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HK$
173.8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HK$
119.9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HK$
85.8
《
送你一匹马(“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看三毛如何拒绝内耗,为自己而活)
》
售價:HK$
64.9
《
秦汉史讲义
》
售價:HK$
151.8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HK$
104.5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HK$
107.8
《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售價:HK$
49.5
|
編輯推薦: |
1.
作者曾参与世界各地知名画廊和博物馆举办的新媒体艺术研讨会、讲座和演讲,参与策划了多次国际知名展览,同时他也是一位制作人、艺术家,对于艺术有自己的见解,在国际艺术界有广泛号召力。2.本书是作者的文章首次在国内结集出版,涵括了他自2002年以来散见于国际研究刊物如Leonardo
Journal(美国)、EIKON(奥地利)等上的文章。3.作者摒弃了艺术类文章晦涩的写作笔法,行文活泼自然,却又不失严谨,值得一读。
|
內容簡介: |
《文本》是作者2002年来作为策展人所写的系列文章的合辑。大致可分为三类:其一是针对展览、项目所写的文章,涉及诸多中国当代艺术事件,或以旁观者、或以亲历者的身份道出自己的观点看法,涵括多方面知识,内容庞杂;其二是关于当代艺术家的文章,梳理研究了艺术家的工作;其三是作者有感而发的随笔文字,往往于率性自然间窥得作者的情绪与思想。书中随文附有大量的照片,还原了策展、事件发生时的情境,使读者仿若身临其境,能够更好地体会作者传达的思想。
|
關於作者: |
李振华,曾担任上海电子艺术节的客座策展人及总规划人。参与了2003年在德国卡斯鲁尔市科技媒体艺术中心(ZKM)举办的讲座,参与策 划了在沃克艺术中心的“浪潮”项目。曾担任“合成时代:媒体中国2008”项目的制作人,以及2008南京三年展的联合策展人。
|
目錄:
|
002
夜晚还没睡觉的灵魂!
DV 现状的现实
2003
日本艺术旅行
三国志新说
2005
中国新现实主义
2006
当代中国的当代性?
与艺术有关或者无关
那不勒斯电影节
地中海风情与欧洲电影的道路
关于策划人这个很有前途的职业
关于黄锐事件
建筑大师
新媒体中国
中国当代艺术2006 年的奇遇
中国实验短片的类别分析
2007
写作意味着什么?
可持续幻想?
媒体艺术在中国自1988,展览系列之1999—2007
蒋志
2008
多重考古学
1162—2162 又一个一千年
止于二零零五
谢南星
带着问题来的
OCAT 汪建伟个展“征兆”研讨会
知识分子杨福东
亚洲?!
中国电影的精神联系
给伯尔尼美术馆电影院中国电影周“从地下到独立”的前言
荷兰录像艺术简史
2009
家的地理学
分析后感性1999—2009
巴尼与博伊斯
一切现存的都必须转型
放逐之路、那种不确定的感觉、知识分子
与杨福东有关或是无关
从电影到绘画
刘冰鉴
新媒体考古
多重线索下的温故
固执
关于一个四人的展览
如何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化交流的涵义
什么样的外部世界
从杨福东想到的文化和理解的关系
虫洞
来自王郁洋和当代艺术的两面
2010
沉浸?自然
Media Art Flow
片段、瞬间与综合的知识、展示方式
如何理解影像与观看的关系
呼吸“我”的空气
控制
Cybernetics
年代学
价值
value
时代: 张元
中国现实的暗流1990—2010
逆流: 一个人的中国艺术小史
写在胡介鸣个展“一分钟的一百年”之前
关于日本文化
认识新媒体
关于媒体艺术发展的思考
|
內容試閱:
|
《年代学》是一本小书,零散地记载着作者对艺术的解答,丹尼尔?伯恩鲍姆给出的时间线索和阐释机制非常有趣,因为他在试图将年代学盖上现象学的烙印,这一作者认知上的解释也完全符合现象学所能提供的。
现象学发现的伟大之处并不在于那些实际获得的、可估价和可批判的结果,而是在于它就是对哲学中的研究可能性的发现。
——海德格尔《现象学基本问题》
从另外的方面,丹尼尔的研究和论述则来自对电影、录像这一系统认知的解释维度,其中涉及来自本雅明、德勒兹的理论的认识方式和方法。年代学更加贴近的是来自60
年代末期之后的对当代艺术发展的新发现,大量地涉及电影、录像及媒体艺术,这多少让我们开始认识到当代在媒介上的提示。我向很多人推荐过此书,因为这本书很好地帮助我们跨越那些来自思想家、哲学家的大部头著作中的裂缝,汇集着如潺流的认知的精髓。
这一关于知识的问题,一直萦绕着我,因为我们很难在这一如此丰富的世界和知识之间找到某种逻辑和联系,往往是像丹尼尔、汪晖这样的人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如此庞杂却又如此精微的知识的线索,这解答了那些我所遇到的困窘,这些困窘来自将当代的现象与过去的知识体系的对应,来自将过去发生的强加给当代的某些时间上的传递关系,来自某些似是而非的对过去或者未来的猜度和影射。这本书在这个方面为我摆脱困窘和继续前行提供了某种可能,这一可能来自不拘泥于那些已存在的知识的体系,以及时间的关系,而是将这些知识的体系与时间重叠在统一的平面之下,这能够帮助的是关于理解知识体系与时间的关系,恰逢其时地为我们提供了解读当代艺术和文化的特殊的多样性。
作者在这本书中优美的词句也是打动我的关键,这些对作品的详尽的描述和阐释,增加了艺术家作品与观者的亲密感,艺术作品和读者之间的意会。还有那些来自更加深层的针对作品中出现的场景的联想,艺术家对作品的复述,以及那些如诗的语句,都为文本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力量和温婉的学者风范,我们是否将通过这一如此艰涩、诗意、多样的小路,去探寻那些我们可能认知的、艺术家所能够提供的微妙的世界观?
当然作者并非来自科学、技术方面的经验,对我们从另外的线索认识艺术的可能有些许的障碍,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继续探索认识的可能,这本书如同一个已经被开启的泉,喷涌而出的也需要我们去探索和发现。
让我用书中的一句话来结束这篇小文:“天空中闪烁着明灯,是眨眼的星星,还是放光的航船?不止一处,好多好多……有人(物)会来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