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家族财富传承
》
售價:HK$
154.6
《
谁是窃书之人 日本文坛新锐作家深绿野分著 无限流×悬疑×幻想小说
》
售價:HK$
55.8
《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 第3版
》
售價:HK$
110.9
《
8秒按压告别疼痛
》
售價:HK$
87.4
《
津巴多时间心理学:挣脱束缚、改写命运的6种时间观
》
售價:HK$
77.3
《
大英博物馆东南亚简史
》
售價:HK$
177.0
《
纯粹·我只要少许
》
售價:HK$
80.6
《
经济史的趣味(全新增订版)(经济史与思想史丛书)
》
售價:HK$
84.0
|
編輯推薦: |
这是一本曾带给亿万人幸福生活的财富启蒙书。书中汇集了从古至今积累金钱、创造财富的思考、实践和经验,通过浅显的语言、真实的故事、古老的箴言,传授关于财富的真谛。作者告诉我们:金钱并不等于富有。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亿万富翁,但充裕、悠闲、舒适乃至满足的生活,却是每个人通过努力都能够达到的境地。财富是由心态创造的,怀抱正确的心态,加上勤勉、节俭和奋斗,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就会展现在你和我的面前。
|
內容簡介: |
《财富是一种心态》汇集了从古至今积累金钱、创造财富的思考、实践和经验,通过浅显的语言、真实的故事、古老的箴言,传授关于财富的真谛。作者告诉我们:拥有金钱并不等于富有。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亿万富翁,但充裕、悠闲、舒适乃至满足的生活,却是每个人通过努力都能够达到的境地。财富是由心态创造的,怀抱正确的心态,加上勤勉、节俭和奋斗,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就会展现在你和我的面前。
|
關於作者: |
富兰克林·霍布斯(Franklyn
Hobbs),1870年出生于美国。1923年出版《财富的秘密》(又名《财富是一种心态》),在美国流行数十年,至今已在60多个国家出版了上百个版本,销量超过一千万册。
|
目錄:
|
序
第1讲 金钱不等于财富
第2讲 勤俭造就文明
第3讲 经济之道
第4讲 工作的回报
第5讲 财富的秘密之一:节俭
第6讲 节俭带来真正的自由
第7讲 自由独立即是幸福满足
第8讲 让生活水平低于财力水平
第9讲 定下目标,努力求之
第10讲 带着鉴别力购物
第11讲 质量重于价格
第12讲 避免与人借贷
第13讲 净收入才是真正的收入
第14讲 切忌假装慷慨
第15讲 不必要的“税费”
第16讲 储藏并非储蓄
第17讲 戒除“购买无用之物”的习惯
第18讲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第19讲 钱财不露白
第20讲 把钱存进银行里
第21讲 避免过度消费
第22讲 真正的节俭是谨慎地花钱
第23讲 财产管理
第24讲 戒除浪费
第25讲 每天节约10美分
第26讲 力行节约并非贫穷
第27讲 最有价值的钱
第28讲 什么是奢侈
第29讲 把握当下
第30讲 聪明地花钱就能省钱
第31讲 听取他人的经验之谈
第32讲 浪费和炫耀
第33讲 凡事预则立
第34讲 节俭成为时尚
第35讲 机会
第36讲 存钱的效用
第37讲 应该整修的“破路”
第38讲 成功的原因
第39讲 热爱工作也是致富之道
第40讲 浪费,伤人又伤己
第41讲 安全的投资
第42讲 勿小看利息
第43讲 金钱好比水资源
第44讲 工作、省钱、存钱
第45讲 理智消费、计划存款
第46讲 跟上世界转动的节奏
第47讲 财富使人勇敢、沉着、庄严
第48讲 存钱,从当下开始
第49讲 现代人的财富
第50讲 老年也是一种机会
第51讲 财富是劳动创造出来的
第52讲 储蓄银行的起源
第53讲 “鹿皮”的故事
第54讲 服务的价值
第55讲 勿在自己身上乱花钱
第56讲 走自己的路
第57讲 劳动的力量
第58讲 通往富裕和幸福的道路
第59讲 何谓资本家
第60讲 未雨绸缪
第61讲 博比的故事
第62讲 实践节省的好习惯
第63讲 省钱不难
第64讲 节约的意义
第65讲 会赚不如会省
第66讲 捐赠也需要智慧
第67讲 量入为出的生活
第68讲 谨慎投资
第69讲 引言的价值
|
內容試閱:
|
通往财富的道路就像通往市集的道路一样平坦——这取决于两个词:勤勉和节俭,也就是既不要浪费时间,也不要浪费金钱,而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两样东西。没有勤勉和节俭,你将一事无成;拥有了它们,你就能拥有一切。
——富兰克林
正如一个人会为了衣着品味或一闪而过的兴致而选择外套,他也会这样选择自己的命运。做选择的人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毕竟最终的结果取决于做选择的人。每个活着的人都要做选择,而且每时每刻他的选择都会愈来愈深入至日常生活中。
财富是一种心态,或者更准确地说,财富是由心态创造的。很少有人能一举成功,立刻变得富有或获得大量财富。大多数富有的人都是渐渐地积累财富,而这些辛勤工作的男男女女有时几乎没有注意到个人财富的积累和增长。
获取金钱和财产的过程一旦开始,就会变得简单而容易。一个人能否变得富有,取决于和他部分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习惯。一旦他走上了通往财富的大道,就算他人要阻止其财富的增长,不敢说完全不可能,但至少也会相当困难。如果你依据自然本性的需求来生活,将永远都不会贫穷;如果你依据他人的想法来生活,将永远都不会富有。如果我们不依据理智之光,而追随他人设定的方式来生活,对我们将尤其有害!
这些哲思出自古罗马哲学家卢修斯?安内乌斯?塞内加(Lucius Annaeus
Seneca)之口,他出生在公元前的罗马。从中我们很容易看出:无论是在他生活的年代,还是在我们生活的年代,人们生活贫穷的原因都是相同的;要想生活得幸福美好,并逐渐积累财富的原则也是相同的,从公元前到现在丝毫没有改变。
再也没有什么比陷入贫穷更让个人和社会忌惮的了。贫穷,会让善良的人疯狂到犯罪,并让疯狂的人走向毁灭。然而,贫穷的境地算不了什么,任何一个拥有健康和进取意志的人都可能非常轻易地摆脱贫穷。大约公元前425年,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Thucydides)就曾说过:“对任何人来说,公开承认自己贫穷并不可耻;不做任何努力以摆脱贫穷,才是真正的可耻!”
在近两千两百年之后,英国作家奥利佛?哥德史密斯(Oliver
Goldsmith)也说过:“贫穷且安于贫穷者,必然永不发迹。”
可见,在2000多年的历史中,人们都认为:一个贫穷的人如果毫不在意众人知道他的贫穷,并且很少或完全不做任何努力脱离贫穷,那么,这个人要为自己的不幸境地负大部分的责任。
一定不能将“贫穷”和“赤贫”混为一谈。“赤贫”是指一个人因为灾难、疾病或多种因素沦为依靠救济度日的人,而且没有任何退路。这样的贫民应该得到我们的同情和帮助。至于“贫穷”,是指那些花的钱比赚的钱还多的人,或至少把赚取的全都花光。法国作家布吕耶尔(Bruyere)因此总结说:“一个人的开销超过收入就会沦为贫穷。”如果这种情形存在的时间很长,那么这个人就可能沦为靠救济度日的人。可见从贫穷到赤贫的距离并不远,仅有一步之遥。
虽然我们在不同的道路上朝着选定的人生目标前进,但财富、悠闲、舒适乃至满足,都是每个人能够达到的境地。我们之中有些人的道路位于高山之上,如果实力足够,就可能从一个顶峰跃到另一个成功的顶峰。但是大部分的人,也就是平民大众,都在平地上前行,要通往成功,就必须一步一步、一里一里、一天一天、一年一年,脚踏实地稳步前行。
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遇到深谷、沟堑和湍流。草率鲁莽的人与之不期而遇时就会企图纵身一跃,在仓促之间做出错误的估计,最终陷于困境。而有判断力的人,则会估算裂口的大小,小心翼翼地在上面架一座桥梁,然后安然无恙地跨越过去。
首先,我们为了生活而活着。今天的我们,没有谁不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实现自己心中的夙愿。除非我们现在就开始努力,制定计划,并且为之付出,否则梦想将一直止于梦想。
如果你很富有,在本书中一定有一些话能告诉你如何利用那些财富做更多的事情,让你能更加恣意地享受上天赋予的财富。如果你正在通往财富的道路上,本书中的一些话应该对你有用,它能让你的道路更加平坦。如果你还很贫穷,通往财富的大道就展现在你面前,而且将是一条康庄大道:阅读——思考——计划——最终变得富有。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成为富人,但是你和我可以做到。
贫穷往往源自于懒惰、放纵、浪费和愚蠢。
第1讲金钱不等于财富
金钱无所不能:它可以给予什么,也可以带走什么。它造就诚实的人,也造就奸诈的人:它塑造傻瓜,也塑造哲学家。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莱斯特朗
金钱就是财富吗?正在努力积攒小笔财产的人数多得令人难以置信。与此同时,他们生活美好、穿着体面,他们和家人随处都能享用令生活更加舒适方便的必需品,还可以接受高等教育。
但金钱并不等于财富。
除非你以“活着时,要尽情享受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这种态度用钱,否则,赚取成千上万的金钱也没有任何意义。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在活着的时候,感觉舒适,拥有自由。这就意味着要摆脱金钱的桎梏。
“发财容易,守财难。”
如今,在决定如何花钱的时候,最需要智慧和经商头脑。该把钱花在虚无缥缈的东西上?还是用来购买维持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或是把这笔钱用于投资?
“一个人的资本就是:扣除掉饮食、衣着以及一切生活‘杂费’,包括从火车票到牙刷等之后所剩余的。”每天都有各种选择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现在这里有一笔钱,是用它来买梦寐以求的奢侈品呢,还是应该进行更多的投资?
我们无法两者兼顾。
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差别就在于他们花钱购买的东西不同:富人购买的是财富和地位,穷人购买的是没有价值的废物。
一位想成为富人却没有进取心的人可能会提出一种错误的论调:“百万富翁都不会老老实实地恪守本分吧?”成功的金融家则会驳斥:“凡是说出这种话的人,都不够勤勉,或缺乏勇气,或不够诚实,或缺乏才能。”
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Socrates)曾经问道:“为什么有些人生活富裕,还有一些结余,另一些人却几乎连生活必需品都买不起,同时还负债累累呢?”
伊索玛鸠斯(Isomachus)回答道:“因为前者致力于他们的事业,而后者则疏于照料。”
“年轻人不应听信任何话,除了这句:‘你有自己的路要走,会不会饿死将取决于你自己的努力。’”
将以上这些话浓缩成一句隽语即是:那些“把人生看作终会枯竭的高脚杯,而不是正待斟满佳酿的容器”的人,终将成为穷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