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穷人的银行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自传)
》
售價:HK$
76.2
《
绵延:文明分野与文化演进
》
售價:HK$
66.1
《
三神之战:罗马,波斯与阿拉伯帝国的崛起
》
售價:HK$
80.6
《
法国通史(全六卷)
》
售價:HK$
985.6
《
慢慢变富66招
》
售價:HK$
53.8
《
战国竹书复原综论
》
售價:HK$
98.6
《
走出内心的深渊:快节奏人群心理疾病与健康指南(原书第3版)
》
售價:HK$
77.3
《
如何成为一家千亿公司
》
售價:HK$
76.2
|
編輯推薦: |
康之国编著的《周恩来的青少年时代》内容包括: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二、求学南开崭露才华;三、东渡日本:在彷徨中看到了真理之光;四、投身于“五四”洪流;五、身陷囹圄;六、异域的斗争;七、从《少年》到《赤光》;八、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九、两次东征主政东江;十、志同道合的伴侣;十一、黄浦江畔的风暴;十二、在腥风血雨的日子里;十三、打响第一枪;十四、第一次莫斯科之行;十五、隐蔽战线上的硝烟;十六、挽救危局;十七、转移苏区;十八、军事高参;十九、长征路上(上);二十、长征路上(下);二十一、初到陕北;二十二、民族危亡时刻。
|
內容簡介: |
康之国编著的《周恩来的青少年时代》内容介绍:1911年(农历辛亥年),是清廷的多事之秋,这个腐败、专制、卖国的政权正一步一步走向倾覆。这年的6月,四川爆发了反对清政府把铁路专利权出卖给洋人的“保路运动”。为镇压这次运动,清政府命令端方自湖北领兵进入四川,但他怎么也想不到,时隔不久,武昌却爆发了革命党人发动的起义。说起来。清政府对武汉的控制不可谓不严,因为武汉是当时中国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也是革命党人活动的重点地区。但清政府没有想到的是,革命党人在新式陆军中正大量地做着革命工作,新军中正酝酿着反清的武装起义。一起来翻阅《周恩来的青少年时代》吧!
|
目錄:
|
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二、求学南开崭露才华
三、东渡日本:在彷徨中看到了真理之光
四、投身于“五四”洪流
五、身陷囹圄
六、异域的斗争
七、从《少年》到《赤光》
八、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九、两次东征主政东江
十、志同道合的伴侣
十一、黄浦江畔的风暴
十二、在腥风血雨的日子里
十三、打响第一枪
十四、第一次莫斯科之行
十五、隐蔽战线上的硝烟
十六、挽救危局
十七、转移苏区
十八、军事高参
十九、长征路上(上)
二十、长征路上(下)
二十一、初到陕北
二十二、民族危亡时刻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1911年(农历辛亥年),是清廷的多事之秋,这个腐败、专制、卖国的政权正一步一步走向倾覆。这年的6月,四川爆发了反对清政府把铁路专利权出卖给洋人的“保路运动”。为镇压这次运动,清政府命令端方自湖北领兵进入四川,但他怎么也想不到,时隔不久,武昌却爆发了革命党人发动的起义。
说起来。清政府对武汉的控制不可谓不严,因为武汉是当时中国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也是革命党人活动的重点地区。但清政府没有想到的是,革命党人在新式陆军中正大量地做着革命工作,新军中正酝酿着反清的武装起义。
革命党人早在1904年就成立了武汉第一个革命团体科学补习所,一开始就把新军作为进行革命活动要争取的主要对象。
革命党人通过努力,终于在1911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武昌起义。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夺取位于中和门附近的楚望台军械所,缴获步枪数万支,炮数十门,子弹数十万发,为起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起义军分三路进攻总督署和第八镇司令部。很快,起义军突破清军防线。
湖广总督瑞澄打破督署后墙,从长江坐船逃走。起义军经过反复的进攻,终于在天亮前占领了督署和镇司令部,整个武昌在起义军的掌控之中。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闻风而动,分别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光复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
辛亥革命爆发的消息迅速传遍祖国南疆北域。此时的关东大地,已进入酷冷的冬季,莽莽原野,朔风凛冽,寒气逼人。然而,位于奉天府(今沈阳)的东关模范学校校园里,却是一片欢腾。学校处处都洋溢着爱国主义的热情,具有进步思想的师生备受鼓舞。有一位身材瘦小纤弱、仪表清秀英俊的热血少年,找来一把剪刀,“喀嚓”一声,剪掉了象征清朝臣民的辫子,表示同清朝政府决裂,成为全校第一个剪辫子的学生。在他的影响下,许多同学也都纷纷剪掉了辫子。这位冒着要掉脑袋危险的少年不是别人,他就是周恩来。
东关模范学校的前身是奉天第六两等小学堂,成立于1905年。位于沈阳古城大东门外万泉河畔。这是一所在清末“废科举,兴学校”的潮流中办起来的新式小学,既教中国的经书,也介绍一些西方的新学,开设了修身、图文、算术、历史、地理、格致、英文、图画、唱歌、体操等十门课程。周恩来的伯父周贻赓为了让他接受更好的教育,学习“新知识”,于
1910年秋天,将周恩来接到奉天府自己家里,并把他送入这所学校的丁班学习。
在学校里,一些进步的老师经常向学生讲述时局的危急和历代民族英雄的故事,激励学生们的爱国热情。教历史的高老师很富于正义感,经常向学生灌输反清革命思想,慷慨激昂地讲述孙中山、黄兴、陈天华、秋瑾等革命党人的事迹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英勇牺牲的悲壮史实,并向思想进步的学生推荐进步书刊。在国难当头的年代里,周恩来那颗富有感情的心,再也无法平静下来了。他学习非常勤奋、刻苦,常常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自己在阅读书报时思考的问题,时刻关心国家大事,当时他们讨论得最多的是怎样救国的问题。
1911年年底的一天,兼讲修身课的魏校长向全班同学提问大家为什么而读书时,教室里静静的,没有一个学生回答。此时,魏校长走下讲台,指着前排一位学生说:“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学生站起来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魏校长又向第二个学生问,他的回答是:“为明礼而读书。”当魏校长问到第三个学生时,该学生很认真地回答说:“我是为我爸而读书的。”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当魏校长问到坐在后面的周恩来时,他庄重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的回答,使校长为之一震,同学们投去惊异和钦佩的目光。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回答得多好,它表达了周恩来从小立志振兴中华的伟大志向。魏校长没有想到,学校里竟然有这样出众的学生,非常高兴。
他让周恩来坐下,然后对大家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一位年仅13岁的少年,为什么能有这样伟大的志向呢?回答这个问题,还要从周恩来小的时候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加上他的家庭逐渐衰落,尝到了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冷漠,也看到了那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说起。P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