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读巴芒:永恒的价值
》
售價:HK$
132.2
《
你漏财了:9种逆向思维算清人生这本账
》
售價:HK$
55.8
《
我们终将老去:认识生命的第二阶段(比利时的“理查德·道金斯”,一位行为生物学家的老年有用论
》
售價:HK$
91.8
《
谁是窃书之人 日本文坛新锐作家深绿野分著 无限流×悬疑×幻想小说
》
售價:HK$
55.8
《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 第3版
》
售價:HK$
110.9
《
8秒按压告别疼痛
》
售價:HK$
87.4
《
津巴多时间心理学:挣脱束缚、改写命运的6种时间观
》
售價:HK$
77.3
《
大英博物馆东南亚简史
》
售價:HK$
177.0
|
內容簡介: |
目前书市上见到的《易》著,几乎都是“义理”之《易》。而《周易》原本是“象数”之《易》。《周易的历程:从数字卦到易卦从决疑到医理》的目的,在揭示“符号”后面的奥秘,以复原《周易》的象数本义,使《周易》不再成为只扬“义理”的跛足老人。书中,以《河图》《洛书》为突破口,揭示了《易》卦的起源。对“大衍筮法”的剖析,掘出了求《易》卦符号的原始筮法。以上两点,是进入《易》园的两扇大门,不钻通二者,只能算是槛外人。在用《周易》决疑的实例中,主要是春秋时代的古例。进入战国时代,《周易》决疑已是强弩之末,“《易》穷则变”,《易》魂遂转化为诸子百家的思想之源,以及对中医医理的探讨,《黄帝内经》是其拓境之作。
|
關於作者: |
冯昭仁,生于20世纪30年代,毕业于北京大学,象数《周易》的执肴探索者,著有《周易象数学》。
|
目錄:
|
绪论
基础知识
第一章 古代的决疑术:龟卜与筮占
一、龟卜——以“象”为卜
1.龟卜的方法
2.兆象与卜辞
二、“数筮”——以“数”为占
1.“数筮”是对数崇拜的产物
2.考古发现的筮数
3.怎么知道所发现的数字组就是筮数?
4.如何理解《礼记·曲礼上》所说的“龟为卜,焚为筮”?
三、筮占是中国古代数学思维的开端
第二章 作《易》的参照:《河图》与《洛书》
一、象与数:古人认识世界的语言
二、观象计数:历法
1.五帝时代:“迎日推策”
2.尧帝时代:“柱缝迎日推策”
三、拟象用数
1.“古四分历”的出现
2.商高定理的发现
3.圭竿测影求“地中”
4.天圆地方的象数模拟
四、《河图》与《洛书》
1.古籍中的《河图》《洛书》
2.《河图》走下神坛
3.《洛书》显出本象
4.《图书》对作《易》的价值
五、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筮升华为蓍筮:《易》卦的诞生
一、“数筮”存在的问题
二、《河图》《洛书》的催化作用
三、二数的符号化
四、爻与卦
五、关于《易》卦诞生时段的推测
六、关于作《易》之人
第四章 筮法:符号的由来
一、作《易》的四项准则
二、大衍筮法
1.筮法的核心内容
2.大衍筮法新解
三、《易》卦初创时的实用筮法模拟
四、春秋时期的成卦方法
五、数、爻与三《易》
1.爻的表示方式
2.九六与七八之选择——“连山”、“归藏”与“周易”
六、经卦与别卦
七、卦的结构与性质
1.八卦的结构性质
2.八经卦排序
3.八卦与二进制数学的关系
4.六十四卦的结构性质与排序
第五章 由符号象数推演文字信息
一、由卦体符号推演出文字信息的思路
二、从卦体符号推演文字信息的方法
1.取象
2.设象
3.占断辞
4.卦义的推演与吉凶的判断标准
5.爻义的推演及判断标准
三、本章小结
第六章 《周易》应用举例
一、例1:《蹇》
二、例2:《渐》
三、例3:《贲》
第七章 春秋时代:《周易》应用的高潮
1.周太史为陈厉公之子占卦
2.毕万投晋为官之卦
3.卜楚丘之父为鲁桓公生子所占之卦
4.晋献公为立骊姬为夫人所占之卦
5.史苏为晋献公嫁女伯姬所占之卦
6.秦穆公为伐晋惠公所占之卦
7.为回晋国为君,重耳亲自占卦
8.为迎重耳返晋,大夫董因所占之卦
9.狐偃劝晋文公出兵送周王回都所占之卦
10.晋成公由周归晋为君所占之卦
11.伯廖用《周易》评曼满欲为卿
12.知庄子用《周易》评晋师必败
13.晋楚鄢陵之战前晋厉公占卦决疑
14.穆姜软禁东宫前所占的卦
15.齐大夫崔杼欲娶棠姜所占的卦
16.郑使游吉用《周易》评楚王将死
17.医和以《周易》评晋平公之疾
18.鲁庄叔得子所占之卦
19.孔成子择卫襄公继承人所占之卦
20.南蒯背鲁投齐所占之卦
21.蔡墨用《周易》证明古时有龙
22.史墨用《周易》评鲁昭公被逐
23.阳虎占卦阻止晋军伐宋救郑
第八章 《易》穷则变
1.由“符号”转向文辞
2.由《易》经引发《易》传
3.成为诸子百家思想之源
4.《易》道转化为医理
5.对《易》卦结构的改造
第九章 《易》魂化为诸子百家的思想源头
一、孔、孟——儒家
1.孔子
2.孟子
二、老、庄——道家
1.老子
2.庄子
三、墨子——墨家
四、韩非子——法家
五、孙子——兵家
第十章 《易》道转化为医理
一、中医医理与《易》
二、中医治病理念
三、人体结构模型
1.气血
2.脏腑
3.津液
4.经络
四、中医理论之基础
1.相应原理
2.阴阳五行学说
五、中西医的主治领域
1.关于传统中医的施治领域
2.关于传统西医的主治范围
六、中医应成为人人自疗之医
1.自疗才能防患于未然
2.自疗之法
附录 64卦卦爻辞今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