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原来你也在这里:世俗与传奇之间的张爱玲(如果你认识过去的我,也许你会原谅现在的我!史上最愚笨的张爱玲!作者历经七年翻阅万千国内外资料!杜绝想象!杜绝水货!这才是真正的张爱玲!)

書城自編碼: 211129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傳記文学家
作者: 沈念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212066277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08-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235/13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6.3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知识社会史(下卷):从《百科全书》到“在线百科”
《 知识社会史(下卷):从《百科全书》到“在线百科” 》

售價:HK$ 99.7
我读巴芒:永恒的价值
《 我读巴芒:永恒的价值 》

售價:HK$ 132.2
你漏财了:9种逆向思维算清人生这本账
《 你漏财了:9种逆向思维算清人生这本账 》

售價:HK$ 55.8
我们终将老去:认识生命的第二阶段
《 我们终将老去:认识生命的第二阶段 》

售價:HK$ 91.8
祛魅:对世界祛魅是一个人变强的开始
《 祛魅:对世界祛魅是一个人变强的开始 》

售價:HK$ 62.7
家族财富传承
《 家族财富传承 》

售價:HK$ 154.6
谁是窃书之人 日本文坛新锐作家深绿野分著 无限流×悬疑×幻想小说
《 谁是窃书之人 日本文坛新锐作家深绿野分著 无限流×悬疑×幻想小说 》

售價:HK$ 55.8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 第3版
《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 第3版 》

售價:HK$ 110.9

 

建議一齊購買:

+

HK$ 86.9
《世间女子最相思:最美古诗词里的闺情春怨(继安意如、白落梅之后》
+

HK$ 70.4
《兰陵王:揭秘最真实的兰陵王秘史,横扫一切狗血和YY之作,与金》
+

HK$ 86.9
《生如夏花:泰戈尔经典诗选4(你的负担将变成礼物,你受的苦将照》
編輯推薦:
了解张爱玲生平与文学作品的最佳读物,看世人眼中的“精明”女子坎坷的成长经历与令人匪夷所思的情感选择。
1. 一部囊括心理学角度分析、人性分析、作品品评的传记,大量资料辅佐,有理有据地全方位阐释张爱玲的性格成因。
2. 展现最平凡乃至最愚笨的张爱玲,颠覆读者心中对张爱玲“精明女子”的常规认识。
3. 严谨与诗意并存,饱满、多面地还原一个不在传说中,只在你我身边的女人。

如果你认识过去的我,也许你会原谅现在的我!史上最愚笨的张爱玲!作者历经七年翻阅万千国内外资料!杜绝想象!杜绝水货!这才是真正的张爱玲!
內容簡介:
诚如张爱玲所说“如果你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会原谅现在的我”,本书分为六章,谨循“追本溯源,草蛇灰线”的线索,从家庭背景、童年经历、求学生涯、涉足文坛及情感经历几个方面,严谨又不失诗意地分析了张爱玲的一世因缘。每章均有充分的事实描述与分析及对涉及本段经历的张爱玲作品的回顾与品评。行文充满诗意却饱满有据。
關於作者:
沈念:隐遁京城,求存于闹市。着素衣觅锦色,唯愿灯下红袖添香,俯仰皆是文章,凭栏眺望,收获一心安宁。对民国女性人物兴趣颇浓,文字清丽,不乏严谨。
目錄
【壹】才女童年路渺茫
繁华疏落,倾世之家 
对镜梳妆,红芍开尽 
童年复苏,海上尘缘 
红楼遗梦,恨比天长

【贰】少女怀才志浩茫
翻覆世界,无言默对 
初露才华,心之附丽 
点滴温存,破笼翻飞 
梦里香港,冷眼繁盛 
唇齿流溢,活泼炎樱 
乱世因缘,初尝成名

【叁】虽成连理亦愁肠
倾城回眸,惊艳上海 
纸上佳人,今生初见 
时光静好,那堪流年 
韶光易逝,萧郎陌路

【肆】秧歌舞起有别肠
无澜岁月,疏离新生 
笔下世界,十八残春 
沉思静夜,倏忽远逝

【伍】远赴西洋梦未祥
重洋远渡,他乡知己 
独坐喧嚣,君见且怜 
君如赖雅,坦承天意 
执意寻梦,聚散依依 
台湾独行,生离死别 
相濡以沫,患难独活

【陆】澄清月影意茫茫
吴侬软语,续梦译作 
醉心晚年,再见红楼 
疑是病态,与虱虫斗 
做此选择,圆满谢世

【附录.后记】
附录一 张爱玲生平大事记 
附录二 张爱玲主要作品
附录三 纸上年华 
后记红尘有幸应识你
內容試閱
1931年初秋,张爱玲顺利完成小学学业,进入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学习。她的小学基础打得牢固,加上文学天分不错,所以各门功课成绩都很优秀。
上海圣玛利亚女校是由美国圣公会筹办的女子教会学校,学时六年制,当时在上海很有名气。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全部学生一律实行寄宿制。张爱玲的母亲为女儿选择这所学校,看来是想要按照自己的意愿,一心一意把女儿培养成为一位欧式的现代淑女。
进入女校以后,张爱玲依然坚持每日练习钢琴,除了参加学校安排的训练课程外,她周末还要到一位白人老太太家里专门学习。
日复一日,这样的日子虽然略显单调,但总算充实、安稳。只是,岁月始终不肯用温柔的一面对待这经历聚散分离,才刚刚稳定下来的一家人。就在张爱玲开始学会用文字抒发内心情怀,对生活渐渐生出丝丝感激的时候,命运,再一次兜转轮回,跟她开了一个“大玩笑”。
最终致使这个曙光初露的家庭走向瓦解的,仍然是她那个不争气的父亲。张廷重自身体恢复健康后,眼见着家庭生活逐渐步上正轨,也许是安稳的氛围腐蚀了他的心,感到高枕无忧的他老毛病又露了头。他又将往日那种嚣张颓靡的模样拿出来面对张爱玲和她的母亲了—不仅当着母女俩的面操起了烟枪,为了杜绝黄逸梵离家出走,更是切断了她的生活来源。这可谓是花了心思的变本加厉了。他想:这一招是釜底抽薪。要知道,断了她的生活来源,也就是断了她的去路。没有钱,她就是插翅也难再飞了。本应是亲密夫妻,竟如此咄咄逼人。终于,黄逸梵骨子里那沉寂许久的倔强个性再次爆发。留洋之前,她本就气他的游手好闲,不思进取,如今这般更是欺人太甚,她自然不可能委屈自己这样受制于人。从那以后,这个表面看来一团和气的家庭终于彻底露出了它风雨飘摇的本质,将层层激化的家庭矛盾,赤裸裸地暴露于日光之下。
那一年,张爱玲刚满11岁,却已经对父母间的大吵大闹习以为常。也许经历过亲情的冷漠与生活的曲折,她内心深处对这一刻其实早已有了心理准备,只不过,这是连自己都不自知的罢了。所以,当面前两个本该与自己最为亲密的人互相撕扯,扭打在一起时,她那晶亮的眼睛里,却并不见丝毫的闪躲和惶恐。虽然,两个成年人都清楚,这样的家庭关系难以维系,但出自士族家庭,从小接受封建教育的张廷重,从来没有想到过“离婚”二字。最后,是黄逸梵坚持找来一名英国籍律师,出面为二人做了离婚证明。
起初,张廷重不同意,传统的思维方式与封建礼教的束缚,使他觉得“离婚”是一件闻所未闻的伤风败俗之事,他仍想要保持一个完整的家;然而,另一方面,他心里其实是清楚的——他没有理由拒绝离婚,毕竟是他破坏承诺在先。在这种矛盾的心境下,张廷重似乎又看到了不久前自己那家不家、人不人的混沌样子,同时,他又心怀一丝侥幸,希望妻子念及往日情分,因此他再次开口哀求。未料想,此次的黄逸梵再无任何回旋余地,任凭眼前人苦苦哀求,也只硬生生地回了句:“我的心已像一块木头!”这几个字一经说出口,立即将张廷重心内之火浇灭。事已至此,他再也没什么好争辩,只好病怏怏似的伏在案头,在离婚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这醒目的一笔,是给了两个已丧失爱情的成年人以自由身,对张爱玲来说,却是使得她彻底失去了拥有一个完整的家的可能。后来,当回忆起父母签署离婚协议的情形时,她故作淡定地说:“当时他们都没有征求我的意见,但其实问我,也只能是那样的结果,我心里是坦然的,早就接受了这种分裂。”这一番话听上是如此云淡风轻,但一个孩子面对决裂父母各奔东西的无力与迷茫,却也在
看似平淡中跃然纸上。在这之后,她自己则必须听任其中一人的安排,从此过上没有父亲或是没有母亲的生活。这种变故,在十几岁孩子的小世界中,不啻于是世界的一番翻覆吧?在父母的协商下,张爱玲由父亲抚养,但对于女儿的教育,黄逸梵要求张廷重必须征求自己的意见。虽然她没有直言提出如此要求的用意,但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作为一个母亲,一个受过西化教育的女人,她注重孩子的教育,更重视从细节方面培养与塑造张爱玲。
这天黄昏,母亲简单收拾了一些行李,特意换上了那件最喜欢的颜色清丽的衣裳,以一种决绝的姿态,缓缓走出了张爱玲的视线。她这一走,也一并带走了那些鸟语花香、温馨如画的岁月。张爱玲知道,属于一个家庭的那充满温婉的时光没有了,以后也将不会再有。
母亲对一个人的成长,特别是对于一个人的童年时期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那些上天从张爱玲性格成因里抽掉的温存造就了她日后那独特的敏感与细腻;然而,因为缺失了母亲的陪伴,这份敏感与细腻,也同时成为她整个人生不可逆转的残缺。成年以后,她始终对外界保持着一种孤傲的、冷清的姿态,以一种退缩、警戒、淡漠的目光注视整个时代。草蛇灰线,这必定可以从她童年时亲情的缺失与孤寂的充盈来探寻端倪。
曾有人说,上帝不会堵死所有的路,他总是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开启一扇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在父母的婚姻解体之后,张爱玲似乎也得到了另一种补偿。在母亲和姑姑离开家后,父亲便带着她和弟弟搬进了法租界的一座西式大厦。家族遗留下的丰厚的物资,还令他们拥有了一辆汽车。虽然失去了母亲和一个完整的家,但是生活看上去却是优雅、光鲜的,至少表面上看来,确实如此。
家庭生活中再一次缺失了女主人,父亲再一次选择无所顾忌的生活。每当张爱玲感觉到情感的贫瘠,她都会去母亲的住处小坐。比起父亲的刚硬,母亲无论如何都是柔软的归宿,同时承载着稚嫩的思念。何况,母亲现在已不在自己身旁,张爱玲便更是觉得远处的母亲变得更加可亲可近起来。
不久之后,重获新生的母亲对异国的生活重燃向往,决定再次出国。临行前,母亲到学校去看望张爱玲。张爱玲远远地看到母亲拎着两个小巧精致的饭盒,她料想这必是母亲精心准备的—那“最后的午餐。”
“分别”这两个字要仅仅是直溜溜地从两片嘴唇里滑出来,倒也没什么。可是母亲提着那“最后的午餐”特意跑到学校来看她,用动作、言语、表情告诉自己这个既定的事实,自然是另一番体会了。
张爱玲心里不免有些难过,但这小小的伤感只在脸上稍停片刻便消失了。毕竟,这不是母亲第一次决绝地放下她,一心去到远方。何况回想第一次离别,那时自己还小;这一次,却已是在母亲与父亲和平离婚,与这个家断绝关系之后的分离,这岂不是早在意料之中的吗?既如此,又何苦再为此掉几滴徒劳的眼泪呢?面对这场由母亲生动出演的离别场景,张爱玲表现得如此生硬,以至于令她的母亲感到震惊,震惊于下一代人竟是如此的心狠呢!但黄逸梵哪里知道,眼前这狠心的小人儿,一直凝视着她走出校门的背影,直到那背影消失在高大的松杉树前,直到她眼前只剩下那紧紧关闭
的红铁门,这凝视是一直伴随着默默无声的泪水的。张爱玲的眼泪,母亲自是无法分享的了。小小的她已懂得,自此以后,她只能哭给自己看了。
或许就是从这一刻开始,她学会了将悲伤这种负面情绪掩藏起来。露给人们看的,永远都是一张冷漠的面孔,一副孤傲的身板。这姿态确实是一种冷峻的坚忍与淡漠,外人看来,这或许是上天赐予她的算不得珍贵的品质,但这也是一个母亲离去后,一个孩子所能收到的必然。
尽管我们从她的作品中,能看出她心里充满了热烈的情感,当那情感的焰火红到极致,甚至能迅速引发燎原之势,但她却习惯于用一种叫做冷漠的面具,严严实实地将真实的自己包裹住。只为,她在本该享受欢乐与温情的童年,遭受了太多创伤;只为,她不愿再去承受这样真实的伤害;只为,她清楚自己的心是怎样的疼;只为,在一次次目送母亲离去时,她懂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孤身一人;只为,她始终只是一个渴望爱的小女孩。
母亲的飘然离去,让她想起天空中的云朵。她以为母亲就是其中一个,但那朵云是快乐的,因为她无时无刻不在寻找自我。可她自己呢?她也是一朵小小的云吧?只是不晓得方向,一如晴朗天气,还可以假装惬意于自己的世界,好奇地观望;一旦风急雨骤,她就只能孤零零地飘摇与散落了。是的,作为一个年仅11岁的孩子,她的眼界束缚了她的方向,寻来寻去,仍旧没有任何幸福的踪迹。此时,只能凭借一点儿温暖的回忆,暖自己的身体和以后的光阴。母亲走了,姑姑也走了,家里却还留有她们的气息。她尚且可以安慰自己,从那一间承载着她们气息的屋子里,捕捉昔日的欢声笑语。
远在天边的,永远都是好的,轻易就能点燃一个孩童的思念。
可守在身边的呢?永远让张爱玲唾弃、厌恶。既然母亲执意要将她的世界分成两半,那就这样办吧。对于张爱玲来说,母亲所代表的那一半虽充满遗憾,却有些许温暖;父亲这边呢?她曾斩钉截铁地说;“属于我父亲这一边的必定是不好的……”
从那个时候起,她就在自己和父亲之间划了一道界限分明的线。她早已暗下决心,等她有能力左右自己的生活,她一定不会让自己过这样混沌的日子。她要默默地忍耐,直到守得云开见月明。明月还未来,一个轰炸式的消息却差一点儿将她炸个粉身碎骨,姑姑告诉她—她的父亲,要结婚了。听到这个消息的那一瞬间,张爱玲心底的那份脆弱再也埋不住,泪水迅疾攻占了她的脸庞。以前,她读过太多关于后母的故事,那些后母介入的家庭,父亲是一个家庭的天下,而后母又是父亲的天下,受罪的,独独只有小孩子。她怎么都想不到,这样一桩悲惨的事情,竟会落到自己的头上。她心里恨极了,咬牙切齿地发誓:要是有哪个女人胆敢迈进她的家门,她就豁出去跟她拼命!然而,一个孩子,即便有再大的爱憎,又哪有那么多心思与智谋去和一个成年人抗争呢?既是命运如此安排,要来也便来了。
新成员的到来使这个家再度迁徙。也许是造化弄人,让张爱玲想不到的是,她的家绕着大上海转了个圈,这一次重又搬回了她的出生地—最初的那所老洋房。她不知道自己是否喜欢这个所谓的新家,但与这座房子重逢,她的感觉很糟糕。
你也当年她离开的时候尚小,对这里几乎没有记忆,经过这么多年后再回去,那无人居住的老旧宅院,似乎隐隐散发着因年代久远而产生的靡靡之气。过去,她只道这座房子承载了张氏家族的历史,但如今回来,她只感觉自己同那些过去的历史恍如隔世。这是一个无法让人提起精神的地方,难道是因为她知道自己就要在这里同后母一起开始今后的生活了吗?
如若是这样的话,她就能确定了—她不爱这个家,因为这里,没有任何一个她想要亲近的人。
那么,父亲张廷重为何又要选择再婚,为张爱玲找来一个与其素不相识的后母呢?
当时的情形是这样的:1933年,房价上涨得厉害,张廷重的名下拥有整整一条街的房产,他的经济条件使得他一下子迎来了他人生迅速“回暖”的时期。俗话说树大招风,在得知这个消息后,那些往年几乎从未有任何来往的七大姑八大姨都像见了血的苍蝇似的,疯狂地扑到张家来了,几乎要踏破了张家的门槛。张廷重这人极好面子,平常总是巴不得自己跟前有一帮人前呼后拥,如今众亲戚的这疯狂一扑,无疑是恰到好处地满足了他的虚荣心。从那以后,他就经常跟着三位当经理、做买办和做律师的姑表亲花天酒地。日子久了,在其中一位亲戚的引荐下,张廷重认识了当时在日商住友银行担任买办的孙景阳,并且成为了孙的助手。随着两人不断接触,关系便日渐密切起来。这后来,那位亲戚便顺水推舟做了一份人情—将孙景阳一个同父异母的妹妹介绍给张廷重认识。后来的事情,便顺理成章了。
张爱玲的后母,来历俱此。
说起这个孙家,家族历史也是十分辉煌的,一点儿都不逊色于张、黄两家,甚至说高过于张、黄也不为过。
孙景阳的父亲名叫孙宝琦,不仅当过前清的山东巡抚,更是民国初年一位举足轻重的政治人物。辛亥革命爆发以后,孙宝琦凭借自己在政治上的灵敏嗅觉,发动手下众人闹了一场“假独立”,顺利度过危机后,他摇身一变,成了民国时期的一位政界要员。后来,还出任了北京政府的外交总长、代国务总理。这位重大人物共有一妻四妾,膝下儿女成群,共计一十六个。要给张爱玲来当后母的,就是众姊妹中排行老七的孙用蕃。
出身于这样响当当的显赫家世,小姐的派头自然是不必赘述。孙用蕃和当时的名媛陆小曼是至交,两人都很爱抽大麻,更因烟瘾重而被大伙戏称是一对“芙蓉仙子”。
关于这个“孙小姐”的故事,张爱玲后来曾在《小团圆》中不多不少地透露过一些。
孙小姐年轻的时候爱上了她的表哥,由于这个表哥不名一文,两人的恋情遭到孙家人的极力反对。为了能和心爱的人长相厮守,面对如此庞大且不可动摇的家庭阻力,两人商量着,决定像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那样一同殉情。然而,不曾料想,这位表哥骨子里却是个贪生怕死之徒,临到行动,兀自反悔,一边嚷嚷着事情吹了,一边联络孙家人将孙小姐带回。孙宝琦得知此事,大发雷霆,气得浑身哆嗦,甚至一个劲儿地嚷着要女儿去死。还是一旁的家人好说歹说,才使得孙小姐躲过了这场“家庭风暴”。
人活了,心也许死了。这场昨日还花前月下、山盟海誓的爱情却以如此闹剧般的结局收场。孙小姐回家后便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再也不问人间事了。
直到孙景阳与张廷重相识,孙小姐的婚事才又被家人提上日程。但她那会儿已经36岁,是个不折不扣的老姑娘了。鉴于年龄这道坎儿说起来难听,孙家人便要求在这婚礼的排场上做足面子。
从媒人口中,张廷重了解到的这位孙小姐是—为人精明能干,善于持家,是个做贤内助的不二人选。张廷重感到十分满意,谁承想,才过门两天,这“贤良淑德”的孙小姐就原形毕露。当她熟练地拿起张廷重再熟悉不过的大烟杆子,他便知道,原来自己娶了个“阿芙蓉癖”—这个太太居然跟自己有着相同的嗜好。事到如今,张廷重却是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了。
哭也好,笑也罢,人都娶进门了,张廷重没得躲,张爱玲更是有得受。
现在看来,虽然“后母”这个称呼听上去总是掺杂了一种“以大欺小”“倚强凌弱”的虐待成分,但起初孙用蕃对张爱玲并不十分刻薄。虽然两个人各怀心事,相处得谈不上融洽,更无亲密可言,但一开始,由于没有实际的冲突,便也都客客气气地敷衍过去了。只是,随着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她们之间终是难免要出现裂痕的。
在嫁到张府之前,孙用蕃听说张爱玲的个头和身段同自己差不多,于是就特意为张爱玲整理出了自己以往穿旧的衣裳,想要当面送给张爱玲。料子的确是好的,想必这位孙后母也没有故意贬损张爱玲的意思。毕竟,她初来乍到,没必要一进门就把母女的关系搞僵。可是她怎么也想不到,这个做法在张爱玲看来却实在是一种天大的侮辱。当时的张爱玲正处于青春期,爱美的女孩子希望自己有穿不完的好看衣裳,也许对于别的孩子来说,衣服的新旧并不那么重要,但对于早已长成一颗敏感的心的张爱玲来说,那衣服,当然一定要是新的。后母的这个行为严重伤害了张爱玲,这种伤害是无法估量,不可弥补的。
对这件事,她一直不肯宽恕,她曾在《对照记》里这样写道:“有一个时期在继母统治下生活着,拣她穿剩的衣服穿。永远不能忘记一件暗红的薄棉袍,碎牛肉的颜色,穿不完地穿着,都像浑身生了冻疮。冬天已经过去了,还留着冻疮的疤—是那样地憎恶与羞耻。”
这样犀利的语言,恐怕整个文坛也只有张爱玲能够写得出了吧!她就是要告诉世人,她的立场、她的自尊和她的骄傲,是不能随意被人挑战与践踏的。
“旧衣服事件”在张爱玲的作品中曾反复出现,因而引起了后人的重视。有人说,张爱玲成年后的服饰每一件都极其夸张,甚至常以奇装炫人,现在仔细想一想,也许这也和她忘不了那几件旧衣裳为自己带来的伤痛有关吧。
这个后母自过门儿之后,便整日跟父亲一样不务正业、荒诞无度。虽然她未来时,家中因父亲的存在状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但现在多了一个同样花销无度、毫不持家,只一心蜷缩着身子躺在炕上你也抽鸦片烟销魂的,却使张爱玲对父亲更加憎恨。
在这样的氛围中生活,真真是每天都过得暗无天日,度日如年。特别是当她伸手要学费的时候,那简直是最痛苦的一段对白,是对她的自尊与骄傲的鞭挞,是一生中最大的屈辱。她总是低声恳求,就好像她是欠着他的,而他总是一次次的怠慢,没有一次肯痛快地交出她急需的那笔数额。这对于一个极其要强、视自尊为一切的女孩来说,真是再也没有比这更摧残她的了!那时那刻,张爱玲一次又一次暗暗在心底发誓:一定要靠自己,走出去!要永远地离开这个冷漠、荒谬的地方!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