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遇见紫禁城:文房之趣
》
售價:HK$
140.8
《
百岁培养计划:健康长寿的7大方案
》
售價:HK$
85.8
《
古代人的一天(第3辑):朝代的七天
》
售價:HK$
154.0
《
日本式灵性
》
售價:HK$
64.9
《
二次告别(一场父与女爱的告白与告别。不要让遗憾延长你的一生。)
》
售價:HK$
57.2
《
闭环思维 让做事变得简单高效让正确思考成为习惯让靠谱成为习惯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企业逻辑哲学书
》
售價:HK$
53.9
《
帝国与殖民地:19世纪列强如何瓜分世界
》
售價:HK$
173.8
《
从地中海到黄河——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全6册 刷边函套版)
》
售價:HK$
1097.8
|
編輯推薦: |
全面展现中国民主同盟发展历程。
薪火相传民盟精神——立盟为公,以天下为己任
|
內容簡介: |
本书精选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1912-1946年生命巅峰期间所著经典之作88篇。全方位、多角度反映了陶行知先生“知行合一”的务实教育理念。这些精作充分展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教育实践、教育思想体系,以及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追求。对中国教育改革的探索具有答疑解惑之功效,对每位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也是人生的引导和启示。
|
目錄:
|
前言
我所认识的陶行知代序
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6共和精义
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
师范生应有之观念
试验主义与新教育
教学合一
第一流的教育家
新教育
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
教育者之机会与责任
师范教育之新趋势
中学教育实验之必要
活的教育
大学教育的二大要素
教育与科学方法
学问之要素
——答程仲沂先生的信
社会改造之出发点
五族共和与教育者之责任
学生的精神
驳特定学区议
师范教育下乡运动
我之学校观
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
我们的信条
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
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36
教育改进
行是知之始
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
如何教农民出头
平等与自由
“伪知识”阶级
教学做合一
在劳力上劳心
以教人者教己
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
《中国教育改造》自序
答朱端琰之问
地方教育与乡村改造
“做学教合一”的总解释
生活即教育
如何可以不做一个时代落伍者?
——答复一位青年教师的信
儿童用书选择标准
佛罗棱萨的教授
怎样学爱迪生
不如学阿尔
科学的孩子
中国的人命
莫轻看徒弟
思想的母亲
一个教师与家长的答复
——出头处要自由
是非
儿子教学做之一课
主人教育
儿童科学教育
从教育上谋国难的出路
——手脑并用
目前中国教育的两条路线
——教劳心者劳力,教劳力者劳心
科学训练要从幼稚园开始
手脑相长
创造的教育
行知行
教育的新生
读书与用书
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有什么区别
向时代的最前线追求
强迫教育新义
文化细胞
通不通?
生活教育之特质
文化解放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陶行知谈战时民众教育
纵谈战时各种教育问题
青年教育与思想问题
育才学校创办旨趣
填鸭教育
谈生活教育
——答复一位朋友的信
生活教育运动十三周年纪念告同志书
创造宣言
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
创造的儿童教育
敲碎儿童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园
民主
民主教育
民主教育之普及
把武训先生解放出来
——为武训先生诞辰一百零七周年纪念而写
最后的时光1946
领导者再教育
为新中国之新教育继续奋斗
——致育才学校全体师生
社会大学运动
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
陶行知先生大事年表
编后记
跋
|
內容試閱:
|
共和精义
共和譬之金,国家譬之金矿。专制横威,民气雌伏。共和之道不昌明,犹金在矿,瓦石蔽之,榛莽障之。天府虽富,不可得而见也。及民智日开,意志无由宣泄,则必思所以解脱其捆缚,犹之财用不足,则思辟地利以足生计也。故当民穷力敝之秋,有人告以某处有金矿,则闻之者莫不争先恐后以趋之。亦犹苦于虐政之民,一闻共和之三大信条,即视为全智全能之神,狂冲纷驰,不惜杀身流血以殉之。然而金矿深埋,或丈而见焉,或十丈而见焉,或百丈而见焉。即得金矣,或参以土,或参以石。为矿工者,或死于毒气,或死于塌泻,或死于过劳。恒人见丈而金末见也,见金未得而损失已大也,则莫不嗒然丧胆,悼然懊悔。昔日之讴歌金矿者,今日乃反唇相讥矣。共和为进化之结果,有必经之阶级,必施之培植,必运之心力。时机未到,共和不得成熟也。吾国民主告成,以迄于今,生民之涂炭,产业之凋敝,干戈之连结,经济之衰颓,外患之频临,不特无术防御,抑且视昔加甚。共和既不能作人民水深火热之救主,则其转讴歌而为吐弃,易希望而为失望者,亦物极必反之恒情耳!然金固犹是金也,共和固犹是共和也。金未获而捐弃者,非金之咎,而矿工之愚昧惰怯耳!共和未建而灰心者,非共和之罪,而人民之愚昧惰怯耳!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国本曷以固?日:惟共则固,共而能和则固。故共和也者,国民全体同心同德,戮力以襄国事,以固国本,以宁国情,使进化于无穷之主义也。国本不固,国情不宁,有退化而无进化,患在共猜、共忌、共争而不能共和耳!共和岂有弊哉?今执途之人而问日:“子愿夫妻子女之与共乎?”吾知非抱极端来世主义者,必皆愿。又问之日:“子愿夫妻子女之能和平?”吾知人非至丧心病狂,必皆愿。家如是,国何独不然?世安有对于恃以治内防外之国,而不愿其共且和平?吾于以知今之厌恶共和,吐弃共和者,必非对于国体之本心,不过如受创之矿工,征于一时之劫难,遂并其理想之财源而亦弃之耳!吾恐其中道灰心,徒碍进身。故本革丁、百吞二氏之旨,揭示共和之真相,以与国人共商榷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