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百年词史-(1900-2000(全二册))
》
售價:HK$
333.8
《
RDI人际关系发展疗法:修复孤独症核心障碍,让干预回归生活
》
售價:HK$
99.7
《
金融科技监管的目标、原则和实践:全球视野下加密货币的监管
》
售價:HK$
110.9
《
城市轨道交通绿色低碳规划设计研究——深圳地铁6号线工程创新与实践
》
售價:HK$
221.8
《
艾尔米塔什国家博物馆 少年游学 人一生一定要看的博物馆
》
售價:HK$
38.1
《
世界四大博物馆4册套装 卢浮宫大英大都会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青少年游学艺术参观科普书
》
售價:HK$
152.3
《
艺术家之路 塑造插画风格
》
售價:HK$
166.8
《
古乐钩沉(中国音乐学院60周年校庆中青年学者文集)
》
售價:HK$
132.2
|
編輯推薦: |
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恒、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这10个显赫的名字,他们金戈铁马、驰骋疆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是开国元勋,功彪青史,将永久留在人们的怀念中,珍藏此书是一种最大的记忆和思念。
|
內容簡介: |
《十大元帅轶事》选取了朱德、彭德怀、刘伯承等十位元帅战争年代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的精彩片断,撷采了共和国成立后他们的人生际遇,并叙述了他们鲜为人知的情感历程。
|
目錄:
|
元帅之首:朱德
一 艰难起步
二 两次结婚
三 碰了陈独秀的壁
四 朱毛会师
五 军长担粮
六 兰香幽远
七 革命伴侣
八 与陈济棠合作
九 朱毛不可分
十 与“官女子”的故事
十一 革命红娘
十二 授勋
十三 工诗善词,撰联作对
十四 球迷
十五 在“文化大革命”中
十六 生命的最后时刻
横刀立马:彭德怀
一、冲撞李德
二、伉俪之缘一线牵
三、酷爱“孔夫子”
四、给小姑娘买书包
五、赢棋的“高招”
六、会有900多斤的产量吗?
七、为民鼓与呼
八、“也许真理在你那边”
九、遭遇狂风恶浪
十、最后的吼声
独眼战神:刘伯承
一、当兵躲进了和尚庙
二、血洒丰都城
三、巧渡金沙江
四、彝海结盟
五、将军的爱
六、长征历险
七、借眼睛
八、不搞灶王爷吃糖瓜那一套
九、元帅翻译家
十、为斗争而祝贺五十寿辰
十一、自缝征衣
十二、枪伤遍体瘢
十三、谈天散步
胡子老总:贺龙
一、洪家关的“武状元”
二、树旗起义
三、“东京太小,装不下我贺龙”
四、智擒走私商
五、“我听共产党的话”
六、怒斩匪首
七、“这谭娃儿不识耍”
八、买南瓜
九、用火烧脚伤
十、“我也当当副班长”
十一、还蒸钵
十二、保媒
十三、从战斗篮球队到国家体委主任
十四、“几条游鱼,拖不走渔翁”
十五、蒙冤
鸿才睿智:陈毅
一、米汤练字
二、年年难过年年过
三、为孙中山守灵
四、反对段祺瑞
五、挤脓
六、三顾道观请医仙
七、枪毙郝鹏举
八、借诗抒怀
九、下棋也是为革命
十、诚心交友
十一、最早看透林彪
十二、“他不当叛徒,我不姓陈”
十三、毛主席参加葬礼
稳健大度:罗荣桓
一、一块银元保驾
二、刀下留人
三、眼镜客谈恋爱
四、微山湖畔挽狂澜
五、打锦州
六、罗帅与“右派”
七、“带着问题学”的争论
智勇兼备:徐向前
一、执著求学
二、蒋介石眼中“没出息”的学生
三、孙中山的卫队队员
四、寻找毛泽东
五、活捉了自己的老上司
六、将军难救妻子的命
七、拉胡琴,打扑克
八、与黄杰结了婚
九、“你要是进城去,脑袋早就搬家了!”
十、司令和老百姓一样
十一、摘榆钱,挖野菜
十二、元帅看电影
十三、山恋
两弹之父:聂荣臻
一、“将兵”战黔军
二、狭路相逢
三、一叶扁舟
四、整整洗了一夜澡
五、红军体育运动大会
六、救了敌人的孩子
七、让“护国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八、与林彪搭档
九、养病
十、两弹之父
十一、“我最爱中国女排”
十二、树痴
识见过人:叶剑英
一、与日本人比武
二、蒋介石的通缉犯
三、截获张国焘密电
四、歌声满山岳
五、大闹京西
六、无限风光在险峰
七、游山
八、“剑英善七律”
野心膨胀:林彪
一、八岁定下“娃娃亲”
二、曾经“开过小差”
三、支持毛泽东
四、戏演《庐山雪》
五、“陕北一枝花”
六、情系孙维世
七、与叶群的罗曼史
八、患病之谜
九、因病而成“瘾君子”
十、毛泽东眼中的林彪
主要参考书目
|
內容試閱:
|
朱德祖籍为广东韶关。明末清初,国内连年战乱和饥荒,民不聊生。随着大规模的移民活动,朱德的祖先迁徙到了四川;朱德曾祖父留给4个儿子的全部祖业是6亩地。随着人口的增多,这点土地很难维持生计了。为了生存,朱家不得不租种地主丁邱川的十几亩地,从此,沦为佃户了。
朱德出生时,一家三代20多口人住在一起,生活过得很苦。父亲朱世林,排行老二,终生务农,性格耿直厚道。母亲钟氏,出身贫苦人家,贤淑和气,与家人和睦相处。朱德兄弟姐妹共13个,但只活下来8个。
佃户人家过日子艰难又勤劳。每日清晨,母亲总是第一个起身,接着是父亲、祖父,一家人喂猪的,砍柴的,挑水的,下田的,都忙碌起来……朱家的人穿的是自家纺织的粗布衣,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杂粮。母亲用铜钱一般厚的家织土布给孩子们做成衣裤,大的穿过再给小的穿。
在这样的家境中,朱德渐渐长大了。
朱家祖祖辈辈没有过读书人,深受没有文化之苦。家里无人识字,常常受豪绅、地主的欺负;由于朱家无权无势,衙门差役更是横蛮无理,于是父母下狠心:再困难也要培养一个孩子读书,支撑门户。在以后的十多年里,为了供给朱德读书,全家节衣缩食,负债累累。
6岁时,朱德来到了远房堂叔朱世秦办的药铺垭私塾读书。在这所私塾的学生中,他年龄最小,但是由于聪颖、刻苦,很受塾师喜爱。他读书很用功,在所有的学生中,他记字最多,一年就读完了《三字经》、《大学》、《中庸》和《论语》。
为了使儿子更有长进,父母又送他到丁秀才的私塾中继续读书。
在丁秀才的30多名学生中,大都是姓丁的大户人家的子弟。朱德被指定坐在最后一排。丁家的少爷们生活优越,对读书不感兴趣,不是跑出去玩,便是偷着去看戏。丁先生也得罪不起这些少爷们。
但是,他对朱德却管教得很严,稍有差错,就要打“手板”。
朱德懂得像他这样的家境,读书上学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年纪虽小,却一刻也不敢忘记父亲的期望,读书从不马虎。先生讲课时,他总是认真听,读书、写字都上进很快。10岁那年,他又到席家砭席聘三门下读私塾。席先生给他取字为“玉阶”。每天清晨,他起身为家里挑水、喂猪,吃过早饭便赶8里路去上学。暑去寒来,他养成了走路迅疾的习惯。朱德从10岁到18岁,在成长过程的这个重要时期,是在席聘三的私塾中度过的。
席先生是一位饱尝人世辛酸、思想开明的乡村知识分子。他痛恨恶势力,有追求报国救民真谛的精神,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广博的学识。席先生的品行深深感化着、陶冶着成长中的朱德。
在席先生的影响与教诲下,朱德的眼界开阔了,他开始忧虑国家的命运,头脑中产生了要“富国强兵”的思想。
在这一期间,朱德读了一些四书、五经和史籍,写了些诗词歌赋。他还阅读了一系列戊戌变法以来出版的新书,很受启发,面对严酷的社会现实,朴素的爱国思想开始在少年朱德的心间滋生了。
1905年,朱德年满19岁,讯息不灵的乡村和寒窗苦读的私塾,已不能满足他对理想的追求和报国的渴望。朱德决心出去闯一闯。在席先生的鼓励下,他肩挑行李,步行数十里,来到仪陇县城。
这是他第一次离家外出这么远。
他是到县城来参加科举考试的。县试发榜,他名列第20名。接着,他又挑着行李步行来到顺庆府参加府试。结果,他又一次顺利过关。这在朱家,可是从未有过的大喜事。全村一时沸腾了,亲戚乡邻们纷纷前来祝贺。
正在这时,清政府实行“新政”,宣布自1906年起两年内一律停止科举考试,举办新学。在革新浪潮的推动下,各种新式学堂雨后春笋般地在各地开办起来。1906年春,朱德考入了顺庆府官立新式小学堂。同年秋,他又考人中学堂。朱德如饥似渴地学习新学国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外语等。
顺庆府中学堂监督张澜、刘寿川及一些教师,曾去日本留学,他们思想开化、激进。张澜曾对学生们疾呼,现在要亡国灭种了!你们牺牲身家性命也要去救国家!
虽然在这所新式学堂读书只有一年时间,但是朱德的思想发生了进一步的变化,他萌发了教育救国,读书不忘救国的思想。同时,他对社会的了解也更多了,他的求知求学救中国的愿望更强烈了。
1907年初春,满怀对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的渴求,20岁的朱德又踏上前去成都的路途。他一向认为,必须强体健身,操习武艺,才能在日后为拯救国家危亡效力。在这种认识支配下,他报考了当时为训练新军军士而开设的武备学堂的弁目队。但是因为全家人反对,他只得放弃这个机会。接着,他又考入四川通省师范学堂附设的体育学堂。
在体育学堂里,教师们都剪去了辫子,女生多为天足,和男子一样求学上进。学堂中处处透出新的气息,这使朱德感到精神振奋。他不放过一切机会,如饥似渴地获取更多的知识;坚持每天晨起锻炼,跑步之后练双杠、木马,刻苦练习各种体育项目。一年后,在学期届满毕业了,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他学习的12门课程中,考试成绩在八九十分以上的有修身、教育、心理、算术、教练和器械,其中成绩最好的是器械,得了100分。
当时已是清末,中国社会处在大动荡中,整个国家面临着变革的风暴。新兴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自1905年成立后,在广东、广西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这些起义虽然归于失败,但影响却一天天在扩大。在朱德就读的学堂里,要求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思潮也日益流行。这样,朱德对国事、对革命更加关心了。他经常和同学们在一起慷慨陈词,谈论强国富民的问题,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这时同盟会的各种活动还处在秘密状态中,学堂里有3名教师是同盟会会员。朱德虽然希望与他们接触,但却无法寻找。一天,不知谁在他枕下塞了一本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他喜出望外,从头至尾仔细阅读。刊物上鼓吹革命的文章,对君主立宪派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批判,揭露他们主张的变革不过是“企图维护腐败的朝廷”的欺世行为。这些激进的言论,对朱德震动很大。
从体育学堂毕业后,朱德又回到家乡仪陇县,随后,担任了县立高等小学堂的体育教习兼庶务。
仪陇虽然是个偏僻山沟里的小城镇,但在这个动荡的年代里,新旧势力的矛盾也同样无法调和。朱德来此任教后,与同事们一道积极宣传新观念,倡议革除旧科目,设立新课程。县城一些举人、秀才以及一些地主豪绅反对他们,向县里诬告他们是“假洋鬼子”。朱德主张学生都要参加体育运动。在体育课上,他要求学生脱下长衫,穿上便于运动的短裤。不料,这竟招来抱有陈旧思想的人们强烈反对,诽谤体育“有伤风化”,是“猥亵的课程”。县里根据诬告去查封学堂。朱德与进步教师们联合社会上的开明人士据理力争,终使县里撤销禁令。
这一举动,在县城里引起很大反响,学堂重新开学后,学生大量增加。
但是,那些守旧势力又雇用地痞流氓,寻衅滋事,大打出手。为了学校师生们的安全,朱德挺身而出,教学生武术,实行自卫。
在仪陇县立高等小学堂一年的经历,朱德感受到了社会上旧势力的压迫和排挤,更看到了社会的腐败和黑暗,认识到“教书不是一条生路”,决心走一条新路。他要投笔从戎,寻找新的救国之路。
1909年初春,朱德毫不犹豫地辞去教师一职,前往云南昆明报考陆军讲武堂。
临走前,他奋笔疾书,立下救国誓言:
志士恨无穷,只身走西东。
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
他风尘仆仆赶到成都后,找到志同道合的老同窗敬熔。两人一起徒步前往云南,经过多日的长途跋涉,终于在4月底到达昆明。几经周折,朱德考入了云南陆军讲武堂丙班步兵科。
从此,朱德开始了他漫长的戎马生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