惊叹。没有个人思考的研究以及只是死记硬背式的学习,在他看来都是无用功。
把老师看作是向导、教练和顾问,而非信息的输出传递方,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另一部分:按照老子的说法,当老师已尽其责,学生们说:“是我们自己做的”。中国古代的大师们并没有试图更多地去教,相反,婉转地指导学生去发展他们自己的智慧。
这些中国传统的教育,与我们在本书中所谈及的开明学校模式的关联,提醒我,开明学校的模式被普遍认为是非传统的。但我的回答是:不!开明学校实际上是相当传统的;它只不过不符合现今的常规罢了。
如果我们想一想美国早期开拓者历史中,那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师一教室模式,就会明白混龄和师生亲密无间的教学并非是什么新概念。学校事实上曾一度被认为是社区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地一些需求和问题,也曾同样地影响了学习的过程。
廿世纪三十年代的那些激进的美国学校,被称为未来社会实验室,同样地令人瞩目。这些学校强调教和学过程体验,超越了工业时代的功利主义的工厂模式。
这些学校的学生,对他们自己的学习具备更多的掌控权,也因此,对自己学习担待了更多的责任。在学习其本身的过程中,他们与老师平起平坐,被鼓励着去应用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面对世界重大转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随之而来的激烈的全球性竞争的战后阶段,将人性化和创造性教育的发展趋势野蛮地变轨。由此,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和标准化课程卷土重来,至今,已牢牢地把控了六十余载。
所以,我们两个国家似乎面对着同样的进退两难的尴尬。如今我们可以嗅到不对劲的味道。在我们教育系统中的各参与方会越来越哀叹这一事实:我们的学生面临当今世界的挑战并没得到充分准备。即便是那些分数高、考得好的学生似乎更像是训练有素的海豹,而非有信心、能创造的完满的人。这样人可以在永不停滞的世界中克服种种障碍而成长,而海豹只能坐以待毙。
我相信我们需要从各自的文化根基中去寻觅本源,回归一个更富有个性化的、更符合人性的教育方法。我们需要在我们的孩子中培育信心、好奇心和同情心。我们需要富有想象力的创新者、在每项工作中得到精神愉悦和惊喜的劳动者、成为终身学习者的学生。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我坚信我们的学校可以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本书说的就是关于这么一种变通和选择。开明学校的模式可能并非对所有人都适合,但它在四十二年间,在校友中间运转的相当不错。许多校友甚至说,他们以学校的五项目标为导航,经历了充满挑战的成人生活。现在,您将读到他们的故事,以及他们对自己与众不同的教育经历的真诚体会。或许这将激发在你自己的社区中为相似的变通而工作,又或许让你对希望如何进行改革有了一些思考和想法。
说到底,这都是关于我们的孩子和他们如何成长、如何适应和改变世界的事情,因为,他们所要进入的成人社会,是一个有门槛的,有时甚至还是一个可怕的世界。谨请享用这本书吧,如您有问题和想法也请随时与我交流。
再次感谢您对这个激动人心的教育模式怀有兴趣。
范瑞克·玻斯纳博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