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笼中王国 : 18世纪法国的珍禽异兽与社会文化
》
售價:HK$
74.8
《
思考的框架3:风靡华尔街的思维训练法
》
售價:HK$
64.9
《
被记忆的西周史(中山大学中珠学术译丛)
》
售價:HK$
151.8
《
森林疗法:拥抱大自然、获得幸福的季节性方法
》
售價:HK$
74.8
《
希腊人(伊恩·莫里斯文明史系列)
》
售價:HK$
185.9
《
亚马逊六页纸 如何高效开会、写作、完成工作
》
售價:HK$
76.8
《
世界巨变:严复的角色(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HK$
110.0
《
塔西佗(全二册)(二十世纪人文译丛)
》
售價:HK$
396.0
|
內容簡介: |
本书系《明朝帝王陵》增订版,新增文字近10万字,黑白插图200余幅。作者在文献梳理基础上结合现场查勘完成,是其30余年明代帝陵研究成果的结晶。全书约45万字,文前彩图28幅,随文黑白插图(包括照相及线图)465幅,详细介绍明代18座帝陵〔分布在我国三省(江苏、安徽、湖北)一市(北京)〕墓主生平、陵墓风水、营建始末、建筑特色、陵寝制度、历史沿革、随葬文物精品,以及相关逸闻趣事等,内容全面翔实,文字亦不艰深。
作者胡汉生,北京昌平人,1949年11月生,清华大学毕业,1981年开始在十三陵特区文物科工作。现为明代帝陵研究会会长,研究馆员。多年来致力于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和明十三陵历史的研究,著有《明朝帝王陵》、《明代帝陵风水说》等专业著作。
|
關於作者: |
胡汉生,北京昌平人,1949年11月生,清华大学毕业,1981年开始在十三陵特区文物科工作。现为明代帝陵研究会会长,研究馆员。多年来致力于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和明十三陵历史的研究,著有《明朝帝王陵》、《明代帝陵风水说》等专业著作。
|
目錄:
|
引言
上篇 明初三陵
第一章 朱元璋父母之陵——皇陵
第一节 朱世珍夫妇的身世与殁葬
第二节 皇陵的营建与陵寝制度
第三节 朱元璋的御制皇陵碑文
第四节 皇陵的祭祀礼仪
第五节 明末清初陵园的被毁经过
第二章 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
第一节 墓主生平
一、明太祖朱元璋
二、孝慈高皇后马氏
第二节 孝陵的营建与陵制特点
一、孝陵的营建与蒋山寺的迁移
二、孝陵陵寝制度的特点
第三节 陵寝轶事
一、阳山碑材
二、龙潭神龟
三、蓄养长生鹿
四、疑冢之说
五、中元祭陵,牛羊腐臭
第四节 陵园的毁坏及现状
附:懿文太子朱标陵
第三章 朱元璋三代祖考之陵——祖陵
第一节 朱元璋追尊先世祖考
第二节 寻觅陵址的曲折过程及神化陵地的传说
第三节 祖陵的营建及其规制
第四节 水毁陵园
中篇 明十三陵
第一章 开放为景点的三座陵园
第一节 明十三陵中的祖陵——长陵
一、墓主生平
(一)明成祖朱棣——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
(二)仁孝文皇后徐氏
二、天寿山吉壤的卜定与陵园营建
三、气势宏伟的陵园建筑
(一)曲折幽深的陵园神道
(二)肃穆庄严的陵宫建筑
(三)陵寝建筑特点
四、残酷的宫人殉葬制度
第二节 第一座按国家计划发掘的明陵——定陵
一、墓主生平
(一)明神宗朱翊钧——明代享国最久的帝王
(二)孝端显皇后王氏
(三)孝靖皇后王氏
二、陵址卜选引起的风水之争
三、费银八百万,奢华赛祖陵
四、帝后丧葬,典礼多故
五、改朝换代,陵园历尽沧桑
六、地下宫殿的考古发掘
七、充满神秘色彩的地下宫殿
(一)地宫建筑规制与殿内陈设
(二)地宫布局取象与文化渊源考析
(三)地宫各室功用及外部形制推测
八、绚丽多彩的出土文物
(一)宫廷实用物品
(二)特制丧葬仪物
(三)帝后尸骨与棺椁
第三节 经修复典制最完备的陵园——昭陵
一、墓主生平
(一)明穆宗朱载垕
(二)孝懿庄皇后李氏
(三)孝安皇后陈氏
(四)孝定皇后李氏
二、陵寝营建史事
(一)祖陵孙用,大峪葬穆宗
(二)两度兴工,耗银百万
三、陵园建筑的特点与修复开放
(一)首创完备的“哑巴院”制度
(二)陵园的残坏与修复开放
第二章 未开放的十座陵园
第一节 明仁宗的献陵
第二节 明宣宗的景陵
第三节 明英宗的裕陵
第四节 明宪宗的茂陵
第五节 明孝宗的泰陵
第六节 明武宗的康陵
第七节 明世宗的永陵
第八节 明光宗的庆陵
第九节 明熹宗的德陵
第十节 明崇祯帝的思陵
第三章 天寿山陵事编余
第一节 天寿山陵区的附属建筑
一、陵区内的明代皇妃、太子、太监墓
(一)明成祖皇妃坟——东西二井
(二)明宪宗皇贵妃万氏坟
(三)明世宗沈、文、卢三妃坟——悼陵
(四)明世宗四妃、二太子坟
(五)明世宗贤妃坟
(六)明神宗郑贵妃与二李、刘、周四妃坟
(七)明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墓
二、陵区军事防御建筑
(一)十口军事防御建筑
(二)昌平、巩华二城
三、行宫、园林及其他建筑
(一)行宫、园林
(二)其他相关建筑
第二节 陵区其它古迹
第三节 陵寝相关礼制
一、帝后丧葬礼仪
二、陵寝祭祀礼仪
第四节 明代陵区及禁山管理制度
第五节 清廷对明十三陵的管理
一、司香内使、陵户及明裔一等侯的设置
二、陵园树木及建筑的保护
下篇 景泰帝陵与明显陵
第一章 景泰帝陵
第一节 墓主
一、景泰皇帝朱祁钰
二、贞惠景皇后汪氏
三、殉葬妃嫔
第二节 陵寝制度
第二章 嘉靖皇帝的父陵——显陵
第一节 墓主
一、睿宗献皇帝朱祐杬
二、慈孝献皇后蒋氏
第二节 王坟改帝陵的过程及陵寝制度
主要参考书刊目录
|
內容試閱:
|
二、天寿山吉壤的卜定与陵园营建?
永乐五年(1407
年)七月,皇后徐氏在南京病故,按照常理,朱棣应该在南京附近营建陵园,以便于朝廷对陵园的管理,同时也为子孙后代的嗣帝们拜谒祖先提供便利的条件。但是,由于成祖早有迁都北京的设想,北京的皇宫已在营建之中,所以,他随即派人前往北京一带卜选陵地,以便自己百年之后与皇后合葬在自己行将确定的京师——北京附近。?
皇帝选陵地也迷信风水。他派人选了好多地方,包括京西燕台驿、玉泉山、潭柘寺
等地,均未获吉。直到永乐七年(1409
年),才选定现在十三陵这块地方。是谁为成祖卜选的这块风水宝地?历史上传说很多,有的还带有神秘的传奇色彩。
佚名评书《大明兴隆传》,在第十回《祭财神三牲定礼,探地穴得获天书》中是这样
说的:
却说当日那燕王千岁展开画图一看,见上面乃是一山川地图。后面一座高山,前面
一带大河,山环水抱,穿帐过峡,日月五星俱全,贵人禄马得位,迎送周密,四维藏风,
诚王气之佳域,皇帝之陵墓。千岁道:“仙师,此地何处?”道人道:“就在面前那古松
山地面。”千岁道:“烦先生领小王前去一一指点。”道人道:“那是自然,说话就去。”那
君臣数人同了铁冠道人牵马步行,指点陵地,顺龙母庄向河北而来。那山周围八十余里,
越了一日才踏遍。就在那古松山前面有一黄土山,乃是结穴之处。将古松山改为天寿山,
起龙过峡,无不尽善。正是那太行山分下来的支脉,天造地设地佳地,安成癸山丁向,
将来千岁在此作为归宿之地,子孙绵盛,富贵无极……那道人献了陵图,按图全有说明书,
日后可按图修造……
这是铁冠道人卜地之说。?
民国年间,刘仁甫所撰《前明十三陵始末记》又有姚光孝卜地之说。该书认为,明
成祖的长陵是龙母庄贤士姚光孝所卜,姚光孝因卜陵有功被封为寻陵侯。
当地村民中则流传着许多姚广孝卜选长陵陵地的故事。说姚广孝所选的长陵陵地位
置非常好,位处康家庄,旁有泔水河。皇帝姓朱,谐音“猪”。猪有糠吃,又有泔水喝,
饿不着,因此是好地方。
又说,开始的时候,曾经选过塞外的屠家营,但是“屠”有屠杀之意,皇帝的姓谐
音“猪”,被屠杀,岂不是不吉?所以,地形虽好,也没有选用。还曾选过门头沟的燕家台,但是,燕家与“晏驾”谐音,晏驾是说皇帝死了,所以,也不吉利,因此也没有选中。
还有一说,天寿山的龙穴之下有一条蛰龙。术士王贤在龙穴之处埋一铜钱,姚广孝奉命点穴,用箭插入铜钱,刺伤了蛰龙。刹那间,风雨大作,蛰龙飞腾而起,冲向姚广孝。但姚广孝早有准备,事先向永乐皇帝求赐了一匹龙驹。所以,蛰龙一扑过来,姚广孝早已飞身上马,往南飞奔而去。蛰龙在姚广孝身后紧追不舍,就是追不到。本来蛰龙追过六十里,就不会再追了。可惜,姚广孝算错了里程,在快到六十里的地方,放慢了速度,还回头想看一看蛰龙是否追上来。结果,被蛰龙一爪抓掉了脑袋。后来,永乐皇帝为了纪念姚广孝,特地在那个地方修了玄福观。老百姓则因为姚广孝曾经在那里回头看蛰龙,而叫它“回龙观”。
以上传说流传很广,十三陵一带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实际上,铁冠道人不过是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姚光孝《明史》作姚广孝
也不是龙母庄人,而是江苏长洲 今苏州
人,僧名道衍,因辅佐成祖有功,被封为资善大夫、太子少师。他虽然是永乐十六年时去世的,修长陵时还在,但并未参与长陵的卜选,也没有寻陵侯的封号。这些传说故事虽然不是史实,但确实生动有趣。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明代帝王陵寝的选址的确是非常不容易的。
由于长陵营建的年代比较早,早在明朝中期时,就有人误认为长陵的卜选早在成祖当燕王时就开始了。例如,在嘉靖年间担任过都察院都御史、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要职的胡世宁,在他所上的《重陵寝斥邪佞以安宗社疏》中就曾经说:
至于天造地设,山川大聚,完美可为帝王兆宅者,举天下盖不多也。故我太祖初定
国都,聚天下术士而议者数百。太宗(即成祖)下藏天寿山,盖自始封燕国,至于绍极,
征讨往来,阅历山川,数十年而后得。
那么,天寿山的风水吉地,究竟是何人、何时选定的呢?卜选的过程又是如何呢?
根据《明太宗实录》和《赣州府志》记载,真正在卜选长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应
该是礼部尚书赵羾和他率领的廖均卿、曾从政等风水术士。
在上述这些风水术士中,廖均卿应是在长陵卜选中起作用最大的一人。
廖焕楼先生家藏的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
年)重刊的《兴邑衣锦三僚廖氏族谱》记载:廖均卿,字兆保,号玉峰。生于元顺帝至正十年(1350
年),明江西赣州府兴国县衣锦六十三都(今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梅窖镇三僚村)人,为唐代风水大师廖三传的后人。
族谱中所辑廖均卿第五子廖信厚撰写的《均卿太翁钦奉行取扦卜皇陵及行程回奏实录》记载了廖均卿卜吉天寿山的详细过程。
徐皇后死后,礼部尚书赵珝(作者注:当为“羾”字之误)奉成祖之命选取精通风水地理的人选择陵地。他通过查阅书籍得知,唐朝时的杨筠松、廖瑀
、曾文辿chān“精通地理,有仙道之机”,都是江西人。遂行文至江西各府、州、县,寻找精通风水术的人。
廖均卿当时还在福建大田县。接到官府的通知后,马上邀同村的曾从政,于永乐五年(1407
年)十二月十一日早,来到兴国县的县衙门。知县对他们说:“奉上取用你们甚急。我当起送,毋得违误。”紧接着,在十三日那天又拜见了赣州府知府,二十一日拜见了江西布政使。随即起程赴北京卜选陵地。这时,奉命参与卜选陵地的廖均卿、曾从政等风水术士都是以钦天监阴阳人的身份前往的。
因路途遥远,且道经徐州时突然天降大雪,雪深难行,所以到了次年(1408
年)正月二十四日这些人才到达北京。他们先后查看了京西的燕台驿(今属北京市门头沟区)、西湖景玉泉山(今属北京市海淀区)等地。三月下旬,返回南京。
二十一日刚刚到南京,廖均卿等人就接到皇帝要召见他们的通知。当天下午,在皇宫的武英殿里,永乐皇帝召见了他们。永乐皇帝问他们:“众地理,各有秘传乎?”廖均卿上奏说:“阴阳人画有京畿形图,并龙、穴、砂、水四论,共计三本献上。”这其实就是所选吉地的图样和说明。永乐皇帝看了,非常高兴,吩咐赐给他们酒饭。
二十四日,永乐皇帝在武英殿门询问南京的风水如何。廖均卿回答:“好是好,只是水口的石头向外。”永乐皇帝说:“朕亦嫌之。均卿之言是也。”
二十五日,廖均卿等人奉命看明太祖孝陵风水。他们从左砂一直看到后龙来脉。看完之后,入武英殿,向永乐皇帝作了汇报。永乐皇帝又对他们进行了赏赐,还命礼部官员带他们进武英殿戊子库,赐给一本青绫皮的内容为天相的书。并且告诫他们,子孙后代都不要对外泄露。
二十六日,廖均卿等奉旨第二次前往北京。五月一日到达北京。廖均卿遍览京郊之后,于六月一日来到了北京昌平黄土山(即天寿山)一带。十日,他登上山顶,四面察看,见该地风水绝妙,遂绘制山图,次日将图绘好。十二日,与众人登上黄土山后龙,查看来脉结于何处。
七月十二日,廖均卿等人动身返回南京。八月一日上朝时,将山图献给成祖,并上《朝献山图表章》一道。表章对黄土山风水大加赞美。
廖均卿还建议明成祖亲临其地察看,“高张慧目,广迈皇风”。他认为如果是那样的话,则“玉烛清明,并三辰而永耀;金符浩荡,亘万古以长存;国祚无疆,邦家有庆”。成祖见图非常高兴,下令赐酒,并赏钱三百,夏衣一套,白米三石,酒五缸,鱼、肉各五十斤。初七那天,廖均卿本来要再去北京,因船遇风阻未行。
永乐七年(1409
年)正月,廖均卿再至北京。十三日至十五日去黄土山查看。当时天降大雪,雪深风寒。但十七日那天,年近六旬的廖均卿还是不顾风急路滑,冒雪去黄土山上再次查看。次日天晴,又去查看一番。
四月初四日,成祖来到昌平看黄土山吉地,廖均卿随行。此后又先后赴京西潭柘寺、
香山等处查看。
明朝帝王陵
闰四月初二日,成祖再次查看黄土山,廖均卿仍随行。初三日一早,成祖返回南京。
廖均卿等人则于初四日到京北阳山的茶湖岭查看一番。次日,又看了京北怀柔的洪罗山。
初六日查看了百叶山。此后又先后到辛家庄、斧口、谷山、文家庄、石门驿、汤泉、禅
峰寺等处继续察找吉地,以供成祖选取。
在上述地方中,廖均卿认为洪罗山、百叶山、茶湖岭等地也都是非常好的风水吉地。
为此,他分别作有《洪罗山钳》、《百叶山钳》和《茶湖岭钳》等钳记以记述这些地方的
风水。
《洪罗山钳》云:
洪罗山上一辛峰,逶迤曲折难认踪;入首穴似平仰掌,到头犹如灰火红;秀峰贵人
插天外,福人葬着位三公;聊记此山为后验,儿孙紧记寻此龙。
《百叶山钳》云:
百叶一祖发平洋,平波之上水为澜;亥脉过峡巽xùn 峰现,罗城四顾发天然;不
识时师难下手,眠倒星辰微茫间;若是有人扦着穴,凉伞金带紫罗蓝。
《茶湖岭钳》云:
茶湖山顶发祖宗,穴落近水花似红;有人扦着花心穴,管教富贵永兴隆;穴似金钱
荷叶样,时人到处不能言;莫道此地非小可,水滚金星穴自然。
此外,还有描述陈宫山(位于密云县城东100 华里处)、雁口和龙冈的三首钳记。
陈宫山的钳记是:
陈宫头,陈宫尾,陈宫内外好山水;一峰落脉微微间,后人仔细拟;若得真穴情,
富贵无可比。
雁口的钳记是:
雁口一颗珠,雁旁数峰住;予曾六游此山下,侧闻龙神会说话;可羡后日谁家缘,
七十八个官,个个人惊讶。
龙冈的钳记是:
中篇 明十三陵
人说龙已飞,我说龙未走;龙冈有奇龙,大狗赶小狗;未遇有缘人,令我莫开口;
福地留与福人眠,三八儿孙金印大如斗。
由于廖均卿卜选陵地非常辛苦,明成祖于五月初五日当殿吩咐:“廖均卿等臣,遍游山川,劳苦风霜,各封赏官职”。又下旨:“本月初八日吉辰,登黄土山立向点穴,明日各献穴法。”
次日,与廖均卿一同奉命卜选陵地的王侃、巫涯各上本写明穴法。只有廖均卿没有奏本呈上。待百官退朝后,廖均卿才上奏说:“臣观黄土山,势如鸾凤之奔腾,穴似金盘之荷叶,绕云从,位极至尊。经云:‘仰掌金盘荷叶中,谁知波浪有仙踪。’形似铜锣。臣冒奏:必扦响处始为工。盖响中之穴,以其声鸣于天下。”成祖对廖均卿的奏言十分赞同。
初八日子时(夜11 点至1
点),成祖对随行的官员和负责卜陵的风水术士们说:“王侃、巫涯二本扦铜锣形判中穴法非也。廖均卿回奏响中穴法的矣。依拟便行”。
该日丑时(夜1 点至3 点),廖均卿等随成祖前往天寿山定穴。辰时(早7 点至9
点)祭五方龙神与杨筠松老仙师。巳时末(上午11 点)成祖赐廖均卿金剑一把(重14 两)、银锄一张(重20
两),让他点定了陵穴,开挖了金井。紧接着成祖又委派了督工提调官,并下旨封黄土山为天寿山。
初十日,廖均卿等随成祖返回北京。八月十三日,再次起工下挖金井。九月十二日停工。这时,王侃、巫涯二人又上奏说他们所上的穴法才是真穴。但成祖未予采纳。
永乐八年(1410
年)正月二十一日1,廖均卿等朝见成祖。成祖问:“黄土山如何?”不料,陵地发生了意外情况。众官上奏说:“廖均卿戏弄朝廷,掘伤地脉,涌泉不止”。在传统的风水术中陵寝开穴,挖出泉水主“凶”。所以廖均卿冒死辩解:“黄土山其穴,洪水滚滚,真龙之聚处,穴法无偏。圣主帝星銮驾到山,涌泉即止。”成祖听了,觉得有理。便说:“既如此,着姓李者择吉安排銮驾亲视。”李姓官员上奏说十八日是个好吉辰。
十八日这一天,廖均卿等人随同成祖来到天寿山。到了跟前,却见金井内依然是“泉涌滚如锅煮饭”。成祖大怒。问:“均卿,你说帝星到时,泉水即止,如何愈大?”廖均卿奏答:“容臣喝山,罗经下地一照,涌泉即止。”成祖说:“容你奏。稍若不止,命在悬丝!”廖均卿遂对山喝道:“山家二十四向,土地,龙神,天星,地曜,二十八宿,祖师杨筠松、曾文辿、廖瑀公,今均卿为永乐圣主立万年之基业、千载之皇陵,兹金井之中凿出洪水,涌泉数日不止。万里山河皆归属圣主,谁敢不遵?今圣主銮驾亲至此地,洪水该止。如敢违,罪逆天也。”经他对山大喝一阵,并将罗经下地一照,泉水果然止住。接着,他又上奏建议将金井再下挖三尺。成祖问其原因,廖均卿回答说:“下有石盆一个、石鲤一对”。结果,下挖三尺后,果然又挖出石盆一个、石鲤鱼一对。成祖见了,龙颜大悦。他对廖均卿非常佩服,当即对大家说:“均卿非凡间子,诚有仙风道骨,喝山皆应,呼水即止,真朕之奇遇也”。下令实授廖均卿钦天监五官灵台郎(博士品)。后来,在修建长陵地宫时,根据廖均卿的建议,将石盆盖在了金井之下。
但廖均卿不想做官。他以年迈、上有老母在堂、下有五子未婚为由,请求恩准回家。成祖舍不得他走,百般挽留,许以赏赐金银、升授官职。但廖均卿并不为所动。成祖只好同意。为了表示怀念,特送扇子一把,并御赐诗云:
江西一老叟,腹内藏星斗。
断下金石鲤,果中神仙口。
赐官官不要,赐金金不受。
赐尔一清风,任卿天下走。
廖均卿临行,成祖又赐诗一首:
忆昔当年杨救贫,此仙之后有谁人?
出去寻龙一身雨,回来跨鹤两袖云。
地理图中观地理,天文机中会天文。
一杯饯别顺天府,同昌山河乐太平。
成祖赠完诗告诉他:“卿荣旋归家,可架造一敕书阁。匾云:‘诰敕褒荣’。”但廖均卿才到北京城东南的通州,就又被成祖派人星夜追回。回京后,成祖对他说:“均卿离朕数日,心甚不快。宣卿回京,同享叙话。”下令赐四品职衔供养在钦天监衙门。自此,每隔两三天,成祖就宣廖均卿进入内殿说话、下棋,御赐旁坐。
永乐十一年(1413
年)四月,廖均卿应邀到密云看衙门风水得了病。经太医院诊治无效,于五月二日病故。成祖下令由其第五子廖信厚护送回乡安葬。廖均卿去世后,成祖非常想念他,命画像官为他画遗像。因为画得不像,先后有四人被杀。只有一位蒋姓画师画得宛如活人。成祖一见,不觉泪下,下诏将其中一幅送回廖家。廖信厚则遵从父亲的遗言,将父亲安葬在村北约七华里的虎形山(今地属黄岭村)那里。现在,该处有墓碑仍完好保存。碑的正面刻“钦天监博士墓”;背面刻“敕封灵台郎玉峰公墓”,以及“廖均卿永乐十三年腊月二十四日葬”、“万历四十三年重修,朝廷侍讲临川金幼孜题”等字。该墓因不起坟,故虽有墓碑,但人们至今不知道墓葬的具体位置。
上述有关廖均卿卜选长陵的记载,出自永乐十二年(1414
年)四月廖均卿之子廖信厚所录《均卿太翁钦奉行取扦卜皇陵及行程回奏实录》。该《实录》明显带有神化其父,贬低他人的倾向。但尽管如此,其所记卜选的详细过程大多还是真实可信的,并且是非常有价值的史料。
从天寿山的地形地貌看,的确是一处非常难得的风水宝地。这里旧名黄土山,也叫康家庄楼子营。四面青山环抱,碧水长流,林木葱郁。正是古代风水术所讲究的龙、穴、砂、水曾从政墓俱妙的帝王墓葬吉地。其中,长陵北面,天寿山主峰三峰并峙,中峰高海拔750余米,是陵域最高的山峰。从西峰延伸至陵后则有一座山圆如倒扣的铁锅。这种山形地貌正是风水术所讲的三台和华盖的峰峦形势。
在陵园的营建过程中,成祖曾于永乐八年(1410
年)九月驾幸天寿山,亲自察看山陵的修建情况,其后又多次对陵园的建设和工匠等给予关注。永乐十一年(1413
年)正月,工程浩大的玄宫建成,皇后徐氏的棺椁从南京宫殿运来正式安葬,并命陵名为“长陵”。
永乐十四年(1416 年)三月初一,长陵祾恩殿建成,赵王朱高燧奉命将徐皇后的神位安奉殿内。宣德二年(1427
年)三月,陵园殿宇工程大体告竣。前后用了近18 年的时间陵宫的主体建筑才基本告成。此后,正统初年(1436—1438
年)又陆续修建陵园神道墓仪设施,总计历时近30
年的时间,陵园建置才基本完备。但嘉靖年间又增建了神道大石牌楼(石牌坊)及陵宫内的龙趺碑亭。如果算上这两座建筑,长陵的营建跨时已长达130
余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