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知命不惧:从芝诺到马可·奥勒留的生活艺术
》
售價:HK$
110.9
《
Zemax光学设计从基础到实践
》
售價:HK$
132.2
《
全球化的黎明:亚洲大航海时代
》
售價:HK$
109.8
《
危局
》
售價:HK$
84.0
《
穿裙子的士:叶嘉莹传
》
售價:HK$
53.8
《
肌肤会说话 : 听懂自己肌肤的语言,呵护肌肤
》
售價:HK$
98.6
《
财富方程式
》
售價:HK$
77.3
《
知识社会史(下卷):从《百科全书》到“在线百科”
》
售價:HK$
99.7
|
內容簡介: |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内容简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助”,既是实现中国当前“改善民生,共建共享”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面临的重大战略课题。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通过文献研究、规范分析、实地研究、深度访谈和计量研究等分析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和农村灾害救助制度等六个主要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分析及探讨。本书的主要研究结论和创新点如下:
第一部分研究结论
(1)“老”是一个相对概念,其社会意义远远高于生理意义。在老龄化的背景下,老年人不仅仅是消费者,同时也是生产者。老年人“被养”中所获得精神慰藉是低层次的,更高层次的精神慰藉来源于社会参与。老年人拥有独特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
(2)根据湖北谷城和河南南阳两地的调研数据得到:大多数农民的整体经济收入水平和新农保的养老待遇水平均很低,难以保障基本生活需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来源匮乏,家庭和亲人的照料尤为珍贵;医疗费用占总家庭支出比重较大;家庭养老是农村最重要的养老方式。
(3)利用脆弱性理论及其分析框架研究得到:农民养老风险增加的同时,农民养老的可及性资源有趋向减少的趋势。
(4)城乡老年人在收支结构、居住方式以及养老方式上的较大差异,决定了老年人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个层面的差异;社会参与机会的差异是决定城乡老年人收支结构差异的重要因素;居住方式和养老方式决定了城乡老年人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程度。
第二部分研究结论
(1)通过设计农民疾病经济风险的测量指标,借鉴流行病学中的相对危险度分析方法,基于一线调查数据,测算了不同起付线和报销比例标准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疾病风险分担程度。结论是:农户疾病风险仍然比较严重,“新农合”制度目标的实现度有待提高;“保小病”的制度模式是低效率的,未能有效化解农民的疾病风险。
(2)对“新农合”制度提出下列政策建议:取消个人账户;保持或强化门诊报销;“新农合”管理体制改革的前提是实行“管办分离”,以约束医疗供方的道德风险行为,解决“药价虚高”的问题。
第三部分研究结论
(1)通过对失地农民的生计及其制度需求的研究得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不能“一刀切”,应区分不同年龄、不同类型失地农民需求存在的差异。
(2)从考察农户资源禀赋出发,分析与失地相关的制度和组织结构,重点考察农户的收入结构及社会风险,并比较不同的失地农户安置模式,得出结论:现行的征地补偿标准过低,补偿范围不合理,农民受益太少。
(3)政府制定保护失地农民利益的政策和制度设计,需要微观基础证据做支持,这些数据主要来自个人、家庭和政府三个层面,数据的质量影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的质量。
第四部分研究结论
(1)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因其处于不良的就业环境以及农村传统保障的弱化,面临着养老、医疗、工伤和失业等风险;从制度供给的角度看,农民工社会保障存在着国家层面制度供给不足和地方层面制度供给错位的问题。
(2)通过对农民工社会保险的参保意愿的测算,判断农民工社会保险项目优先位序,得到:从制度需求的角度看,农民工的参保意愿以养老、医疗和失业三大保险制度为核心,制造业、建筑业的农民工对工伤保险制度需求迫切。
(3)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制度应以“稳定就业”为导向,分群分类建立。其中,第一代农民工的制度供给以提供社会保障制度为主,而第二代农民工的制度供给则以促进其充分就业为主。
第五部分研究结论
(1)农民工和失地农民这两个群体是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重点,难点在于政策衔接问题。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既是时空转移又是程序转移,必须做到转、接、并、续四个环节前后连贯。
(2)城乡医疗资源整合必须消除行政壁垒,政事分开,管办分开,落实公立医院的独立法人地位,使公立医院有资格参与医疗机构市场重组与改造;同时消除地区壁垒,实现医疗资源的自由流动j以市场机制组建跨区域的医疗集团。
(3)社会医疗保险机构是实现城乡医疗资源均衡配置的重要力量,可以通过影响医疗消费需求、与医疗供方谈判、调整支付方式和支付水平,引导医疗资源向农村倾斜。
(4)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整合,应该因地制宜:经济发达区域(不是省份)的主要矛盾不在于医疗资源的配置问题,而在于社会保障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之间体制整合和利益分割问题;经济欠发达区域的主要矛盾则是城乡之间医疗资源配置的失衡。
第六部分主要结论
(1)通过对灾前预防、灾中应急和灾后重建的系统性研究,得到:灾害预防是农村救灾机制中的重中之重;灾后重建应纳入灾害预防,可以将基础设施建在不易受灾的地区或增强防灾设计,以减少或规避灾害风险。
(2)基于传统经济学和现代信息经济学理论,对比分析现金救助和实物救助的运行效率,得到:在灾后的紧急救助阶段,应采取实物救助的方式;在灾后的长期救灾阶段,可以用现金和实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救助。这有助于相关主体选择最优的救灾方式。
(3)通过对灾民生计资本动态变化的研究,提出生计资本重建的对策建议:灾后重建应通过政府部门以及私人部门、第三部门的密切合作,建立合理的治理结构和制度,以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灾民获得高质量、及时的公共服务设施。
|
關於作者: |
赵曼,女,1952年2月出生,湖北老河口人,经济学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国民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受聘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劳动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201
2年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同年被授予“全国妇女创先争优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主持或主持完成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世界银行项目和各部委重点项目1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8部,主编国家级统编教材5部,各类成果获省部级科研奖7项。
|
目錄:
|
第一部分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
第一章 老与养老
第一节 多重视角下的“老”
第二节 “老”的相对性
第三节 退休与养老
第四节 养老与养老观念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农村养老保障现状实证分析
第一节 农村老年人的经济供养
第二节 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照料
第三节 农村老年人的医疗消费
第四节 农村老年人的居住安排
第五节 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方式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农民养老现状的脆弱性分析
第一节 脆弱性概念及其分析框架
第二节 农民养老脆弱性及其来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农民的养老风险及其制度需求
第一节 农民的养老风险及其差异
第二节 农民的养老策略及其差异
第三节 农民养老的经济需求及其差异
第四节 农民养老的制度需求及其差异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供给现状与改革探讨
第一节 传统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确立和发展
第三节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若干问题
第四节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讨
第二部分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研究
第六章 农户的疾病风险及其制度需求
第一节 农户疾病风险形式的变化
第二节 农户疾病风险程度的衡量
第三节 农户疾病风险的应对策略
第四节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作用
第五节 农户应对疾病风险的制度需求
第七章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其建设现状
第一节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框架及其实质
第三节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设现状
第八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疾病分担能力研究
第一节 农户就医的经济风险测量
第二节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疾病风险分担程度
第三节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额度的模拟测算
第四节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政策合意性评估
第九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支撑能力及其评价
第一节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模式的支撑能力及其评价
第二节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财务支撑能力及其评价
第三节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工作网络支撑能力及其评价
第十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障能力建设
第一节 制度模式:提高补偿率和受益面
第二节 运行平台:提高县级乡政府的政治意愿与能力
第三节 医疗费用:建立基于医疗供方的合作医疗费用控制链
第四节 管理体制:整合社会医疗保障资源
第五节 能力帮扶:完善中央政府在制度中的责任边界
第三部分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第十一章 失地农民安置及其社会保障实践
第一节 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及其转换
第二节 失地农民的安置方式
第三节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实践
第十二章 失地农民货币收入与社会保障的引致需求分析
第一节 失地农民货币补偿收入结构分析
第二节 失地农民社会风险甄别与社会保障引致需求
第十三章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参保意愿实证分析
第一节 研究假设与变量选取
第二节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
第十四章 构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思考
第一节 政府主导与责任分担相一致
第二节 以农户和失地农民个人需求为导向
第三节 多渠道筹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
第四节 弥合失地农民补偿安置费用缺口
第五节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配套政策
第四部分 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研究
第十五章 农民工社会风险识别与抗风险能力评估
第一节 农民工及其历史归宿
第二节 农民工面临的社会风险
第三节 农民工社会风险结构及识别
第四节 农民工的抗风险机制评估
第五节 结论与讨论
第十六章 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节 相关文献综述与研究目标
第二节 农民工参与意愿的描述性分析
第三节 模型选取与研究假设
第四节 农民工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
第五节 结论与讨论
第十七章 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供给现状评估
第一节 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供给研究回顾
第二节 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程度评估
第三节 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践模式评估
第四节 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有效性评估
第五节 结语
第十八章 农民工社会保险的企业缴费能力测算
第一节 文献追踪与简要评价
第二节 企业缴费水平确定的依据
第三节 企业缴费能力的模拟与测算
第四节 企业缴费水平的修正
第五节 结论与思考
第十九章 农民工社会保险的个人缴费能力评估
第一节 个体缴费能力评估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农民工个体缴费能力的评估路径
第三节 农民工个人缴费能力的评估结果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二十章 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的框架设计
第一节 研究回顾与总结
第二节 群体甄别的“信号”
第三节 总体的框架设计
第四节 具体的制度安排
第五部分 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研究
第二十一章 城乡养老保障一体化研究
第一节 城乡老年人养老保障的差异性比较
第二节 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
第三节 城乡养老保障模式的整合
第四节 养老保障衔接与整合的典型模式分析
第二十二章 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研究
第一节 城乡医疗资源配置失衡与“看病难、看病贵”
第二节 城乡医疗资源均衡配置的经济学分析
第三节 城乡医疗资源整合的路径选择与制度安排
第四节 城乡医疗资源整合的动力与障碍分析
第五节 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的典型模式分析——以湖北省鄂州市为例
第六部分 农村自然灾害救助制度研究
第二十三章 农村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特征
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定义与分类
第二节 中国农村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
第二十四章 农村自然灾害的应急机制
第一节 农村自然灾害的应急管理体系
第二节 救灾物资的筹集、监督和发放
第三节 灾害救助方式与瞄准机制
第四节 非营利组织与灾害应急救助
第二十五章 农村自然灾害的重建机制
第一节 灾民的生计资本重建机制
第二节 灾民的心理重建机制
第三节 公共服务设施的重建机制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