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世界航空地理(世界国别与区域地理研究丛书)
》
售價:HK$
244.2
《
学术的中心:英法德美
》
售價:HK$
87.4
《
为什么要读人类学
》
售價:HK$
77.3
《
井邑无衣冠 : 地方视野下的唐代精英与社会
》
售價:HK$
95.2
《
星地融合移动通信系统与关键技术从5G NTN到6G的卫星互联网发展
》
售價:HK$
212.6
《
妈妈,你好吗?(一封写给妈妈的“控诉”信,日本绘本奖作品)
》
售價:HK$
42.6
《
保守主义:为传统而战
》
售價:HK$
154.6
《
不同境遇的36岁:无尽与有限+人生半熟
》
售價:HK$
112.0
|
內容簡介: |
“来来来,握紧我的手,带你去看这世界”。
《背包十年》畅销50万之后,小鹏继续走在路上,又去了许多地方,旅行经验更丰富,对世界的体验更深刻。经过两年的沉淀与蛰伏,他写出了这本书,从8个角度回答了“我们为什么旅行”这个稍显宏大的问题,分别是:要有光,在路上,奢与简,体验式,巴别塔,陌生人,无尽欢,因有梦。小鹏通过真诚的文字和惊艳的图片,与我们分享他12年来走过的路,遇见的人,经历的事,他的感动,泪水,欢笑,悲伤,心灵受到的冲击,震撼,他对梦想的独到理解。他说,只有旅行,让我们重新变成孩子,重走自己的青春。在此之前,小鹏在微博上做了“我们为什么旅行”的问题征集,千名网友踊跃参与,小鹏也从中挑选出最感人的十条,发布在书中。旅行的梦,仍在持续,征集活动,仍在持续。让我们一起,去看世界吧。
|
關於作者: |
小鹏
大学毕业后就没正经上过班,攒点钱就去旅行,直到他发现旅行也能攒钱,于是生活就变成了旅行、旅行、旅行。
他喜欢写字,他说要把一路上的所思所想写下来和朋友们一起分享,正是因为这种真实与坚持,他获得千万网友的热烈追捧。
他还喜欢拍照片,他说只拍自己在旅行时的一瞬间感动。
他是谁?一个追梦的人而已。
微博:背包客小鹏(weibo.comhepai)
博客:背包十年(blog.sina.com.cnhepai)
|
目錄:
|
序一 忘记
序二 生命是一份礼物
第一章 要有光
日出撒哈拉
羊角村的晨光
丽江的阳光
黄昏像场老电影
魁北克童话
追极光的人
特别加映:微光
第二章 在路上
赤足行路
西贡摩托车上的爱
一路绿灯曼哈顿
米兰的长途夜车
火车穿越西伯利亚
八分钟的直升机之旅
听风而行
特别加映:在路上
第三章 奢与简
吃之一:印度的路边摊
吃之二:大象之路
吃之三:普罗旺斯式午餐
住之一:看得见风景的客栈
住之二:第一次入住青年旅馆
住之三:三醉丽江花间堂
特别加映:回归
第四章 体验式
学做泰国菜
海边瑜伽
学飞钓
被偷被骗和被抢
我被关在中俄边境
我要跳海了
特别加映:体验者
第五章 巴别塔
印度的六亿穷人
日本的富人
喇嘛的终极向往
果阿的一天也是一年
无人打扰的三毛旧居
柬埔寨小孩的笑与泪
旅行者的笔记本
特别加映:打通巴别塔
第六章 面孔集
黄斗篷
会抓鱼的艾
拜访巫医
群像1:忙与闲
群像2:香港精神
朋友
爱流转
特别加映:表情集
第七章 无尽欢
人人都爱靠山路
到了南方,才算到了西班牙
乡路带我回家
谁也不能阻止我们彻夜狂欢
特别加映:不亦乐乎
第八章 因有梦
我想看大海
送鞋送梦想
他们的梦想
我要去南美
特别加映:因有梦
尾声
|
內容試閱:
|
自序 忘记
我一直觉得,一个快乐的旅行者一定是个能在旅途中忘记时间、忘记地点、忘记身份、忘记年龄,甚至忘记性别的人。
旅途一旦开始,我最先忘记的是时间。如果你问我旅途中的某天是几月几号,我肯定得先琢磨一下,然后答非所问地告诉你,这是我出门旅行的第几天。是的,旅行时你会自然忘记今天是工作日还是礼拜天,进而忘了几点起床几点上班几点买菜几点做饭等等习以为常的作息规律。此时无论你在旅途中奔波,还是正晒着太阳喝着小酒,都跟何世何时无关。
忘记地点的事也经常会在我的旅途中发生,比如一次在香港,因为之前转了两次飞机,我在酒店醒来后至少用了两三分钟的时间,才通过窗外的摩天大楼和繁体字的招牌判断出自己究竟在哪儿。
关于忘记身份我想举一个反例。一次在老我挝山区旅行,和十几个当地人、三四个旅行者还有关在笼子里的鸡鸭一起挤在颠簸的卡车后座。一个来自荷兰的游客从一上车就开始不停抱怨——早晨买的袋装饼干已经过期十天,自己从没坐过这么不舒服的车子。见没人理他,又自言自语地比较起老挝和欧洲居民的平均寿命。我想他的一路旅行都会很辛苦,因为他忘不掉自己来自富裕国家的身份。
在旅途中我还交过许多忘年的朋友。旅行时人与人建立联系的基础是看彼此脾气秉性是否投缘,而在日常生活中,年龄相差悬殊的人基本没有成为朋友的可能,因为功利而紧张的都市节奏在每个人心中都预设了一架以阶级、地位为砝码的天平。
忘记性别基本属于小概率事件。一次我和一男一女两个驴友到西藏南部去看雪山天湖,其中有两天没地方洗澡,同行的女孩就跟我们一样蓬头垢面,而她戴在头上的渔夫帽、缠在脖子上的户外围巾和裹在身上的绿色冲锋衣更是进一步虚化了她的性别特征。
写了这么多,似乎旅行就是为了遗忘。这当然不是!
我觉得旅行时大脑的选择性遗忘正是为了预留出大量空间去更好地记得,我们要记得每一道菜肴的滋味,记得每一种风景的颜色,记得每一个瞬间的感动。
我记得在意大利露宿街头的那个夜晚,我去一间营业到两点的咖啡馆买水,那个看起来长得横眉立目不太好惹的老板娘在我出门时送给我一块面包,她的笑容我始终记得。
我记得一个人在撒哈拉过夜,这辈子都没见过那么多的星星。
我还记得新疆的手抓饭吃得我满手满口流油;贝加尔湖的日出把我从摇摇晃晃的火车上唤醒;在印度海边禅修后睁开眼睛,我的视线似乎能穿透蓝天抵达宇宙深处。
正是这许许多多的记忆片段串起我的人生旅途。我把它们归纳为二十四个字,也就是这本书的八章目录:
要有光,在路上。奢与简,体验式。巴别塔,面孔集。无尽欢,因有梦。
然后用整整一本书的厚度与温度跟你聊聊我为什么旅行以及我们为什么旅行。
日出撒哈拉
在一场盛大演出开始前,剧院内总是一丝光都没有的。这种刻意营造的黑暗效果既能让正在谈笑风生的人们压低嗓门收敛笑容,更能让人对即将光辉闪耀的舞台充满期待。
正是这份期待让我在黎明前睁开眼睛。帐篷里黑得不见五指,除了自己的呼吸心跳听不到任何其他声响。随着视觉、听觉的渐渐恢复,知觉也跟着苏醒。我只感到冰冷刺骨,即使穿着两条裤子,没脱鞋和袜子,还裹着两条毯子,可还是冷得浑身发抖,尤其是两条腿,就像已经不存在了一样。究竟是怎样的心理期待让我甘愿忍受这份生理上的凄惨?半梦半醒的我也
是想了好一会儿才找到符合逻辑的解释——这个早晨我要去看日出,而且是撒哈拉的日出。“撒哈拉”三个字像是一个连着兴奋神经的按钮,一旦触碰,人就一下子醒透了。
我钻出帐篷。这是个由十几顶灰色帐篷连在一起而形成的营地,位于北非撒哈拉沙漠,与人烟相距遥远。头顶的苍穹仿佛从未被污染,裸眼都能看到很深很远。满天繁星躺在一整块黑丝绒上,仿佛正在举行一场钻石拍卖会,都在比大比亮比美。身旁那堆已经烧了一夜的篝火只剩下明明灭灭的火星,像冷焰火似的没有一点儿温度,这让我觉得更冷了。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发现地平线上方的一角天空正在褪色。从纯黑到深蓝,从深蓝到浅蓝,渐渐地,那浅蓝又被稀释成淡淡的水白。随即那水白色的纸片像是要盖住一场无名大火似的,被火光映得满面通红,可纸怎能包得住火?连它自己都像是快被烧着了一样。我知道日出这场大戏的主角此时已在舞台后站定位置,只等大幕开启时的闪亮登场。
先是从地平线上蹦出一朵闪亮的火花,那分明就是一颗被点燃的星星。随后星光迅速扩展成一道光线,就像科幻电影里星球爆炸时的步骤,先是眨眼似的强光一闪,紧接着那光芒化成刀刃将星球一分为二,爆炸之后的屏幕上只剩下一片醒目的白光。是的,天亮了,就是这个效果。
虽然远方的天空已经变成白色,可笼罩全身的仍是一团赤红色暖光,这光芒也把身后的影子拉得很长。我相信在这一刻,被它照耀的还有刚从地洞里探出头的蜥蜴,还有那些卧在
沙丘上将醒未醒的骆驼。
对于久居都市的人,可能无法体会日出对于沙漠居民的魔力。它不仅划分了黑夜和白天,还让万物重获能量,如若新生。
新的一天开始了。我,也已经不觉得冷了。
羊角村的晨光
乡村客栈的木质楼梯就像是个报警器,一踩上去就嘎吱嘎吱响个不停。为了不打扰其他房客休息,我下楼时不得不轻放脚慢抬腿,如果房子里装了监视器,此时屏幕上出现的一定是个形迹可疑的小偷。
在一楼餐厅我碰到客栈老板的太太,她正在一丝不苟地布置早餐餐桌。我跟她说想借辆自行车到村子里转转,她笑了笑表示同意,又指了指窗外花园边停着的一溜自行车说,任你选。见我仍旧站着不动,她才后知后觉地补充说道:在羊角村,车子都不上锁的。
羊角村就是这样一个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村庄。它位于荷兰中部,据说几百年前开凿地基时工人挖出来几块远古时代的羊角化石,村庄也因此得名。如今的羊角村更像是个迷你版的威尼斯,纵横交错的水路把村庄缠绕分割成无数小岛,岛屿之间通过木桥连接。本来自驾小船在桥下穿行才是游览羊角村的地道方式,可我觉得清晨时的马达声一定比木板楼梯的嘎吱响声更加讨厌。村民一定只喜欢被鸡鸣狗叫等等自然界的声音唤醒,现在不是已经有了一个专有名词叫做“自然醒”吗?
在无人问津的乡间小路上,我骑着自行车哼着歌。想怎么骑都行,大撒把,甚至把手臂向两侧平伸,就像是一双可以飞翔的翅膀。一路骑骑停停,我的眼睛就像走进了一间画廊,视
线就从一个画框移入另一个画框。
比如这一幅。鲜绿色的牧场上站着两匹矮种马,它们头碰头,身傍身。矮种马顾名思义,都个头不高,四肢短小,看起来像是天天喝啤酒的肚子垂得都快挨着草尖儿了。马身上全是细密扎实的短毛,只有马脖子后的鬃毛例外,那是一缕缕长长的浅红色软毛,从后往前盖在同样长长的马脸上,连眼睛都遮住了,像是披着块毛绒绒的盖头。再被朝阳照耀,就显得越发
红了。
比如这一幅。一位老先生挥舞着一把长剪刀在帮家门口的灌木修剪多余的枝条。倚在墙根的一架梯子直通房顶,一个看起来应该是老先生孙辈的年轻人站在房顶铺着最新一季的芦苇秆。这时像是老先生儿媳妇的中年妇人从门里走出来,手里拎着一个不锈钢奶桶,那桶的粗细和她的腰身不分伯仲。她把奶桶放在岸边,等着送奶工乘船而来。当然,所有这一切动态的风景都被阳光镶了一层金边儿。
又比如这一幅。其实当时我都已经骑过去了,可就在一瞥之后,我的魂儿就被收了去,心里有种像是错过什么大事似的惊慌。我赶忙刹车,往后退了几步,画框内分明就是《爱丽丝漫游仙境》的电影海报:近景是一棵大树,根粗冠茂,树旁铺着青绿色的草毯;中景是一架缓慢转动的风车,一只老猫蹲在风车旁边,也像风车一样不时转着脑袋;远景是那已经升到半空的太阳,发散出的金色光线从舞台后方照过来,把风车、老猫、巨树都映成剪影。腾起的晨雾又将这一切遮遮掩掩地覆盖。
仿佛就在一瞬间,时空倒转,我钻进海报,老猫一吹胡坏笑着说,请跟我来。
尾声
2012年8月,我重返拉萨。这里的天空蓝得充满激情,就像我们透过一块画布就能看到
画家创作时的激情一样。
随着年岁渐长,我也渐渐看懂了天空的各种表情。当它沮丧时,会愁云密布;当它开心时,会阳光灿烂;当它难过时,会泪如雨下;当它害羞时,又会拉过一片绯红的晚霞遮遮掩掩。
仰望蓝天其实也是一种接近冥想的状态,看着看着,本来空空如也的脑海深处渐渐起了波澜,那波澜就是一些新的想法,这些想法又让我想去干点什么了。
那就放胆去做吧,我对自己说。
|
|