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把猫头鹰和夜莺分开——当代文坛酷评四家丛书(陈冲关于《红楼梦》《金瓶梅》《大秦帝国》和张爱玲的《色·戒》等的批评。)

書城自編碼: 210522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学理论
作者: 陈冲 醉
國際書號(ISBN): 9787537838740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06-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24/210000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8.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漫画图解博弈论:段位经商谋略之道 赢家是怎样炼成的
《 漫画图解博弈论:段位经商谋略之道 赢家是怎样炼成的 》

售價:HK$ 43.8
斯坦福高中校长给父母的6堂课
《 斯坦福高中校长给父母的6堂课 》

售價:HK$ 87.9
人间来过:百岁医师的人生处方
《 人间来过:百岁医师的人生处方 》

售價:HK$ 53.9
湿胖2
《 湿胖2 》

售價:HK$ 61.6
日本名厨高汤研究全书
《 日本名厨高汤研究全书 》

售價:HK$ 96.8
犹太古史
《 犹太古史 》

售價:HK$ 195.8
四轮驱动:中国汽车产业的数智化创新之路
《 四轮驱动:中国汽车产业的数智化创新之路 》

售價:HK$ 97.9
帮凶:全二册
《 帮凶:全二册 》

售價:HK$ 87.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03.5
《革命时代的士大夫》
+

HK$ 79.0
《摸痒了,还是摸痛了——当代文坛酷评四家(李更对于当代文化时事》
+

HK$ 79.0
《让我们一起谦卑服善——当代文坛酷评四家丛书(《山西文学》主编》
+

HK$ 84.8
《是大象,还是甲虫——当代文坛酷评四家丛书(中国社科院李建军关》
編輯推薦:
《把猫头鹰和夜莺分开》其靶标精准或许令你感觉火力四射,弹片横飞,极具杀伤力。但其雅趣文风和严整逻辑又令你豁然开朗。读者诸君毋需穿上“防弹衣”,尽管泡一杯清茶,细细品之,享受一种并不是经常能获得的阅读快感。
內容簡介:
《把猫头鹰和夜莺分开》辑入了著名作家陈冲的部分优秀评论、杂文27篇,作者以批判的态度表达了对当今文学批评的看法、对当今文坛的热点事件的点评,及对当今某些电影的评论。文章观点犀利,直指人心,令人深省,是一本批判性非常强的文集。
關於作者:
陈冲,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创作一级职称,享受国务院津贴。主要作品有《腥风血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迷你下地狱》《风往哪边吹》《无反馈快速跟踪》《厂长今年二十六》《早雾晴,晚雾阴》等,体育随笔集《足球:圆和椭圆》等共500余万字。《小厂来了个大学生》获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多次获得河北省文艺振兴奖及《人民文学》《十月》《当代》《小说界》等刊物奖。担任编剧已摄制完成并播出的电视剧有《少年英雄王二小》《皇亲国戚》等,其中与人合作编剧的《少年英雄王二小》获金鹰奖。
目錄
从“茅奖”看批评家的身份
我们怎样对话
——以关于《大秦帝国》的争论为例
谈基本判断
拿什么来衡量批评家?
现象学发凡
谁向谁投降
论“三大块”
《南京!南京!》的日本感觉
关于文学诺奖及其新得主的意识流
伦理价值观的失范
我的检查
滑稽的“认可”
想象力挑战智慧
《金瓶梅》PK《红楼梦》
把猫头鹰和夜莺分开
不写什么:《色?戒》的底线在哪里?
玩一玩逻辑
中国作家的生活方式
“学术性”和“我认为”
谈谈历史感
——从陈红旗的《经典性的缺失和意义的祛蔽》谈起
从一条被误读的悲哀的狗说开去
“卖野人头”一解
——对一种批评的批评
我想要的“新批评”
批评要从文本出发
——评翟业军《迟子建创作局限论》
三十万亡灵魂归何处?
党性的光辉
——学习《昨夜西风凋碧树》笔记
历史的细节和由细节拼接的历史
——读《定西孤儿院记事》
內容試閱
我想要的“新批评”
关于批评的本质
《文学报》推出《新批评》专刊,从看到预告起,就很赞赏,也很期待。开头觉得还行,后来稍感失望。觉得“还行”,是因为有好文章;“稍感失望”,是因为文章不那么好了。一个刊物,无论提的方针多么正确,想的办法多么高明,最后还得靠文章说话。有了好文章,一句顶一万句;没有好文章,十万句也是瞎掰。稍感失望是期待过高的结果,要求《新批评》一下子就能组到足够多、足够好的好文章,不太现实。大家都写惯了不好的文章,一来二去,不怎么会写好文章了。这说明我想要的新批评,其实是“好批评”。好与不好,无关新旧。《新批评》的“新”,针对的是不好的那个旧,要表达的意思很清楚,但内涵还有模糊之处。
首先是一个整体判断问题。我们对近期以来的文学批评总体上不满意,是因为不好的批评太多,还是因为好的批评太少?我认为是后者不是前者。如果我们有足够多、足够好的好文章,所谓的“人情批评”“红包批评”再多,也成不了什么问题。智力健全的人,很容易从两相比较中把它们区分开来,正如人们都知道产品质检报告和商品广告的区别。
那么,什么才是好的批评?或许理论家能概括出一个“标准”来,但我觉得这更是一个实践问题,至少也是更应该从实践入手来解决的问题。所以我想先从什么是不好的批评入手,然
后再说什么是好批评。
《新批评》创办不久,在北京开了个座谈会。读了那个会的发言摘要,印象最深的,是会上有好几位谈到中国是个“人情社会”,那意思好像是说,既然中国是个人情社会,你还弄什么
“新批评”?闹座谈闹出这样的结果,让我很是替《新批评》忿忿然,决定见义勇为一次,指出这纯粹是个伪问题。批评的好或不好,跟人情没关系。中国以外的外国,虽然不一定是人情社会,但我想他们那个社会肯定也是讲人情的。古今中外,没有哪个国家、哪个时期的文学批评发展得正常、健康,靠的是当时那个社会一点人情味儿都没有,或者批评家们一个个都是没有人情的“冷血杀手”。
最近还有一个座谈会,也是认为“当下文艺批评存在什么什么不良势头”,然后就提出“以文艺批评为抓手,积极引导文艺创作良性发展”。这种事我觉得有点玄。我写小说的时候,就从来不受批评的“引导”,所以写批评的时候,也从来不打算“引导”创作。当“引导员”比当“哨兵”更难。当“哨兵”只管发现敌情,发现以后,有别人去处理。现在却要求批评把整个事儿一管到底,并且对结果负责,这个任务恐怕完不成。
这儿有一个实践问题:批评与创作是什么关系?它背后还一个理论问题:批评的本质是什么?
我认为批评与创作没什么关系。人们有一种错觉,好像不把两者扯上一点关系,批评就没了立脚之地。说“哨兵”,说“引导”,明摆着不平等,就有人想出一种平等的说法,说两者好比“车之两轮,鸟之两翼”。这话猛一听好像还有点道理,其实也经不住细想。你看现在批评这么疲软,谁着急?搞批评的着急。搞创作的基本上不着急,因为他们并不觉得少了一个轮子或翅膀。如果一个作家写不出好作品,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只责怪另一只轮子没配合好,那是开玩笑。这个错觉,其实对批评很有害。一本批评专著,著者以得到被批评者的称赞为标榜,一本评传,著者以得到传主的认同为标榜,都是挺不着调的事。批评者最好的心态,就是完全不考虑被批评者的反应。他笑逐颜开连连称谢也好,勃然大怒跺着脚乱骂也好,那都是他的事,跟你的批评文章不相干。文章好,他再骂也盖不过这个好;文章不好,他再谢也遮不住这个不好。这就牵涉到批评的本质了。前面我说到过质量检验报告,那只是批评捎带着可以具有的一种功效,并不是它的本质。一个质检机构,对本专业内的每一份送检样品,都有责任出具检验报告;但对于一个批评家来说,却有选择批评对象的责任。虽然这首先是一种权利,但我更愿意强调它是一种责任。这个责任的第一要义是拒绝。一个批评家首先要学会的就是拒绝———以后我或许会就此专门写一篇文章,这里从略。实际上质检机构也有拒绝的时候,比如你把一个玉米核(读hu)送到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去要求检测,十有八九会被拒绝,虽然那东西确实也能吃,而且确实被当做食品吃过。在某一个时期,有一位厨师发明了一种方法,将那东西磨碎后做成了“点心”,而且吃的时候可以很顺溜地咽下去,不拉嗓子,因而获得了“先进生产者”的光荣称号。《新批评》上刊出的对郭敬明的“批评”,就很像一份对玉米核的检测报告。我这样说,就是基于我对批评的本质的理解:批评虽然通常是以作品或作家为批评对象,但批评家通过批评所阐释的却是批评家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有过一种说法,说批评家批评的是批评家自己,是通过对作品的批评来建构自己的批评体系。我赞同前半句,但一直不理解后半句,总觉得像是在说批评只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搭积木游戏。
以我想象,如果请理论家来为好批评制订一个标准,一定会有1、2、3、4,而我能做的,就是不管后面的2、3、4,只说那个1。如果在一篇批评文章里根本找不到批评家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那肯定不是好批评。如果有,但那认识很一般,那就是很一般的批评。要认识世界,当然就有一个世界观的问题。这是个很麻烦的问题,麻烦不在于它本来有多复杂,而在于它在现实当中已经被大大地简化了。1980年代初,我回到曾经待过的那个劳动教养所访旧,被引导着参观了那时的劳教宿舍。墙上贴着决心书,其中的好几篇,顶上引用的语录都是“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我问其中的一位决心书作者,一个看上去不到20岁的“盲流”:“你现在是什么世界观?”我原以为会把他问住,没想到人家立刻就回答说:“当然是资产阶级世界观。”
拥有一个“资产阶级世界观”那么容易?
其实是根本就没有世界观。什么样的世界观都没有。
垃圾的事就不说了。垃圾还不如玉米核,虽然它发酵时会释放不少热量。这里只说不好的批评———虽然不好,至少看上去还带点批评的模样。在我看来,不好的批评大都分别或一并出现下列三种症状:不读作品、不懂创作、不说实话。
所以,我想要的好批评,其实就是真读作品、真懂创作、真说实话的批评。
关于不读作品的批评
现在来说不读作品的问题正是时候,因为刚刚过去的“茅奖”颁奖引发了对评委们读没读过作品的热议。评奖刚开始,就有人咸吃萝卜淡操心,不要说把参评的178部长篇小说都读一遍,就是第一轮选出的81部,意味着每个评委都得在选票上画81个勾,能保证每一个画了勾的都读过吗?等到“茅奖”揭晓,热议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全书450万字的《你在高原》名列榜首,有几个评委真正把它从头到尾读过?分贝很高,评奖当局做出了回应。最倒霉的是上海的程永新,因为他此前说过一句确实有点武断的话:“全中国看过这部400多万字书的只一个人:责编。”当局指出,这种说法恰恰反映了当前的某种浮躁现象。这个反驳看上去并不“尖锐”,内里却是很厉害的诛心之论——这么好的书,只因长了点你就不看,说明你浮躁;你自己浮躁也就罢了,怎么能由自己的浮躁便进而认为别的人、所有人都跟你一样浮躁?与此配合,当局还很负责地宣布:“至少有十几位评委通读过。”这本来就足够让程永新“没闲话”了,不料稍后又有人从另一个方向批驳了程先生的武断:你怎么能断定责编就一定有效地读过作品?还举了一个能确证责编没有有效地读过作品的实例——这个实例我后面会说到。
这次争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些介于读与不读之间的阅读技巧。在“至少有十几位评委通读过”的背后,立刻就有一个问题:另外那四十几位没有“通读”的评委,是怎么“读”的?紧接着就有第二个问题:“通读”是什么概念?是只看过头和尾,还是从头看到尾?是跳跳蹦蹦地从头看到尾,还是连贯地从头看到尾?是一页一页地看,还是一个字一个字地看?评委麦家表示:
《你在高原》进入前20之前,他读过6册,然后,他“咬着牙用一天半的时间把它读完了”。一天半读完大约200万字,这是一种读法(“通读”的一种读法)。评委盛子潮说:“评奖期间我也看了其中的三部。”这又是一种读法(非“通读”的一种读法)。以我的猜测,如果不是这次“茅奖”引发的争论,普通读者和民众恐怕很难知道批评家们读作品还有这么多种读法。至于我,倒是早已见怪不怪,而且可以骄傲地承认,其中的大部分读法我都会,也用过。评委雷达说得对:不一定非得一字一字地读,凭着丰富的阅读经验,是可以对它的价值做出考量的。这是大实话,也是内行话。关键是你最后能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考量。你孤灯长夜地一个字一个字地抠,抠半天抠半年啥都没抠明白,那叫无效阅读。你抠到第161页时把作者在第58页和第123页时说过什么已经忘到九霄云外去了,那也很难成为有效阅读。
“有效阅读”是我杜撰的词,我愿意把它作为一个有意义的新概念贡献给我们的批评界。各种各样的非逐字阅读都有存在的理由,老实说我们有不少作品并不适合逐字阅读,所以关键不在于读得是否仔细,而在于是否有效。对于一个有丰富的阅读经验和评委经验的批评家,在评奖、评排行榜时,非逐字阅读多数时候都是有效的。但是,当同样的阅读方式用在写批评文章的时候,是不是还能同样地有效呢?就得另说了。我不想说一定就无效,因为批评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作品本身也各不相同;但是我更想说,在对那些真正有批评价值的作品进行批评时,还是小心为上。即使读得很仔细,也未必就能很有效。实践证明,掌握这种有效阅读的能力,远比学会非逐字阅读困难得多。直说我们现在的一些批评家连基本的阅读能力都没有,好像太刻薄,但事实如此,真让人深感遗憾。我知道这样说会让许多批评家不高兴,觉得怎么一个中学生竟敢教训起专家来了。其实呢,这不怪我;要怪,您应该怪您所受的职业训练。顺便插一句,“指名道姓”的批评未必就是好批评。从得罪人的角度讲,指名道姓最多得罪一个到几个人,笼而统之的批评却可能得罪一大片,因为它涉及的是一种弊端。得罪了就得罪了吧。或许也还值得,如果能因此引起年轻人的注意,从入行之初就开始学会有效地阅读。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