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抽象绘画

書城自編碼: 202433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绘画
作者: [德]阿尔森·波里布尼
國際書號(ISBN): 9787515505862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03-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187/17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92.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美味简史
《 美味简史 》

售價:HK$ 52.8
书信里的中国(全三册,家国情怀+亲情无价+君子之交)
《 书信里的中国(全三册,家国情怀+亲情无价+君子之交) 》

售價:HK$ 131.3
带团队
《 带团队 》

售價:HK$ 74.8
女王冠:三位女性的权力与生存之战
《 女王冠:三位女性的权力与生存之战 》

售價:HK$ 107.8
唤醒孩子的学习力3:掌握有效的学习技能
《 唤醒孩子的学习力3:掌握有效的学习技能 》

售價:HK$ 71.5
变富:如何有效积累足够的财富
《 变富:如何有效积累足够的财富 》

售價:HK$ 86.9
大宋西军
《 大宋西军 》

售價:HK$ 85.8
这才是真正的诸葛亮
《 这才是真正的诸葛亮 》

售價:HK$ 74.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25.8
《新媒体艺术——-全球视野艺术丛书》
+

HK$ 125.8
《1960年以来的艺术——-全球视野艺术丛书》
+

HK$ 92.8
《当代艺术的危机:乌托邦的终结》
+

HK$ 117.4
《艺术中的精神》
編輯推薦:
国内对于西方的抽象绘画,正如对待其他许多西方文化艺术一样,不论是褒是贬,都欠缺深入的理解。本书是抽象绘画的专著,作者用通俗的语言阐释抽象绘画这种比较艰涩难解的艺术及其理论。作者不仅对抽象绘画的艺术特征作详尽的阐释,还叙述了这种艺术在20世纪以来的发展情况及其影响,适合美术及相关专业学者、学生及美术爱好者阅读,是一本普及读物。
谁是第一个挣脱具象艺术的枷锁的人?是谁画了第一幅抽象画?
在公众的误解和恶意的批评阶段,他们需要怎样的勇气?
从未来主义到构成主义,从几何潮流到风格派,从抒情抽象到行动绘画,抽象绘画如何影响了现代绘画艺术?读《抽象绘画》,了解这一“20世纪典型的艺术形式”的来龙去脉。
內容簡介:
抽象绘画出现于20世纪初,与传统的写实绘画相抗衡,是一种“激变”。抽象绘画被公正地称为“20世纪典型的艺术形式”,可是却没有人断言它属于普及的艺术形式。对于广大群众来说,它仍然像是喜玛拉雅山——离大家太远、太高,难于入门而招致误解。本书是抽象绘画的专著,对抽象绘画理论、画家、作品及创作思想都有严谨而细致的论述。
關於作者:
阿尔森·波里布尼是德国学者。
译者王端廷,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外国美术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美术系教授,研究生导师。《美术观察》杂志编委。欧美同学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西方美术史研究。
目錄
代序
我们能讲述不可言喻的事物,读懂不可理解的东西吗?
悖论
不可理解性
难以理解的仅仅只有抽象绘画吗?
一些规则和解释
人们该怎样观看抽象绘画呢?
第一幅抽象绘画
抽象,非具象,绝对,具体,无定形绘画
抽象绘画一直通过某种形式存在着
没有简明易懂的描绘,仍有创造的余地
具象—非具象
什么是“客观的”?
反对具象的论据
背离虚假的现实
抽象的理由
前抽象主义潮流中具象的抛弃
通往绝对和纯粹之路
分解,风格化,几何
简化
抽象方法的优势
一个从未被认识到的新世界,纯视觉的获得,1910—1916年
法国抽象艺术的先驱
未来主义者的影响
绘画的自律性
色彩的自主能量
视觉的王国
建筑和音乐
构成主义潮流和几何的诗歌,1917—1939年
俄国的几何潮流
风格派
包豪斯
抽象—创造
几何的意义
1935年后的美国抽象绘画
在逻辑绘画与抒情迸发之间,1944—1960年
群体,论战,发展
巴黎失去其文化垄断权
绘画的抒情过程和价值的改变
行动绘画成为一种战斗和体验行为
作为破坏与建造的行动
抒情抽象的流派
视觉的研究和体系,1960—1973年
机动主义和视觉研究流派
硬边绘画和极简艺术
抽象艺术给了我们什么?
作品与述评
画家小传
重要专业术语译名对照
內容試閱
一天,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正要走进他的画室,一种不可思议的魔力令他无比惊讶!薄暮之中,他看到一幅奇特的“无法描述的、美妙的、充满了内在激情的绘画”,无声而轻柔的音乐在画中回荡。他是在做梦吗?可是分明能听见色彩的乐音及其和弦的声响。由于一种美妙的迷惑,康定斯基没有认出那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而看到了一幅抽象构图。实际上那是他自己很早以前画的一幅画。那时,他已经开始了“另一种”非具象绘画方式的探索。1910年他撰写了一部著作论述这种绘画方式理论上的可能性,这就是著名的《论艺术精神》。该书1912年出版,它作为一种启示和路标,成为步入新艺术(Art
Nouveau)领域的青年画家所遵循的指导纲领。

从这里,人们读到了许多陌生的东西:即某种虽不存在但却可以感受到的绘画,在人们的脑海中有着一个尚未物化的隐蔽的王国的法则。而且,“不同的”思想方式正在走向“成熟”,它并非产生于客观,而来源于精神—智能的世界。“不同的”视觉方式也开始生成,这种视觉方式引发并喜爱纯形式的“内在声音”和色彩的天然美。最初作为一种富有魔力的巧合而出现的东西已经变成了一条新道路的征兆。带着强烈的艺术冲动和东方式的想象力,俄罗斯人康定斯墓第一个踏上了这条陌生之路,他的第一个抽象时期的绘画后来成了表现—抒情或“热”抽象绘画最具特色的典范。
此后不久,在与此相对应的“冷”抽象的一端,另一种可与水晶的美相匹敌的非具象构图诞生了。捷克人库普卡(Kupka)、俄罗斯人马列维奇(Malevich)和荷兰人蒙德里安(Mondrian)从研究那些着色的长方形之间的几何关系着手,各种关系通过色彩的特定对比被系统化地展现出来。这些丰富多彩的抽象潮流之间的差异值得注意。
在一个由抒情到几何倾向组成的抽象领域内,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运动和个人的观念,尤其是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种思潮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些昙花一现的试验儿乎不可能在这本书中得到充分的论述,本书更重要的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些历史性的焦点和抽象绘画的永久性问题上。

在本书中,我们试图阐明由于抛弃具象的视觉方式造成的种种难题,并考虑有关的减化过程和智能化现象,我们将特别关注图像——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视觉——要素的自律性,它们的内在的生殖力、构成的含意以及几何符号,由战后舒情抽象绘画引发的人类学上的问题和不可知现象的存在将带给我们新的难题。
可是,我们直到已经产生了显著的疑问时才开始思考这些问题。例如,抽象艺术的不可理解性是一种不同一般的特性吗?妨碍现有解释的原因是由于缺乏具象依据吗?现在和将来还有什么其他原因能够使这种令人遗憾的不可沟通的状况变得更加复杂吗?对于心中毫无准备的观众来说还有什么机会(去理解)吗?

悖论

抽象潮流在它存在的大约七十年中,产生了数以千计的极其丰富的绘画作品和有关的事物。抽象艺术真可称得上是二十世纪典型的艺术样式了,可是没有一个人敢断言它属于通俗的艺术样式。对于广大民众来说,它仍然像喜马拉雅山一样——太远、太高,无从探测,不可理解。
那些世界上最大最现代化的博物馆把重要的展厅留给抽象作品的事实也改变不了这种现状,那些第一流的抽象作品以几十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甚至抽象小品画也成了艺术市场上的珍品,而这些都说明不了什么。尽管抽象绘画的价值不可低估,但它仍然没有成为大众文化的组成部分。
从这个角度来看,整个现代艺术的处境都不太好。这是一种更令人困惑的悖论。尽管在工业文明时代光学设备、复制品和插图画的效能一直具有一种压倒一切的重要性,但背地里真正的视觉艺术只是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现象而继续存在。从这方面说,非具象绘画的地位更是登峰造极。顺便提一下,抽象绘画的先驱者并没有表现出要把它发展成某种新的民俗文化的意向。这种想法直到后来的构成主义者的乌托邦式的理想中才有所流露。

首先,看来抽象主义者只是希望展示其在秘密的实验室所作的实验的结果。1948年以后这些潮流才能够——作为建筑设计的一部分——在广泛的基础上影响了普通民众。而在此之前,那还是一条由诬蔑、欺诈、愚昧以至后来的政治迫害铺成的荆棘丛生的小路。
那么,如果抽象画家愿意为他们的缪斯及其纯洁性作出如此牺牲的话,如果他们坚信“一个纯粹理性与和谐的世界”能给予他们以力量的话,那么,它一定值得去发现其“解放的元素”,它的符号及其体系,并聆听色彩的“内在声音”。作一次想象的旅行而进入这“另一个”从未被感知的世界,或许能够获得令人惊讶的认识。
不可理解性

这样的事情常有发生:当我们参观一座博物馆并全神贯注地面对一幅抽象绘画以图把握其某些含意的时候,有人会感到某种疏离,有人努力想克服自身与他面前那个“未知”世界的距离。这是一幅色彩丰富、充满动感的抒情作品,……我们看到了什么呢?

混乱——那是第一印象——一种故意为之的混乱,在那里没有一个跳动的色点给我们提供线索。这种绘画似乎不可破译,是一种不必要、甚至令人讨厌的东西。另一些参观者则认为,那是一种无教养人的胡涂乱抹,一种不近人情的挑衅,是某种侮辱人的固有尊严的东西。
在另一面墙上,一幅“冷”几何抽象作品吸引着我们。这里有人得出结论,那可能是为袖珍日记本所作的封面设计,或者是房屋油漆匠的花样图案,无论如何那算不上真正的艺术。那么,“它描绘的是什么呢?”
当人们说到绘画的具象性的时候,会立即想到一幅背景中有人物、有风景的画面,想到大量令人赏心悦目的局部细节,对这些我们百看不厌。但从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些作品中,我们找不到任何与我们先入之见相似的东西。留给我们的是失望和困惑。从愿望的不满足到怀疑算是进了一步,这一步终于跨出去了:或许这是艺术家的恶作剧,想故意激怒我们,使我们难堪……,我们对它怎么办呢?我们是该恼怒还是该付之一笑呢?无论如何,人们不可能认真对待这种奇怪的东西。

然而,尽管如此让步,终究还是困惑,——这里必定有某种东西存在吧,否则这些绘画就不能在画廊里展出了。或许我们没有看出其中有些至理妙道?但我们没有看到的是什么呢?
迟早我们会认识到,我们的期望是不切实际的,我们的标准是错误的。专家会说,我们的行为是不公正的。怎么办呢?如果静物画家由于没有画人像而被指责,那显然是不公正的。就抽象绘画而言,我们所发泄的恰恰就是这样的责难。我们能指责那些学识渊博、技艺高超的人只是因为他没有描绘普遍流行的母题,或人所尽知的自然符号吗?至少我们应该对作著的创作动机感兴趣吧?抽象画家避免将生活中的内容和自然的模仿作为他们作品中的一部分,因为,他们试图向我们揭示一个完全不同的非实在的(non-factual)经验世界——例如纯粹的感受或“音乐般的”色彩的和谐,再者:人们难道需要用语言来解释哑剧中的无声动作吗?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